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目前世上没有真迹,只有唐朝虞世南和唐朝禇遂良临摩本,其中最受推崇的是虞世南的临摩本,王羲之的真迹,公认的世上早已没有了。几年前,平安帖的摹本,卖了3亿零800万。台湾故宫的快雪时晴帖,国宝级文物,也是唐代的摹本。如果王羲之真迹现世的话,被鉴定确为真迹,拿出来拍卖,只能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
王羲之真迹彻底消失的原因有两点:(一)书法作品不易保留,极易损耗;(二)王羲之书法的收藏者多想将作品占为己有,哪怕毁掉也不肯脱手。
“书圣”王羲之书法集百家之长,又自成一家,风格温婉含蓄,飘逸俊秀,是中国书法艺术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可是王羲之的真迹可以说已经绝迹,现在看到的都是仿写的赝品,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王羲之的真迹难以寻见,书法作品本身不易保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王羲之生在东晋,距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写在纸张上的书法作品想要留存下来,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有无数收藏者珍爱,所能做到的保护措施和现在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有空气、湿气等自然因素,战乱等不确定因素,写在纸上的书法作品,想完好的保留下来极其困难。
一件尽善至美,人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往往难以留存,王羲之的书法就是这样的命运。与王羲之同时代的桓玄收集了大量王羲之的真迹,可在他篡权失败,被朝廷追杀走投无路之时,将随身携带的王羲之书法悉数扔进了长江里,自己留不住的东西,亲手毁掉也不愿拱手让人。
相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被唐太宗收藏,太宗对它爱不释手,死时下令将《兰亭序》陪葬昭陵,一件艺术品就此长眠在了地下,后人再无幸一睹它的“芳容”。
北宋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艺术家,书画皆有造诣,相传他找遍全国,才收集到寥寥几幅真伪难辨的王羲之书法,可在靖康之难时,全被金人掳走,或毁于战火,或下落不明。
就这样“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在世间算是绝迹了,但他的书法造诣却万古长青。
王羲之书法作品尚无一件真迹存世,我们现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为摹本 。
王羲之的真迹已无存世,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法,把天下民间所藏都收到宫中,死后带入坟墓陪葬。现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双钩描摹出来的。传世作品有以下这些:
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
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法帖,大约20几幅)、《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草诀歌真迹及释文如下:
01、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书要写得精美,是书法中最难的事。写好了,就像龙蛇在笔尖上竞相游走一样千变万化。
02、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毫釐虽欲辨,体势更须完)。虽说细微的变化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一定要分清,而形体和气势则更要求完美。
03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有点方为氵,空挑却是讠)。竖钩上面有点的才是水。只有竖钩的则是“言”。
04宀(mián)头无左畔,辶辵chuò绕阙东边(宀头无左畔,辶遶(同绕)阙东边)。“宀”不写左边的点。辶旁在下方绕一下就行,左边(八卦图中左为东)的弯不用写完整了。
05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知」和「去」的区别在于最后一笔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的区别就看中间有没有那小小的一“丶”。
06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六」和「手」合在一起正好是“禀”的写法。「七」和「红」放在一起就是“袁”了。
07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十」和「朱」的连写就是「奉」了。「三」和「口」的连写就代替「言」了。
08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阝”「左阜」 和「贝」都和反写的「丁」差不多。“刂”和「寸」都写成一弯加一点。
09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曾」和「差」上面的写法没啥区别。「归」和「浸」右半部分看起来差不多。
10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孤」和「殆」,写法很相似。「矛」和「柔」写法,几乎一样(柔字 末笔多一长点)。
11乡(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乡」、「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爱」、「凿」、「奎」三字相似。
12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
