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字头加告怎么读

学字头加告怎么读,第1张

喾 [ kù ]

部首:口    笔画:12    五行:木    五笔:IPTK  

基本解释:

喾(kù),即帝喾,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他是汉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喾的父亲是_极,_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帝喾简介:

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镇),三十而得帝位,迁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1、黄帝 [ huáng dì ]

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曾打败炎帝和蚩尤,由部落首领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2、颛顼 [ zhuān xū ]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参见〔五帝〕顼(xū)。

3、帝喾 [dì  kù]

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4、唐尧  [ táng yáo ]

古唐帝,帝喾次子,其号曰尧;史称唐尧,又称放动,继其兄挚为天子,有德政,后即传位于舜,在位九十八年卒。

5、虞舜  [ yú shùn ]

上古五帝之一。姓 姚,名 重华,因其先国于 虞,故称 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扩展资料: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帝喾(kù)(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尧(约前2188—前2067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尧母庆都。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舜(shùn,约公元前2128年— 约公元前2025年),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帝喾,百度百科-黄帝,百度百科-颛顼,百度百科-唐尧,百度百科-虞舜

1、柘城拼音:zhè chéng。

2、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芹盯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中下游,东北与睢阳区相接,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历悄壤,西与周口市太康县相邻 。截至2019年5月,柘城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2个办事处10个镇10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嫌烂和时,柘城县常住人口为799213人。2019年,柘城县生产总值完成2719亿元,增长72%。

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世界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大家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为标准,最为正确的,但也希望能给予您一定的帮助,希望得到您的认可,谢谢!

(最多18字)

喾,kù

即帝喾,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他是汉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是黄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娵,jū

1〔~隅〕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称鱼,如“~隅跃清池。”

2〔~觜〕星名,十二星次之一,如“岁在~觜之口。”

訾,[ zī ]

1同“赀”

2姓。

[ zǐ ]

诋毁。  组词:訾议

qī。

戚姓由来: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故戚氏后人奉孙林父为戚姓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戚姓名人:

1、戚衮(519—581),字公文,盐官袁花(今海宁袁花镇)人。梁简文在东宫,召戚衮讲论。戚衮神采自若,对答如流,梁简文深加赞赏。不久封员外散骑侍郎,又改任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戚衮出任江州长史,并随沈泰镇南豫州。

沈泰投奔齐朝时,逼戚衮与他同行,戚衮后从邺工逃回。他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戚衮沦落于周,久而得归。仍兼国子助教,封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左建十三年死,死时六十三岁。

2、戚同文(903年—976年,一说912年—985年),字同文。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人。生于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睢阳学舍(应天书院前身)创办人杨悫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在睢阳学舍办学,人称戚同文为“睢阳先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同文

以上就是关于学字头加告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学字头加告怎么读、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都怎么念、柘城是哪里怎么读怎么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6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