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爷的判官掌管什么

城隍爷的判官掌管什么,第1张

掌管生死簿,负责管辖区域人类的生死祸福。在传统民俗故事中,城隍爷的判官掌管生死簿,负责管辖区域人类的生死祸福。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神灵城隍,相传是古代城池的保护神,道教称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证老百姓五谷丰足。城池与百姓的生存密切相关,所以城隍是由最初的护城沟水渠之神而转化为城市的守护神——城隍神,后来城隍被人神化,人们又把故去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城隍神灵,希冀他们的英灵能像他们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

最早有记载的城隍神灵为吴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唐代以后城市崛起,经济发达,凡有城市的地方就建有城隍庙,庙里供奉着城隍神灵,这样城隍的信仰就更为普遍。到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正式规定各府州县必须祭祀城隍神灵。这样,城隍由民间俗神演变成为天下通祭的高级神祗。又由于城隍庙内多供奉道教神像和民间俗神,所以人们又习惯将城隍庙归属于道教寺庙。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大肆抬举城隍,为各地的城隍封爵位,建神庙,配以陈设、饰品等等,京都等较大城市的城隍在百官中除皇帝本人以外级别最高。各府的城隍为正二品,与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尚书的等级相同。各州城隍为二品,县城隍为四品。

在建京都城隍庙时,朱元璋还下令神像要为木雕像,刷上红漆,迎神像入庙时,要用王者仪仗,他自己还亲自写文告示天下。并诏示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要与当地的官府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也要相同,这样,各地方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明太祖还命令大臣们专门撰写文章颂扬城隍。这是为什么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而土地神是城隍神的下级,他感恩城隍和土地神,所以才有这样的举动,其实也并非全是这样。当初,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明确说道:“朕建造城隍神庙,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忘为。”原来朱元璋只不过是为了震慑臣民,为他的皇权服务。

传说,热河这个地方的城隍神是康熙帝的一位皇子,乾隆帝的叔叔,名叫允礼。

允礼,是康熙帝的妃子纯裕勤妃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生。排行十七皇子,他自幼聪明稳重。九岁后常随康熙帝到承德避暑山庄及塞外巡视,他勤奋自律,不参与皇子之间的皇权之争,深得康熙帝的喜爱。雍正元年,他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皇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进封他为亲王。因为,允礼身体较弱,雍正帝便命他在其私邸中办理政务,隔十日左右进宫一次,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寻常的特殊照顾。雍正帝临终时城隍,又命允礼辅政。乾隆继位,允礼任总理事务,管吏部。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的赏识,直到乾隆三年二月的时候去世。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办理丧事。因允礼无子,乾隆皇帝便把雍正第六子弘瞻过继给他作为儿子。乾隆皇帝时常思念这位忠君叔父,以至于几十年后还常常想起,依恋之情十分厚重。热河当时是直隶辖区,任总督兼工部尚书的大臣周元理得知皇上这份悲伤的心情。一天,他就在避暑山庄淡泊敬城殿,奏请皇上,说热河现已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都市,又离京师较近,何不建一座城隍庙,既附合皇家礼制,又可安慰神灵,乾隆皇帝听了大臣奏请,若有所悟:热河这地方自皇祖建立山庄以来,不断繁荣,人口越来越多,且风调雨顺,百姓安宁富足,这一定是有一位善神在默默地不记功名的保佑着大清王朝,保佑热河这方土地的缘故。于是他就批准了督臣的奏请,随即从国库拨出银款,组织技术精湛人员立即营建施工。不久,新庙落成了,乾隆皇帝感念他的叔父允礼忠心辅国佑帝之恩,就封他为热河城隍神灵。庙内建筑等级陈设均按帝王的标准来安排。城隍神像为金脸、金袍、端严慈祥一副帝王像。由于热河地方是当时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北京是清王朝夺取天下掌握皇权的象征,而承德才是清王朝特别是在康、乾兴盛时期建造的纯正的清朝京城,可见,热河城隍神的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每座城市都有该城的城隍庙。但是,因为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爷常以当地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来充任。老百姓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除暴安良。例如北京的城隍爷有文天祥、杨椒山。文天祥是南宋忠臣,这是人所共知的。杨椒山是明代大臣,因弹劾奸相严嵩,被捕入狱,死于昏君奸臣之手。