13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14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熙」和「照」,看起来也差不多。「绳」与「腊」达与连看起来差不多。「称」和「摄」的右半边写法和「属」的下面一样。「某」和「枣」起 头及下面的旋转方法和「来」一样。「慰」和「赋」的写法差不多,真的很难区别。「朔」和「邦」的写法 也很相似,确实不易
15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16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
17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常」的收笔,不用写直(只用一点作收)。 「密」的上头,不用加「宀」 (即不用加宝盖头)。「牋(笺)」和「牒」的左旁都写成「才」(即扌,提手旁)。
「永」 和「泉」的下面都写成「水」。「柬」和「东」大同小异(中间只差有无一小横)。「府」和「辱」很 像,但还有点不同。
18禾手乎年似,廊庙与绿缘。「禾」、「乎」、 「手」三字的写法,和「年」字很像。「廊」和「庙」右旁都是「月」字。
19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
20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即」的脚(下部)就像「恐」。「还」的字身(中间)和「迁」很相 似。医」字开头的写法很像「坚」。「全」和「皇」相似,「容」与「客」更难分。
21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22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23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颡」是先从左边的「戈」、「牛」连草开始写。「鸡」得先从左边的「下」、「子」连草开始写。「丿」、 「之」合起来不是「乏」 (「乏」的草写上面没有一点)。
「乛」、 「木」合起来连写,可以变成「村」(「村」是木的末笔往右拉长、勾 回)。「萧」、 「鼠」先分辨他们的头部不一样(其馀中、下部写法完全一样)。 「寅」、「宾」中间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馀上、下部写法完全一样)。
24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25尉与财须见,乌同鸟更疑。
26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之」加上「心」上下连写,便是「恶」字。「兆」的上面戴上「免」, 便是「龟」字。「尉」与「财」、「乌」与「鸟」相似。「寿」是「圭」和「可」的连写。「齿」记住是「止」加上「司」的连 写。
27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28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29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右边的邑(阝)和「月」写起来一样。左边的「方」和「才」写起来也 一样。「举」的字身,由「乙」、「未」连写组成。「登」的形体,由「北」、 「之」连写组成。「路」的左旁,就像跟「言」借来的一样(写法和「言」一样)。「时」 的右边,「寸」字不要写错。
30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31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草」加「勾」再加上「反」,就成了「庆」。「乙」加「九」再贴上 「人」,就成了「飞」。在末笔,可以分出「忧」、「夏」二字的不同(「忧」的下面多一横)。 在中间,可以看出「弟」、「夷」二字的不同(「夷」的中间多一横)。
32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
3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里」、「力」连草就成为「曼」字,「圭」、「心」连草可成为「舂」 字。「膝」、「滕」二字不同,注意右边中间弯曲的笔顺。「次」、「以」 二字相似,却容易区别明白。
34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叔」、「芹」上面相似,「拒」、「捉」二字,写起来也差不 多(「拒」比「捉」多一点)。
35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36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哀与衾上面不同,器与谷中间有别。「虑」、「逼」二字写法也都很接近,「论」、「临」二字不要轻忽,要仔细区别。
37欲识高齐马,须知兕(sì)既儿。想认识「高」、「齐」、「马」三字,就应该知道「兕」、「既」、「儿」 三字,写法都是有同有异。
38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虞和虚相似,悉、迷和遣相似,巢和笔相似,树、挂、枝相似。
39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40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丈」(首笔)的旁边微变一下,就是「使」字。「孙」的右边是「小」 字,而不是「糸」。不要把 「凡」 写作 「愿」 (末笔抅的方向不同) 不要把 。 「雍」 写成 「离」 。
41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42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醉」、「碎」的分辨处在刚起笔的地方。「丽」、「琴」的相同处也 在初起的开头。「栽」、「裁」的写法应当自己记住。「友」、「发」的写法更应该知 道。
43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44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45减灭何曾误,党(dang)堂未易追。
忽然讶异「刘」和「对」这麼相似。从古以来「缶」和「垂」写法就很 像。「含」、 「贪」的写法不完全相同(上半部一样,下半部不同)。
「退」、 「邑」的写法尚有不一样的地方。「减」和「灭」不要写错误(二字稍有不同)。「党」和「堂」很容易 错失(二字形相近)。
