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押韵,而进行排列的。
“齐楚燕韩赵魏秦”合称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扩展资料:
七雄疆域:
东南西北上中下 ,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战国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拉开序幕,随后各大强国开始了互相征战吞并的历程,最后形成以秦齐楚魏赵韩燕七国争雄,史称“战国七雄”。
七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韩赵魏三家,本来他们都是从晋国里分裂出来的,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三晋”,按理说同出一源他们应该关系不错,可是恰恰相反,其中的赵魏两国反而是经常大打出手,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就是魏国攻打赵国而齐国来救援的故事,但是在国力衰微之后,两国关系又变好了一点,这从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中可以看出来。
再就是秦国与三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秦国最早与晋国是世代通婚,历史上称之为“秦晋之好”,但是韩赵魏三分晋国之后,并没有与秦国有什么友好的表示,再加上秦国执行的“远交近攻”的国策,交好远方的齐国,打击近在咫尺的三晋最符合秦国的利益,所以与魏国的河西之战、与赵国的长平之战都是秦国不断进取的决心与实力展现。
齐国偏居东方,坐享渔盐之利,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国吞并鲁国之后丧失进取心,虽然曾经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但是国力大不如前,差点让燕国给灭了国,要不是出了个田单,再加上新任燕王自出昏招,齐国才得以苟延残喘。
楚国本来不是周朝封贡体系中的一员,所以楚国的文化与周朝诸侯大不相同,这点从《楚辞》中的神话人物就能看出来,在西周时期楚国就是周王经常讨伐的蛮夷,不过随着楚国的发展,楚国已经有了叫板周王室的实力,毕竟春秋时期的周王室已经没落了,所以在春秋时期楚国强势加盟了诸侯国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春秋五霸”之中楚国君主的爵位是王,虽然在周王室的封贡体系中楚国君主只是子爵,但是实力强大的楚国并不在乎僭越的问题。
燕国本来是周王室的宗亲,战国七雄之中也只有燕王姓姬,但是可惜燕国的实力在七国之中几乎垫底,说几乎是因为韩国也比较弱,燕国在对付匈奴和东胡时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对阵赵国却经常吃败仗,没办法赵国的名将比较多,无论是赵奢还是廉颇、李牧都是用兵高手,燕国对阵赵国没有信心,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来了乐毅这样的名将,也只敢对没有名将的齐国出手,后来新王上任自废武功,燕国也基本一蹶不振,不过后来借太子丹的“荆柯刺秦王”一事轰动天下,不过此事也为燕国敲响了丧钟。
因为七国之中秦国独霸西方,所以史上也称七雄为“秦与东方六国”,围绕着七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合纵”与“联横”不断在上演,最后在嬴政手中,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功一统天下,李白也作诗称赞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你说的是战国七雄吧,首先战国时期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前,是没有皇帝的。皇帝是秦始皇创新的称号。战国时期,虽然群雄割据,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战国七雄大多是侯爵,也有公爵,后来都自封王爵。另外额外教你一句巧记战国七雄的顺口溜:齐秦在东西,小燕子赵薇(魏)喊(韩)出(楚)来。这么记既方便又能记住他们的地理位置。
然后回答你的问题:
1、齐国:
齐康公,吕贷,前404-前386年在位
齐太公,田和,前386-前385年在位
齐废公,田剡,前384-前375年在位
齐桓公,田午,前374-前357年在位(注意区别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姜小白)
齐威王,田因齐,前356-前320年在位
齐宣王,田辟疆,前319-前301年在位
齐湣王,田地,前300-前284年在位
齐襄王,田法章,前283-前265年在位
齐王建,田建,前264-前221年在位
2、楚国:
楚声王,熊当,前403-前402年在位
楚悼王,熊疑,前401-前381年在位
楚肃王,熊臧,前380-前370年在位
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前340年在位
楚威王,熊商,前339-前329年在位
楚怀王,熊槐,前328-前299年在位
楚顷襄王,熊横,前298-前263年在位
楚考烈王,熊元,前262-前238年在位
楚幽王,熊悍,前237-前229年在位
楚哀王,熊犹,前228年在位
楚王负刍,熊负刍,前227-前223年在位
3、燕国:
燕简公,燕载,前414-前373年在位
燕桓公,前372-前362年在位
燕后文公,前361-前333年在位
燕易王,前332-前321年在位
燕王哙,燕哙,前320-前317年在位
燕王子之,前316-前314年在位
前313年,齐灭燕;前311年,燕昭王复国
燕昭王,燕职,前312-前279年在位
燕惠王,前278-前271年在位
燕武成王,前271-前258年在位
燕孝王,前257-前255年在位
燕王喜,燕喜,前254-前222年在位
4、韩国:
