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呆比意思就是傻子
南京话说起来其实是江淮官话,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全境、仪征市西部、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马鞍山大部分和芜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数约1600万人。
南京的高淳区属于吴语系,和南京市区话不一样。
明朝的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用语自然是——官方用语。那么明朝的官方用语,是什么语言呢?答案是:南京官话。
明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毕竟明朝的开国皇帝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励志的皇帝,他贫苦的出生,再加上他常年的流浪,使得他的皇帝之路走得比许多人都要艰辛。汉族王朝中的明朝曾订有洪武正韵作为官语,并以此作为永乐大典的索引之一,即为南京官话。
明朝的官方语言,为江淮次方言,又称南京官话。从明朝一些人的记录中,我们能够看到当时一些南北方言的记录。根据明朝居士顾起元在《客座赘语》所写的记载,明朝当时的官员,甚至是皇帝都是讲南京话的。有趣的是,《客座赘语》的作者顾起元自己本人就是南京人。他曾七次诏命为相,不过他本人喜欢隐居的性格,让他拒绝了皇帝的请求。
即使拒绝了担任宰相,为人朴实的顾起元对于文章所持的态度可谓是一丝不苟的。万历年间,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书写《客座赘语》。这本书,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明朝方方面面的一切。除了明朝使用的语言之外,还有明朝的风土人情、科举制度、天文历法等等。《客座赘语》毫无疑问是明朝的一本百科全书。
除了《客座赘语》中记载的南京话之外。明太祖统一天下后,将都城定在了南京,所有的政治事物都在都城进行,南京一带讲的是江淮话。所以规范语言,让官场中的人能够顺利沟通,官场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南京话。其次,在明朝一些非常著名的著作中,比如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我们就可以看到明朝的一些官话,也就是所谓的南京方言。
南京方言
一 生活类方言
衣 穿衣磨鞋:泛指穿衣穿鞋,为家庭生活中的常用口语,如“你这娃儿穿衣磨鞋真费。”褂子:泛指上衣,长大褂,即长衫。单鞋:布鞋。
食 馆子:即餐馆、饭店。阳春面:调料齐全,但不放各种菜、肉的面条。金刚脐:类似面包,有五只角,五十年代前多见。油球:油炸食品,外裹糖麻酱或果酱。麻们:米粉裹以糖心或芝麻酱,外表沾芝麻,入油锅炸成的食品。干饭:米饭。粥:稀饭。蒸饭:糯米熟饭。夹裹油条。角鱼:甲鱼。鲲子:即一种鱼,如青鲲鱼、草鲲鱼。口条:猪舌头。核桃肉:卤菜,即猪嘴两侧的球状瘦肉。芦蒿:一种野生植物根,可炒食。菊花涝:春夏季做汤的莱。秋油:酱油。吃下周:即中餐与晚餐之间的零餐。茶食:糕点的通称。抬石头:打牙祭,改善伙食。筒子面:挂面、面条。干面:面粉。。
住 房干:堂屋的东、西两间。厢房:堂屋外东、西两房。房东:房主人。房客;租住者。
用 褥单:床单。手勒儿:手帕。刹鞋:拖鞋。钮子:钮扣。箩:装米、菜的竹编制品。筷儿筷子。极吸板儿:木拖鞋。杌子:一种方板凳。煤基:蜂窝煤。腰围子:做饭时用的围裙。纸头:纸。条把:扫帚。戳簸:扫地装赃物的簸箕。银颗子:硬币。戒箍子:戒指。
行 杆子车:自行车。小包车:小轿车。泥巴路:土路。老虎灶:街头烧开水处。闹海:洗澡。老痕:身上的脏灰。
医先生:看病时指医生。现已改称医生、大夫。抓药:买中药。煨香茶:熬中药。
娱 瞧戏:看戏。玩城楼:上城墙去玩。五月节:端午节。八月节:中秋节。
二 生产类方言
糖坊:旧指糖稀作坊。豆坊:旧指豆制品作坊。开店:店铺开门或新开张。老板:厂主、店主。帐房生儿:算帐的人。小开:旧称老板的儿子,如大开、小开。作生活:干工作、作工。打:灌,如打酒、打油等。揍:打。茶食店:制作、卖售茶食处。够味:够朋友。讲义气。铜板:铜钱。进馆:旧指上学。过:洗衣、菜时用清水漂。
