涪陵是重庆市辖区之一,不属于其他片区。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全区幅员面积2942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街道,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7%,以“榨菜之乡”、水下碑林“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
涪陵区旅游景点
1、大木花谷
该景点的位置位于涪陵区大木乡,这是当地一个环境特别好的自然谷底生态景区之一,景区当中有很多地方都是赏花好去处,最适合女性游客来这里游。
2、武陵山大裂谷
这个景点位于重庆涪陵区,整个大裂谷面积达到了9平方公里,规模看起来相当的庞大。这个大裂谷给游客们的感觉就是震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配合着独特的震撼裂谷,游客们见过一次后,就再难忘记。
3、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该景点是一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卡斯特地貌,在景点当中还拥有着众多溶洞,观赏性特别的强,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拍照。
百度百科-涪陵
导语:涪陵有许多美称,如千里乌江第一城、中国榨菜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中国绿色生态龙眼之乡等等。那么,涪陵是重庆哪个区?涪陵属于重庆什么区?一起来看看。
涪陵是重庆哪个区
涪陵是重庆市辖区之一,不属于其他片区。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涪陵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在200-800米之间,最低处南沱镇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境内地势多为河谷丘陵、低山,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3公里。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
原四川的地级市涪陵,为何成为重庆的市辖区
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直辖市,约82万平方公里,由28个市辖区,12个县组成。在这28个市辖区中,涪陵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涪陵在哪呢?我们打开重庆市地图,重庆的主城区位于万里长江与嘉陵江的汇流处,然后我们沿着长江往东走,会发现有一条大河由南向北汇入长江,这条大河就是著名的乌江,乌江与长江的汇流处就是涪陵。
之所以说涪陵比较特殊,是因为涪陵原本并不是重庆的一部分,而且在1997年之前,涪陵和重庆都是地级。重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是直辖市,但在1954年并入了四川省,成为四川省下辖的省辖市。1997年,国家出于解决三峡问题的考虑,设立了重庆直辖市。四川省重庆市的面积并不大,但如果只按原四川省重庆市的辖区设直辖市,重庆以东还属于四川,那三峡的问题就不太好解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重庆以东的四川省相关地市划入重庆直辖市。涪陵于1950年设涪陵专区,1968年改设涪陵地区,1996年设地级的涪陵市。但只过了一年,地级的四川省涪陵市就变成了重庆市涪陵区,当然还是地级。涪陵在四川省时期下辖枳城区、李渡区两个市辖区,武隆、丰都、垫江三县,以及代管南川市。
除了地级的四川省涪陵市,重庆直辖市还把地级的四川省的万县市、四川省黔江地级划了进来,形成现在的重庆辖区规模。
涪陵在春秋时曾是巴国的地盘,两汉时成为巴郡属地。东汉末年的益州牧刘璋设地级的巴东属国都尉,刘备夺取蜀中后改称涪陵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涪陵郡的治所并不是在现在的涪陵区,而在涪陵区东南的彭水区。大家可能对彭水不熟,但对“黔之驴”的故事都熟吧,唐朝时的黔中道“省会”就在彭水。有人认为“黔无驴,有人船载以入”的“黔”,指的就是彭水。
涪陵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往西是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含重庆直辖市西部),往东北沿长江东下是三峡,出了三峡和巫山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从涪陵往东南看,是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以及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山区。在古代,如果有势力控制了涪陵,就等于拿到打开四川盆地,东下三峡,东南入黔、湘的钥匙。
如果不把战略范围说得这么大,即使在重庆市内部,涪陵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重庆主城区以东的长江北岸地势较平,但长江南岸高山纵横,涪陵就处在山区与平原地带的结合处。涪陵海拔最高处1977米,最低处也有138米,对以平原地带为主的重庆主城区有居高临下之势。
历史上在重庆定都的王朝非常少,但也有,就是元朝末年的大夏国,由明玉珍建立。明玉珍控制蜀地,定都却在重庆,这就意味着涪陵成为国都重庆的东大门,守住涪陵,重庆万事大吉。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北方形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发兵西向灭夏。明军兵分两路,北路军由傅友德率领从四川北部兵进成都,南路军由汤和率领,出三峡溯长江西进直取重庆。当明朝的南路军顺利拿下涪陵后,定都重庆的大夏国门户洞开,灭亡势不可免。
明朝时的涪陵设涪州,属重庆府,清朝时的情况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直到上世纪中期以来,涪陵的行政区划变化比较大,最终形成现在的局面。
