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口施食,要会念一个变食真言。如果不会,饿鬼会找上门来要吃的。一般出家人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放七粒米作施食,念变食真言。建议在家人不要自己作这个佛事。 瑜伽焰口施食,本是密教依不空所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修法的仪则。此经最初唐实叉难陀译为《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面然”即“焰口”,为一饿鬼名。经中说阿难在定中受到面然的警告而去请示佛陀,因而佛陀说此施食之法,即说诵施食经咒,解除诸饿鬼痛苦。此经不空译出后,唐末即失传。宋代诸名僧取显教经中的真言加以观想,编撰施食仪,推行此法。元代藏密传来汉地,焰口施食重依此奉行。今藏经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1卷,不著译人。经学者考定,系元代翻译,其内容从严饰道场,备办香花、饮食、净水、皈依上师三宝开始,到金刚萨 百字咒止,主要是持诵有关供养、施食、灭罪、发菩提心、入观音定等真言佛号和结印观想。仪后还附有十类孤魂文和三皈依赞,为以后通行仪轨的基础。元明清三代所出施食仪轨很多,但师承不一,互相径庭。其中明代天机依据《瑜伽焰口施食科仪》删成《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后祩宏对此又略加参订,名《瑜伽集要施食仪轨》。清初宝华山德基再据祩宏本略加删辑,名《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世称《华山焰口》。此后两本通行于世。此外,还有斋佛(上供)、斋天、普佛、蒙山施食、三时系念、诵经念佛等种种佛事仪式。
水陆法会,需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共分内坛、外坛七个坛口,外坛又分大坛(梁皇坛)、诸经坛、法华坛、净土坛、楞严坛,华严坛供僧信二众礼忏、修福。其中洒净、焰口法会及圆满日的送圣,是整个法会三大重点。总计一次水陆法会约需百位以上法师,动员人力、物力颇巨。
若法会由一般信徒共同发起、集资修设,称为“众姓水陆”;如果财力雄厚,发大心独资营办,称为“独姓水陆”。佛光山向以广结善缘为原则,每次启建水陆法会都希望以万缘共成佛事;,故称“万缘水陆法会”。
参加水陆法会的意义在于学习平等心度众,以无遮大会表达对一切众生的友爱、关怀与好意。除了给予衣食外,更要以佛法令众生入无余涅槃,即没有烦恼、生死、挂碍。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焰口,另称为焰口、面然。是指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乃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有道行不可以,如果你没道行,灵众得不到实质的利益。焰口不是唱唱诵诵,是要帮助灵众。有些灵众他是有大恶业在身,是在地狱当中,你要透过焰口把他超生的。如果你做不到,灵众中会有不满的灵,得不到利益,他会给你颜色看了,因为他们觉得你在骗他们走很远的路到你这来参加焰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因此他们会造成你身体得病,或不明之怪病。
来自网络资源
不满意
两个的理念不同。放焰口大法会,有功德主时会做。包含显密经咒,大蒙山:有开示,大法会,有功德主时会做。
他们两个的理念以及观点都是不一样的。
三时系念是元朝的中峰国师所提倡的佛事。三时系念意是把佛事分成三段时间来共修。系念则意为用身、口、意来观想阿弥陀佛经文里的道理,以及观想极乐世界的清净净土。
以上就是关于宗教方面问题之:焰口施食。全部的内容,包括:宗教方面问题之:焰口施食。、佛教水陆法会七个坛口,是哪个七个坛、佛教焰口法会供台怎么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