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外国人的春节吗

圣诞节是外国人的春节吗,第1张

对,圣诞节相当于外国人过年。

国外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春节,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平安夜相当于咱的大年三十儿,所以圣诞的当天相当于中国的大年初一。

wiki:圣诞节

在德国,圣诞节的庆祝在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传统之一。其圣诞节有点像中国的春节,一家人会一起吃晚餐,饭后一起听音乐和谈谈这一年的生活情况,且小孩会于空闲时或学校美劳课时,自行制作手工艺品,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礼物送给父母亲,来度过圣诞节。然后12月26日,会有亲戚来做客,或去拜访亲戚家,有点像中国春节的拜年。

外国人并没有中国的阴历之说,所以可以这样说:圣诞节抄就是外国人一年全家团圆的时候。换句话说,圣诞节可以视为中国的过年!

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人庆祝耶稣(Jesus Christ)诞辰的日子。Christmas这个词是“Christ’s mass”的缩写,来源于古英语,是“庆祝基督”的意思。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并没有记载,相传是4世纪初罗马帝国西部教会指定的这个日期,有学者认为之所以选在12月25日是因为这一天正好是罗马帝国的冬至节,这一天是全年黑夜最长的一天,而从这一天起日照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外国人在度过中国年这个节日的时候也会贴春联,吃饺子,也会和家人们一起看中国春晚。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春节的时候也是大家和家人们在一起团聚的时候。春节也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虽然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们都非常喜欢过节,但是只有法定节假日才可以放假,像很多国外传过来的节日都是不可以放假的。

所以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就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崇洋媚外,都追求国外的节日,对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但其实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加,很多外国人也是会过中国的新年的。在中国境内也是有很多的外国人的,他们也会入乡随俗,和中国的人们一起过春节。其实国外的人在中国年的时候也非常的兴奋,他们也会在家里准备很多吃的。

因为大部分的美国人都非常喜欢凑热闹,所以在看到中国人都在兴高采烈的过节,他们肯定也是要掺和一下的。而且美国人在过中国年的时候很喜欢舞龙舞狮,虽然现在在国内已经禁放鞭炮了,但是在美国却可以放鞭炮,很多美国人都会在国中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英国人对于中国年也是非常重视的,在过年的时候这些英国人也会组织起来,去当地的华人家里,给这些中国人拜年。

而且这些外国人也会学习中国买年货的习惯,德国人最喜欢的中国年货就是中国贺卡了,他们在过年的时候会买很多的贺卡,在朋友之间互相赠送。所以别再说中国的年轻人们崇洋媚外了,文化本身就是相通的,我们国家现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非常的大。国外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同时,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影响着外国人。

圣诞节临近,意味着西方国家的春节就要来了。在我大天朝,时下流行过

“洋节”,街巷杂货铺,商场写字楼,地摊夜市,酒店排档,工厂剧院,其

实,早在上个月就精心准备,并且制作好了关于“Merry Christmas‘之类的

巨幅海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随处可见。而庆祝圣诞短语,圣诞饰品更是

像万花筒,夸张到玲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这样连续好几年,我都傻傻

分不清楚,到底是先有圣诞,还是先有春节。每逢西洋佳节,空间里就奇

怪的峰烟四起,百花齐放,各种诸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

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的字眼,堂而皇之的占据了屏幕的各把交椅

,真正到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国庆节 重阳节…

…的时候,空间却冷清得可怕,传统节日大有沦为龙套鸡肋的趋势。

纠其移情别恋的根本,一方面,我泱泱大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以农历计算

习惯,传统节日和西方的节日毫无交集;另一方面,国人中有相当一部

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

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花样百出的社会众生相,有些人东施效颦,有

些人随波逐流,有些人轻声哀叹: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

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

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

一样崇拜中国节日?

