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第二个皇帝是谁刘恒是谁

汉朝第二个皇帝是谁刘恒是谁,第1张

西汉第二位皇帝是刘盈,东汉第二位皇帝是刘庄。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是位年轻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公元前188年,在位仅仅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刘庄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使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文帝

谥号

古代帝王、 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为谥号。“经天纬地曰文”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谥为文。像汉文帝,隋文帝都是以治理天下而著称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 。

编辑本段

历代文帝

汉文帝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高祖中子,母薄姬。前一九六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一八○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文帝与其子景帝的两代统治,历来被视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魏文帝

魏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代魏朝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宋文帝

宋文帝刘义隆(407~453年3月16日),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皇帝(424年9月17日~453年3月16日在位),在位三十年。

东晋义熙三年(407年),生于京口。五岁时,母亲胡婕妤被父亲赐死。义熙十一年(415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

刘裕病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但是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426年)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429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隆采取断然措施,收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罢斥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废义康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文帝怕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

自刘裕放弃关中后,北魏坐大,中原渐遭蚕食。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受挫。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 宋朝国力削弱。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二十一)日(453年3月16日),宋文帝为太子刘劭所杀,谥景皇帝,庙号中宗,葬长宁陵。宋孝武帝即位,改谥文帝,庙号太祖。

陈文帝

陈文帝陈蒨,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朝第二位皇帝(559年8月17日(六月甲寅)—566年5月31日(四月癸酉)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566年崩,享年44岁,谥号为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在今南京郊区)。

隋文帝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世界历史上是出名的勤政、爱民的圣君。国家干旱时,他下令把储粮仓打开供百姓度过困难。在路上遇见老弱病残的人,主动让路,并让士兵给行动不便的人担物品,还把自己的马给百姓,给他们送路。在干旱时期,隋文帝还打开粮仓,供人民食用,度过灾害。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崩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唐的繁盛离不开一代英主隋文帝杨坚的改革和举措,一个个成就:规划大运河建造、恢复汉文化、确立三省六部制等等,一个个成就无法用语言所表达,只能说隋文帝是一位明君。

他的成就被后世认可,人们尊敬的称他创造的举措为“开皇之治”。

明文帝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 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是刘恒,汉武帝是刘彻。

汉文帝简介:汉文帝,名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代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前180到前157年在位,高祖中子。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成为文帝,在位23年。

汉武帝简介:名刘彻,汉族,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以上就是关于汉朝第二个皇帝是谁刘恒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汉朝第二个皇帝是谁刘恒是谁、文帝是谁、汉文帝是谁汉文帝之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46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