46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47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48鼋yuán鼍tuó晁一类,茶菊荣更论。
「女」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母」,「叟」字左边去掉一点就成了「皮」。如果说「涉」和「浅」相同(只差最後一点)。就应该把「贱」写作「师」 (也只差最後一点)。「鼋」、「鼉」、「晁」属於下半部写法一样的同类。「茶」、「菊」、「荣」的写法更要好好区分。
49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50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隣。
51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非」和「作」写起来都像「化」。 「功」和「劳」写起来也总像「身」。「示」和「衣」容易混同,让人迷惑。「奄」和「宅」就像隣居一样, 关系密切。「道」、「器」、「吴」很难分辨(上部都相似)。「竟」、「充」、 「克」笔画各有其次序。
52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53数叚(段)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54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市」和「於」只差一点(「於」多了一点)。「仓」、「欲」上部 同为「人」字。「数」、「叚」情形密切。「曰」和「甘」体势匀称。本来就要预防把「梦」、「简」混同 (二字上部一样) 。也自当订出 「浮」、「淳」的不同。
55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56叅(余)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
57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车」、「牛」、「幸」三字,大致只为一横之差(「牛」上面添一横 便成「车」,「牛」起笔横画的反写便成「幸」)。三个点点在不同地 方,就成了「上」、「下」、「心」三字的不同。「叅」、「余」、「参」 (二字为异体字)写法完全一样。
「閧」、「巽」的写 法哪有分别。「夺」、「旧」的上、中部原就没有不同。「嬴」、「羸」只有下半部 稍有分别。
58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59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60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而」是「问」上加一点。「早」是「幸」的头上加「门」。「耻」、「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貌」、「朝」二字也很像, 欢喜他们写法相近。「鹿」 的头上真的戴著 「草」 (草字头) 「狐」的末脚让人怀疑是 「心」 。
61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
62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63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不要让「微」写成了「渐」。怎能容许把「闷」写成了「昆」。写「南」的时候,要观摩「两」和「甫」的写法。写「鼎」的时候,也 要看看「棘」和「林」的写法。「休」和「助」的异体字下面都有一横。「弃」和「奔」的头部都是「七」。
64采夆(fēng)身近取,熊结足下寻。「采」和「夆」,写法很相似。熊和结下面不一样。
65隶 lì 头真似系 jì, xì,帛下即如禽。
66沟渫 xiè 皆从戈,帋(纸)笺并用巾。
67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隶」的头部和「系」的写法很相似。「帛」的下面和「禽」的下面写 法一样。「沟」和「谍」的右上部都从「戈」。 「帋」和「笺」的下部都用「巾」。「惧」和「怀」左旁一样,但右边容易写错。「会」和「念」上面一样, 但下面容易混淆。
68近息追微异,乔商矞 yù不群。
69欵(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70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近」、「息」、「追」三字稍有差异。「乔」、「商」、「矞」三字易於区分。「欸」、「频」,终究要分清楚。「所」、「取」,怎容许随便混写。「戚」、「感」、「威」的上部,写法都一样。「驭」、「敦」、「殷」 的写法,也有些相似。
71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72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
73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
「台」、「名」依著「召」的形体而建立(即三字形体相近)。「敝」、 「类」随著「严」的形体而区分(即三字相近难分)。「邹」、「歇」、「歌」三字难以区分。「成」、「几」、「贼」三字 则容易分辨。「傅」比「传」多了一个点。「留」和「辩」头上都从「心」。
74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
75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昌」、「曲」的末笔和「鲁」一样。「食」、「良」的末笔和「吞」 一样。「改」、「头」二字形体相近。「曹」、「甚」下面根部不同。
76止知民倚氏,尝思孝似存。只知道「民」和「氏」二字很接近。我也曾思考「孝」和「存」二者相似。
77扫搊 zu, chōu 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78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
79合识哉岁似,自别号蹄真。
「扫」和「搊」切莫混同。「彭」和「赴」大体相同,可以互相侵用。「世」和「老」的下部都是横,老比世多一横。「谢」和「衡」的中间 都是撇,衡比谢多一撇。要注意识别哉和岁、号和蹏(蹄)。
