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夏、吃立夏饭、立夏吃蛋、挂蛋、斗蛋、称体重、忌坐门槛、吃乌笋、喝粥、尝新、做夏、食面食、喝茶。
一、立夏简介: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二、立夏习俗:
1、迎夏
在农谚中有“立夏看夏”的说法,其意思为立夏的时候,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耕社会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每到立夏这日,无论君臣都要穿一身朱色的礼服,并配上同色的玉佩、马匹、车旗,在皇帝率领下来到京城的南郊,举办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期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这天皇帝还会派掌管冰政的凌官将上年冬天储存的冰从地窖中挖出来,把大块的冰分割成小块,再由皇帝赏赐给各位官员,而民间百姓则会喝冷饮来降温消暑。
2、吃立夏饭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在江浙一带,人们则会在立夏这天做上一锅乌米饭食用。乌米饭是用乌树叶煮的汤浸泡糯米后蒸熟,蒸好的乌米饭油亮清香,吃的时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酱菜一起食用,老人说立夏这天吃了乌米饭一夏天就不用担心被蚊虫叮咬,还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3、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4、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5、忌坐门槛
在立夏这一天,古人认为不能随便坐在门槛之上,传说如果立夏日坐门槛,那整个夏天就会变得疲倦,人也容易多病。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都不会坐门槛之上。
6、吃乌笋
在四川地区,立夏有吃乌笋的习俗,所谓的“乌笋”,其实是一种细长的竹笋,当地人在这一天都会食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至于为何要吃,还是希望双腿能和春笋一样坚硬有力,这样爬山更容易一些。当然,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今后想要再吃就难了。
7、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夏”节⽓,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夏这天喝⽴夏粥可保⼀年平平安安、⽆病⽆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
8、尝新
很多地⽅有“⽴夏尝鲜”之俗。⼈们品尝时令⾷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命是彩⾊的”,吃多种颜⾊的蔬菜⽔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
9、做夏
⽴夏季节,福州风俗流⾏煮⿍边“做夏”。⿍边糊(⼜称锅边糊),⽤⽶浆涮锅边烧煮⽽成,配以虾⽶、虾油、葱菜、⾦针、⿊⽊⽿、蚬⼦,或少量⾹菇、蛏⼲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
10、⾷⾯⾷
我国北⽅多种植⼩麦,⽴夏正是⼩麦上场时节,因此北⽅⼤部分地区⽴夏时有制作与⾷⽤⾯⾷的习俗,意在庆祝⼩麦丰收。⽴夏的⾯⾷主要有夏饼、⾯饼和春卷三种。
11、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夏饮茶的习俗。
三、关于立夏的诗句:
1、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太熟悉了,初夏情境仿佛在眼前。
3、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四、立夏俗语:
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从字面上看并不难解释,如果在立夏这天刮起了大风,那小麦的收获就会受到影响,到时候麦子可能就会减产,这对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在温饱难解决的古代。为何刮风麦子就减产了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说法的。
立夏时冬小麦就会进入扬花授粉期,此时一旦风随意吹动,那就会影响麦子的授粉问题,从而造成减产现象。当然,北方因天气干旱少雨,再加上5月份气温高,也容易出现热感风,以至于小麦减产严重。
2、“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立夏日前后是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天气如何对作物收成影响很大。不过这个俗语是针对南方地区,说的是如果立夏这天不下雨,那就影响水稻的种植,因干旱原因土壤比较坚硬,此时农民很难继续耕作,犁耙也会高高挂起。
这两个俗语一个是针对小麦一个是针对水稻,可见,俗语都是有地域性的,大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收成如何。
2022年立夏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5月5日20点25分46秒。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
立夏民间习俗
1、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3、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立夏是气候变换的象征,是夏天到来的暗示,从立夏开始,日照的时间越来越长,气温也是不断的提高,当人们的服饰开始换成短袖的时候,就意味着立夏快要来了,而在古代立夏到来的象征就是蝼蝈开始不断的鸣叫,立夏时节的“蝼蛄之鸣”,唤醒了初夏的宁静。
一候蝼蝈鸣
人们将立夏的时间分为三个部分,而以后便是蝼蛄鸣,。在《礼记·月令》中对于蝼蛄的描述是这样的“蝼蝈,蛙也。”清朝学者朱右曾在《逸周书集训校释》中写道:“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但《月令七十二集解》则认为蝼蝈指的是“生穴土中”的蝼蛄。立夏三候是这样说的,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立夏时间在阳历每年05月5~7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立夏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古代迎夏的风俗
