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三国人物)一般指曹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安葬于高陵。其子曹丕称帝,追封皇帝,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扩展资料:
曹孟德轶事典故——割发代首
有一年万物丰收之时,曹操奉皇命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马竟然尥蹶子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反而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在完成任务前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一截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中文名: 曹操
别名: 曹孟德,阿瞒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代表作品: 《观沧海》、《龟虽寿》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湖北省黄冈市境内)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崭露头角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官宦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此为《三国志》说法,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嵩原姓夏侯。而曹嵩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三战徐州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护送的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加入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连环计)。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让曹操投靠他,将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四十里)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天子。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己巳,天子幸曹操营。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讨张绣,军于淯水,绣举众降。秋,九月,曹操东征袁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年夏四月,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吕布部将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中文名: 曹操
别名: 曹孟德,阿瞒
国籍: 东汉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日期: 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 220年3月15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信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
代表作品: 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 武王、武皇帝
父: 曹嵩
庙号: 太祖
陵墓: 高陵
目录
人物生平出身
早年
元年纪事
崭露头角
三战徐州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关中
建立魏国
相争汉中
击退关羽
壮士暮年
成事条件
选官标准
历史功绩
作品一览短歌行(二首)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苦寒行
薤露行
蒿里行
轶事典故
历史评价史书评论
古今评说
后人赞诗
政治成就
亲眷直系亲属
妻妾
儿子
继子
女儿
亲族
魏武王高陵
影视形象
影视图集人物生平 出身
早年
元年纪事
崭露头角
三战徐州
官渡之战
远征乌桓
赤壁之战
平定关中
建立魏国
相争汉中
击退关羽
壮士暮年
成事条件
选官标准
历史功绩
作品一览 短歌行(二首)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苦寒行
薤露行
蒿里行
轶事典故
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
古今评说
后人赞诗
政治成就
亲眷 直系亲属
妻妾
儿子
继子
女儿
亲族
魏武王高陵
曹娥之操守,孟母之德行 或曹府班氏的操行、孟母的品德之意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孟母(~公元前317) 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听老书法家阎增瑞先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妇人故去,举行葬礼时,三亲六友、七姑八姨,各方面的亲戚都来了,忽然一位亲友献上了四字挽幛,帐房里的几位自认为见过世面、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先生傻了眼,挽幛上写了“曹操孟德”四个大字。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曹操曹孟德是个背信弃义的白脸奸臣,拿他来形容我们这位和蔼可亲、淑德懿行的老妇人简直是糟改,给丢一边去,把礼钱退给他,不管他饭轰走算了。其他人觉得在理,就嚷嚷着要对那位献挽幛的动手。还是老总理压事,诸位,别能耐顶天了,我们这是碰到茬子了,不是人家的词有毛病,而是我们学问不够,没见过。他这一通说,满屋子的人耷拉下脑袋不言语了。老总理赶紧打发勤快人骑快马去讨教邻村的老举人。 在阎先生讲故事的时候,我也猜个一知半解,“曹操孟德”,《三字经》上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孟德”八成就是孟母的品德,可这“曹操”如何解释呢百思不得其解。 阎先生接着讲,老举人拿着来人递过来的四个字,沉思良久,说:“汉朝班超的妹妹嫁到曹府,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丈夫早逝,曹班氏拉扯儿子过日子,没钱供养儿子读书了,忍痛割掉青丝,让儿子成才;同样,孟母是教子有方的典范,此四字取曹府班氏的操行、孟母的品德之意。” 来人回去禀报,账房里的众人才明白端的,佩服献幛人的学问之深。 现在看来,那些有深奥含义的词语只能藏在书箱,让那些“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词语爬上挽幛了。
曹孟德(三国人物)一般指曹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谥号为武,安葬于高陵。其子曹丕称帝,追封皇帝,谥号为武,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曹孟德轶事典故之割发代首介绍:
有一年万物丰收之时,曹操奉皇命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马竟然尥蹶子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反而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在完成任务前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一截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孟德就是曹操,文若就是荀彧
下面是他的简介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太尉,谥曰敬
。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
生在东汉末年间,但他和刘备、孙权三人合辟了三国,后称魏。
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
东汉末期的人,曹操到死都没有篡夺汉位,所以实激上三国是从曹 ,曹丕篡位后,吴和蜀才相继建立的,故而曹操应该是汉末的人,当然广义上算是三国也行。
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物
东汉末年
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都对 就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
曹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公元155~公元220),即魏武帝,汉族,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在历史上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姓名:曹操
别称:曹孟德
字号:字孟德,号吉利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出生时间:155年(乙未年)
去世时间: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主要成就:消灭割据,统一北方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諡号:武皇帝
庙号:太祖
陵墓:高陵
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大神们帮帮忙
我现在读中学 有的参考书上就写着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重要诗人 但是 真正的三国时期是220年开始的 而曹操正是220年死后 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真正记入史书魏国 按理说曹操就是属于东汉时期 而不是三国 有没有学历史 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曹孟德有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曹孟德有什么意思、曹操简介、曹操原名叫什么,字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