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没踢翻魂灯,诸葛亮七出祁山能匡扶汉室吗

如果魏延没踢翻魂灯,诸葛亮七出祁山能匡扶汉室吗,第1张

编者按:关于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被小说《三国演义》描写得精彩纷呈。以至于一提起诸葛亮北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六出祁山”。那么,历史上诸葛亮区区之后六年的北伐,到底什么样呢?

▲诸葛亮北伐

如果用轻快的语言描述一下,诸葛丞相的北伐风格就是“左手右手一个假动作,右手左手假动作重播。这次北伐带给你快乐,你会不会爱上我……”诸葛亮北伐首先对上的对手,是在曹丕时代擅长“督诸将”建功而被称为名将的曹真。

▲诸葛亮一、二次北伐示意图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派赵云邓芝出箕谷,“左手右手一个假动作”,曹真以为是主力马上被吸引过去。接下来听说陇西失陷,曹真惊慌失措,马上向曹睿求援。曹睿派张郃收拾马谡,郭淮也在列柳城击败高翔,曹真亲自追击赵云、邓芝,取得毛毛雨一般的战果。街亭之战,诸葛亮一是用人不当,二是低估了张郃的行军速度,本以为马谡能来得及在街亭修好工事,把张郃堵在陇山上过不来。毕竟丞相刚开始北伐,经验不足,结果这次败绩,一下就错失了出其不意夺下凉州的机会,真是可惜了。

▲街亭位于陇山要害之处,理论上只要守稳街亭,魏军援军就无法越过陇山进入凉州,但马谡实在不给力

蜀军损失不小,但也从凉州迁走了1000多户人口,削弱了魏国的战争潜力,算得上有得有失。二伐和三伐实际上是串联起来的,认为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纯粹就是数万大军被曹真安排的郝昭阻挡,实属暴论。

▲气质如同表情包的陈仓守将郝昭

按诸葛亮的《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则诸葛亮攻陈仓,是秃子顶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看出来需要什么眼力?从诸葛亮修小谷开始,就已经很明确了。

▲魏吴石亭之战

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曹休大败。随后魏国欲伐吴报复。按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魏国把伐吴的张郃火速调来救援陈仓,解了吴国之围,诸葛亮的战略目的完美达成。且诸葛亮的二伐三伐并非分开的军事行动。228年冬诸葛亮从汉中出发,229年春围攻陈仓并撤退,与此同时229年春陈式已经率偏师进攻西面的武都阴平二郡。

▲陈式收复武都、阴平

和一伐一样,“右手左手假动作重播”,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就连曹真同志中计的方式也几乎一模一样——一直带着主力蹲在长安,准备给陈仓的军队作后继,等同挂机。张郃解围陈仓,陈式拿下二郡,郭淮跑去支援二郡,结果发现诸葛亮早已赶到严阵以待,郭淮差点被围歼,仓皇跑路。虽然郭淮机灵,诸葛亮诱歼魏军的目的没有达成,但是至少武都阴平得以收复,曹真这次又中了诸葛亮声东击西的连环计了。

▲比起和诸葛亮作战,曹真更擅长处理“督诸将”这种事务

也许是被诸葛亮戏弄多次,又挂机太久,曹真想要一洗前耻,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曹真应该是对面魏延的粉丝,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结果路果然不好走,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子午谷风光,有个叫高迎祥的人也在这里翻车

当然大雨还是小事,最大的问题估计是子午谷那么窄的地方竟然走主力,也亏曹真想得出来,不堵在里边无法动弹才怪。正面率领主力和曹真对峙的同时,诸葛亮顺便让魏延吴懿深入羌中,于阳溪之战大破魏将郭淮、费曜。阳溪之战扩大了蜀国在羌人中的影响力,增加了蜀汉的马匹来源,后来姜维也屡次跑到羌中搞事。另外,阳溪之战还夺取、烧毁了魏军一定数量的粮草物资,四伐时魏国粮秣不足与此有点关系。经过此次丢人之后,曹真同志光荣气死。

▲诸葛亮的好基友,女装大佬司马懿

到了四伐,司马懿先生出场,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甲首三千”时间。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等人带4000人占据上邽,并拒绝张郃分兵后方雍、郿2县的建议。可诸葛亮亲自击破费曜、戴陵等人,开始抢麦。

▲司马懿麾下大将费曜

由于之前阳溪之战的损失,已经魏国的凉州地区已经有半年时间少雨,所以司马懿不得不向曹睿求援,同时派郭淮率军进入羌中征集粮草,分散了兵力又浪费了时间。

▲卤城之战

割完麦子之后诸葛亮来了个漂亮的伪退,吸引司马懿追击到卤城,结果诸葛亮华丽反杀,司马懿惨败而退。诸葛亮又回到上邽逼压到司马懿脸上,才真正撤军,路上在木门道射死了来追击的张郃。有人认为,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没能直取长安,被司马懿拖在五丈原,最后拖死,是司马懿比诸葛亮高明的表现。

