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一刹那一须臾分别是多长时间

stonehenge2023-04-26  28

据此,可推算出具体的时间来:一天一夜为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有四百八十万个刹那,或二十四万个瞬间,一万二干个弹指,三十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八万六干四百秒,那么,一须臾等于二千八百八十秒(四十八分钟),一弹指为七点二秒,一瞬间为零点三六秒,一刹那却只有零点零一八秒。所以: 一瞬间为零点三六秒,一刹那为零点零一八秒,而一会的时间是可长可短的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来即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千个"弹指",30个"须臾"再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

所以,一刹那也就只有0018秒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

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

梵典《僧只律》记载:“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一昼夜为24小时,为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而

比如一瞬、须臾、霎时、一刹那……那么,一瞬究竟是多长时间?须臾有没有具体所指的时间长度?一刹那是指多长时间?在一瞬、须臾、一刹那等表示时间极其短暂的词语中,到底哪个时间更短?中国古代没有时钟,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源自佛教,比如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味同嚼蜡、一尘不染、洗心革面,形容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瞬、须臾、一刹那等最早也是从佛教用语中演化而来的。

“一瞬 ”一词出自梵典中的《僧祇律》:“瞬者目动也。律云:二十瞬为一弹指。谓修行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也就是说,“一瞬 ”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但这里同时又提到了形容时间的另一个词语“弹指”,亦即“20瞬为一弹指。”那么,何为弹指?

“弹指”一词同样来源于佛教,弹指是指捻弹手指作声的动作。这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召唤、敬礼、祝咒等。智觊注曰:“弹指者,随喜也”。

《吉藏义疏》中也云:“弹指者,表觉悟众生。”这个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复以食指向外急弹的动作,后来也作为佛教中一个表示时间的量词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弹指之间与转瞬之间、顷刻之间、咄嗟之间、俯仰之间、倏忽之间、瞬息之间等词语一样,都成为形容时间很快的常用词语。 在1965年5月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就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名句。

对于“一弹指”到底是多长时间,《僧祇律》中做过如下阐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如此看来,首先还要弄清楚“一刹那”和“一须臾”又是指多长时间。翻阅《辞海》发现,“刹那”词条下是这样解释的:刹那,译自梵语ksana,意为最短暂的时间。佛教著作中有多种解释。

有的说:一弹指顷有60刹那;有的说:一念中有90刹那,一刹那又有900生灭;有的说:刹那是算术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后亦用于一般口语中。意为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愁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而《僧祇律》中提到的须臾则为“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如果按照一日一夜是24小时,而“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的规则,如上这些个抽象的、表示时间极其短暂的名词就不难换算成具体的时间概念了。既然24小时可分为“30须臾”,那么每一须臾就是08个小时,也就是48分钟,或是2880秒。从“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则可推算出,一须臾等于400弹指,那么“一弹指”就是72秒。

这7秒多的时间再均分为20份,也就得出了“一瞬”的时间即036秒。依次再分20份,就是“一刹那”的时间长度0018秒。由此可见,尽管“一瞬”、“须臾”、“一刹那”以及“弹指一挥间”都是用来形容时间很短,但其中“一刹那”最短。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在汉语词语中描绘时间飞逝的词还有很多,“少顷”、“俄顷”、“倏忽”等都是表示时间不长的说法,而“一时半刻”、“午时三刻”等也都与时间的由来有关。古时没有时钟,先民们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在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中,逐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窥测到时辰的规律,在殷朝以前先民已将一昼夜等分为12个时辰,或是100刻。古人所说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为一个小时;而一天24小时分为100刻,一刻就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

古人的时间概念源自于中国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测日定时的一种计时仪器;漏壶则是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通过阳光下晷针所投影子的移动来计时,并以晷面上刻痕为时间标记。

漏刻由漏壶和标尺两部分构成,漏壶用于泄水或盛水,前者称泄水型漏壶,后者称受水型漏壶。标尺用于标记时刻,使用时置于壶中,随壶内水位变化而上下移动。漏壶最早也称漏刻、箭漏。使用时,首先在漏壶中插入一根刻有时刻的标杆,称为箭。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于水面。当水流出或流入壶中时,箭杆相应下沉或上升,以壶口处箭上的刻度指示时刻。

汉语中那么多表示时间短暂的词常常引起我们的疑惑:到底哪个词表示的时间最短?最短有多短我们常见的“片刻”,也作“片晌”、“片顷”、“片 晷”,“俄尔”也作“俄而”、“俄顷”、“俄刻”,“少时”也作“少顷”、“少刻”。它们的意思都是“一会儿,时间很短”,甚至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注释。如“顷”,也作“顷刻”、“顷之”,意思为“片刻,时间不长”,而“一霎”或“霎时”的意思为“顷刻间,形容时间很短”。这些词所表示的时间确实很短,但由于全是大概的描述,具体哪个更短,短到什么程度,无从考究。能够换算成现在时间单位的还得属从佛教中来的几个词 。《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祗律》中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千须臾。”古印度人计算出“一日一夜”(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有2399999小时,和现在人们的认识完全吻合。那么,以上那些词语换算成现在时间单位的结果就是:“须臾”约为288秒,“罗预”约为144秒,“弹指一挥间”的“弹指”约为0072秒,“瞬间”、“转瞬”的“瞬”(眨眼)仅约为00036秒,而“念”仅有000018秒!“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5000多“念”才相当于1秒,可谓短矣!怪不得人们用“一念之差”时,常含一种极度的懊悔之情呢还有比“念”更短的吗?有,那就是“刹那”。“刹那”也是梵语音译,意为“极短的时间”。《俱舍论》释:“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极少”,说明这才短到家了。“刹那”有多短呢?《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九十刹那为一念。”——“刹那”仅仅等于0000001999秒“刹那”才是短暂中之最短者。有多短呢?“一刹那”,还不及一秒的五十万分之一呢!

“刹那”,意为一念之间,指极短的时间。佛经《俱舍论》十二称一弹指顷有六十五刹那。那么,“一弹指”又是多长时间毛主席诗词中有“弹指一挥间”的诗句,于是有人望文生义,以为“弹指”就是用手指轻轻一弹。其实“弹指”并非指真地用手指“弹”,“弹指”“刹那”都来自印度的梵语,是佛教中计量时间的量词,均表示时间非常短暂的意思。它们到底各有多久的时间它们之间是否有差别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梵典中找到答案。 根据印度《僧只律》中记载:“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据此可以推算:一天一夜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一昼夜有1440分,一“须臾”等于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我们常用的“一刹那”应该是0018秒。 当我们在应用“刹那”“瞬间”“弹指”“须臾”等词时,虽然它们都是表示极短的时间,但应注意它们的差别。 一“瞬间为036秒,我们常用的“一刹那”应该是0018秒。 当然刹那短

参考资料:

>

释义:

一刹那,时间非常快的就过去了。

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近义词:

一眨眼 一刹那 霎那间

梵典的《僧只律》记载:“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夜有三十须臾。” 一昼夜=24小时=86400秒 一须臾=2880秒 一弹指=72秒 一瞬间=036秒 一刹那=0018秒

例句: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以上就是关于一瞬间一刹那一须臾分别是多长时间全部的内容,包括:一瞬间一刹那一须臾分别是多长时间、一瞬间是多久、一瞬间等于多少秒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834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