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点豆腐的原理

石膏点豆腐的原理,第1张

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含量36至40,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的蛋白质的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之间的混合物;

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硫酸钙的二水合物,俗称石膏或生石膏,石膏卤豆腐指的是胶体的聚沉,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起来得到豆腐。

自制石膏豆腐,比其它豆腐好吃多了,做法简单:

1把豆子泡一晚上,洗净,去掉不好的豆子

2

把泡好的豆子用料理棒或者豆浆机果汁功能打碎,记得多打一会儿。

豆浆机的话,放两次打,用果汁功能,如果一遍不够细可以多打几次,我一般打两三次。时间较快,不像做豆浆那么费时的。

如果不是特别碎也没关系,出浆少一些,少点豆腐而已。

打碎以后,用纱布,把豆渣过滤出来……

注意,这个时候,浆是生的,生的。

3

煮豆浆,记得快沸腾的时候搅拌,不要溢出来,豆浆煮沸以后很容易冒出来的,过程很快,需要特别注意。假如搅拌没用,记得赶紧关火,其实煮沸差不多就行,不用滚好几次,如果不是准备喝豆腐脑,或者凉拌豆腐的话,煮差不多就可以,毕竟咱们豆腐还是要做熟了再吃,还会加工的哦。

4豆浆煮的过程中,勺一小碗没开的豆浆,加约15克的石膏,搅拌均匀,倒入大的容器中。

等豆浆煮好以后,立即把豆浆冲高处冲入石膏水中,假如上部凝固不是很好,可以用热豆浆冲点石膏,在上方撒一些补救,看豆浆上部也凝固就可以不用撒了。

注意,假如成功,此时就可以看到凝结的豆腐脑了,如果成型不是特别好,问题也不大,注意宁可嫩,不能老,老了就不好吃了。假如嫩可能会浆比较稀,也可能是石膏略少,都不要紧。

5我这次就属于做得比较稀了,能看到一些水,如果很好了,应该没什么水,不过没事,可以继续。不要灰心。

豆浆煮开后晾凉点,80度左右,将石膏溶解在凉水里用筷子搅匀边摇晃边往豆浆里倒,同时用勺子轻轻搅和豆浆,等看到豆浆里产生大片的絮状物就是豆花,这是就不要再倒石膏了,把豆花倒在铺好屉布的筛子中,再将屉布把豆花盖上,用重物压在屉布上,40-60分后将重物移开豆腐就做好了,

你好

黄豆200g水2200ml石膏5g

烹饪步骤

1/3

200g的黄豆泡好(冬天6个小时,夏天4个小时)放入豆腐机内,没有豆腐机的先用豆浆机打浆,然后过滤掉豆渣,把豆浆倒入锅内煮三开。

2/3

把石膏放入豆腐盒内加水120ml融化,按机上的豆腐脑,等上一会儿,自动放浆到豆腐盒子里,静置10分钟就可以吃了。

最后一步

放点糖或卤,我们这里都是吃甜的。这是用豆腐做的,简单一点。如果用豆浆机做多几个步骤,上面说到把豆浆煮三开,然后放一会儿降温至85度左右,石膏豆腐脑的点浆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80-90度之间,接着就是点浆了,用冲浆的方法,把豆浆距放石膏水的盆子一尺高的上方快速倒入完成冲浆,静置10分钟,就可以吃了。

石膏豆腐制作方法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现可以不用石膏,直接用内酯就行啦。

方法:豆浆的浓度为:干黄豆:水=1:10(不能比这更稀)

材料:干黄豆70克,清水700克,葡萄糖内脂约28克

做法:

1.浸发;将浸发黄豆洗净,提前一晚用水浸发.

2.磨浆:第二天,将浸发黄豆再洗一遍.然后黄豆与清水放入料理机磨成豆浆.

3.煮浆:取一锅,将生豆浆倒入,煮至沸腾后,再调小火煮三分钟.