带着这些问题,我常常怀疑到底是自己麻木落后,还是时代确实变得太快。

心怀疑虑,我特意找到度娘, 在度娘的指点迷津下,倾我平生之所学,

融合度娘传授的锦囊,羞涩的总结出来以下几点自我感触:一、 随着社

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

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也是自然而然。再者,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纷纷走出国门,给中西文化的交融,提

供了舒适的温床。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

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们其实也

过得热闹非凡。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

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

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谁说现代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不是相辅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综合体呢?

二、 但我们在对待西方洋节入侵的正确态度时,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

“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 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毛爷爷也给出了独到的观点,

他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鉴西方

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权衡两端,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

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

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

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

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

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

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众所望“悉

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

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

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

努力推广,这正是我们传统思想“百善孝为先”“长幼有序”最直接的体现。

三、 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遗忘了中华

民族悠久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想来也

是,我大中华好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

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

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譬如春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喜庆最团圆的节日。人们辛勤

忙碌,奔波操劳了一年,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走亲访友,互致祝福

,回顾过去,展望来年,老老少少,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幸福美满,

该是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节日呀!比如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

缅怀逝者,寄托我们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又如端午节,是专为纪念伟大

爱国诗人屈原的那一跳,这一天,我们可以欢快自然的划龙舟、吃粽子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1、日本

日本自从唐朝开始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后,不但把汉字,文化学了过来,也把中国的一些节日学了过来,其中春节是最浓重的节日了。

2、朝鲜半岛

韩国和朝鲜都是朝鲜半岛国家,毕竟是同种同源的两个国家。由于长期是中国的附属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3、越南

越南素来有着“小中华”之称,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独立也一直受中原王朝掌控,很多地方都是模仿着中国,汉文化是处中国外,最浓重的国家,他们过春节,也和我们一样。

4、新加坡

新加坡百分之八十都是华人,当然也会过春节,不过,他们的春节是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因为,新加坡的华裔,大部分都是来自广东福建两地。

4、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与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随着世界文化融合的加快,—些西方节日如今越来越受到不少中国人的青睐。与此同时,中国春节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土生土长丶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的呢?

美国人:爱凑热闹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随着华侨丶华裔人数日渐增多和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对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感兴趣。

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上至总统丶下至华人聚居较多地区的地方民选官员,都会利用不同的场合向华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对为美国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华裔表示敬意。继纽约州在几年前将农历春节定为公共假日后,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华裔议员们也正在准备提出将春节定为当地公共假日的提案。华人社区甚至出现了争取使农历新年早日成为美国全国性法定假日的呼声。

爱凑热闹的美国人喜欢看游行丶放焰火,自然也不会放过春节这个机会。大多数过春节的美国人都想沾沾中国文化的喜气儿,找个机会品尝中国美食。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每年有数千个美国家庭从中国领养孤儿,为了让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些家庭成为对春节最有兴趣的群体之一。每当农历新年到来时,他们都在家里布置中国特色的装饰,如中国结丶红灯笼丶春联等,许多家长还给自己和孩子置备了专门在新春期间穿的中式服装,对华人社区举办的各种新春庆祝活动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衷。

英国人:“恭喜发财”

春节期间,英国的大街上会增添许多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的东西。非中餐馆也会添置几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专为中国春节准备的菜肴),英国大报推出“中国周”教人学汉语。英国也处处洋溢着欢庆春节的气氛,以伦敦为例: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不是华人)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齐声高呼“恭喜发财”,当时的场面令所有华人都感到无比骄傲。舞龙舞狮丶爆竹烟花丶盛装巡游丶文艺表演等欢庆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两个广场上还有文艺演出和烟火表演。伦敦警方将相关街区全部变成步行街,持续一整天的庆祝活动盛况空前。