▲五丈原诸葛亮庙

的确,司马懿曾经说过若孔明出武功,依山而东,则吾等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则无事。但这纯属司马懿的心理战术,完全是说给部下听以表现领导智珠在握,必胜可期的打气话,将对手已然或者唯一可行的选择说成是“下策”罢了。 如果诸葛亮真的出武功,他就会说:“亮若据五丈原,分兵屯田以为久计,我等皆殆矣……”各位看看地图,就知道所谓的出武功直捣长安,是个极为冒险的打法。

▲对比这两张图,各位就会发现,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选择了褒斜道,走五丈原,而司马懿所说的出武功,是走傥骆道,直取长安。

这种打法看似可以切断司马懿部与长安的联系,切断司马懿的补给,但也把自己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而且司马懿部还能从西方的凉州获得补给。懂军事而且谨慎的诸葛亮,绝不会拿蜀国的国运做这样的军事大冒险。他选择走褒斜道,目的很明显是逼迫司马懿再次决战,取得又一场野战胜利,以提升蜀国的士气,如果司马懿表现不佳,这一战可能打成大型歼灭战。之所以司马懿能够安然做缩头乌龟,也并非他自己比诸葛亮高明。

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结果郭淮正在抢修营寨的时候,蜀军就到来,被超水平发挥的郭淮击退。如果郭淮战败,司马懿就不得不出营打野战了,请问面对诸葛亮,他又有多少胜算?也就是说,五丈原之战,司马懿能拖死诸葛亮压根不是因为他比诸葛亮聪明,只是他的部下郭淮偶然猜破了诸葛亮的战略行动,并且超水平发挥,与司马懿毫无关系。

▲秋风星落五丈原

虽然进取渭河以北的计划失败,但蜀军在渭南于魏军眼皮子底下屯田,收割粮食,司马懿亦毫无办法。如果诸葛亮不病逝,蜀军无疑要在渭南驻留更长时间,使得魏军消耗更多粮草物资和国力。那么,如果诸葛亮多活20年又会如何?显然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颇有岳飞和金兀术对决的味道。司马懿也是当世名将,但比起诸葛亮就是逊色一筹,能挡住诸葛亮,但挡得并不漂亮,左支右绌,难免出幺蛾子。魏国内部稳定,百姓并不愿意响应蜀汉。理论上魏国国力远胜蜀汉,只要魏军没有毁灭性的大败,不至于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但我们不要忘了另一个重要因素——异族。

▲雍凉之地本来就是胡汉杂居,难安易动。东汉后期因为朝政混乱,朝廷将河套和上郡(陕北)放弃给了羌胡,并州也被南匈奴渗入。因此,雍凉实际上处于各路胡人势力的全方位包围之中。

如果诸葛亮持续北伐,对魏保持压制并不断取得一些小的战果,胡族势力就会相信蜀汉的实力。魏国的精兵强将会在一次次小败中不断消耗,而蜀人则能从胡人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资和战马,弥补蜀道艰难转运不易的问题。此消彼长之下,笔者认为,如果诸葛亮多活20年,司马懿即便能避免毁灭性的惨败,最后随着雍凉地区魏国威望实力的削弱,蜀国终会联合诸胡从四面八方包抄夺下雍凉。

▲五部匈奴的势力由河套、陕北一直延伸到并州

有人又会讨论胡人的危害,但从蜀汉以暴力和恩信将胡人治理得服服帖帖的情况来看,季汉王朝对于异族的管理水平是远胜曹魏和后面的西晋的。如果诸葛亮利用胡人力量夺下雍凉,随后一定会对他们进行限制和管理,不会令胡人肆无忌惮。假设能夺下雍凉,季汉将打通丝绸之路,获得丝路的收益,在战马数量上也会超过失去了雍凉的曹魏。但以诸葛亮来说,以小攻大,也就能做到这一步。潼关无论是从东向西还是从西向东进攻,都是天险。金蒙交战时,失去了河北山东的金国仅仅凭着河南和淮北拒关守河,都使得蒙古屡遭挫折。

