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有质量吗教案

空气有质量吗教案,第1张

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同学认为空气质量,有同学认为空气没有质量,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同学们会有分享,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找证据来证明,我们可以做实验,怎么做?请同学们来设计实验,很多同学都会提到天平,这里要提醒同学们天平是用来比较轻重而不是来称量质量的。老师给定实验材料(就是爱牛里面配的材料),请同学来设计分享。

但有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皮球本身有重量

2、如果平衡天平的重物远远大于皮球的质量呢? 先放皮球和豆子在左右的盘子里面使天平平衡,爱牛实验箱里面的皮球我发现打10筒空气很难,于是我请同学们改成了两筒空气,然后天平需要很多绿豆才能平衡,这里我改成了垫圈和绿豆这样的材料。在重新打入两筒空气前,天平平衡,我带着大家梳理了天平平衡的情况,如下板书①,打入两筒空气后,板书了②。方便学生理解:

左 右

①:豆子+垫圈 = 皮球+空气

②:豆子+垫圈+10绿豆 = 皮球+空气+2

提问学生:

在右边加入2两筒空气之后如果看到什么实验现象就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呢?

如果在右边加入两筒空气之后,左边增加10颗绿豆就平衡了,那么2筒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学生就很清楚了。

最后提问: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在将皮球放入天平中,天平会怎样?

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

1、准备两个质量相等的皮球,一个充气,一个没有空气,比较轻重。

2、准备两个皮球,分别放在天平两端使天平平衡,然后再往其中一个加入两筒空气,比较平衡情况。

3、把充气的气球放在天平上,另一端放重物使天平平衡,然后将气球里面的空气放掉,看天平的平衡情况。

这些同学的方法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我会引导班上的同学自己来想这些同学的方法在我们自己操作上会存在的实验可操作性。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在原来的基础上,同学们又给了我很多惊喜。 今天在某班上课,在理解了第一节课空气有质量的基础了,在进行第二节课的思考的时候,他们的脑袋还真的很好用。本课我改成了在袋子里打入20筒空气,想知道一袋空气的质量怎么做?

1、在袋子里装入二十筒空气,然后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加入垫圈使天平平衡。这时候继续引导孩子思考袋子也有质量,那么接下来可以将袋子里面的空气放出来,然后让袋子与天平平衡记录垫圈数量。前面的袋子与空气的质量减去袋子的质量就是二十筒空气的质量。

2、将有空气的袋子放在天平一端,另一端放垫圈使天平平衡,接着在袋子里面打入二十筒空气,然后在另一端继续加入垫圈使天平平衡,新加入的垫圈数量就是二十筒空气的质量。

3、限定实验材料,再请同学们思考。也就是皮球,打气筒,垫圈、绿豆等,有同学想到在第二个方法的基础上将袋子换成皮球。但是我给同学们实际操作发现这个皮球一次根本不能打入二十筒空气。于是引导之后,有同学就想到,可以先知道2筒或者5筒空气的质量,再用乘法就能知道20筒空气的质量了。

我觉得在这两节课上同学们都有很多方法,而且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说明他们脑袋动起来了,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有重量。

释义: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 78%的氮气、21%氧气、093%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04%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组成成分:

氮气:7809%

氧气:2095%

稀有气体:0932%

二氧化碳:003%

水和杂质:003%

分层介绍:

包裹在地球的外面,厚度达到数千千米。这一层厚厚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和散逸层。我们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层(即对流层)中。在平流层,空气要稀薄的多,这里有一种叫做“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O3)”的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再上面是电离层,这里的空气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电离层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将无线电波反射到世界各地。若不考虑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则地面至100km高度的空气平均组成保持恒定值。在25km高空臭氧的含量有所增加。在更高的高空,空气的组成随高度而变,且明显地同每天的时间及太阳活动有关。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有质量

材料 托盘天平,两个纸盒,大烧杯

步骤1,把两个纸盒放在托盘天平两端调平

2,把大烧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3,把大烧杯拿出来马上向天平一端纸盒倒

结果,天平偏向倒的那端

结论:空气有质量

分析:纸带中只有空气,所以空气有质量,同时证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

提示,不能找个气球,先吹气称重,再放气称重。那样是没有结果的,因为空气有浮力(就像装满水的带子在水中悬浮),所以两次结果一样。

空气是有质量的,证明的方法也很简单:

用天平测出一只没有充气的篮球的质量,然后充气至特别足的程度(为能使天平的示数有较显著的变化),再有天平测出质量。通过比较充气前后的篮球质量,你就可以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空气为什么有质量?觉得简单,回答起来觉得不知从何说起!

实际上空气和我们见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尽管它看不见摸不到。比如说苹果是有质量的,因为苹果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你不会怀疑苹果有质量吧,空气也是!