这一天伦敦简直是中国化了,乐滋滋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拨浪鼓和气球猪;喜欢中国美食的男男女女挤在唐人街共进中餐;在市中心,年轻人纷纷用相机丶手机丶摄像机留住舞龙舞狮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国人干脆穿上了中国的唐装……伦敦俨然成了一座中国城。此前,伦敦已举行过两次春节彩灯游行。去年有10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其鲜明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使游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节为什么在伦敦的影响如此之大?据统计,伦敦有8万多华人,其中6300多名留学生,他们为中国文化在伦敦落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支持。据伦敦投资局资料显示:英国是欧洲接受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对英投资中约三分之一在伦敦。近5年到伦敦的中国人每年递增45%,消费递增 66%。因此,中国的春节受到了英国政府的格外重视。英国的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和各地传播的中国文化及英国民众的高度热情,使得近几年中国春节的喜庆气氛在英国迅速蔓延开来。

法国人:由衷喜爱

近几年,随着中法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与频繁,法国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知,毫不夸张地说,春节已经悄然走进了很多法国人的家庭,春节习俗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节前夕,法国的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彩旗飞扬,不仅华人聚居区,就连巴黎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满眼都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迎春贺新的节日气氛相当浓郁。

而家乐福等法国知名连锁超市都会在春节前夕开辟专柜销售中国食品,水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畅销冠军。中餐馆也会在此时迎来一年一度的订餐高峰。“法国人喜欢跟着中国人过年,除夕晚上餐馆一定满座,甚至要提前订座。”巴黎中产阶级聚集的15区的中餐馆老板叶先生如是说。

法国人欢度春节的种种做法,已不仅仅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单纯的凑热闹,而是缘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乃至热爱与推崇。在去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给旅居法国及欧洲的全体华侨丶华裔的春节贺词中有这样一句:“2月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传统新年。”“我们”这个简单的单词,却无疑体现出了希拉克总统这位众所周知的“中国通”对春节丶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认同感。法国其他政要,包括现任总统萨科齐也都说过类似的话。

德国人:青睐贺卡

相对于法国人对中国春节的高度接纳,德国人在这一点上,则体现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节制谨慎的一面。对东方文化丶中国春节,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好奇但又审慎的态度。比较奇特的是,德国的青少年对中国春节反而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家长也乐观其成,甚至带有某种鼓励与支持。

近几年来,每逢春节到来之际,德国街头都会出现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柏林的商场内,春节前夕总会醒目地摆出五颜六色的中德文贺年卡。其中有一种贺卡因设计新颖美观深受德国顾客的青睐。贺卡封面左上角印着“平安”两个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为花体“吉祥如意,万事顺利”,正中间则是用中文楷书写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译名。打开贺卡,左面一页是一只飞舞的凤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释,如Christine这个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一个美丽丶善于思考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女子。最下边是用德文写的孔子的话:“父母在,不远游。”贺卡背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图案。

春节前夕,很多德国人争相购买此类贺卡,或送给朋友以示祝福,或个人收藏。德国的青少年也喜欢互赠此类贺卡,彰显个性。

另外,中国春节还出现在德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在小学四年级的英文课本里,专门有一课介绍中国春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正好赶在春节到来之前讲授。老师的课程设置也颇为有趣,在对中国春节进行介绍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有十二生肖丶“恭喜发财”和生肖年表的问题单,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春节的认识。

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华人人口较多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都过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例如: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还包括蒙古等。广义地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农历新年。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这些国家都把春节列为了法定假日。

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腊月廿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春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在家静心祝福,祈求好运。

新加坡春节一般放假两天。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贵重礼品,只带两个桔子,进门送给主人,桔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

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也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经常有庆祝春节的活动,但多只局限在华人范围内,春节很少成为全国性的法定假日。不过,随着华人影响力的增强,春节在欧美国家也日益得到重视。美国纽约曾在2003年将春节定为市民的公共假日,专门为华人安排了燃放鞭炮的时间和地点。春节大游行已成为纽约重要的观光项目。在加拿大,春节也日益成为地方重大节日,从多伦多到温哥华,春节期间华人都要举行大型的游行联欢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圣诞节是外国人的春节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圣诞节是外国人的春节吗、外国人是怎么度过中国年这个节日的、外国人过春节吗 中国人过圣诞节过的热火朝天!那外国人过春节吗也像中国人过圣诞节一样吗 ,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4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