4.冷却:豆浆煮好后,关火冷却至八十至九十度(冬天不用冷却)。

5.冲浆:将内脂放入做豆腐的容器内,放15克冷开水溶化,然后将煮好的豆浆直接冲入装有内脂的容器里。

6.凝固:盖上盖,让豆浆静置二十分钟.凝固好后即可.豆腐成品重量为425克 。

如果你有自动豆浆机,真的就更方便了。

自做豆腐烧起来不会碎,味道浓,口感细腻。

请注意:内酯的用量与豆浆的浓度成反比关系,一般内酯<04%

我用量:内酯=70004%=28克

大家可以用后根据豆浆浓度调节内酯的用量。

根本不用压榨。

问题一:怎样用石膏粉做的豆腐的方法及步骤 豆腐很多人喜欢吃,也可以自己做。每次我做豆腐,总是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叹不已。 黄豆浸开,磨成豆浆。 豆浆烧开,去掉泡沫。 冲入石膏粉,搅拌。 盖上盖子,10几分钟后就成豆腐花, 蓝子垫布。 把豆腐花放蓝子里。 放满。 把豆腐花包起来。 把你有的重家当压上去。 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蓝子倒过来。 把布去掉。做得完美的豆腐是布上不留下痕迹。 石膏粉就是打豆腐必不可少的东西,10斤黄豆下4两粉够已,做豆腐花的可自己估计着放,放多了会涩,放少了豆腐稀软。 豆腐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原料配方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为大豆(黄豆),以颗粒整齐、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的新豆为好。其次还需要一些凝固剂和消泡剂。 制作豆腐用凝固剂,一般使用盐卤(氯化镁),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体),用时兑水稀释1∶2,波美度16~18°,过滤后使用。用盐卤制的豆腐质地略粗糙发硬。又名为北豆腐或大豆腐。使用石膏(硫酸钙)作凝固剂制豆腐,成品小分大,色泽洁白,质地软嫩,又名水豆腐或南豆腐。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磨细,再加水调成5倍悬浮液体,割底使用。 制作豆腐用的消泡剂,可用油脚或植物油加氢氧化钙按10∶1搅均,发酵成稀膏后使用,用量1%。也可以使用乳剂的硅有机树脂和液状的泡敌。 制作方法 1泡料。大豆经过严格验收、检查后第一个工序就是将大豆投入料池中加水浸泡。 泡料时间应根据大豆本身质量、含水量、季节、室温和不同的磨口区别对待,不能一切切。在北方地区,一般春秋季节可浸泡12~14小时,夏季6~8小时,冬季14~16小时。 第一次冷水浸泡3~4小时,水没料面150毫米左右,大豆吸水,水位下降料面以下60~70毫米时,再继续加水一至二次,使豆粒继续吸足水分,使浸泡后的大豆增重一倍即可。 夏季可浸泡至九成开,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心,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泡至十成开,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pH值约为6。 如使用砂轮磨磨浆,浸泡时间还应缩短1~2小时。 2磨料。磨料是制作豆腐的第二个工序,浸泡好的大豆上磨前应经过水选或水洗,使用砂轮磨需要事前冲刷干净,调好磨盘间距,然后再滴水下料。初磨时最好先试磨,试磨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磨浆。 磨料当中滴水、下料要协调一致,不得中途断水或断料,磨糊光滑、粗细适当、稀稠合适,前后均匀。 使用石磨时,应将磨体冲刷干净,按好磨罩和漏斗,调好顶丝。开磨时不断料不断水。 磨料应根据生产需要,用多少磨多少,保证磨料质量新鲜。 遇有临时停电、停水或机械故障不能短期连续生产时,应将豆料立即起出,摊晾在水泥地面上,大批量需将水抽出,注意通风。临使用前还需用冷水冲洗1~2遍,以免影响豆腐成品质量。 3过滤。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现时各地豆制品厂多使用离心机。使用离心机不仅大大减轻笨重体力劳动,而且效率高、质量好。 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100目,二三次用80目,滤网制成喇叭筒型过滤效果较好。 过滤中三遍洗渣、滤干净,务求充分利用洗渣水残留物,渣内蛋白含有率不宜超过25%,洗渣用水量以“磨糊”浓度为准,一般05公斤大豆总加水量(指豆浆)4~5公斤左右。 离心机是豆制品厂重要机械设备,运行中严格执行机电安全操作规程,并做好环境卫生。 4煮浆。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为使用敞口大锅,一为设备比较现代化的密封蒸煮罐。 使用敞口锅煮浆,煮浆要快,时间要短,时间不超过15分钟。锅三开后立即放出备用。 煮浆开锅应使用豆>>

