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区别是本质不同。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态。
启示:
可以看出,无意注意受人的意识控制水平较低,因此,它具有的优点是:个体不易产生疲劳;缺点是: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干扰,因此幼儿上课容易分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利用积极的客观刺激物引起幼儿无意注意,比如用鲜明直观形象的教具来教学;同时也要防止无关刺激物干扰幼儿的无意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无意注意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现在许多的广告商家在宣传产品时,会采取丰富多彩的设计来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全依靠有意注意,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的涣散。因此,要有意识地让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协调地相互交替、转换,以便长久地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还应该重视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降低意志努力,发展幼儿的有意后注意,使学习活动既轻松愉快,又能保持较高效率。
有意后注意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二者的部分特征。它有自觉的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务相关联,这与有意注意的目的性特征相符;它无需意志的努力,这与无意注意的无需意志努力的特征相符。简单的说,有意后注意既遵循当前活动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典型的例子如:熟练驾驶汽车。
针对你的问题,应该是有意后注意
概念: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活动组织的依从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5对人格的依从性。
举个例子,你在学校教课的时候,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鸟,同学们全部都去看小鸟,这是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然后你敲敲黑板同学们目光吸引到黑板上(无意注意),继续上课学习(有意注意)。 基本上需要动脑的,有目的性的都是有意注意。
其中还有一种就是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性但是几乎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比如盲打,成人开车,打毛衣这种高度熟练化以后的。
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学习和工作来说,它有较高的效率。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作用,就要加深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加强抗干扰的能力
无意注意(inadvertent notice)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例如,你正在听讲,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打开,一声门响,你不由自主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扩展资料:
1明确目的任务
有意注意是由目的、任务来决定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对完成目的、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2组织有关活动
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能引起注意的有关活动,有利于有意注意的维持。如提出需要思维活动参与的问题,提出加强注意的自我要求,尽可能地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活动(如实验操作、技能练习)密切结合起来等,这些将有助于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
3 激发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和过程暂无兴趣,但对活动的意义和最后获得的结果有很大兴趣。例如,学习外语这一活动往往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当学习者认识到掌握外语这一工具后,可以借鉴国外的科学技术,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就对学习外语产生了间接兴趣。这一间接兴趣,能维持人们稳定而持久的注意。
4 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有意注意是与排除干扰相联系的。干扰可能是外部的刺激物,如分散注意的声音和光线等;也可能是机体自身的某种状态,如人的疾病、疲倦、无关思想和情绪的影响。为此,我们要设法采取一定措施排除这些干扰。除了事先去掉一切可能妨碍工作或学习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外,更重要的是用坚强的意志同一切干扰作斗争,要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在任何干扰情况下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自制能力。
参考资料:
有意后注意名词解释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自觉的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同时具备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二者的部分特征。它有自觉的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务相关联,这与有意注意的目的性特征相符;它无需意志的努力,这与无意注意的无需意志努力的特征相符。简单的说,有意后注意既遵循当前活动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典型的例子如:熟练驾驶汽车。
例如初学文言文,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时候是有意注意。此后,随着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凭兴趣可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求大神帮忙打一下普通心理学的的名词解释!!!可以另外加分!!! 100分
但请先踩呐完城,立马发你资源,不踩不发资源哦!
hi,大家好,今天给大家送来小福利,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距离考研仅剩的时间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识,祝大家考个好成绩哦~
第一章 绪论
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
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 导致 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
第二章 生理部分
1 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 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3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
4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 反应减少的倾向。
第三章 意识
1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 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 几个意识水平在p78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题 )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
4(00 考题 )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 考题 )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 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第五章 感觉
1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 感受性(02考题):人对 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 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 强度。
5 差别感觉阈限:能察觉的 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韦伯定律:⊿I/I=K (2)费希纳定律 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 Φ=ks(b次方) b由被试给出
7 感觉阈限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t=Σ(T↑+T↓)/2n (2)正误法 (3)平均误差法 (4)信号质差法(p137)
第六章 知觉(重点章节)
1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
2 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 相似律 c连续律
2)知觉选择性: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 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
4)知觉恒常性(02考题):人在一定范围内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神经衰弱”直译为“神经的虚弱”。神经衰弱名称是美国的格·姆·比尔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大都具有神经质素质。目前认为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素质或不良个性。
学生中,由于学习压力大,起居不正常,也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需要改善睡眠、注意调养。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人们若遇某些意外不幸事故,或受到不正确的指责、诽谤,突然遇到某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着某些未曾预期的紧急情况等强大的 ,无疑都会引起情绪上的苦闷、忧虑和不能承担的精神负担,这些思想上的长期紧张和矛盾等,都可促使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导致神经衰弱。临床上常常不是在严重的精神创伤遭遇后立即发病,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环境条件已好转,创伤早已成为过去的情况下才发病。这是由于在严重精神创伤的情况下,神经系统动员了一切内部力量来应付这个 ,控制住这种反应,当“危险的”、“可怕的”情况过去之后,神经反应反而脱离大脑皮层的正常控制而出现神经衰弱。
在正常人群中,遭受意外事故的打击的人有很多,但人们并没有普遍的发生神经衰弱,因此,精神因素并不是引起神经衰弱的唯一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否引起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体验,进而导致发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包括遗传因素、后天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受世界观支配的认识事物的态度等有关。临床上所见到的多数神经衰弱者的个性都具有下面某些特点:或偏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或偏于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一个具有明显易感素质的人,尽管是来自外界一般的别人也可遇到的精神因素 ,也可诱发神经衰弱。
感染、中毒、脑外伤或其他躯体疾病之后过度疲劳或营养不良、分娩、大量失血等,均削弱神经系统的功能,为某些神经衰弱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思想紧张、感冒发热或者其他的原因出现几次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疲倦、无力等症状,但大多数人不担心。另有些人对自己健康过分注意,遇到上述不适症状就自我暗示患了神经衰弱。又如遗精,本来是青年男性经常发生的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遗精就会“肾亏”,造成身体虚弱。有的青年偶有 、遗精,精神上很紧张,结婚后因过分紧张,又可能有阳痿、早泄,这样更认为自己是患了“性神经衰弱”。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自我暗示的结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精神创伤,易感素质是神经衰弱发病的决定因素;有时暗示和自我暗示,也起一定的作用;至于躯体疾病,则为一种发病的附加因素或诱因。
神经衰弱的形成,既然是由于复合因素所致,所以每一位医生或患者,应该找出得病的主因,结合其具体情况,积极地纠正或解决主要的、基本的致病原因,然后才能事半功倍的治愈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症状繁多,几乎涉及人身的所有器官和系统。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1)精神疲劳:这类患者感到精神不足和容易疲倦。早晨起床后即感到
为什么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在心理学上无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它是在不经意志盯制的情况下注意到;而随意注意是一种以意志控制的注意,所以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意注意。
求小学教育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 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 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有意后注意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理解有意后注意、一遍阅读一边做笔记是有意注意还是有意后注意、问:小学教育心理学中,什么是有意注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