还是不错的 涪陵区 目录[隐藏] 区情概况 辖区人口 地理气候 自然资源 综合经济 社会事业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大城市化进程 ——涪陵从“一条街”到“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跨越 涪陵,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从巴国故都一路走来,走过秦时明月,走过汉唐雄风,走过明清夜雨,迎来太平盛世;涪陵,这座因三峡工程、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而大放异彩的滨江新城,砂石谱长堤,五桥跨两江,四岸成一片,妙景千章焕发,江山更多娇。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60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的一瞬;60载,对于一座快速成长的城市而言,却发生着“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惊人巨变,实现了从“一条街”到“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跨越—— 从“一条街”到“四环路” 沿江一面坡城市的特点就是呈带状分布,阶梯状后靠拓展,涪陵城市更不例外。 建国初期,涪陵城只有一条长约1公里、从大东门到秋月门的“通城马路(中山路)”和十多条石板街道及狭窄的石级坡坎巷道,无任何公路与外界联系,涪陵的第一台汽车(吉普车)还是用人力从船上搬下来抬到中山路。南门山以上还是一片荒郊野岭,交通极为不便。城区东至乌江崩土坎,西至长江南岸秦义园,南达南门山石嘴街,城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居民32万人。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涪陵基本没有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建设了沿江路、建设路、公园路、广场路、高笋塘路等几段公路,1958年始建、70年代中期续建、改造的“围城马路(人民路)”直到1980年才完工。 涪陵城市道路第一轮大规模建设则是改革开放后至重庆直辖前。1985年开工,历时五年,分段建成鹅(颈关)桥(乌江大桥)路(即“三环路”),而人行道、路灯、行道树等配套设施,是用了达10年时间才逐步延伸形成;80年代末建成四环路,带来城市版图迅速扩张。期间,乌江大桥、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亘古天堑变通途,涪陵不再因长江、乌江不夜渡而成为“孤岛”,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从“道路改造”到“环境打造” 重庆直辖后,涪陵城市建设不仅注重道路的新建与改造,而且更加注重环境的打造和功能的完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涪陵以区建委及其所属的城镇发展公司和涪陵城投集团为主体,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建设了一大批有影响、凝聚人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新建和拓宽改造城区主干道,先后完成兴华东西路扩建、体育南、北路新建、黎明南路改造和四环路、望宏路、涪薅路、长江大桥南引道拓宽改造等工程,城市道路提档升级,涪陵主城交通状况极大改善。鹅颈关立交桥建成通车根治了鹅颈关久治不愈的交通堵塞“顽症”,打通了涪陵西大门的进出口通道。 实施“民心工程”,造福市民百姓。涪陵着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努力加快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先后建成南山苑、罗家花园、涪陵广场、堡子城公园、秋月苑、黎明花园、乌江桥头花园、实验移民花园、烟草花园、涪陵体育馆、涪陵饭店、涪陵体育场、青年广场和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污水处理厂;在高笋塘、兴华中路、广场路和黎明路口修建地下通道,彻底改变了城区“脏、乱、差”的现象。作为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大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次突破1亿元,五大献礼工程之一的涪陵广场集休闲、娱乐、集会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涪陵人民的“城市客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战线最长、影响最为深远,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堤”的涪陵防护大堤和被成为“亘古涪州第一路”的滨江路工程先后开工建设,港区、码头、泊位依堤而建,高档楼盘如雨后春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顺江、董家湾两个移民小区建设全面启动,移民迁建如火如荼。滨江路建成通车则成为涪陵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彻底改善了城区路网结构,缓解了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从“江南主城”到“两区五片” 如果说,直辖后到2002年前,涪陵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点还是在江南主城,那么,从2002年开始,涪陵城市便拉开“西进北连”、建设李渡新城的大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浓墨重彩。 无论是《99规划》确立的“一城四片”组团式发展格局,还是《04规划》确立的“一城两区五片”城市发展格局,李渡都是涪陵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城市拓展的新区。为此,涪陵提出“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容量”的战略思路,决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建设李渡新城。而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工业涪陵”的举措又为城市新区的发展推波助澜。 2002年是涪陵提出提前10年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实现“五年拉开骨架,七年完善设施,八年集聚人口”目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年。就在这一年,涪陵城市建设吹响向李渡进军的号角。以区建委及其所属城镇发展公司、涪陵城投集团为建设主体的李渡环城大道北段拓宽改造和李渡新城主干道、李渡长江大桥、涪陵东西干道、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南北快速干道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随后,涪陵开展“项目年”活动,李渡东西干道、府院路、新城主干道(二期)等工程陆续开工,李渡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由涪陵东西干道、李渡长江大桥、李渡南北快速干道构成的涪陵城区快速通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对于加快推进李渡、龙桥两大工业园区建设,拉开城市骨架,拓展城市新区,使涪陵尽快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和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李渡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五纵五横”的主骨干道路网路(其中,区建委及其所属城镇发展公司、涪陵城投集团建设“两纵三横”),园区建设、新城开发进程全面提速。 