问题二:怎样用石膏粉做豆腐的方法及步骤 作豆腐脑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添加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剂有很多种,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酯、盐卤。而做豆腐脑主要用石膏或内酯。 家庭型制作方法: 1、制豆浆:建议你买一台豆浆机,干黄豆浸泡3-4小时(夏天),冬天泡7-8小时,豆子泡好后放入豆浆机内,按照机器说明书操作,很快就可以制成热豆浆了。 2、点浆:浆适量石膏或内酯用少量水调开(凝固剂可买现成的,包装上会有用量说明,一般石膏粉用量为豆浆量的千分之三至五,内酯用量为千分之一至二)放入装豆腐脑的容器内,将煮好的豆浆趁热(做内酯豆腐脑需85摄氏度左右,石膏豆腐脑要达到95摄氏度左右)冲入,如果觉得豆浆与凝固剂混合不充分,冲完后马上用勺搅动几下(注意不能搅太多太快,一般不需搅动)。 3、墩脑:浆点好后,将容器盖好,静置5――10分钟,即成鲜嫩可口的豆腐脑。 4、调味:内酯豆腐脑会有稍许酸味,石膏做的豆腐脑有点苦涩味。可以根据你自己的习惯调味。如果是喜欢吃甜的,也可在制浆时就加入糖。

问题三:怎么用石膏做豆腐脑? 石膏�能放太多,最好用大量水稀释成白色均匀的悬浊液。

豆浆最好用蒸的,不要直接放锅里煮,熟了之后放入少量石膏悬浊液,静置一段时间

问题四:用石膏做豆腐的窍门 石膏豆腐做法: 准备材料:汤勺,大锅,筛子,纱布,熟石膏粉,量杯,搅拌器,当然黄豆是必不可少的。纱布我是在国内药店买的,不知道瑞典药店是否可以买到。熟石膏粉在斯德哥儿摩中国店有卖,搅拌器我是从国内带的,瑞典也有卖的,就是打果汁的那种,量杯自然是和搅拌器配套的了。 制作过程: 1 超市买回的干黄豆先用冷水浸泡一个晚上,让其吸够充足的水分; 2 打豆浆前先用量杯量一量共有多少杯黄豆;以便按比例调制石膏水; 3 用搅拌器将水和黄豆按2:1的体积比打成豆浆,即1量杯黄豆配2量杯水。黄豆打的越细越好,这样豆浆才够浓; 4 将打好的豆浆用双层纱布过滤,倒入大锅加热。过滤出来的豆渣先找个容器装好,稍后另有他用; 5 注意豆浆快煮开的时候一定要守候在炉子旁边,以免煮出的豆浆泡沫喷出来,收拾起来比较麻烦; 6 豆浆煮开后漂去沫,放在一边静置5分钟,最好不要继续放在刚关掉火的炉子上,因为瑞典的电炉降温会持续一断时间; 7 在豆浆静置的这5分钟里我们可以用来调制石膏水。我的比例是每750ml黄豆(注意是你在打豆浆前量好的黄豆的体积不是豆浆的体积)配一平勺的熟石膏粉,将石膏粉用少量的冷水调和。这个过程不能做的太早,石膏水一旦放的太久就会结成硬块。这个配方比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不一定最好但每次做的都很成功; 8 到了最最关键的一步了,5分钟后开始使用大的汤勺匀速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豆浆,与此同时将石膏水缓慢的倒入豆浆中。搅拌不能停止,快慢适中的匀速进行,直到你慢慢感觉豆浆开始变稠,絮状物开始出现,即可以停止搅拌了。这个过程需要你有一定的耐心,搅拌的时间长短不定,慢的话可能需要5分钟左右; 9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豆腐脑的雏形了,喜欢喝豆腐脑的朋友现在就可以乘一碗,当然得稍微再凉一凉,让豆腐脑结块; 10 剩下的豆腐脑盖上盖,静置40-60分钟; 11 把豆腐脑倒在放有单层纱布的筛子上,用纱布将豆腐脑包好,使用大小合适的容器装满冷水压在豆腐脑上,几个小时候后即可吃上鲜嫩的豆腐了; 12 剩下的豆渣可以用来炒菜,做豆渣包,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反复用水清洗,洗出来的水煮煮就是豆浆了。

问题五:做豆腐放多少熟石膏粉,怎么用熟石膏粉做豆腐,详细一点啊 1斤黄豆配丁两5钱石膏粉

黄豆用水泡下,然后磨碎

加大量水,然后烧火用纱布屡干水分

这就是豆浆或豆腐花,不过一般不直接喝的,这是做豆腐的胚

然后就是豆腐脑了

最后你看到 嫩的乳块,就是豆腐之玉了,简称豆腐,也就是常见的水豆腐

豆腐由黄豆制成,经常吃容易上火,石膏解火,同时前期的豆腐脑不易凝结融合,在加入石膏后就可以很巧妙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解火,还能有助于豆腐的凝结

