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怎么灭亡金朝的

元朝是怎么灭亡金朝的,第1张

南宋联手灭的。

1230年元太宗窝阔台汗发动三路伐金,窝阔台汗率大军渡黄河直攻汴京,斡陈那颜率东路军走济南,其四弟拖雷率西路军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汴京。

1232年拖雷成功迂回至汴京,金哀宗派完颜合达、移剌浦阿率大军阻击于邓州。此时窝阔台汗率大军渡河,并派速不台攻汴京。

而完颜合达急率军北援汴京,与拖雷率领的蒙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发生三峰山遭遇战,金军精锐溃败,名将张惠、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与移剌浦阿先后战死、被俘杀。蒙军围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后金廷杀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围攻汴京。

金哀宗坚持至年底放弃汴京,迁都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汴京守将崔立降蒙。蒙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古军约宋将孟拱、江海率军联合围攻。

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此时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

扩展资料:

在蒙古铁骑南下,内部叛乱频仍的危急形势下,金朝朝廷上下没有依靠和笼络周边政权,尤其是南宋来稳定后方,没有抓住有可能消除内乱,进而积极备战,抵挡蒙古大军的南下的有利情形。

而选择不顾南宋朝廷当时在对金朝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为了岁币之事而攻击南宋,将可能的盟友推到对方,自己亲手造成四面受敌的困境。蒙古势力强大,南宋不得已而为之。

金朝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蒙古消灭已是迟早的事,毕竟当时的金朝已经丧失了东北、山东等地,西夏的同盟关系也已破坏,实际控制区域只有河南一地的数个州府。

蒙古政权也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因而将主力调离准备西征,仅以偏师以骚扰金朝。对蒙古来说,消灭金朝,只是早晚的事,且根本不需要与南宋建立军事同盟。

而南宋在强大的蒙古面前,并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南宋所能做的,只是守住自己的淮南之地,不使金朝势力南下。

名义上的同盟关系,只是为了让蒙古在灭了金朝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南下的步伐,让南宋可以多苟延些时日。“端平入洛”事件就证明了南宋所能做的也就这些,一旦希望有所动作,则必然遭致蒙古的打击。

对南宋来说,与蒙古结盟并非多么高明的举动,只不过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却迎来一只壮年的虎罢了。

但在当时的情势下,朝廷上下报仇心切,而金朝也不能调整政策,自己打破与南宋的和平关系,再加上蒙古势力确实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所能做的,也就是与蒙古结盟消灭金朝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联蒙灭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朝

简直胡说八道,蒙古人在入侵朝鲜时处处受阻,不得不立了一个代言人为君,哪来“到元朝蒙古侵占整个中原后,认为朝鲜半岛地处荒芜,对于蒙古毫无用处,所以才放过了它;以致它立国至今”之说。

自从汉武帝征服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土后,朝鲜就断断续续向中国称臣。辽对其发动过战争,故朝鲜与辽关系恶劣。

高丽与女真人打交道有很长的历史,事实上朝鲜半岛北部的女真各部落曾长期向高丽朝贡。金为了联合高丽攻辽,在建国不久后就主动遣使通高丽。1116年金军攻打辽的远州、保州二城,这两座城池扼鸭绿江天险,高丽一直梦想得到。看到金军久攻不下,高丽就派人前去,想招降辽军守将耶律宁,被耶律宁拒绝。高丽为了获得远、保二城,又遣使赴金,向阿骨打声明远、保二城是高丽的旧地,希望金军在打败辽军后,能够归还此二城。后来金军攻下二城后,果真交给了高丽,于是高丽不费气力就拥有了远、保二州,同时金与高丽也约定结成兄弟之盟。

随着金的疆土扩张,金与高丽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高丽逐渐被视为属国。1119年,金丽结兄弟之盟的墨迹未干,金就向高丽下国书,国书的第一句是“诏谕高丽国王”,这已经不是兄弟的口气了,而是君臣的口气。当时,金灭辽已经是指日可待,阿骨打自信心大大膨胀,自然不把高丽放在眼里。高丽一时间有些转变不过来,在回金的国书中有“况彼源发乎吾土”的字句,即指出金发源于高丽的国土,高丽还称得上是金的父母之邦呢。结果,完颜阿骨打阅后非常不高兴,没有接受高丽国书。现实的力量对比令高丽屈服,1125年,金与北宋联合灭辽。高丽马上遣使赴金祝贺,并且上表称臣。金也遣使回访,并且告诉高丽今后高丽事金应该援引事辽的惯例。

