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又名汗八里城,是以金代大宁宫(今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文献记载这样的水涵洞有7个。城内大街两旁有排水渠,是石条砌筑的明渠,通过大街时顶部加盖石条。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元代中都是现在的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是元朝三座都城中规模最小的都城。
元中都有三重城,分别是城郭、皇城、宫城,呈回字形相套,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元中都里既有宫城建筑也有放置毡帐的空地,这显示出这个介于元大都(北京)与草原之间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传统双重特色。元中都从建立到焚毁的历史,可充分反映元代从鼎盛走向衰亡的过程。
元朝的大都和上都
元朝时的大都是现在的北京,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元朝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花费了18年的时间,城墙的周长有28公里。
元朝还有上都,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元朝的都城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地变更之后渐渐的共存,元朝以及蒙古帝国时期修建的都城一共有四处,分别是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
百度百科-元中都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创建的,主要工程完成于元世祖时期。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元朝时的大都是现在的北京。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朝时的大都
元大都:位于现今北京市市区,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元上都: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元朝的都城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地变更,甚至达到一种共存的局面。这其中有的是作为元朝发源地,有的是军事意义,有的则是用来为元朝皇帝避暑之用。元朝以及蒙古帝国时期,一共修建了四处都城,分别是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
元朝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元朝疆域大蒙古国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一统漠北。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服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沙朝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蒙古已征服了包括塞北、东北、华北、西域、吐蕃、中亚、西亚、北亚南部以及东欧大部在内的辽阔区域,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上都”“大都”“中都”:不是同一个地方。
1上都:
现在的内蒙境内,是蒙古人的大本营。
上都地区在金代称金莲川或凉陉﹐筑有景明宫。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
忽必烈下诏书将开平诏令为上都。
2大都和中都:
金灭辽以后改为中都,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地扩建新城之后,将中都改称“大都”,成了元朝的首都。
于是上都和大都,都成了元代的政治中心,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大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
中都,泛指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亦指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国都,首都,中京。主指九(最多)朝古都洛阳,三朝古都北京。
扩展资料:
一、上都风格
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其景物风习,在元朝文士的吟咏中多有记叙。同时的西方人马可·波罗、拉施都丁也有描述。
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事。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红巾军分道北伐,中路关先生、破头潘部在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攻破上都城,焚毁宫阙。明初,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宣宗时南徙独石,此城被废弃。
二、大都规模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其城郭残垣,在蓟门桥西南、中国政法大学东门与北京邮电大学西门之间,仍可以看见,并设有标志“元大都城墙遗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的,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健德门遗址。
三、中都建筑格局
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
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曰午门、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
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曰承天、北曰北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设在东西两墙的南部,使得宫阙在守卫上更加严密。
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9门。中为禁垣,周长15里多,开4门,曰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武英两殿,文、武二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
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候第宅、钟楼、鼓楼等。
以上就是关于元朝大都是哪啊全部的内容,包括:元朝大都是哪啊、中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哪个城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