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来源是什么

地震的来源是什么,第1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四川地震产生的原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1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预防

活动过程:

一、地震的由来

我们的地球是个大大的圆球,(师实物演示)我们生活在这个球的表面,为什么人不掉下来呢?因为地球中心有很强的地心引力那么在这个球的中心有些什么呢?有岩石和岩浆有厚厚的地层这些东西一直都在运动一刻不停为了让他们正常运动不爆发出来引起地平面的一些才难,人类就想了个好办法,到处种树我们都知道树有很长很密的根须,这些根须就像许许多多的手一样把泥土岩石牢牢抓住这样就安全多了

可是现在许多人因为要盖高楼大厦,为了要开采石油和矿产都把树拔了,把山开了这样地球表面就受伤了,所以就会产生了地震所以会发生地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二、地震的躲避方法

地震时地面会晃动,严重时墙面会倒塌,但是我们也不要害怕,只要安静地听从大人的话,记住躲避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家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地晃动的厉害时我们不能朝外面跑,因该要先把门打开,然后找坚固的家具底下,并且要保护好头部怎么保护呢?用书包顶在头上,用被子坐垫盖上,实在没有软的东西保护时,可以用手护住脑后部然后蹲下紧缩身体,这样你的膝盖就能保护好肚子了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那就尽量跑到开阔的地方去,电线杆玻璃窗招牌等都是危险物品,一定要远离

地震时不能做电梯,不能搭乘任何工具

地震一般时间很短,震动时不能转移,要等地震过后才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学习地震自我保护姿势

三、地震的预防

我们要多留心广播电视,一旦有预报就要马上转移平时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多种树,不乱砍乱伐让我们人类和大自然和平共处

四、我们能为地震地区的朋友做什么

讨论如何尽自己的力为灾区的朋友做什么。

2地震逃生知识问答题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

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

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 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

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

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

3关于地震知识的问答题,选项的

强裂地震,时间短、地区广、破坏性大,可造成人群各种严重的综合伤害。在6小时内因创伤死亡人数可在50%。其中有10~15%的人可以救活。多数在1小时内因大失血、气道梗塞(1~2分钟)、缺氧所致昏迷而死。

我国处于濒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交汇地带,地质结构相当活跃,约有1/3的国土受到袭击。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200余次,1/10发生在中国。新中国成立40年来,发生11次7级以上地震,死亡达40万人。

一、地震前动物预兆

1这首民谣是群众在长期预测地震中的总结,细读一下,对观察地震是有极大好处的。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2动物为什么能事前知道地震?因为许多动物的器官对自然灾害特别敏感,它们比人能提前知道灾害的来临。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许多鹅惊慌失措,乱叫不进窝,有的还飞起来。震前一两天猪不吃食,用力爬墙、拱门。地震前两天小猎互相乱咬,十几条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一只黑母鸡就在2月4日地震时飞上了树。一条雌马甲鱼在埒前20分钟突然翻腾,跃出水面,并发出尖叫声。营口一生产队有6条牛,震前头一天,有4头牛打呆拼角,2头牛拼命用蹄子刨地;鹿场的一群梅花鹿突然乱跑乱窜,有的前腿被挤骨折。

中国科学院对鸽与地震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鸽子的胫骨的腓骨之间骨膜附近,有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有百余颗,有神经连着,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 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引起神经电发放。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鸽子实验。将50只鸽子腿上的小颗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动,在4级地震前,后者惊飞不已,前者安静如常。说明切除腿部颗粒后与中枢神经失去了联系。

3植物在地震前有反应吗?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1971年12月30日长江地区发生475级地震前,一颗包好的黄芽菜,在顶部抽心开花;青菜在叶子上开花,芹菜应在春天开花,提前在12月即开了花;山萸藤也开了花;竹笋在农历九月就开了花。1975年2月4日在营口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杏树也开了花。

二、地震时应携带什么东西

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准备的家庭,能安全度过灾害期。平时家人商定好地震时预防措施,****,携带什么东西都应有详细安排,以备灾时之需。

三地震时应怎么办

1立即关闭电源、火源。

2住平房者速跳出外到比较宽广的处,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3头部最好顶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护头部。

4不要靠近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5居住在海边的居民要防海啸,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灾