在1126年金丽两国由兄弟关系变成君臣关系后,高丽经常遣使朝贡金国,名义有贺正、贺节、进方物及告奏、告哀、吊唁等,金也以册封、贺生辰、吊慰等名义使丽。双方使臣来往络绎不绝,频繁互赠物品。据统计,自1115年金建立,到1234年金被蒙古和南宋联合击灭的119年间,高丽遣使赴金174次,金遣使赴高丽为118次。

宋辽金元关系

兴起和建国

建立和和战

金的建立

辽和北宋灭亡

抗金斗争

宋金对峙局面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兴起和建国

建立

制度

澶渊之盟

影响

4建立和和战

西夏的建立

政治制度

宋夏的和战

5金的建立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抗辽

金朝建立

猛安谋克制

6辽和北宋灭亡

金灭辽

东京保卫战

7抗金斗争

南宋建立

北方义军抗金

岳飞抗金

8宋金对峙局面

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对峙

9蒙古的兴起

蒙古的兴起

蒙古汗国建立

成吉思汗征伐

10建立元朝

元朝的建立

元朝统一全国

11统一多民族

12北宋

13南宋

14辽朝

15金朝

16西夏

宋辽金元,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宋朝、辽朝、金朝和元朝四朝之合称。这一段时期属于多民族竞争时期,而这四个朝代也分别由不同的民族所建立,比如宋朝为汉族、辽朝为契丹族、金朝为女真族、元朝为蒙古族统治。自唐朝灭亡开始,直到元朝建立,中国本土(包括华北和华南)从未被一个统一政权所控制。当时除宋、辽、金的对峙外,中国本土还存在着西夏与大理等国。与“宋辽金元”相关的朝代并称还有宋辽金夏(即元朝建立前宋朝和与它对峙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宋元(中国历史上商业、文化发达的两个时期)等。

首先是宋,辽并立。宋在南,辽在北,形成对峙。后来金崛起,以极快的速度灭掉辽(1125年),后又南下,靖康二年(1126)占领宋朝都城汴梁,俘虏宋徽宗和钦宗。北宋灭亡。赵构在南方的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金宋在淮河一线又形成对峙态势。蒙古和宋于1234年联合灭掉金,然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宋辽金元关系

契丹的

兴起和建国

起源

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

唐朝末年

契丹族的势力发展起来

兴起和建国

①契丹的兴起

A.契丹族的起源:

a.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

b.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

c.唐朝末年,契丹族的势力发展起来。

B.契丹族的生活方式及其变化:

a.契丹族起初是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b.一些汉族农民为了躲避战祸,迁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相处。

c.契丹人逐渐学会种植庄稼、织布、建造城郭房屋。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

建立

A.政权建立的条件:

a.10世纪初,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b.阿保机提倡农业,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B.政权的建立:

a.时间:916年;

b.人物: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c.都城: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d.创制文字:契丹人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

C.政权的影响:

a.契丹势力的扩大: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

b.契丹社会的进步:进一步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加快了契丹的封建化进程。

制度

A.背景:辽统治区,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

B.目的:为了适应上述不同情况,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C.内容: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

a.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

b.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特点:“因俗而治”;

E.实质:阶级统治。

⑵宋辽的和战

①宋对辽的战争

A.目的:夺取幽云等州。

B.过程:宋太宗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在高梁河宋军大败;几年后,宋军再次征辽;

C.结果:宋军大部被歼;

D.影响:从此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澶渊之盟

A.背景:

a.辽统治者不断发兵南下,威胁宋的安全。

b.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逼近东京,寇准力主抵抗,宋真宗到达澶州前线,宋军士气更大振。

c.辽方有所惧怕,提出议和要求,宋真宗接受。

B.内容:

a.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b.辽撤兵;

c.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

影响

a.宋辽对峙局面形成。

b.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c.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建立和和战

西夏的建立

A.党项族的起源和社会生活;

a.党项是羌族的一支;

b.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B.西夏政权的建立

a.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b.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政治制度

A.仿效唐宋王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分掌行政、军事等大权;

B.元昊推行科举制,以选拔官吏;

C.命人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宋夏的和战

A.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严重,元昊请和。

B.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

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

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c.宋夏重开边境贸易。

C.和议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金的建立

女真族的兴起

A.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

B.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C.女真族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女真抗辽

A.背景:

a.女真受辽的控制,每年要向辽贡献大量财物。

b.辽的地方官以各种名目勒索女真人。

c.辽与女真贸易,经常压低价格,甚至强行夺取,引起女真人的怨恨。

d.辽天祚帝,对女真人勒索压迫更加凶狠,迫使他们奋起抗辽。

B.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初步的胜利。

C.抗辽斗争性质属于正义。

金朝建立

A.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B.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猛安谋克制

A.猛安谋克制的演变:氏族部落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

B.猛安谋克制的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C.猛安谋克制的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D.猛安谋克制的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辽和北宋灭亡

