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Ten|师生共生活

陶行知教育名篇Ten|师生共生活,第1张

这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第151天

阅读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

阅读章节: 师生共生活、平民教育概论

读书笔记分享:

师生共生活

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师生共同生活,共同经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缩进了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使整个校园都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氛围。发挥教职员的作用,使其成为全体学生的表率,共同营造良好的校风,那么一切学校的教育都会更近一步。

平民教育概论

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的运动,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平民教育需要得到普及,推行平民教育就要让人们学会读书看报,写字记账,全国人民对平民教育有极其热烈的欢迎和浓厚的兴趣。设置平民教育、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分别从不同的组织形式出发,以适应各种人民的需要。平民教育最重要的工具是课本——《千行字》,极其简单而又富有趣味性,吸引人们继续坚持学习。考试不仅为学生颁发证书,而且也为教师颁发证书以示奖励。平民教育需要社会的助力,每个人都应该为平民教育挑一个小担子。对于那些非强迫不愿读书的人必要时也要采取强制手段,强迫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人人皆可为师,首先要解决女子不识字的问题,推行女子平民教育。培育相当多的人才是平民教育的目标,而且平民教育需要各界合作,共同促进国家统一。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师是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他以极大的爱心。原句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师是孔子,他开创了平民教育。他以极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和对人性的精微体察创立了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与师道理想。

平民就是百姓,平民教育即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达官贵人,而是广大的普通民众,它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均等。回首我国的教育史,我们的平民教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天子和诸侯在国都设立“国学”,中小贵族在自己所管辖的地区设立“乡学”,国学和乡学都属于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在官学中受教育的机会。春秋末期,随着王权的衰落,政权的更迭,各阶级的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社会变革中,有的王官“失了业”,他们掌握的文化也随之“下移”而流落民间,相应的一部分文化典籍也自然被带出宫廷,私学开始萌生并迅速遍布各地,于是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这时平民教育开始出现。孔子是这一时期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的著名私学创办者,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所实行的平民教育最具有代表性。

孔子在民间办学,教授的对象自然与官学不同,民间各阶层的子弟,只要经济允许,又愿意来学的都可就学。孔子为此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有教无类”,就是说,有求教的,不分族类、贫富、贤愚,只要交纳适当的学费,他都收为学生,给以教育。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比西方同等教育思想早1700多年。孔子不但提出这一原则,还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它突破了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受教育的官学樊篱,对贵族垄断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使教育对象有了一定的普及性,对知识的传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历史的进步。总之,他为我国平民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成为我国平民教育史上的第一创始人。

秦至南北朝,尽管这一时期私人办学之风日盛,但平民教育的发展没有得到长足进步。当然,此时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实行,其中允许一些有能力的社会下层人士入仕,但对门第出身的看重却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所以整个平民教育裹足不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到了隋朝,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政权阶级基础,便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废止九品中正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唐代全面推行科举取士办法。这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同样也使封建社会的平民教育发展面临一次新的机遇。科举制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平等化,树立了自由投考和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精神,这为改善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提供了有效的机会。

与此同时,最早出现于汉代的公费助学制度对平民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学校,一律对学生免除徭役,提供食宿,甚至发放银两,这使得不少贫苦学生得益于这一制度而就读。元朝江苏官学教育创立的阴阳学校,专门进行农村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实践教育。这些制度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教育的受众范围,对后世平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孔子推行的平民教育,还是科举制度下的平民教育,其走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仕途。孔子曾教育自己的弟子“学而优则仕”。即为统治阶级培养从政人才是孔子办学的直接目的。同样,科举制度下的平民教育亦如此。当社会精英的千军万马涌向考场这一通道时,政府可以通过对考试内容以及考前教育等环节的控制而完成对这些考生的思想控制,它更能缓解中下层人士因地位低下而产生的不满,并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为政府广泛网罗人才并牢固统治基础。总之,社会的阶级性造就了教育的倾向性,无论平民接受何种教育,他们永远是统治者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不会真正实现教育的平民化。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中国来,中国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在此形式下表现出不适应,最终在1905年被废除,西式学堂应运而生,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均出现相应的变化。同时,一些有识之士更是认识到民主和科学是中国近代化的良方,要用教育来拯救国家。随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致力于推行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如康有为、徐特立、陶行知、鲁迅、晏阳初、叶圣陶、毛泽东等,他们引领了我国近代平民教育的方向。尤其是晏阳初,更是提出教育要适合中国国情,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指出教育人人平等的先进思想,他因而也被誉为“世界平民运动之父。”在众多教育家的努力下,我国的近代平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国各地纷纷兴办平民学校,特别是一些女子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创办,更使受教育的群体扩大。这一时期是一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广大教育者一方面对知识进行传授,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渗透。

当然,尽管有众多教育家的努力,平民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毕竟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政局的动荡使得教育的发展也面临考验,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平民教育也走向了它的黄金时期。确定我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种新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公平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必须为国家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是新中国提出的教育方向。

从以上平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性决定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大多数的平民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当时的平民教育只是教育领域内的一种点缀。只有中国***领导下的平民教育,才真正使受教育者机会均等,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平民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今天广大受教育民众用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贡献,平民教育的发展也将日趋成熟与完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平民教育思潮萌生于民国初年,形成于新文化运动期间,五四运动之后达到高潮,它是民主思想在教育领域里的直接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潮。涵毅教育提示您在平民教育思潮中,邓中夏、许德珩、罗家伦、黄日葵、寥书仓、陶行知、朱其慧等均可以作为其代表人物。

以上就是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Ten|师生共生活全部的内容,包括:陶行知教育名篇Ten|师生共生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师是谁他开创了平民教育他以极大的爱心、古代创客孔子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654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