或者说,从物理学角度看,宇宙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有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苹果是由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空气也是,所以苹果有质量,空气也是。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课 题    12空气有质量吗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书本、水果、水等物体有质量,但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却很少思考过它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本课从提出“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入手,通过搜集证据,证明空气有质量,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通过平衡尺平衡状态的变化,判断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在此之前可以做一个猜测。

认识电子秤,学习其使用方法,利用电子秤称出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第三部分,提供阅读资料,帮助学生了解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方法,从科学史中了解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一课的学习也了解到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对空气这种物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空气透明、无色、无固定形状、会流动、质量极轻的特点,学生极难感知空气的质量。鉴于空气的特性及学生的生活感知基础,本课从有形物体有一定质量再到无形的空气有一定质量,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基础,建立空气有质量、只是质量较轻的科学认知。另外, “重量和质量”概念部分学生不能区分,要讲到。  

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  

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难点:用平衡尺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使用电子秤。  

教学

反思

(呈现现象、归因分析、改进措施)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导 学    课 堂 调 控  

交流想法

质量

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及依据

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小组谈论。

汇报思路,分析可行性。

观看视频,印证自己的实验

观看视频,对比两种实验方法,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阅读: 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一、导入新课

现在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聪明的小猴想把森林里新鲜的空气装起来卖到城里去,但怎么卖呢?这可把小猴难住了,请同学们帮它想一想。相信同学们都有过买水果的经历,例如,500克苹果2元钱,1000克苹果4元钱,500克、1000克是苹果的什么呢?对,是苹果的质量,那么空气也可以称质量来卖吗?空气到底有没有质量呢?我们一起帮小猴研究一下(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感知空气有质量

空气无色无形,会流动的,我们可以用气球来装它。

实验一: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吗?

实验器材:相同质量的气球2个、燕尾夹、回形针、打气筒、平衡尺。

请按下暂停键,仔细思考三分钟吧。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设计,请你看一看自己的设计和老师的设计一样吗?

播放视频: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1。

这里要注意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不要用嘴吹气,因为打气筒充入的气体是大自然的空气,这样平衡尺两边的气体成分才能一样,这种方法科学严谨,能够说明平衡尺倾斜的原因。

你的方法和老师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播放视频: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2。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先让平衡尺达到平衡,再保证一端不变,改变另一端的空气数量,观察平衡尺的平衡状态来设计的,平衡尺偏向了空气多的一端,说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有质量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实验二: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1小猴非常高兴,空气原来是有质量的,怎样测量空气的质量呢?小猴想到人们利用电子秤称水果、蔬菜的质量。图中就是两种常见的电子秤,小猴也想用电子秤称出空气的质量,怎样使用电子秤呢?我们和小猴一起来学习    

如果这里学生对质量和重量产生疑问,要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亲自动手,当一端的气球充上气或者放掉气,平衡尺会倾斜,初步感知空气有质量,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比较这两种方法,找出设计的共同点,加深理解,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导 学    课 堂 调 控  

学生学习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将要称量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用气球

用皮球

观看视频,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自己动手做一做。

实验记录

瘪皮球为 克

充气20下皮球为 克

充气30下皮球为 克

由此说明:充气越多,皮球和内部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有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瘪皮球的质量就是打进去空气的质量,通过计算说明空气的质量很轻。

阅读:

现在,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测一测3枚回形针的质量。

算一算。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

电子秤的使用;

可以借助气球、皮球和电子秤称出空气的质量;

了解了伽利略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知道了前人为探索自然奥秘所做的努力。    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吧。

出示电子称。

电子秤也叫电子天平

有些电子秤没有归零按钮,有“去皮”按钮,“去皮”也代表归零,总之在称量前保证显示数字为零即可。

读数时要注意小数点,例如这支笔的质量是84克,读作:“八点四克”。

我们要用电子秤称空气的质量,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空气可以像苹果一样直接称质量吗?

是的,我们要借助一种容器来装空气,还能把空气全部放出,气球和皮球都是很好的选择。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皮球,请按下暂停键,按照活动单的要求,完成这个实验。

请看实验视频。播放视频,用电子称称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

在家我们也可以借助气球来称一称气球中空气的质量。

对于空气质量的研究,科学家的测量结果是什么呢?

两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是1升,家中有回形针的同学,可以把它们放在手中,感受一下质量。

科学家真伟大,测量的这么精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每个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知识。小猴子高兴的跑回森林收集新鲜的空气去啦!

三、拓展:

1同学们,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一间普通教室容纳的空气的质量大约为240千克,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而弥漫在天空和地球周围的空气有多重呢?请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解决这个问题,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同学们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2填空练习。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大家都很棒 ,我们利用简易工具平衡尺和精确工具电子秤帮助我们研究了 “空气有质量吗”这个问题,看来工具的发明和发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请带着今天的收获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吧!

小猴子够聪明,但卖空气解决不了大气污染的根本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点建议: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动物、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建设好生态文明,把祖国建设的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用电子秤精确测量,既体现了科学要讲证据,又凸显了现代测量工具的优势。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继续感悟空气是有质量的,并能理解空气的质量很轻。

思政教育,感受科学的魅力,从小要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研究精神。

思政教育,树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

空气的质量是可以称出来的。

将一密封充满空气的容器用精密的电子天平称出其质量m1,然后再将该容器抽成真空,再称得到另一质量m2,m空气= m1 - m2,这就是空气的质量。

具体质量要看容器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

以上就是关于空气有质量吗教案全部的内容,包括:空气有质量吗教案、空气有没有重量、空气有质量吗设计一个实验,用托盘天平验证猜想(请写出必要器材和简要做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99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