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一城两区五片”大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连接江东和江北片区的长江三桥与连接江南主城与江东片区的乌江二桥国庆前夕建成通车,为建国60周年献上厚礼,城区“两江四岸”连成一片形成环线,“一城两区五片”联动发展,标志着涪陵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江南旧城改造成为近年城市建设重点,百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全面展开,涪陵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通江景观大道建设和公园路、中山路改造加快推进,江东堤防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江北护岸工程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仅涪陵今年城市建设投入预计超过20亿元。 目前,涪陵即将掀起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山路、江东涪丰北线公路改造,江北滨江路二期、江南滨江路二期、火车站站前大道二期、城市桥隧工程、9座城市公园、两江三大广场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从“经营城市”到“搭建平台” 涪陵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直辖后的10余年。资金是城市建设的关键,融资是涪陵城市建设遭遇的最大难题。城市建设者们创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向上争、银行贷、自己筹、招商引”等方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筹集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建设资金铸就涪陵城市发展新辉煌。 挖掘城市资源,成功“经营城市”。区建委及其所属城镇发展公司、涪陵城投集团引入“经营城市”理念,建成高笋塘、广场路、兴华中路、黎明路地下商场和涪陵广场、体育场、体育北路、黎明路农贸市场、建涪路农贸市场等市政基础设施,成功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积累形成了数亿元的建设资金和资产,缓解了政府财政投入压力。 创新模式,招商引资。区建委及其所属城镇发展公司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引资36亿元建设长江二桥,首开涪陵“BOT模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之先河,成为迄今为止全区唯一案例。涪陵城投集团、城镇发展公司、水电投资集团等广泛采用“BT(建设-移交)”模式建设乌江二桥、长江三桥、李渡城市道路、涪陵东西干道(隧道)等十多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区建委、城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城投集团并首开BT融资先河,极大地缓解了投资压力。 搭建平台,银行融资。新一届涪陵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搭建招商平台和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目前,金融机构已向李渡、龙桥两大园区贷款和发放理财产品上十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 如今的涪陵,城市年轮天天成长,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一座座大桥气势恢弘,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处处供市民娱乐消遣的休闲场所相继落成,城市骨架不断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笋塘的繁华、南门山的时尚、易家坝的休闲、体育场(馆)的动感、滨江路的前卫、太极大道的现代无不述说涪陵城市的文明与抱负,彰显城市的朝气与活力……用“沧海桑田”、“脱胎换骨”等词语来表述和概括涪陵城市60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一点儿也不为过。到2008年底,涪陵城市建成区面积38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519万人,城镇化率达5391%,城市道路总长153公里,绿化覆盖率3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14%,污水集中处理率99%。 涪陵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正在崛起! [编辑本段]区情概况 渗透了古巴国历史传承的幽香,洋溢着浓郁现代文明的气息,三峡库区的明珠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3万,市区人口50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涪陵是重庆主城区连接渝东南20个区县的城乡经济走廊,经渝涪高速公路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渝怀铁路、国道319线、规划中的重庆至湖北利川铁路(渝利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穿越涪陵境内。涪陵港和集装箱码头功能及运力居重庆前列,已实现江海联运,直通海外。水、电、气价格便宜,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活跃。涪陵是三峡工程主要淹没区之一,将搬迁224户工矿企业,动迁人口11万人,移民湮没补偿静态投资3445亿元,居重庆库区第四位。 "弄潮儿向涛头立"。敢为人先的涪陵人民,正朝着把涪陵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庆市区域经济中心,三峡库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民富裕,城乡共荣的大城市目标,同舟共济,开拓奋进。 [编辑本段]辖区人口 200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138万人,比上年增加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8076万人,非农业人口3304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5835万人,女性人口5545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2。全年出生人口18039人,人口出生率为159‰;死亡人口12637人,死亡率为111‰;自然增长率为11‰,比上年下降031个千分点。