杭州城隍爷是周新,周新在明朝永乐时任浙江按察使,铁面无私,人称“冷面寒铁”。后遭奸臣污陷而死。南宁、桂林的城隍爷是苏缄,浙江绍兴的城隍爷是庞元,这些人都是忠臣良将,对百姓宽厚仁慈。郑州的城隍叫纪信,在刘邦被项羽围困期间,他扮刘邦假降,刘邦则趁机冲出城门。纪信后来被项羽焚烧致死,百姓念其忠烈,尊其为郑州城隍。

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爷,近百年来,供奉在上海城隍庙大殿中的“三城隍”都是大有来头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庙原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东汉名将霍光神主。上海建城隍庙,相沿成习,霍光成了上海资格最老的城隍爷。

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过。传说他是一个孝子,因其母亲感叹自己从未见过金銮殿,于是,他就为母亲专门建了一座像金銮殿的建筑。可是却被人告了密,皇帝派员来查,他就连夜将殿改成金山神庙,这才躲过了一场灾祸。清军南下时,遭到上海地区人民的强烈抵抗,清军将领原来准备屠城的。可是在屠城的前夜,清军将领梦见了秦裕伯,秦裕伯警告他们不准杀人,清军这才取消了屠城计划。因为秦裕伯“显灵”,救了全上海的百姓,所以被上海的百姓列为城隍爷。上海人还有第三位城隍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市民从“陈公祠”中请出了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血染吴淞口、在吴淞炮台战死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的神像。当年被供奉在大殿后的陈化成塑像,被民间雕塑家塑成满面火红、神采飞扬、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朱一真城隍爷是传说中的一位神灵,主要职责是保护城市安全,让城市百姓安居乐业。他要维护城市公共秩序,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城市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黑恶势力,坚决惩治犯罪行为,维护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城隍:他是我们民间城池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冥界的地方官,是负责人一生福禄寿和恶罚明的官。

阎王:他是阴曹地府也就是冥界的最高统治帝王,他掌管着阳间和阴间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利,他既是鬼,同时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命由他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和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阎王爷要比城隍先诞生,官位也要比城隍大得多。

扩展资料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县长(是真正专门负责人一生福寿禄和恶罚明的官职,而且不是神,称呼为城隍判官等)。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儒教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

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王爷”、“阎魔王”,为阴曹地府中的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_,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为左膀右臂。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九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

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隋朝韩擒虎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阎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隍

城隍爷和土地爷之间需要区分开来。城隍爷的职责是保护他的职责区域的水土,同时该区域的阴间的事项也是城隍爷负责。对于阳间来说,城隍爷保护着该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比如水灾、旱灾等时候大家就会去祭拜城隍爷;对于阴间来说,城隍爷也负责该区域死去的人的鬼魂。所以城隍爷的职责比较大,阳间阴间都归他管。

土地爷的职责只针对于阳间该区域的一些事情,他同样是这片土地的保护神,但是他的级别要比城隍爷更低。比如我们熟知的《欢天喜地七仙女》中,就能够发现土地爷其实并没有非常的厉害,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神仙,不过作为土地的保护神,土地爷的职责也是非常伟大神圣的。对比之下,城隍爷的职责要比土地爷更大。

城隍爷可以掌管到该指责区域的人的生死祸福,以及对他们的一些功德和孽缘进行审判记录,依据记录给予这些人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惩罚,所以也可以看作他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土地爷的职责就没有这么大了,他只是保护该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具体的很多事情土地爷是没有权限去管理的。

所以城隍爷不是土地爷,土地爷的职责要比城隍爷更低。而且在进行祭拜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祭拜时间和内容也有所差别,更多的时候人们会选择统一对城隍爷进行祭拜,而土地爷的祭拜则更加的简约。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城隍庙,而土地庙往往只出现在一些乡村小路上,这也体现了两者的级别的差距。

以上就是关于城隍爷的判官掌管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城隍爷的判官掌管什么、城隍主要负责做什么、朱一真城隍爷管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7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