石膏加入过多,豆腐粗糙,口感较差

石膏加入过少,不易做成,所以做豆腐要加入石膏

问题六:怎么做豆腐放石膏怎么放 我把制作方法告诉你。原料 黄豆 葡萄糖内酯调料店有买杀泡王调料店有买纱布一大块做法 先将黄豆泡至发涨 然后打成豆浆 打豆浆时水和黄豆的比例很关建 如果是做豆腐脑1斤黄豆3斤水 嫩豆腐一斤黄豆15斤水 老豆腐1斤黄豆08斤水 将豆浆倒进锅里烧开放入杀泡王少许搅匀杀泡王作用是将豆浆里的沫子去掉,然后将豆浆倒入盆子,这时就要用到葡萄糖内酯了,将葡萄糖内酯1斤子的话放入10-15克放入勺子里加一点水水可将内酯化开即可倒入豆浆盆子里搅匀然后放上10分钟左右这时豆浆就会凝固,然后用纱布将凝固的豆浆包起来包紧在找一重物压在上面,压至豆浆里面的水分全部溢出即成豆腐。

问题七:做豆腐用石膏怎么用 豆浆烧开,适量石膏粉用冷水化开,用长勺边�动豆浆边到入石膏水

问题八:做豆腐 用石膏吗 做豆腐需要用到石膏。

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大豆中球蛋白质含量高达35%以上。

大豆磨成浆,经过滤除去豆渣。

豆浆经过加热,球状蛋白伸展,加入卤水(氯化镁)、石膏(硫酸钙)石灰水(碳酸钙)等物质,蛋白质变性凝结成固体。

经压力挤出多余水分,就成了豆腐。

问题九:怎样做生石膏豆腐 它使用的成型剂是石膏液,与北豆腐相比,质地比较软嫩、细腻。

化学原理: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产生凝聚现象,形成豆腐脑,然后压制排出部分水分。

石膏豆腐与卤水豆腐的区别

卤水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

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

根据所用凝固剂不同,可将国内生产销售的豆腐分为盐卤豆腐(也称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酸凝固豆腐。盐卤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包括酸浆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简称内酯豆腐或GDL豆腐)。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但强度明显不足。由于盐卤豆腐的保水性差,所以一般都制成质地较硬的北豆腐,而酸凝固豆腐保水性好,故都属于质地较软的南豆腐。只有石膏豆腐,其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制成北豆腐,又可制成南豆腐。在我国北方,盐卤豆腐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得率较低,一些生产、销售者常以石膏豆腐冒充盐卤豆腐。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产量较小。内酯豆腐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盒装内酯豆腐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但由于强度不足,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石膏制作的传统豆腐。

对于鲜豆腐的品质指标,除了水分含量,还应有两个,一是豆腐的质构参数,二是豆腐的保水性能。豆腐的质构参数,即强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直接反映了豆腐的口感,而豆腐的保水性能直接影响着豆腐的得率、流通和销售等。

补充:传统的豆腐是用石膏和卤水点成的,现代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比石膏和卤水更好的产品――葡萄糖酸内酯。用它点出的豆腐更加细嫩,味道和营养价值也更高,而且对身体绝对没有坏处,大家在超市见到的内脂豆腐就不是用它点成的。

6 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含量(每100g)

热量 8100大卡

碳水化合物 420克

脂肪 370克

蛋白质 810克

纤维素 040克

7 原料制作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1]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要撇去面上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九十至一百一十摄氏度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和石膏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用石膏点卤的话先要将石膏焙烧至刚刚过心为止,然后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要掌握好量,一般为一斤豆要用06两石膏为最佳比例。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些。

若要进一步将豆腐花制成豆腐,则在豆腐花凝结的约30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即成水豆腐。

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

问题十:如何用石膏做豆腐 要用食用级别的石膏,是熟石膏粉(生石膏加偿至160度制得)15克(500克大豆的量),放入盆内,加入等量水调成糊状。用手或工具仔细研磨,挤碎溶化后,添少量水进行稀释。略等片刻,颗粒较粗的石膏往下沉淀,取其悬浮液备用,豆浆要煮开