▲假设季汉夺取了雍凉,那么可能靠着南匈奴的里应外合,拿下并州(山西)。曹魏因为军事压力增大,在南线采取收缩,可能会放弃当时人口不多的淮南地区。

但就孙吴的战争实力而言,拿下淮南无疑是其极限,攻取易守难攻的襄阳都无法看好——孙吴的军队大多是诸将的世袭部曲,而江东诸将们更愿意攻击山越掠夺人口,扩大自家的产业,并不愿意北伐。即使失去了雍凉和并州,占有肥沃的华北平原的曹魏仍然将拥有三国中最多的人口,更能凭借太行山、潼关和淮河进行内线防御。而华北的人民已经习惯了曹魏的统治,即便季汉节节胜利,也应当不会出现像岳飞北伐时四十万河北义军那种响应的力量。著名的曹操传mod姜维传的幻想线中,姜维北伐成功是建立在司马氏灭蜀失败后仍然篡魏,结果魏国余部在河北起兵,与季汉军队呼应前提上的。如果司马懿被诸葛亮击败丢失雍凉,司马氏不可能崛起,曹魏内部也就不可能发生诸如淮南三叛一类的变数。

▲北周能攻灭国力胜过己方的北齐全因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能所致

所以笔者的看法是,如果诸葛丞相多活20年,在有生之年应当能击败司马懿,拿下整个雍凉,乃至并州地区,而孙吴也有可能从曹魏手里夺取淮南。但接下来季汉还能取得什么成果,则取决于继业者的优劣,以及曹魏接下来是否会出现北齐后主高纬那样水平低劣的领袖了。

当时和现在都叫祁山,在今天的甘肃省礼县。

因为近两千年间不断有名人前去拜谒留偈题词,所以现在成为旅游景区了。

顺带一提,诸葛亮在历史上其实是“二出祁山”,而按演义里指出的是“六出祁山”。

所以大多数人们把“六出祁山”作为诸葛孔明五次北伐的代名词。

1、蜀汉国力弱小 2、曹魏实力强大(州郡数目8倍于蜀汉 更别提人口基数与人才的培养了) 3、攻守异势(在古代 攻方兵力至少3倍以上才有破城的可能) 4、益州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 但想出门也不容易 粮食运转困难根本接济不上 所以六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有了在渭水一带就地屯粮想法和行动了 如果诸葛亮不死 步步为营 逐步侵蚀 只要拿下长安潼关武关等地 就可以形成战国时秦扫六国的对峙之势 那时候结果就很难说了 5、与诸葛亮对峙的曹真郭淮司马懿等人无不是一时之杰 等到姜维九伐中原的时候曹魏更有陈泰邓艾钟会等人 这些人论智谋都不差 只能以国力相持 但蜀汉所欠缺的恰恰就是国力 在曹魏人才倍出的时候 蜀汉人才凋零(后出师表中提到的) 青黄不接 后继无力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失败了另:诸葛亮六出祁山 七次是七擒孟获

这是三国演义小说的说法,真正历史诸葛亮也只有5伐魏国,2次达到祁山,还有的都流产了,比如魏延失街亭,粮草不济等等。

火烧司马懿倒是真的,但是也不是差点烧死,只是让司马懿小有损失。也就是诸葛亮要撤兵,司马懿赶快追,追到一个峡谷地带,诸葛亮设下埋伏,火烧司马懿,让司马懿损失惨重,诸葛亮安然撤退。

其实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用历史学家的话说,只有2次半。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好像诸葛亮打一次魏国,司马懿就来抵挡一样,其实不然,司马懿除了要对付诸葛亮,还要清理北方的公孙瓒以及孙权的兵马,以及清理内乱。

至于诸葛亮不顾蜀国的弱小,连年强行出兵,攻打强大的魏国。有人说这是穷兵黩武,鸡蛋撞石头,急功近利,应该先发展蜀国的农业,做好充分准备再打。有人说诸葛亮以进攻作为最好的防守,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进攻可以从各个方向打,而防守却需要比进攻更多的兵力,所以诸葛亮选择进攻为上策。

这就需要看大家自己的看法了,总之我的观点:诸葛亮是人,绝对不是神,他有得有失,能够把一个编草鞋的刘备,发展成一个大的地方军阀,这就了不起,在政治上,他能够安定国内经济,发展农业,也是了不起的。至于他攻打魏国的失策,对后继人才培养的缺失,以及其只懂战术不懂战略。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人都会犯错误。连毛主席也会犯错误,那为什么还要那么苛刻的要求古代的诸葛亮呢!

平常心对待古代被神化的人,才是正确的历史观。

以上就是关于如果魏延没踢翻魂灯,诸葛亮七出祁山能匡扶汉室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如果魏延没踢翻魂灯,诸葛亮七出祁山能匡扶汉室吗、三国志诸葛亮七出岐山指什么地方、诸葛亮七出祁山为什么都失败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812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