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第1张

释义: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处: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节选: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白话译文:

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礼待就废弃;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匈奴去,我们的尸骨将成为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对这情况怎么办呢?”随从都说:“我们现在身处危亡境地,生死听从司马决定!”

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惊恐怖,可以消灭光了!只要消灭这些人,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

扩展资料:

典故: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在蒲类海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

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

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

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部下都一致称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自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班超传》。

成语造句:

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发的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扩展资料:

成语示例:

1、毛泽东《实践论》:“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深入到大山深处;就很难找到珍贵的药材。

3、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

“单说满洲太祖,自建国改元后,招兵添械,日事训故,除黄红蓝白四旗外,加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共成八旗,分作左右两翼,准备了两年有余,锐意出发,他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灭叶赫,不如先攻明朝,遂于天命三年四月,择日誓师,决意攻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带兵出击匈奴,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另外攻打伊吾。双方交战于蒲类海,斩得很多首级回来。

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派遣他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广接待他们的礼节非常完备,而后忽然变得疏远懈怠。

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可觉察到广的礼节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有匈奴使者到来,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目光锐利的人能看到未曾萌生的苗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

于是唤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用话套取他说:“我知道匈奴的使者来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

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全部承认班超所揭示的情况。班超于是关押了这个侍从,全部召会与他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与大家一同喝酒。

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极边远的地方,要想通过立大功求得富贵荣华。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礼待就废弃;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匈奴去,我们的尸骨将成为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对这情况怎么办呢?”

随从都说:“我们现在身处危亡境地,生死听从司马决定!”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惊恐怖,可以消灭光了!只要消灭这些人,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

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发怒地说:“吉凶决定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使计划暴露,我们死而成就不了声名,就不是壮士了。”

大家说:“好”。天一黑,班超就带领兵士奔袭匈奴使者营地。正好当天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人拿了军鼓隐藏在匈奴使者屋后,约定说:“见到火焰燃烧,都应擂鼓大声呼喊。”

其余人都带上刀剑弓弩,埋伏在门的两旁。班超于是顺风点火,前后擂鼓呼喊,匈奴人一片惊慌。班超亲手击杀三人,官兵斩杀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三十多颗头,剩余一百多人都被烧死。

次日,才回去告诉郭恂。郭恂大惊,一会儿脸色改变,班超看透他的心思,举手说:“你(虽未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揽呢?”郭恂于是高兴起来。

班超于是把鄯善王广请来,将匈奴使者的头给他看,举国震恐。班超明白地告诉、又安抚宽慰他,于是交纳王子作为人质。众人回去向窦固汇报。

窦固十分高兴,详细向朝廷报告班超的功劳,并请求另行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汉明帝赞许班超的节概,下达指令对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使臣,为什么不派遣他,而要另选别人呢?现在任命班超作为军司马,让他完成先前的功劳。”

班超再次接受使命,窦固想增加他的人马,班超说道:“希望给予原本跟从我的三十余人就足够了。如果有预料不到,人多反而成为累赘。”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2、窦固

窦固(?-88年),字孟孙。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名将,大司空窦融之侄。

窦固好读书,喜兵法。年少时娶光武帝刘秀之女涅阳公主,被拜为黄门侍郎,后世袭父亲的爵位显亲侯。曾任中郎将,与马武击破烧当羌。后受犯罪的堂兄窦穆牵连,遭禁锢十年。

永平十六年(73年),以奉车都尉职与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在天山大破呼衍王,又夺取伊吾卢,设置宜禾都尉。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命其出使西域,最终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

次年,率耿秉等击降车师,又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咽喉。

汉章帝刘炟继位后,征召窦固为大鸿胪,历任光禄勋、卫尉等职。每有军政要事,章帝都会征求窦固的意见。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号“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解释

[The only way to catch tiger cubs is to go into the tiger's den;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

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 不敢 于冒险、不 经历 艰难 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详细解释 喻不冒风险,就不能取得大的 成功 。 《后汉书·班超传》 :“ 超 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 不知 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三国演义 》 第七十回:“ 黄忠 催军马随后而进, 刘封 曰:‘军士力困,可以暂歇。’ 忠 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策马先进。” 毛 《实践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 也是 真理。” 唐 时避 李虎 ( 李渊 祖父 )讳,改作“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见 陈垣 《史讳举例》 卷六。 《周书·李远传》 :“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 出其不意 ,事或可济。” 《北史·韦祐传》 :“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词语分解

虎子的解释 小虎、乳虎。《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喻勇健的男孩。《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二子 烈 封 ,年各数岁, 权 内养於宫,爱待

“焉”字的意思是:怎能。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拼音: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解释: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举例造句: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典故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是: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读作bù,rù,hǔ,xué,yān,dé,hǔ,zǐ。常用作主语、分句,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可参见《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解释: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近义词:亲临其境。反义词:胆小如鼠。

典故:

东汉名将班超,早年曾率兵出击北匈奴贵族,战功显赫,随即与从事郭恂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刚到鄯善国(本为楼兰国,汉昭帝时改为鄯善)时,鄯善国王还款待得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这一定是北匈奴派来了使臣从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

于是班超唤来对方侍臣,诈他道:“我听说北匈奴使臣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侍臣一听,十分惶恐,交待了一切。班超一听,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随从来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激发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

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的身体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了他们。这下鄯善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这事要不要跟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胆小坏事,一口否定。就这样,班超独自率领三十六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于是班超和他的部下们一起胜利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与鄯善王和盟而还。

以上就是关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梗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56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