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习俗


蒙古族的主要习俗有:

1、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2、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3、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4、敬神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5、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6、尊老爱幼

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7、 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8、婚礼

婚礼是蒙古族为孩子成家立业而操办的一项重大礼仪活动。婚礼(蒙语称“好力牧”)是由喇嘛或长辈选定良辰吉日,隆重举行的结婚庆典。牧区婚礼一般持续三四天。

到了娶亲这天,男方家要举行一个宴会,送娶亲队伍上路,娶亲队伍一般都是夜间或天亮前出发,也有白天出发的,根据新娘家的路途远近而定。草原的夜晚总是宁静的、空旷的,本来就稀少的村落显得更为分散和遥远。为了驱散沿途的寂寞,又不至互相走失,便放开嗓门,一路奔驰,一路高歌……

新娘上接亲车之前,要举行告别仪式。新郎新娘首先跪拜火神。跪拜结束后,新娘不能主动上车,而是哭着和父母依依不舍。此时,祝颂人前来用诗歌的形式劝告新娘。

母亲端过一碗鲜奶,一边安慰一边让她喝,但姑娘不能全喝,只喝一点儿,表示姑娘给娘家留口福。随后母亲把剩下的奶子往上洒向四边八方。这时新郎过来把新娘推进大蓬车里,接送新娘的队伍离新郎家不远时,便要停要下来休息。这时新郎和伴郎先回去报信,然后新郎换骑快马,领着迎亲人马前来迎接。

蒙古族婚礼是诗歌更是戏剧。参演的不仅是新娘新郎、伴娘婚亲,而是整个民族。我们可以透过热闹有趣、异彩纷呈的一幕幕情节仪式,感知一个富于游戏精神的民族灵魂。与各民族婚礼比,蒙古族婚礼所不同的是重礼不重财。礼是礼路、规矩,用的象征物和道具很多,充满戏剧性和虚拟的问答,洋溢着种种诗意和浪漫气息。精神生活绝对大于物质生活,或者说把生活艺术化了。似乎整个民族还停留在可爱的童年。在举行婚礼时又拟乎回到古代,把这个民族的传说、历史,一些稀奇古怪、鲜为人知的习俗又重演了一遍。许多民族昨天已消失的淳朴古俗,这个民族今天还完整保留着。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牧区的婚俗更有特色,娶亲回到男方家,新郎新娘不下马车,先绕蒙古包转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真、坚贞不渝和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首先拜祭佛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再梳头改装。婚宴上摆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献哈达、敬酒、唱歌、跳舞,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9、 服装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10、舞蹈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安代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场院里几十、上百人不等,围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解放后广大舞蹈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新,使古老的安代发展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广场上自娱性的集体舞,一种是在舞台上表演性的。

顶碗舞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筷子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盅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动作有双手横绕八字,上身随左右八字(阿拉伯字)亦左右摆动;双手上、下、左、右十字形击盅,身体随手上下起伏;双手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划圈;双手向舞台位置的二点或八点抖盅,身体随手起落,脸和视线与手呈反方向,盅伸向哪一侧,哪一侧的耳朵便随身探过去听盅声;绕圆动律一一一手在头上方另一手在身前侧由里向外绕圈;双手从身后向一旁慢慢摆出,动作范围在胯旁为小,在身体的正旁为中,一手至头上一手在腰后为大,依次左右做即谓横摆扭动律。在一些动作的末尾或两个动作衔接之际常有漂亮的华彩动作出现,可谓精彩。下身动作有双腿跪着,亦有迂回步等各种舞步伴之。头可顶碗、也可顶灯。舞得端庄质朴,韵味持稳雄恽,刚柔相济。

角斗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跋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跋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表演者要穿特制的服装,身着蒙古袍的两个小假人摆好摔跋姿式(抱腰状)缝在一起,使两袍子成筒状套在身上,扎好腰带上身向前弓腰180度,两个贴在一起的假头正好顶在腰背上,用套上马靴的双手当作其中一人的双脚,在歌声或鼓点中做摔跃的各种抱、踢、蹁、钩等技巧。