在古时候科学技术并不是很发达,人们耕种植物的收获全仰靠天气,因此,人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十分的重视,对立夏节气十分重视,《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齐。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周朝时,在立夏这天,天子亲率文武百官,穿赤色衣,佩赤色玉,坐赤色马拉的赤色车,车上插赤色旗,到郊外“迎夏”,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并选派官员到各地“命农勉作,毋休于都,毋或失时。”
什么是立夏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立夏的理解是夏天的开始,春天的结束,同时也是植物旺盛生长的季节,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的习俗包括:迎夏、吃立夏饭、立夏吃蛋、挂蛋、斗蛋、称体重、忌坐门槛、吃乌笋。
1、迎夏
在农谚中有“立夏看夏”的说法,其意思为立夏的时候,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耕社会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每到立夏这日,无论君臣都要穿一身朱色的礼服,并配上同色的玉佩、马匹、车旗,在皇帝率领下来到京城的南郊,举办迎夏仪式。
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期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这天皇帝还会派掌管冰政的凌官将上年冬天储存的冰从地窖中挖出来,把大块的冰分割成小块,再由皇帝赏赐给各位官员,而民间百姓则会喝冷饮来降温消暑。
2、吃立夏饭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
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在江浙一带,人们则会在立夏这天做上一锅乌米饭食用。乌米饭是用乌树叶煮的汤浸泡糯米后蒸熟,蒸好的乌米饭油亮清香,吃的时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酱菜一起食用,老人说立夏这天吃了乌米饭一夏天就不用担心被蚊虫叮咬,还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3、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
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4、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
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5、吃乌笋
在四川地区,立夏有吃乌笋的习俗,所谓的“乌笋”,其实是一种细长的竹笋,当地人在这一天都会食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至于为何要吃,还是希望双腿能和春笋一样坚硬有力,这样爬山更容易一些。当然,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今后想要再吃就难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立夏
迎春花属落叶灌木植物,直立或匍匐,高03-5米,枝条下垂。枝稍扭曲,光滑无毛,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狭翼。
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轴具狭翼,叶柄长3-10毫米,无毛;叶片和小叶片幼时两面稍被毛,老时仅叶缘具睫毛;小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狭椭圆形,稀倒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微凹入,下面凸起,侧脉不明显。
顶生小叶片较大,长1-3厘米,宽03-11厘米,无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侧生小叶片长06-23厘米,宽02-11厘米,无柄;单叶为卵形或椭圆形,有时近圆形,长07-22厘米,宽04-13厘米。
扩展资料:
分类
1、红素馨,又叫红花茉莉,攀援灌木。幼枝四棱形,有条纹。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聚伞花序3花顶生,花冠红色至玫瑰红色,有香气。花和叶同放,花期为5月。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2、素馨花,又叫大花茉莉,直立灌木。枝条下垂,有角棱。叶片对生,羽状复叶,小叶5~7枚,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花单生或数朵成聚伞花序顶生,白色,有芳香。花期为6~7月。产于云南、广西。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和印度均有分布。
3、探春花,又叫迎夏,半常绿灌木。枝条开张,拱形下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枚,卵形或椭圆形。花**,成顶生多花的聚伞花序。浆果椭圆状卵形,绿褐色。花期5月,果期12月。原产我国中部及北部。
4、云南黄素馨,又叫云南迎春,常绿藤状灌木。小枝无毛,四方形,具浅棱。叶片对生,小叶3枚,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1枚较大,基部渐狭呈一短柄,侧生2枚小而无柄。花单生,淡**,具暗色斑点,花瓣较花筒长,常近于复瓣,有香气。花期3~4月。原产云南,现各地均有栽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迎春花
以上就是关于立夏习俗全部的内容,包括:立夏习俗、2022年立夏时间几点几分几秒、立夏节气一候蝼蝈鸣 天子迎夏祈求丰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