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下一句是什么

杭州灵隐寺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下一句是什么,第1张

1月29日

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只求半称心

出自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其作者现已不可考。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浊酒一杯无悲喜,半醉半醒方为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其作者现已不可考究(作者不详)

该诗句的意思是也就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现实意义

“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但有心者特意游遍杭州灵隐寺,也无法找到对这副对联,可能是以讹传讹吧,“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传多了也变成真的。不管是真是假,这句话确实富有很大的哲理。

首先,灵隐寺并没有专门的弥勒殿,所以弥勒佛前并没有对联。总体规划是沿中轴线形成五层格局: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下设法堂)、华严殿。两翼布局:五百罗汉堂、道济殿(现称济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阁、龙宫海藏(藏品陈列)。

杭州西湖灵隐寺弥勒佛有名的是飞来峰的布袋和尚造像,前面并没有前有对联,因为是在山上的石头上开凿的。只有一块游客说明提示牌,一副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加之电视剧的渲染,后来就有游客到杭州,不游灵隐寺,等于没到过杭州之说。 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已形成以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旅游胜地。

可以说灵隐寺既保持佛教圣地的传统风格,又符合现代旅游文化的需要,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历史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现如今人们在欣赏江南古刹同时,都会对灵隐寺一副悬挂了1700多年的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其蕴含的哲理往往能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17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为杭州地区最早的名刹。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为西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当时他云游中国南方诸镇,在来到杭州的时候,看见有一峰而叹曰: “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到天监三年(公元504年),由于梁武帝萧衍痴迷佛教,便下诏全国“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名刹灵隐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香火十分鼎盛。

经过南朝梁武帝时期之后,初创的灵隐寺的规模稍有可观变化,但伴随梁朝的灭亡,灵隐寺也遭遇到历史上两次巨大浩劫!北周武帝年间, 宇文邕对佛教不感冒,甚至一度宣布废佛,并下令僧徒还俗,焚烧法器佛典,将寺庙充作公产,而此次法难也称为北周武帝灭佛。

两百多年后,唐武宗李炎也发起了 “会昌法难” ,下令全国废佛并禁佛,灵隐寺噩运难逃,寺毁僧散。而通过这两次历史上著名排佛运动,给当时寺院打击很大,僧人们还俗的还俗,隐居的隐居,致使灵隐寺陷入冷落荒寂之中。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虽然处在动乱不安的阶段,但偏安于东南的吴越国却远离中原纷争,吴越王钱缪极为推崇佛教,在位期间不断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门禅坛的诗词文章也层出不穷。

一时间灵隐寺得到扩建,僧众最多时竟有三千人之多,常有异邦僧侣前来取经。 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又常幸驾灵隐寺,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到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因香火鼎盛便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自此之后,灵隐寺名闻遐迩,已成天下禅宗圣地,海内外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探求佛法。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驾幸灵隐寺则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寺也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使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以说被誉为千古圣地的灵隐寺,自古就有许多奇人异事、王侯将相、达官贵族都慕名而来烧香礼佛。在往来灵隐寺间,很多人都会对灵隐寺堂前悬挂的一副对联产生兴趣,因为这副楹联经历了1700年的风雨,曾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出人生低谷。这副名联就是: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朴实无华虽短短14个字,但却透漏出了人生处世的真谛,后被无数人奉为座右铭。

而对联之意在于劝告世人要懂得知足常乐,人生才能豁达又自在。人生在世不会事事顺遂心意,倘若万事能求一半顺心,人生自然经常笑口常开。其实世上并没有太多烦恼,烦恼大多来自我们的内心,想太多却实现不了,所以才会郁郁寡欢。在千百年前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个道理, 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就有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宋人方岳也有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的确,世上哪来的十全十美之事?而这幅对联点睛之笔就是“半称心”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告诫我们人事繁杂,若事事都讲求"半称心",则事事皆可满足。 古人云:凡事忌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 人都是有贪欲的,我们的想要的太多了往往最后都是一无所有,所以这个下联就是警示人这一生不要太贪心。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半称心是中国人最好处世态度,“半半哲学”是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糅合起来的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

万事只求半称心,你保持一颗半称心,就是对圆满跟成功不抱有执念。这样当困难跟不幸来临时,你就不会被苦难所打到,当好运跟成功来临时,你也不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其实只求“半称心”,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被誉为满清第一重臣的曾国藩,他的格言便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思是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而正是秉持着这样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思想,他才能在位极人臣,手握重权之后安然退隐,安享晚年获得文人最高谥号“文正”。

最后我们要说,“半称心”并不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表现,也不是消极无奈、暮气沉沉,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马云老师曾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也许你今天是最好的,但是未必明天还是最好;今天也许你是最差的,但是社会给了你很多机会,只要你能把握,只有努力,总会有机会。”

意思是说顺境时保持清醒,不被荣耀冲昏头脑,今天如意,日后未必如意;逆境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机会总是会有的,越是逆境就越要懂得冷静、乐观。事事不会皆顺,事事也不会皆逆。

人生正是由这诸多不如意构成的,正如智者所言:“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恐怕也是对“半称心”状态的另一种概括和总结。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可以说灵隐寺悬挂的这副对联,乃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帮助无数人摆脱迷茫走向成功!在人生路上的时候,要想开点,知足常乐,调整好心态,如此一来,你才能生活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灵隐寺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下一句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杭州灵隐寺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下一句是什么、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哪里、杭州西湖灵隐寺弥勒佛前有一副对联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36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