80酒花分水草,技放认支文。「酒」和「花」形体相似,但一个是水旁,一个是草头。「技」和「放」 形体相似,但一个是「支」,一个是「文」。
81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郊」和「郭」的写法,像亲爱的邻居一样,相近相似。「谌」和「湛」的写法,像和谐的朋友一样,相近相似。
82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83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写草书讲究意到、形似、体完、神全,若能得之於心应之於手,心手合一,就达到落笔通神的境界了。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书圣,他的墨迹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
王羲之《干呕帖》纸本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品。
据史书上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王羲之的书法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这极为稀少的临摹本留传到今天已经都是稀世珍宝了。除海外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外,今天所知道留在内地的只有《兰亭序》、《姨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呕帖》等几件。
伪满时期,溥仪到将《干呕帖》带到东北,后来,流落到民间。四十多年前,正是文革动乱时期,刘光启在堆积如山的大纸堆中发现了一卷黄黑色的旧纸卷,他抽出打开一看,眼前展开的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草书纸本书帖,凭着多年鉴定书画的经验,刘光启读出该帖的内容为:“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眼前的东西竟是文物界苦苦寻觅了30多年的故宫流失国宝、书圣王羲之的《干呕帖》。
现在这件从纸堆里偶然发现的王羲之的《干呕帖》和《寒切帖》一起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台北博物馆镇馆之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兰亭序》从古至今都被称为天下第一书,他可是诸多书法爱好者渴望不可以的一本神仙书,它是王羲之所骄傲的一本作品,也是他所珍藏的一本作品,但是这本书的真迹现今都很少有人见过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现在虽然有很多兰亭序的书籍和艺术作品,但是不管他是放在了再著名的博物馆还是藏宝人的手里,根据科学的分析,它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从很久以前说起,王羲之和朋友一起在阴兰亭里畅谈,他突然有了灵感,所以这本书就由此而来了。后来王羲之回到家后又写了几次也没写出自己比这个还要满意的作品,所以,它就成了王羲之的宝贝,就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当这本书传到了他子孙的第七代人手里后,就传到了外人手里,辩才,他是和尚孙智勇的爱徒,不过辩才一直细心的保存,但是再怎么细心也抵不过不轨之人,唐太宗也是书法的酷爱者,所以像他这样想要什么就得得到什么的人肯定会去千方百计的去得到,于是萧翼在得到了唐太宗的命令后就去拿这本兰亭序的真迹,所以它到最后就落在了唐太宗的手里。
据古代历史的记载,唐太宗死后就将兰亭序陪葬昭陵,所以到今天也没人打开过,所以就自然从唐太宗以后就没人再见过这本真迹,以至于现在最好的也是曾经所临摹出来的作品,不过,这本书究竟在哪里,我们也只是根据历史的记载而推测。
王羲之真迹《兰亭序》随唐太宗殉葬了。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相聚山阴兰亭,群贤毕至,王羲之有感作文并书写下来,这便是《兰亭序》的诞生起因。
相传,王羲之回到家中,又书写了几遍,但都没有当时书写的那遍好,便自己一直珍藏,死后其子孙一直认真保存,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圆寂的时候便传给爱徒辩才。
李世民酷爱书法,曾经下令在全国征集王羲之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带字的纸片。在帝王权力的号召下,虽然许许多多的王羲之作品收入囊中,但唯独《兰亭序》一直没有出现。后来唐太宗听说藏在辩才之处,虽多次询问未果。为了讨皇帝欢喜,大臣房玄龄推荐箫翼取回《兰亭序》。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藏有一幅传为赵孟頫所画的以萧翼赚兰亭为题材的长卷,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萧翼得到唐太宗命令后,便带着数件王羲之作品乔装接近辩才,骗得信任和好感之后,用激将法让辩才拿出了《兰亭序》真迹,由于辩才已经信任了萧翼,故不加防范,一天趁辩才和尚不在,萧翼便卷着《兰亭序》真迹跑回了皇宫。在这幅画面中,中间盘坐的就是辩才和尚,右边与之交谈的便是萧翼,画面的最左侧有两人在煮茶,人物表情刻画十分精彩,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萧翼回宫后,皇帝看到《兰亭序》真迹十分高兴,不仅提拔了萧翼,还召辩才觐见,辩才看到殿堂上站立的萧翼,这才恍然大悟,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便命善书法的大臣纷纷临摹,由于对《兰亭序》的喜爱,唐太宗去世时特将《兰亭序》陪葬昭陵,至今无人开启。
扩展资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世上还有王羲之的真迹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现在世上还有王羲之的真迹吗、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为什么彻底消失了、古代王羲之的笔墨真迹是在哪发现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