三 交际类方言
洋盘:神气、得意的样子。抠:吝啬。胎气:大方。漏脸:出风头。兴:神气十足。无歹:差劲,多用以形容人品不好。赖白儿:赖皮。我阁:差意。歹:多。一豆儿:少。兮兮:助词,如神经兮兮、二五兮兮。甩料:骂人语,指乱出风头或办事缺德,或反映。行动迟钝。能豆儿:逞能意,南京人多以“二亩地就出你这个能豆儿”语讥讽人。二糊:笨。刷刮:办事利索、快当。古漆:意指深色,不发亮,如“看你身上脏的,古漆多厚的”。拿乔:拿架子。如“看你拿乔的呕!”犯嫌:讨厌,如“这个人真犯嫌”,即这个人真讨厌。讨喜:被人喜欢。蛮好:正好、很好。打脚骨拐子来气:很生气。来气:一般生气。来事(发丝音):会出点子、想办法。兴得一头核子(核发户喜):得意忘形。哈:阿臾奉承意,如“他就会哈老板”。浓冬:笨、累赘,如“这个人真浓冬”。雷堆、雷大妈:均指笨。盖得勃儿:好。通吃:统统、全部都好的意思,如“你这次考试如何?”“通吃!”邪头八角(角发旮音):指言行不端。二五郎当:马虎。脏污:蛮横无理。少一窍:不聪明。猪头三:饥人用语,称胖人。芦柴杆儿:形容某人干瘦。老白儿:朋友。挺尸:懒,不肯起床。死;口语中用“死”字时,多表示“非常”、“特别”意,意为到了极点。过世:人去世、死。翘辨子:贬语,指人死。光郎头:光头、秃头。耳朵毛子:旧指妇女剪的一种短发型。巴巴头:妇女的一种发型,即把头发梳拢,打结于脑后。哪块:哪里。这块:这里。老车(发菊音):老练、纯熟。如“他做事真叫老车”。拉呱:脏、邋遢。异怪:令人作呕。玩把戏:耍手腕。马即:立刻、马上。出:奸滑,如“这个人太出”,即这个人太奸滑。小奸小坏:形容人耍小滑。孬好:好和坏,如“不管孬好,能用就行”。歹怪:巧合、巧遇、碰巧。装(发肿音):贬义词,指贪吃。行瘟:无精打采。夹巴螺丝:乱插嘴。烧包:卖弄、炫耀。咂味:取笑。笃定:即稳拿,很有把握。糊里巴涂:糊里糊涂。沓:说,如“随口一沓,他就信了”。丧德:缺德。嘀嗒:交往、罗嗦意。透鲜:适意、惬意。砸锅:坏了事。楼:差、不行。哨:咕叨、夸夸其谈。邪头邪尸:刺头,不走正道的人。花干儿:沾花惹草之徒。搬家家:一种儿童游戏。癞蟆古子:蟾蜍。恶癞:恶心、不好看。刮白儿:拉家常。抄:急。须:急,如我“须死了”,即“我急死了”。十达:不正经,如“你少十达”。胖兮:长相好看,轻佻语。刷:打。刷色:丢脸,如“这事真叫我刷色”。牙疼话:即无关痛痒的话。二哥:贬义词,六十年代中期较流行,专用对农民的戏称。挑高箩的:收破烂的人。鸡头果:小,小东西,如“这孩子真象个鸡头果”。颗颗:疙瘩。十三拳头高:形容人矮。誊嘴:接吻。啬:吝啬、抠,如“阿狗爹啬死了”。不成猴子耳朵;不象样,如这个人做事简直不成猴子耳朵”。翻秋:没事找事做,讥人语。翻尸倒骨:贬义词,意为闲的无聊而滋事。和尚道士:无正经事,游手好闲,如“张三一天到晚和尚道士的”。老混:耳光,如“打了他个老混”。揉(发四声):买账、理睬,如“我揉都不读你”。二根:打小报告,如“他来个二根,够你受的”。救火龙:救火、消防车。
潘西为女孩子的意思,现在逐渐引申为女朋友。同样,在南京叫男孩为潘东,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说这个。潘西正确的应该写成盼兮。 取自《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80年代前尚无这种叫法,但从80年代初,南京人开始叫女孩子盼兮。
首先是从下关或浦口一带的高中开始的。这其中还有个典故。那时人都比较保守,但是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是一样的。男同学爱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便给那位女同学写了封情书。但那位女同学却将情书交给班主任。可恶的班主任居然在班会上朗诵了这封情书。其中情书中引用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班主任在评点时说:“不好好学习,整天‘盼东盼西’的,还想上大学啦!”结果男同学成了全校的笑柄。女同学成了盼兮。从此大家都改叫女孩子为盼兮了。
以上就是关于南京话呆批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南京话呆批的意思、明朝时期的皇帝,都是用哪种语言沟通的、常见的南京话有哪些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