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它的排水系统有多逆天

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它的排水系统有多逆天,第1张

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始终保持着一个记录,就是一次也没有被大雨淹过。而故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与它强大的排水系统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故宫的特殊地势,是其排水系统的重要基础。

故宫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建筑规模令人叹为观止。而正是因为过于宏伟,在建造之初,关于故宫各方面的安全防护,都要被提前考虑在内,包括水灾火灾的预防。

首先是故宫的选址和地势比较有讲究,建筑故宫的工匠们,利用北京城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巧妙的将故宫整体南北水平面的高度,相差了两米之多。并且故宫的建筑物通常都是中间高四周低,底部具有高达八米的三层台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下雨时水就会往低处流走,流向紫禁城的护城河内,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积水。

此外,据说在打造故宫地基时,工匠们就将基土牢牢夯实,为的就是能够较大程度的吸收由地面渗透下来的雨水。能在建造的时候,就提前想到后期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古代工匠们的用心良苦和伟大智慧。

二金水河、地砖和龙吐水等设计,共同构成了故宫强大的排水系统。

除了地势排水外,故宫的其它多处建筑和细节设计,都体现了故宫排水系统的玄妙和强大。其一是排水主力军金水河,金水河环绕故宫内外,约有两千多米长,不仅美好了故宫的环境,在下雨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雨时地面的水,基本上都会流入护城河中。且金水河外部的水,在流向故宫内部河流的地方有一个控水闸,当有洪水发生时,就会自动关闭,以免对宫内造成伤害。

其二是故宫地面地砖的材料和形状,在故宫地面上铺设的地砖,是一种透水性好,遇水后反而会变得更强硬的青砖,有较强的抗雨水腐蚀性。青砖的形状采用的上宽下窄的梯形,具有能够快速排水的优点。其三是龙吐水设计,和大大小小的排水管道。

据统计,故宫共设置了一千多个龙吐水,雨水在被它们排出后,再通过地势特点流入护城河中。还有众多用陶土或石块做成的排水管道,有三孔、五孔和十五孔等类型,分别放置和掩埋在故宫不同的区域中。也就是地上和地下,明里暗里的不同建筑设计,共同支撑着故宫的排水系统。

三关于排水设施的问责机制,也是故宫不积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加强外,古代特别的问责机制,也助力了故宫排水系统的强大。据有关史料记载,故宫的许多建筑物上都有建造者的名字,甚至是地面上的每一块青砖。目的是在某处建筑出现质量或者其它问题时,能够找到建造者问责,并给予相应的惩罚。在这种压力下,想必每个工匠都会很用心,不敢太马虎。总之,故宫的排水系统,是古代劳动人民匠心和智慧的体现。

因为故宫的消防措施做得非常好,他们专门还成立了一支的消防队,是专门负责灭火的。故宫历史悠久,也有着神秘的历史和许多无可揭开的谜团,至今在世人们的眼中,依然还是那么神奇而庄严,故宫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故宫和大部分古代建筑一样,建造材质都是以木头为主,所以比起当今的钢筋水泥房来说,着火几率还是比较大的,故宫先后发生了五次发火。

第一次是明朝朱棣在位的时候,那时他正召唤大家迁往北京,举国上下都很高兴,一片祥和,可是有一天胡奫告诉朱棣说,三大殿可能在四个月之后发生火灾,朱棣将信将疑,但是谁曾想,真的发生了,三大宫殿被烧得不成样子。

朱棣这时候不得不信了,他觉得这是老天对他的警戒,因为他的位置是抢来的,从那以后他整天提心吊胆的,据说差点想搬去南京住了,当年那场大火为什么而起,直到现在也是个谜。第二次起火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和万历年间,据说火势也是起的异常凶猛,把把前三殿加上后三宫都全都烧没了。

后来到了李自成,在他攻到了北京撤退之前又放了一把火,导致大部分房子被摧毁,后来清朝的时候,大概君王开始重视了,所以很少发生火灾,唯一的一次记录也是在御膳房。故宫的主要建造材质是木头,加上天干地燥所以也是很容易起火的。

现如今的故宫是非常注重这些的,去参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乎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灭火器,灭火措施做的非常的全面到位,毕竟这是中国的历史遗留文化,也是咱老祖宗的智慧能力的象征。

明代故宫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永乐十五年就开始了了浩浩荡荡的修建工作,这件宫殿据说动用了多达10万人这年的奉天殿、乾清宫大体完工。永乐十九年,皇家祭祀的宫殿修建完工。永乐18年的冬天,故宫终于全部竣工。

因为根据古代天象的观点来看,紫微星垣所在的地方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所以居住的地方就称为是紫宫。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地方外人是不能轻易进来的,故宫就有了另一个名字——紫禁城

嘉靖年间,三大殿又再次经历了火灾,三个大殿15门全部被烧,著名的《永乐大典》在经过及时的抢救,才幸免于难。以至于到了万历25年,三大殿再次经历了火灾,经过这次火灾之后,原来的三大殿由原来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明朝末年,这座紫禁城经过了战火的洗礼。李自成的起义军在进入北京之后,在紫禁城内点燃了大火,紫禁城随着明朝的灭亡经历了第一次非常大的创伤,许多的宫殿在这次动乱中被焚毁。

北京紫禁城经历了两个朝代变迁,20多位帝王的更替,无数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穿梭驻足,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上演。

清朝末年,局势岌岌可危。辛亥革命的炮声,清朝在无奈之下退位,在南京建都。没多久,紫禁城迎来了新的主人,袁世凯。1915年,袁世凯做起了皇帝的美梦,在这里登基。但还不到100天,这个美梦,就在人们的唾骂声中结束了。

而后,辫子军张勋进入了北京,拥立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但是小小的溥仪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做了好没有半个月的皇帝,就被段祺瑞赶下台,只留下一片居住之所。

故宫的紫禁城设计精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达753米,城墙高达10米,50多米的护城墙,四座城门守卫,三个大殿最为重要,总共980座大小不一的宫殿,构成了这座气势宏伟的皇家宫殿,并且留存至今。

故宫不仅是古代留下最为完整的建筑群,还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的文物瑰宝。虽然旧有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其中的魅力,值得我们瞻仰、驻足。

以上就是关于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它的排水系统有多逆天全部的内容,包括: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它的排水系统有多逆天、故宫六百年,三大殿被烧毁五次,为何依然屹立不倒、故宫600年更替史:历经两朝24位皇帝,怎么保存下来的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36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