韩景侯,韩虔,前408-前400年在位
韩烈侯,韩取,前399-前387年在位
韩文侯,韩猷,前386-前377年在位
韩哀侯,韩屯蒙,前376-前374年在位
韩共侯,韩若山,前374-前363年在位
韩釐侯,韩武,前362-前333年在位
韩威侯,韩康,前332-前312年在位
韩襄王,韩仓,前311-前296年在位
韩釐王,韩咎,前295-前273年在位
韩桓惠王,韩然,前272-前239年在位
韩王安,韩安,前238-前230年在位
5、赵国:
赵烈侯,赵籍,前403-前400年在位
赵武公,赵侯,前399-前387年在位
赵敬侯,赵章,前386-前375年在位
赵成侯,赵种,前374-前350年在位
赵肃侯,赵语,前349-前326年在位
赵武灵王,赵雍,前325-前299年在位
赵惠文王,赵何,前298-前266年在位
赵孝成王,赵丹,前265-前245年在位
赵悼襄王,赵偃,前244-前236年在位
赵幽缪王,赵迁,前235-前228年在位
前228年,秦灭赵,公子嘉自立代王
代王,赵嘉,前227-前222年在位
6、魏国:
魏文侯,魏斯,前403-前387年在位
魏武侯,魏击,前386-前370年在位
魏惠王,魏罃,前369-前319年在位
魏襄王,魏嗣,前318-前296年在位
魏昭王,魏遬,前295-前277年在位
魏安釐王,魏圉,前276-前243年在位
魏景湣王,魏增,前242-前228年在位
魏王假,魏假,前227-前225年在位
7、秦国:
秦简公,嬴悼子,前403-前400年在位
秦惠公,嬴仁,前399-前387年在位
秦出公,嬴昌,前386-前385年在位
秦献公,嬴师隰,前384-前362年在位
秦孝公,嬴渠梁,前361-前338年在位
秦惠王,嬴驷,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武王,嬴荡,前310-前307年在位
秦昭王,嬴则,前306-前251年在位
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在位
秦庄襄王,嬴子楚,前249-前247年在位
秦王政(前221年,秦王政自立为“始皇帝”),嬴政,前246-前210年在位
1、秦国:今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内蒙古一小部分,后来势力扩展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后灭掉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
2、齐国:今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一小部分。
3、楚国: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河南南部、贵州一小部分。
4、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一小部分。
5、赵国: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内蒙古部分地区。
6、魏国:今河南大部、山西东南部。
7、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主要城市:
1、齐国:临淄(齐之都,商业大都市)、即墨、莒城(莒之旧都)、鄄城、阿城、姑薄、夜邑。
2、魏国:大梁(魏之都,商业都市)、安邑(魏之旧都)、少梁。
3、楚国:郢都(楚之都)、寿春(楚之都)、钜阳(楚之都)、宛城(陈之旧都,楚之都)、鄢都(楚之都)。
4、韩国:阳翟(韩之旧都)、新郑(郑之旧都,韩之都,商业都市)、宜阳。
5、赵国:邯郸(赵之都,商业都市)、晋阳(赵之都)。
6、秦国:咸阳(秦都)、栎阳(秦之旧都)、雍城(秦之旧都)、泾阳(秦之旧都)、南郑。
7、燕国:蓟城(燕之都)、武阳、下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国
1、秦国:都城为咸阳,战国中后期时,领土有陕西(除北部)、甘肃(除中西部)、四川(除西部)、重庆全境、湖北西部、贵州中北部、山西(除东部和北部)、河南西部,面积近90万平方公里;
2、楚国:都城为荆州,战国初期,领土达到最大,除去听宣不听调的地方,实际可控制的有江苏、上海、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南部,达到100万平方公里。
3、齐国:都城为临淄,不论是姓姜还是姓田,齐国的地理面积没太大变化,包含山东全境,最大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4、燕国:都城为北京房山,领土最大时,包含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辽宁(除辽宁半岛),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
5、赵国:都城为邯郸,领土最大时,包含山西(除南部)、内蒙古南部、河北西部和中南部,面积达到30万平方公里。
6、魏国:都城为开封,庞涓时期魏国最为强盛,领土包含山西西部和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东部,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7、韩国:都城为郑州,晋国三分时领土最大,包含山西东南部、河南中南部和西南部,达到7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战国末年,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以上就是关于齐楚燕韩赵魏秦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全部的内容,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秦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皇帝都是那几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