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古代属于西戎还是南蛮

early2023-04-26  28

成都在古代属于西戎。

西戎:就是指战国时代以前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北部这些地区的民族。

东夷:就是指战国时代以前的山东、安徽、江苏这个地区的民族。

南蛮:就是指战国时代以前湖北、湖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区的民族。

北狄:就是指战国时代以前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东北三省、外蒙古、西伯利亚这些地区的民族。

成都的由来: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

成都别名:蓉城、锦官城、龟城

蓉城:

成都又名蓉城,得名于一种蓉树,树干并不高大,而枝繁叶茂。每到秋日花开,宛若芍药牡丹状,一树繁丽,满身锦秀。五代时,后蜀主孟永倡令遍植于成都城墙,遂蔚为景观。秋日登高赏芙蓉亦成了成都人的一种习俗,蓉城之名由此而来。

“木芙蓉(荷花是水芙蓉)”原产中国西南部,分布范围较广。四川成都栽培极盛,故成都有“蓉城”之称。《成都记》曾记有“孟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云。可见成都栽植芙蓉有着悠久的历史。

锦官城:

史载,从秦国、蜀汉一直到唐宋,政府都在成都设置一种专管织锦工业的官员,名叫“锦官”。李劫人先生也把当时成都织锦工业所在地称为“特别工业区”,它的厂房建在紧临“流江”的一片开阔地上。关于锦官城的选址,目前没有文献记载为何要选在流江之岸,但根据锦缎“濯其中(流江)则鲜明,濯它江则不好”推断,当时的人们一定经过了许多次实验,最后才弄清流江的水质有利于濯锦。刘禹锡《浪淘沙》之五记载当时流江沿岸濯锦的情形说:“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这情形确实叫人羡慕。春天的流江两岸,集中了数以千计的成都美女,她们全都长得闭月羞花,手臂像莲藕一样白皙。她们用纤纤玉手将一匹匹新出的锦缎放到江水中濯洗,红灿灿的“鸳鸯锦“把整条江都映红了。在锦官城的大街小巷,织锦工人搭起各式各样的架子用来晾晒织锦。那些五颜六色的锦缎在风中自由地飘荡,流动的色彩把成都映得海市蜃楼般壮丽。满城的人鬓上插花,穿着绣衣,四处游乐,简直是“满街珠翠,千万红妆”(韦庄《怨王孙》)。

龟城:

据说还是在战国时期,秦将张仪领兵灭了古蜀国后,就在成都这个地方建城。但城墙总是筑不好,后面一段还没筑好,前边的那段就垮了,弄得张仪毫无办法。一天晚上,张仪正在思考筑城的良方时,突然发现一只大龟在前边爬,他觉得有趣,就跟了过去。龟越爬越快,张仪最后只得跑步才能跟上。跑呀跑呀,张仪跟着那只乌龟又来到了原来的地方。张仪灵机一动,到天明以后,他就派人在大龟爬过的地方修墙,城墙就再也没倒塌过。这以后,人们就把这座城称为“龟城”。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成都城的形状像个龟,所以叫做龟城。

成都古称益州,锦城,锦官城,芙蓉城别称“蓉城“(现在比较流行的哈)。

成都为古蜀国故地,蜀人创造了辉煌神秘、能与中原文明媲美的古蜀文明—广汉三星堆遗址就是最好证明。大约距今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把都城从樊乡(今彭州、新都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聚,三年成都”之意,定名为成都。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

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

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

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作为蜀郡的治所。

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

市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区域,政治中心;西为少城,县治,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商业繁盛,是经济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称。

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

这一格局或显或晦地承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种类型。

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这在中国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其间“移秦民万家实之”,传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冶铁技术,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描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成都属蜀郡,辖十二县。

汉承秦制,成都仍为蜀郡的治所。

汉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时,以巴蜀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成都成为益州刺史的治所。

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从未改变过。

汉武帝时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础上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加上锦官城,三城连接成大城,称为“新城”。

西汉时期,成都丝织业盛况空前,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锦城之始。

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兴学,开我国地方公办学校之先河。

此后出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司马相如、扬雄和王褒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严遵的《老子指归》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落下闳天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西汉后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万户,成为仅次于长安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到王莽时,益州改称庸部,蜀郡改为导江郡。

公孙述据蜀称帝,以成都为国都(公元25-36年),辖十五县。

三国鼎立时,刘备统一巴蜀,建都于成都,刘备即位于武担山之南。

在以今青龙街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个位置轮廓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三国时成都为益州郡制,辖七县。

西晋(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成都仍属益州,州治仍在成都。

公元304年,入蜀避难的秦、雍流民首领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辖六县。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消灭“大成”政权,下令拆去成都少城。

在公元582——592年间,隋蜀王杨秀沿着旧城,扩大西南面,重筑成都城,周围四十里。

这次筑城取土中,成摩诃池(今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

后为五代前后蜀的宫苑)。

隋时成都为益州蜀郡治,辖十三县。

进入唐代(公元618——907年),唐先后置成都为州、郡、府。

其间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东部曾被划为蜀县。

唐明皇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蜀县改称华阳县,成都也改称“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即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能及此间无。

”公元879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为加强防卫,又筑“罗城”。

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

城内有大街坊一百二十个。

其后,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于成都,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后被北宋所灭。

其间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罗城之外,“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四十二里。

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一到秋天,四十里花开如锦,绚丽动人,称之为芙蓉城,即今成都简称“蓉城”的来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

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

成都还是叫成都府,管辖成都、华阳两县。

后李顺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权。

失败后,成都府被降为益州。

唐宋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印刷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富商以纸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钱币,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业不断发展,宋代成都产生了自由的集市。

唐宋时期也是成都文学艺术发展的顶峰。

李白、杜甫、陆游,以及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薛涛、刘禹锡、张籍、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音乐、歌舞、戏剧、绘画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

成都大慈寺的壁画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治所先在重庆,不久移到成都。

从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

当时四川共辖九路,成都居路首。

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为四道,成都划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设四川布政司,下辖八个府,成都是首府,管辖两州十三县。

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

朱元璋曾先后两次命大将李文忠和蓝玉以土筑成都城,后来都指挥使赵清用砖石重修成都大部城墙。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部队进入成都,改国号为“大西”,成都也改称“西京”,蜀王府的宫殿一度成为张献忠的皇宫。

随后清军攻入四川,与张献忠的大西军在成都激战。

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会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成为麋鹿纵横、虎豹出没之地。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从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进入四川,经济开始回升,成都也随之逐渐恢复生气。

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两江环抱的旧城址之上。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 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 ,国民 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成都在古代属于西戎还是南蛮全部的内容,包括:成都在古代属于西戎还是南蛮、请问四川成都在中国古代历朝里分别叫什么名字、请问在中国古代历朝里成都分别叫什么名字谢谢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90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