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第1张

八百里加急最快要两天时间。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

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天宝14年11月9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

唐代的一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扩展资料:

八百里加急的由来

1、春秋时期,对于传递的速度上有了要求——快,于是「马传」应运而生。近距离的物品传递使用「单骑」传递,长距离的传递则使用「接力」传递。

2、秦统一全国后,十里设一亭,而处在交通线上的亭同时具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这时,快递有了快慢之分。

一般普通物件对送达日期没有什么苛刻要求;但一旦物件上有着「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日行300里,而若写上了「十万火急」的字样,那就要求更快了,速度可达到日行400里,这在当时可谓是神速。

随着官府职能的日益完善,对传送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秦朝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传送人员的招募要求,即「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

3、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递业进一步发展。这时对物品运输方面,增加了新的规定:物件必须由快递员骑马传送。如:紧急公文要求每日策马200里,在隋唐时期更是达到了日行500里。

4、隋唐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快递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对程限有着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5、唐朝时期,尤其是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

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万多人。而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6、宋元时期

宋代的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7、明清时期

到了大清朝,由于军机处的设立,驿传的速度可达到一昼夜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尤其是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旦打了胜仗,就立即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传递消息,这就是那时的「红旗报捷」。也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

所以,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快递主要是为皇家和达官显贵的人服务的。且由于官方快递只传递官府和朝廷的物件,很少对民间百姓开放。如果私人想要寄送物品该怎么办?于是民间就出现了——镖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最快的为日行500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里加急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

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清代驿站管理严密,整个由兵部负责,京师设皇华驿,各省腹地及盛京地区设驿,军报所设为站。凡是通过驿站发递的,都要分缓件、急件。奏折、文书、军报的驿递均有规定,对军站的利用限制很严,往往是军机处发往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加封信函及返回文件,准由军站传递。其他的一般应由驿站传递,而督、抚寻常文书则应由塘铺递送,不能用马递。军机处文件,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八百里加急比六百里快。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

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清代驿站管理严密,整个由兵部负责,京师设皇华驿,各省腹地及盛京地区设驿,军报所设为站。凡是通过驿站发递的,都要分缓件、急件。奏折、文书、军报的驿递均有规定,对军站的利用限制很严,往往是军机处发往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加封信函及返回文件,准由军站传递。其他的一般应由驿站传递,而督、抚寻常文书则应由塘铺递送,不能用马递。军机处文件,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八百里。

所谓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特急件,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消息传递都是靠驿站,分成二百里、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站、不同的级别马匹也不同,在这当中不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所谓八百里加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特急件,那个时候没有飞机,消息传递都是靠驿站,分成二百里、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站、不同的级别马匹也不同,在这当中不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马上,当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送信人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我们在古装剧里经常看见这样的场面,一名驿使一边急促的用马鞭频繁地抽打自己的坐骑,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身后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信使跳将下马,一边疾奔,一边大喝 “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随即倒地不起,轻则昏厥过去,重则当场力竭而亡。

在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那时官府传递信息就靠驿使骑着快马奔跑在一个接一个的驿站之间,接力传递。文学作品里常用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来描述宝马良驹。

按照唐代的换算方式:一里约等于4542米计算,八百里约等于3634公里或7268华里。现在科学测试表明,一匹马就算累死了也不可能一天负重一个成人奔跑400公里即800里的路程,就算是传说中的“ 汗血宝宝” 也做不到,何况驿站里一般都只是普通的强健快马而已!

古代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用作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以驿站制度相对完备的唐朝为例,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 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 陆驿、水驿、水路兼并 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 驿田等。

驿站一般分为分 驿、站、铺 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是则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比如河南的驻马店市,就曾是南北交通信息传送的著名驿站,当时众多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

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 “马上飞递” 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的所谓 “八百里加急”, 就是土匪贼寇这类人,平时打家劫舍惯了,一般劫持什么人也不敢劫持送800里加急件的人,因为如果干了会遭到官府的全力缉捕、剿灭。

600里、800里不是跑不到吗?一匹马肯定跑不到,但是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早早备好快马和已经蓄精养锐的驿使,急件一到了此站,就换马后再接力跑。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在约20里(两个驿站的间距)内死命跑,就可跑出全程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的效果来。

唐代诗人 岑参 在其诗作中写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 就描述驿使这种风驰电掣般的紧急信息传递。按唐朝时的官方规定,普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距离在华清宫泡温泉的唐玄宗约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可见就是使用的当时最快500里/天的急件。

也是这个唐明皇,曾经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动用国家驿站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诗云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看来皇帝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荔枝新鲜和让“妃子笑”,很可能也动用了当时最快的500里加急的驿站“ 特快专递” ,他这种动用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来满足个人私欲的行为当然也被后人笑骂了几千年!

驿站使用的类目和登记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要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征用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

传递紧急文件时 ,“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用 来表示情况或者事件的紧急程度,一般并非速度实指。“六百里加急”泛指很快;“八百里加急”就是最快的速度、最紧急的军国大事了,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

不同的级别使用的马匹也不同,在“八百里加急”中没有特殊情况不换人只换马,每到一站换一次马,人的吃喝则全在马上,所以级别达到八百里的时候,经常出现跑死马的结果,往往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驿卒本身如果体质差一些的话,也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因此,非到万不得已(这当中最多的是边关告急、大规模的聚众造反)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信。整个清朝,用到八百里加急只有两次:一次是剿灭太平天国时,湘军攻克太平军“首都”金陵时,杨岳斌、曾国荃曾经用以报捷;另一次是慈禧太后面情难消,800里加急传旨处斩违规出京的大太监安德海。

古代从地方到京城传递的驿站,分布在县城与县城之、乡与乡、府与府、从地方到京城的官道沿线,就像现代的铁路、公路网络一样,单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来看或许并不亚于现代的通讯运输网络。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敬请点赞支持本人参赛文章:《 FTN、钻、贝相互转化及变现索引 》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啊、四百里快递、六百里加急之类的怎么解、八百里加急快还是六百里加急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51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