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形成盐渍化具体的原因。
土壤盐渍化原因
人为原因
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百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度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2、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氮肥的酸根离子过量,使土壤酸化,又活化了一些阳离子,这些酸根离子和活化了的阳离子随水运动而聚集于土表;
3、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
自然原因
1、气候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到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土壤盐渍化危害1、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增加时,使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减少,水势降低,会导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出现“生理干旱”,情况严重时,植物会出现生理脱水而萎蔫死亡。
2、当土壤中某些离子浓度过高时,会妨碍植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使植物营养部平衡。在盐碱地,一些离子浓度偏高致使一些低浓度的营养元素供应不足。
3、土壤中一些离子浓度过高的话可以直接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4、若土壤中碱性盐过多时,土壤以发生强碱反应,使铁、钙、锌、镁等植物营养元素易形成沉淀,从而减低了土壤养分中的有效性。
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
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 如:结合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地形部位的特点,建立排灌系统,灌溉使土壤中盐分溶解于水中,通过在土壤中渗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沟排除。
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 如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如碱化土壤或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及代换性钠,致使土壤分散,呈强碱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改良这类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盐分外,主要应降低和消除土壤胶体过多的代换性钠和强碱性,在国外多有施用大量的石膏、硫酸亚铁(黑矾)、硫酸、硫磺等,可收到降低土壤碱性,协调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一般指超过百分之零点三,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两个成因:
1、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于临界水位;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2、地势低洼,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会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主要从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方面改善;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问题一: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分布 防治 是什么? 防止酸雨
问题二:地理试题: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人为原因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面积约37万km2,其最低洼部分即古松辽大湖的核心(吉林省的大安一带),是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地区。近年来由于气候连续干旱、过度放牧,苏打盐渍化有发展加重趋势。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东北平原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到底是人为原因为主还是自然原因为主,待我把这些变化过程讲一下,大家再判断。
先说基本情况:松嫩平原西部,约占东北大平原面积三分之一。本区晚更新世以来自然景观的演化形成的地质、地貌和土壤背景、现代气候以及人文景观等决定了该区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过渡带,极易受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发生生态失衡和退化。
以下是中国科学院项目综合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正英 2006-3-1的文章中谈到环境变迁过程:
“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东有长白山,北有小兴安岭,中部为松辽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全区除西部与蒙古高原接壤,其余都为界江、界河及大海环绕,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兴凯湖和渤海、黄海。
区域内分布着两大水系:北部是流入黑龙江的松花江水系,南部是流入渤海湾的辽河水系。
这种地质构造格局和地貌景观是自中生代开始营造,经过长期演化,到第四纪末基本定型的。
自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时期,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东、西辽河都是内陆河,流入以吉林省大安一带为中心的古松辽大湖。
大约1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末,盆地中部形成分水岭,大湖水系分解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形成松花江水系,向东经黑龙江入海;南部形成辽河水系,向南流入渤海。原湖区中心随着地壳的抬升,逐步萎缩干枯,形成星罗棋布的沼泽湿地。以后,盆地西部由于气候变为干冷,湖泊干涸,形成了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和古大湖中心区的盐碱沼泽和盐碱地。 在近一万多年来的全新世时期,科尔沁沙地、松嫩和呼伦贝尔沙地在气候适宜时期发育成草原和森林草原。”
“西部的科尔沁、松嫩和呼伦贝尔三大沙地,总面积约8万km2。在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沉积了几十米以至几百米厚的中、细沙层。距今一万多年来,经历了几次气候适宜时期,沙地被草本植被覆盖并发育形成古土壤。但由于草原的不当开垦和过牧,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导致一些地方沙丘活化和土地沙漠化。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退牧还林还草以来,一些地区沙漠化过程逆转,特别是在科尔沁沙地南部整体上有逆转趋势,但大部分地区仍然严重。”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面积约37万km2,其最低洼部分即古松辽大湖的核心(吉林省的大安一带),是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地区。近年来由于气候连续干旱、过度放牧,苏打盐渍化有发展加重趋势。”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约28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6%,其中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34%,严重威胁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有课题组专家认为 2004-9-27:“松嫩平原西部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影响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农业开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农>>
问题三:高中地理 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土地盐碱化是土壤矿物质在土壤毛细管力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富集在土壤表层以后,产生的土壤退化现象。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天气或者气候干燥,二是地下水位比较高。其治理措施主要是疏通沟渠,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灌(洗盐)。深耕覆盖也能短期改善土壤性状哦。
问题四:人为浇灌盐碱水会使土壤盐碱化吗? 地下水在地下时会溶解土壤中的一些盐类物质,然后用它作为灌溉水源,到达地面后,蒸发加大,水分被蒸发,盐类物质被留在了地面。另外,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水,说明此地水资源紧张,容易造成只灌不排。更加容易形成盐碱化。
问题五:土壤盐碱化危害作物的机理是什么 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危害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高盐渗透作用,影响作物吸收水分。
二是单盐毒害,其它还会影响到土壤的结构,土壤微生物间接影响到作物生长。
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若是排水条件不好或缺乏适当的排水措施,灌溉管理不当,过量引水,灌溉水的渗漏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强烈蒸发,就可能招致土壤盐渍化。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土地盐碱化成因
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在土壤中积聚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去,而是在土壤表层积累;
二是保护地往往经常灌溉,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作物生长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都很大,促进了盐份向土壤表层积累;
三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氮肥的酸根离子过量,使土壤酸化,又活化了一些阳离子,这些酸根离子和活化了的阳离子随水运动而聚集于土表;
四是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
2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一、改良水利
主要从灌溉、排水、放淤、种稻和防渗等几个关键管理入手。
二、改良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三、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是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可能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四、化学改良
采用化学改良的方法,见效相对较快,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化学改良主要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而且每个地区的盐碱地情况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具体如何操作,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当地的耕作条件以及土壤盐碱化性质来进行。
3土地盐碱化有什么特征
土地盐碱化,是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一旦盐碱化,将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态系统将遭受破坏。
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原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