6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

7跑散时不要过度惊慌,要有序不紊。讲究卫生。

8注意余震,但不要听信谣言。

4幼儿安全教案:防灾知识(地震,防火,雷电)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和成人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录像和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讲述地震来临时的情况。

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看了什么?(幼儿回答如: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再看一遍录像

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

2、看录像(ppt)

人们安全撤离的(录像)

二、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后门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三、让幼儿了解防震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

(1)大地震的危险振动期大约只有一分钟。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人可暂躲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旁边(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刚度强的小房间暂避,如厨房、卫生间等处。主震后应迅速撤离到户外,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要注意关闭煤气,切断电源。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不能使用电梯,也不要跑到阳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楼。

(2)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旁边(注意不是下面)。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要乱跑。在影剧院或其它公共娱乐场所的人们应因地制宜躲避到舞台下、乐池、桌子、柜台两侧,保护好头部,切不可一齐拥向出口。

(3)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正在运行的车辆应减速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4)如果正在过桥,则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6)人还应该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燃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如遇到引起火灾或有毒气污染时,应迅速向上风方向撤离。

5地震逃生知识问答题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因此,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

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

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 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

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

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逃生不忘灭火 ·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比起地震本身,地。

6幼儿园地震教案: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

1、提问幼儿: (1)、刚才的故事里有哪些人物?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 (2)、发生什么事情啦(地震)?发生地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原因。

3、提问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能力。 四、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曾美丽、小帅哥他们是怎么逃生的? 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3、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六、幼儿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地震逃生演习。 1、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有商店;安排一些幼儿和家长坐在车子上; 2、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扶持。

家长们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好逃生技能。 活动评价: 1、幼儿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

2、幼儿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

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7地震小常识顺口溜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

披着被子遮住头,蹲在床边把空留。厨房里,远离火,卫生间站水管边。

幼儿园,学校里,两课桌间找安全。挨着窗户塌得快,玻璃碎了扎小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紧时间到门口。抬头看看啥危险,不坐电梯下楼梯。

小孩大人排成队,顺着右边有序走。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

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写,掐在上头不松手。全身疼痛不乱动bai,头要抬高背要挺。

地震指大地(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按主要成因可分为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影响最大。这类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岩层脆弱的地方便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颤动。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传播形式: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所以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这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倍。

某地区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其大小同震级、震中的距离有直接关系。此外还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在距震中距离相同的地方有时烈度相差也很大。

地震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差不多每天都有地震,平均每年发生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5万次,7级以上的大震平均不到20次。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主要原因: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关于地震的有,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被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产生,在地壳受力不平衡的时候岩石产生挤压变形并伴随着震动!由此产生地震

由于地球深层很难到达所以地质力学研究有一定限度一般地震还很难预测,通常的办法是宏观预测和经验预测,即对动植物和气候气象的观测来推测地震或是凭以前有过的地震经验总结的规律进行预测

地震由来简单点就是地壳运动当然地壳运动详细说来就有很多原因就不一一说明

由来: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扩展资料

危害: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海啸: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瘟疫: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7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截至记者发稿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中国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次地震的详细数据和反映地震破坏力度的地震烈度分布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粗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图是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的)。中国地震局的陈长林对记者说,地震烈度分布表估计1到2天就会出来。相关专家组已经到达汶川,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地震强度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但是现在看来,损失应该小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24万人死亡。当时的震中在城市中心区下方,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所以引起的破坏很严重。而这次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没有较大的城市,当地人口10万多一点,分布相对不密集,包括汶川县在内的约二百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极震带,大多处于山区,由此损失会小于唐山大地震。

另外关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外面活动,这大大减少了死亡的可能性,所以你也会发现,一些地区,伤亡比较严重的是学校,因为学生们都在楼里。”中国地震局的一位专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于这次地震波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原因,中国科技大学的倪四道说,像2001年青海昆仑山口的81级地震是在中国的西部,西部的城市比较有震感,而东部城市震感不是很强。四川这次地震离东部比较近,距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距离大概有1500公里。对于其他地区属于远震,即1000公里以外能感受到。而这次地震的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对低层建筑影响比较小,而现在大部分城市高层建筑很多,所以波及的城市很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分析说,全国许多地方震感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以上就是关于地震的来源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地震的来源是什么、幼儿园地震小知识问答题(大班地震安全教案《地震知识知多少》)、地震是怎么由来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22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