全区年末常住人口为1025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28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727万人。 全年有3809人获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4876万元;向7806名独生子女父母发放一次性奖励金1874万元。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 ′,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 ,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地貌 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 涪陵地貌 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区境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3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4个二级区。 气 候 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 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 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 倒春 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 秋 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面积共294146平方公里(现统计局数),其中:耕地面积65649公顷,园地面积5332公顷,林地面积96189公顷,内陆水域面积1340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9亩。 矿产资源 涪陵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高标号水泥。 区境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 动物资源 涪陵区境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带农田动物群和盆地南缘中低山地带亚热带森林农田动物群的过渡地区,其特点是:南(中低山区)北(岭谷区)方种类均有,以南方为多,但稀有珍贵种少,有不少有代表性的亚种;兽类方面有穴居、生活在岩石上的多种蝠类。 植物资源 区境植物因环境有利而终年生长,以常绿植物为主。农作物可四季栽培,粮食作物可一年两熟和两年五熟。因自然地理 环境比较复杂,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还因古地理环境关系而保存有不少古老的珍稀植物,如秃杉、银杏、杜仲、鹅掌 楸、红豆树等,以及一些蕨类植物。植物成分以亚热带植物为主体,代表品种有柑、橘、油桐、慈竹、棕榈、荔枝、龙眼、黄桷树等,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及河谷地区;亦有温带的桦木、杨、柳、槭等植物,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现有植被的组成及其分布,因市境开发较早而反映了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栽培植物的种类繁多,自然植被因大多先后遭到人为破坏而保存较少。 区境植物种类据粗约统计,孢子植物(含菌类、地衣、苔 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含裸子、 被子植物)共有 330 余科 1500余属4000余种。 土壤 涪陵区土壤总面积226519平方公里(1978年末数,下同),分别占总幅员面积的和陆地面积的769%、830%。由于地形、地貌、土壤母质、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分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涪陵区的土壤组合:三迭系雷口坡组、飞仙关组和侏罗系出露地层,形成区境大片紫色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04%;三迭系的须家河组、嘉陵江组以及二迭系、志留系出露地层,形成了区境后山地区的大片山地黄壤,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491%;长江、乌江水系沿岸则在第四世纪以来形成了带状、零星分布的冲积土,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05%。 区境河谷、平坝、低丘陵地区秦汉时代已大量开发,许多山和低中山地唐宋时代已辟为畲田和梯田。清代乾隆年间及以后,山地亦广泛垦殖为耕地,农业土壤面积不断圹大。这方面使丘陵坡地森林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瘦、薄坡地。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土壤的改良,使土壤属性、肥力发生发质的变化,如区境大量的水稻土即是这样形成的。 区境土壤根据其属性并结合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分类原则,可分为4个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64个土种。4 个土类按耕作方式划分,除水稻土外,其余3类合称旱作土。 水资源 有河流14条,主要有长江,乌江等丰富的水资源 农产品资源 涪陵区农产品资源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又称胭脂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特别是享有"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盛誉的"涪陵榨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力。 百度词条:>
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春秋中后期属巴国南疆地。战国中期为楚地,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县。东晋穆帝永和3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梓城郡)。隋置涪陵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涪州。宋置涪州。元、明、清亦置涪州隶重庆府。中华民国置涪陵县隶东川道,民国17年直属四川省。
以上就是关于涪陵属于重庆哪个片区全部的内容,包括:涪陵属于重庆哪个片区、涪陵是重庆哪个区 涪陵属于重庆什么区管辖、重庆的涪陵区怎么样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