把凝固剂倒入容器内,充分搅动后,立即把熟浆冲进去,称为反点。点后立即加盖。胀浆约10分钟后,大豆蛋白质可凝固好,即制得味美且有营养的豆腐脑。

豆腐很多人喜欢吃,也可以自己做。每次我做豆腐,总是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叹不已。

黄豆浸开,磨成豆浆。

豆浆烧开,去掉泡沫。

冲入石膏粉,搅拌。

盖上盖子,10几分钟后就成豆腐花,

蓝子垫布。

把豆腐花放蓝子里。

放满。

把豆腐花包起来。

把你有的重家当压上去。

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蓝子倒过来。

把布去掉。做得完美的豆腐是布上不留下痕迹。

石膏粉就是打豆腐必不可少的东西,10斤黄豆下4两粉够已,做豆腐花的可自己估计着放,放多了会涩,放少了豆腐稀软。

豆腐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原料配方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为大豆(黄豆),以颗粒整齐、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的新豆为好。其次还需要一些凝固剂和消泡剂。

制作豆腐用凝固剂,一般使用盐卤(氯化镁),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体),用时兑水稀释1∶2,波美度16~18°,过滤后使用。用盐卤制的豆腐质地略粗糙发硬。又名为北豆腐或大豆腐。使用石膏(硫酸钙)作凝固剂制豆腐,成品小分大,色泽洁白,质地软嫩,又名水豆腐或南豆腐。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磨细,再加水调成5倍悬浮液体,割底使用。

制作豆腐用的消泡剂,可用油脚或植物油加氢氧化钙按10∶1搅均,发酵成稀膏后使用,用量1%。也可以使用乳剂的硅有机树脂和液状的泡敌。

制作方法

1泡料。大豆经过严格验收、检查后第一个工序就是将大豆投入料池中加水浸泡。

泡料时间应根据大豆本身质量、含水量、季节、室温和不同的磨口区别对待,不能一切切。在北方地区,一般春秋季节可浸泡12~14小时,夏季6~8小时,冬季14~16小时。

第一次冷水浸泡3~4小时,水没料面150毫米左右,大豆吸水,水位下降料面以下60~70毫米时,再继续加水一至二次,使豆粒继续吸足水分,使浸泡后的大豆增重一倍即可。

夏季可浸泡至九成开,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心,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泡至十成开,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pH值约为6。

如使用砂轮磨磨浆,浸泡时间还应缩短1~2小时。

2磨料。磨料是制作豆腐的第二个工序,浸泡好的大豆上磨前应经过水选或水洗,使用砂轮磨需要事前冲刷干净,调好磨盘间距,然后再滴水下料。初磨时最好先试磨,试磨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磨浆。

磨料当中滴水、下料要协调一致,不得中途断水或断料,磨糊光滑、粗细适当、稀稠合适,前后均匀。

使用石磨时,应将磨体冲刷干净,按好磨罩和漏斗,调好顶丝。开磨时不断料不断水。

磨料应根据生产需要,用多少磨多少,保证磨料质量新鲜。

遇有临时停电、停水或机械故障不能短期连续生产时,应将豆料立即起出,摊晾在水泥地面上,大批量需将水抽出,注意通风。临使用前还需用冷水冲洗1~2遍,以免影响豆腐成品质量。

3过滤。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现时各地豆制品厂多使用离心机。使用离心机不仅大大减轻笨重体力劳动,而且效率高、质量好。

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100目,二三次用80目,滤网制成喇叭筒型过滤效果较好。

过滤中三遍洗渣、滤干净,务求充分利用洗渣水残留物,渣内蛋白含有率不宜超过25%,洗渣用水量以“磨糊”浓度为准,一般05公斤大豆总加水量(指豆浆)4~5公斤左右。

离心机是豆制品厂重要机械设备,运行中严格执行机电安全操作规程,并做好环境卫生。

4煮浆。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为使用敞口大锅,一为设备比较现代化的密封蒸煮罐。

使用敞口锅煮浆,煮浆要快,时间要短,时间不超过15分钟。锅三开后立即放出备用。

煮浆开锅应使用豆浆“三起三落”,以消除浮沫。落火通常采用封闭气门,三落即三次封闭。锅内第一次浮起泡沫,封闭气门泡沫下沉后,再开气门。二次泡沫浮起中间可见有裂纹,并有透明气泡产生,此时可加入消泡剂消泡,消泡后再开气门,煮浆达97~100℃时,封闭气门,稍留余气放浆。