金灭辽

A.原因:

a.阿骨打建国以后,国力迅速增强。

b.辽政权政治腐朽,剥削苛重;

c.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

B.结果:

a.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

b.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

东京保卫战

A.背景:辽灭亡后,金军两度南下攻宋,威胁宋的都城东京。

B.过程:北宋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领导下,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

C.结果:北宋统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都城终于被攻破。

③金灭北宋:1127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抗金斗争

南宋建立

A.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B.赵构就是宋高宗。

北方义军抗金

A.背景:金军控制了北方大片土地,把许多汉人掠去服苦役,甚至当作奴隶出卖。

B.斗争:北方各地人民抗金义军十分活跃,著名的有太行山的八字军等。

岳飞抗金

A.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宋军给金军以重大打击。

B.岳飞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为“岳家军”,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

C.1140年,岳飞率军在郾城迎击金军主力,取得大捷。

D.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宋金对峙局面

绍兴和议

A.时间:1141年;

B.和议双方:南宋与金;

C.内容:

a.规定疆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

b.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

D.当时,宋高宗的年号为绍兴,史称“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对峙

A.绍兴和议使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

B.宋金之间后又进行了几次战争,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处于均衡状态。

C.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蒙古的兴起

蒙古的兴起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1.背景:

a.蒙古各部为了掠夺人口、牲畜和土地等,长期混战不休;

b.金朝也压迫剥削蒙古各部并挑起它们之间的争斗。

c.结束纷乱战争状态,反抗金朝的压迫成为蒙古各部人民的共同愿望。

2.统一

铁木真通过十多年战争,打败周围各部,统一了蒙古草原。

3.作用

a.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b.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蒙古族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转变,这是历史的进步。

蒙古汗国建立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成吉思汗征伐

A.对外: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达到印度河流域。

B.对内:不断向南进攻西夏和金。

建立元朝

1234年,蒙古灭金。1246年又招降吐蕃。1253年征服大理。

元朝的建立

A.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

B.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

C.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

元朝统一全国

A.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

B.临安陷落后,南宋大臣文天祥和张世杰、陆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元。

C.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在大都英勇就义。

D.1279年,元军追击南宋幼帝,陆秀夫背负幼帝在广东厓山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统一多民族

①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②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

第一位回答者的表述很直观,可惜有几处硬伤。我借用一下:

五代时是汉(汉族)契(契丹,即后来的辽)对峙,北宋时期是宋辽对峙和宋金夏对峙,南宋时期是宋金对峙跟宋蒙对峙;

契丹在唐朝时崛起,北宋初年以宋辽檀渊之盟1005年为标志契丹军事上达到顶峰,此时随着女真族的兴起,辽国的统治逐渐受到威胁。公元1115年,金兵攻占辽国重镇黄龙府,随后又与宋朝订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几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包括东京辽阳府在内的大部分辽国土地,公元1125年,金国俘虏了逃亡中的天祚帝,辽国自此灭亡。耶律大石率残部西逃至中亚建西辽国,而金国则继承辽占领淮河--秦岭以北广大土地,并不断骚扰北宋,北宋于1126年为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是为“靖康之耻”。钦宗之弟南逃临安建南宋,金军事上达到顶峰。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远征军于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北宋与辽之间:澶渊之盟 ,后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要给西夏岁币.北宋与金联手灭了辽,后来并存了两年(北宋,金),金又灭了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后来元先灭金,后灭南宋.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 - 1368 年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 1279 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棉花种植推广,棉纺织工艺水平提高。到元朝棉花种植地区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丝织业成为纺织业的重心。民族关系:本阶段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澶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并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民族等新特点。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汉族政权相对弱小,控制区域有限,与外国的内陆贸易受阻,“丝绸之路”不复畅通。南宋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扶植,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经济繁荣等便利条件,海路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重心。元朝时期,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均很发达,再次出现了对外交往繁荣发达的情况。 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历法、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是

金人即女真人民族,起源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有人认为他们是靺鞨的一支。

元朝,第一等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第二等为色目人,除蒙古人,汉儿、蛮子、高丽外,均为色目人。金人算是色目人

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成吉思汗的孙子、西征的统帅拔都所建,疆域最为辽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兰一带,都城萨莱在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金帐汗国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商业贸易中心。在其他汗国包括元帝国对于自己的领地的统治都出现问题的时候,金帐汗国长期统治都相对稳定。拔都之弟别儿哥在位时,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金帐汗国已成为独立国。

以上就是关于元朝是怎么灭亡金朝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元朝是怎么灭亡金朝的、辽、金、元和朝鲜的关系是怎样的、宋元时期元明期辽金时期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94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