值得注意的是开锅的浆中不得注入生浆或生水,消泡剂使用必需按规定剂量使用,锅内上浆也不能过满,煮浆气压要足,最低不能少于3公斤/厘米2,此外,煮浆还要随用随煮,用多少煮多少,不能久放在锅内。

密封阶梯式溢流蒸煮罐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蒸煮设备,它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精确程度较高,煮浆效果也较高。

使用这种罐煮浆,可用卫生泵(乳汁泵)将豆浆泵入第一煮浆罐的底部,利用蒸汽加热产生的对流,使罐底部浆水上升,通过第二煮浆罐的夹层流浆道溢流入第二煮浆罐底部,再次与蒸汽接触,进行二次加热,经反复5次加热达到100℃时,立即从第五煮浆罐上端通过放浆管道输入缓冲罐,再置于加细筛上加细。

各罐浆温根据经验,1罐为55℃,2罐为75℃,3罐为85℃,4罐为95℃,5罐为100℃。浆温超过100℃,由于蛋白质变性会严重影响以后的工艺处理。

5加细。煮后的浆液要用80~100目的铜纱滤网过滤,或振动筛加细过滤,消除浆内的微量杂质和锅巴,以及膨胀的渣滓。加细放浆时不得操之过急,浆水流量要与滤液流速协调一致,即滤的快流量大些,滤的慢流量小些,批量大的可考虑设两个加细筛。

6凝固。凝固是决定豆制品质量和成品率的关键,首先应掌握豆浆的浓度和pH值,正确的使用凝固剂,以及打耙技巧的熟练。

根据不同的豆制品制作要求,在豆浆凝固时的温度和浓度也不一样。比如北豆腐温度控制在80℃左右,浓度在11~12°(乳度汁20℃测定)。半脱水豆制品温度控制在85~90℃之间,浓度在9~10°;油豆腐温度70~75℃左右,浓度7~8°。

凝固豆浆的最适pH值为60~65。

在具体操作上,凝固时先打耙后下卤,卤水流量先大后小。打耙也要先紧后慢,边打耙,边下卤,缸内出现脑花50%,打耙减慢,卤水流量相应减小。脑花出现80%停止下卤,见脑花游动缓慢并下沉时,脑花密度均匀停止打耙。

打卤、停耙动作都要沉稳,防止转缸。停耙后脑花逐渐下沉,淋点卤水,无斑点痕迹为脑嫩和浆稀,脑嫩应及时加卤打耙。防止上榨粘包,停耙后在脑面上淋点盐卤,出现斑点痕迹为点成。点脑后静置20~25分钟蹲脑。

7成型。蹲脑后开缸放浆上榨,开缸用上榨勺将缸内脑面片到缸的前端,撤出冒出的黄浆水。正常的黄浆水应是清澄的淡**,说明点脑适度,不老不嫩。黄浆水色深黄为脑老,暗红色为过老,黄浆水呈乳白色且混浊为脑嫩。遇有这种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加盐卤或大开罐(浆)。

上榨前摆正底板和榨模,煮好的包布洗净拧干铺平,按出棱角,撤出黄浆水,根据脑的老嫩采取不同方法上榨。一般分为片勺一层一层,轻、快、速上,脑老卧勺上,脑嫩拉勺上,或用掏坑上的方法。先用优质脑铺面,后上一般脑,既保证制品表面光滑,又可防止沾包。四角上足,全面上平,数量准确,动作稳而快,拢包要严,避免脑花流散,做到缸内脑平稳不碎。

压榨时间为15~20分钟,压力重量按两板并压为60公斤左右。

豆腐压成后立即下榨,使用刷洗干净的板套,做到翻板要快,放板要轻,揭包要稳,带套要准,移动要严,堆垛要慢,开始先多铺垛底,再下榨分别垛上,每垛不超过10板,夏季不超过8板。

在整个制做豆腐过程中,严格遵守“三成”操作法,即点(脑)成,蹲(脑)成,压(榨)成,不能贪图求快。正常情况下是每人操作6板榨膜,备4个脑缸,保技3缸有脑(每缸容量4板),产品厚薄一致,符合市售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石膏点豆腐的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石膏点豆腐的原理、石膏豆腐的做法和配方比例窍门、石膏做豆腐怎样才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85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