普修尔乐舞又称托普修尔乐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跳民间舞称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准格尔、陶尔扈特、杜尔别特、和硕特,每一个部落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他们具有一种古老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名叫托普修尔,按巴拉特蒙古的习俗,托普修尔一响必随之贝•贝伊勒,贝•贝伊勒必在托普修尔的乐声中进行,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间舞蹈又 称托普修尔乐舞。托普修尔乐曲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2-17支曲,以内容每一支曲都有各自的名称和不同的动作和跳法,如黑吉马、育老人、慢撤布尔登等,巴特拉蒙古民间舞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有表现劳动的,如剪羊毛、赶毡、挤奶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如梳头、照镜、戴头饰等;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鹰展翅、山羊跑跳、走马、骆驼步等;有模拟自然景物的,如水波、水浪、草浪等。形式上分徒手与带道具2种,带道具的有顶碗和双手各拿一双筷子跳。手拿托普修尔边弹边跳,其动作中除硬肩、耸肩、转身之外有反弹托普修尔的舞姿和动作。跳法有达勒勒恩贝伊勒(招手式,指提压腕动作)、敖德勒恩贝伊勒(缠绕式跳,指绕臂动作)、阿查贝伊勒(托重而跳,指甲用双腿抱住乙的腰部,乙托着甲,二人面对面跳),整个舞蹈贯穿绕围动律,以双滕微微颤动,典型动作:硬肩、耸肩、压提腕、抖手、绕臂,在2人、3人和多人的对舞中动作即兴中可千变万化。

圈舞蒙古族民间流传的舞蹈。两脚交替悠晃步,粗矿奔放的跳踏步,明快潇洒的下身或侧身跑跳步等几种动作组成。上身动作有甩手,与人背后拉手,众人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所以通常人们又称布里雅特民间舞蹈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欢快敏捷,跳跃性强。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11、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展览、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提高篮球技术的方法与技巧:

一、篮球进攻技术

篮球进攻技术包括无球和有球技术两类。

主要有: 1空切、 2徒手摆脱、 3接球、 4传球、5运球、 6投篮、 7持球突破等。

当前进攻技术主要表现形式:

1)加强了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提高了动作的变化能力。

2)动作的技巧性提高,运用自如。

3)技术动作的速率加快,缩短了动作的准备时间。

4)提高了动作的突然性;

5)无球队员的移动积极、快速,扩大了移动范围.提高了动作的对抗性和隐蔽性。

(一)无球队员进攻技术

无球队员的进攻行动有主动创造进攻机会和帮助同伴两种。主要是外围队员向篮下空切、突然移动摆脱接球、内线队员摆脱对手及接球等。一般依靠起动、变向变速跑、急停、转身、假动作等实现进攻目的。

1、空切

(1)概念:空切的目的是摆脱防守队员,到空位或篮下得球投篮或进行攻击配合。

(2)空切的方法:

1)利用速度。摆脱前先主动贴近对手,然后突然起动用速度超越对方。

2)利用对方重心变化。采用变向变速跑、身体虚晃假动作及在对方紧逼时突然转身等方法,使对方重心失去平衡。

(3)要求:

1)要和同伴的行动协调一致,不要二个以上队员同时向一个方向和一个攻击点跑,要分清层次和先后。

2 )要和球动协调起来。在起动时间上,不要过早切向篮下,在空切方向上最好是与球的位置相对或平行。

3)要贴近对方,用身体和脚步动作卡位,把对方挡在自己的侧面。

4)起动要有突然性,起动后要掌握好动作节奏和速率变化。

5)空切时要侧身跑,注意球的活动,随时准备接球进攻。

2、摆脱对手

(1)概念:无球队员在对方采用人盯人防守而无法顺利接球时,要主动摆脱对手创造接球进攻的机会。

(2)摆脱的方法:

1)卡位:中锋队员原地要球时,用侧身跨步和手臂动作挡住对手,或运用后撤步挤压对方。把对手挡在来球方向的远则。

2)变向:在慢跑中贴近防守并突然改变移动方向,把对手挡在体侧或身后。在双方争抢攻击点时,可用迂回步、交叉步、转身、跨步等挡住防守队员。

3)转身:在跑动中贴近防守者,突然用后转身挡住对手。

4)假动作:原地或行进间摆脱对手时利用脚步动作或身体虚晃,诱使对方在选位、堵卡时的判断错误,摆脱对手接球。

(3)摆脱对手要求:

1)要快慢结合,动作突然。

2)要真假结合,主动变化。如外围队员向篮下挤压时,防守不堵,就可直接向篮下空切。

3)要沉着冷静,掌握时机。如内线队员摆脱对手时,要注意球的转移方问,不要盲目地在篮下来回跑动。

3、接球:

接球有单手和双手两种方法。具体运用取决于来球的力量、方向和落点。接球好坏对进行下一动作有直接影响。

(1)接球要求:

1)要抢占有利位置、积极、主动迎球。不要站在原地等球。

2)接球时要向传球队员传递信息。可以通过语言暗号、手、眼或身体动作示意接球的意图和来球的方向及落点。

3)接球前要了解场上情况,进行处理球的预测,接球后当不能投篮和突破时,要及时快速将球传出,以利用同伴和球不停的移动中创造更好的进攻机会。

4)接球动作要快速,要刚柔结合,球触及手指后,手腕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

5)要用手臂和身体保护来球,以防对方抢、断球。队员无球时,除空切、摆脱对手接球进攻外,还可以通过移动给同伴创造进攻机会,如拉开、弱侧助攻等。

(二)持球队员进攻技术

队员得球之后,基本的进攻动作是传球、投篮或运球突破,因此,队员接球时,首先要保持“攻击”的姿势(能传、能投、能突),使接球与下一动作紧密结合。

1、传球:

是队员之间配合的主要手段,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传球的隐蔽性加强,方式多种多样,控制球支配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大大提高。但比赛中传球失误仍然是一个较大问题,它不仅降低了进攻成功率,而且给同伴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传球失误的原因:从主观分析主要是基本功不扎实,动作幅度大、隐蔽性差,传球的力量、落点、时间差掌握的不好,传球时机不恰当等所致。因此,提高传球动作的规范化、技巧性和攻击性,是教学训练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常用传球动作: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单双手低手传球、单手体侧传球、单手背后传球、点拨球等,可以在原地、行进间或跳起后完成。

(1)传球要求

1)传球之前要观察好场上情况,传球要快速,不要将球停留在手上时间太长。

2)传球动作要隐蔽,要掌握几种隐蔽传球技术,并做到把传球与投篮、突破、假动作等结合起来运用。

3)传球的出球点要多,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多运用指腕力量传球。

4)要根据同伴的意图和行动,掌握传球的方向、高度和落点。

5)当同伴未摆脱对手,或没有良好的接球进攻机会,而且又有可能遭到围夹时不要传球。

6)传球要及时,准确、做到人到球到,以球领人。每传一次球都要使同伴接球后便于做下一个动作。

7)不要盯着接球队员传球,要声东击西,真真假假。

8)外围队员应根据对方的防守战术及我方的战术要求,运用传球调动对方和指挥同伴。

9)传球之后要立即向空位移动或空切。决不能把自己置于下一个集体配合之外。因为,接球的队员需要同伴去援助和配合,同时还要考虑争夺篮板球和给其他队员创造进攻机会。

10)传球时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及时果断。

2、投篮:

篮球运动攻守矛盾的焦点是投篮。进攻的目的是为了投篮得分,防守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对方投篮得分,一场比赛的胜负由投篮得分多少决定。因此,一切攻守技术和战术,都是以投篮为中心,创造更好的投蓝机会。

要想提高得分,就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同时还要力求增加投蓝次数。这两者是质和量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增加投篮次数的方法加快进攻节奏,缩短配合时间,精简配合组织。

提高投篮命中率方法加强投篮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善于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投篮技术和创造更好的投篮机会。

(1)投篮技术:

可分为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和跳起投篮三种。

投篮主要动作: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原地双手头上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双手低手投篮;反手投篮;勾手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跳起双手头上投篮;扣篮等。

当前投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1)难、新投篮技术不断出现。如各种方式的扣篮、高空补篮、半勾手投篮、跳起空中变化投篮等,丰富和发展了投篮技术,使投篮技术多样化,提高了投篮的实用性。

2)善于利用“时、空、差”投篮。投篮前的动作明显加快,动作的突然性提高,经常在移动中突然跳起投篮。同时善于利用假动作、快出手及空间变换手及身体动作等,避开防守的封盖进行投篮。

3)投篮与传球、突破等技术巧妙结合,融为一体。

4)提高了投篮时的对抗能力,经常在失去身体平衡和严密防守情况下,强行投篮。

5)各位置队员得分能力普遍提高,尤其是三分线外的投篮,普遍引起重视和运用。

(2)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

投篮命中率与很多因素相关,基本有以下几种:

1)投射角、抛物线与入篮角:

投射角:即出手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抛物线:投篮时,球出手后在空间飞行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而形成的一条弧线轨迹。

入篮角:通过球入篮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投射角决定球在空中飞行弧度和入篮角的大小。投射角大,球在空中飞行的弧度就高,入篮角就大。反之就小。只有一定的投射角与一定的出手速度相结合,才能使球沿着适宜的轨迹飞行,从而获得适宜的入篮角,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据研究认为:最佳、次佳和较佳的投射角的具体条件是:

最佳投射角:处于投射角具有较大允许偏差值范围内,并且入射角处于36°一47°之间。

次佳投射角:处于投射角具有较大允许偏差值范围内,并且入射角处于44°-4736°之间。

较佳投射角:处于投射角具有较大允许偏差范围内,并且入射角处于41.2°-44°之间。

然而投射角并非一成不变,它因投篮人的身高和投篮距离而变化。

2)球的旋转:

投篮时,球的旋转是依靠伸臂举球,手腕前屈或翻转,手指拨球动作所产生的力作用于球体,使球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旋转。由于投篮的动作方法与用力的方向不同,球的旋转也就不同。一般中,远距离不碰板投篮时,大都是使球围绕横轴向后旋转,这样易于加大球的飞行弧线,从而增大入射截面。篮下碰饭投篮时,要根据不同投篮动作和位置,使球侧旋或不旋,以便碰板时产生一个适宜的角度入篮。因此,要提高投篮命中率,应当通过手指的拨球动作使球产生正常的旋转

3)瞄篮点:

是投篮时眼睛注视篮圈或篮板的某一点。瞄准是为了精确的目测投篮的方向、距离,从而决定投篮出手的角度,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球飞行弧度的高低,它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环节。

由于投篮有直接命中和碰板命中两种,所以,瞄篮点也有两种。直接命中的瞄篮点是篮圈离投篮队员最近的一点,通常是指篮圈前沿的正中点,这种瞄篮点在球场的任何地方投空心球都适用。碰板投篮是以篮板的某一点作为瞄篮点,即投篮时将球投向篮板上能够碰板入篮的一点。投篮队员与篮板成15°一45°角的位置上,采用碰板投篮较好,以接近30°角的地方最适宜。碰板投篮时,应根据投篮的位置、距离、球出手的高度、以手的力量、动作速度、球的飞行弧度和球的旅转因素,选择合适的瞄篮点。

4)技术规格:

投篮的技术规格包括:持球方法、手臂动作和力量运用等。规格的投篮技术,有利于对球的飞行方向和速度的控制。即投篮时主动肌、对抗肌的协调一致,并有利于神经系统对提高动作的精细调节。

5)时机的掌握:

掌握好投篮时机不仅与命中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同伴的情绪也有一定影响。比赛中好的投篮时机是靠主观努力和同伴配合创造的。主要包括:良好的投篮位置、避开防守队员的封盖、投篮时有同伴拼抢篮板球、比赛时间、比分与战术的要求等。

6)心理因素:

比赛中投篮命中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因素。主要是情绪、意志、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都与投篮命中率有密切关系。

由于比赛中运动员完成投篮是在高度紧张、剧烈对抗下进行的,这无疑给运动员制造各种心理上的压力。比赛规模的大小、比赛时间、比分情况、观众的情绪、对手防守能力的强弱等,也往往会使其情绪不稳定,特别是现代篮球运动对抗性越来越强,要保证投篮命中率,就要求运动员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即要求投篮队员消除心理上紧张情绪,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树立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原有的技术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3、运球

运球的目的是摆脱对手和组织配合。运球技术的关键是队员控制球、保护球的能力,以及脚步动作的熟练程度。当前,运球技术有新的发展,技巧性大大提高。如各种体后运球、胯下运球等变化很多,同时在动作上也由原来的拍拨发展为按吸,使运球技术更具有保护性、突然性和攻击性。

(1)运球技术方法:

1)高运球;2)体前变向运球;3)运球急停急起;4)转身换手运球;5)后拉转身运球6)胯下运球等。

在无人防守情况下,由后场向前场推进时,一般用高运球。要有目的地运球到前场,有利于配合的选位,运球推进时,不要因受对方干扰,而轻易在中线前后停球,以免组织半场进攻配合时前后脱节,或遭对方围夹。在对方全场紧逼防守而无法传球的情况下,队员可以运用各种运球方法摆脱对手。运球是为了组织配合或调整进攻节奏与进攻位置,也可以通过运球突破得分或打乱对方的防守,因此,要掌握好运球时机。不要盲目运球,尤其要避免得球后拍一下的多余动作和个人运球单干。另外注意不要向场角运球和停球,以免遭夹击而回传失误。

(2)要求

1)要侧向对方。敢于贴近对手。在贴近时可以用转身、背后运球摆脱对方;

2)尽量由中路运球推进,以扩大攻击面和免遭对方夹击;

3)要有速度和方向变化,在变速变向中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

4)要左右手都能熟练的掌握运球技术,以增加球的攻击能力;

5)把视野从运球中解放出来,尽量不看运球,随时注意同伴的进攻机会及身体后面和附近的防守队员;

6)运球要和突破、传球、紧密结合;

7)运球时要合理的配合身体动作及脚步动作。

4、持球突破

持球突破是运用脚步动作与运球相结合的一项进攻技术。

持球突破可分为原地持球突破和接球急停突破两种。

步法有同侧步、交叉步、转身三种。

突破的技术结构由蹬跨移重心、转体探肩、放球和加速四个环节组成。

持球突破要掌握时机:一种是主动创造机会。如利用假动作诱使对方失去正常防守位置。或者是在接球时利用跳少急停与防守队员错位等。另一种是防守者出现的错误,如上步时过猛或过分逼近、防守位置不正确、判断错误等。比赛中。有时由于战术需要,在同伴配合下,形成一对一的局面时,可以强行突破。

(1)要求

1)突破前要及时分析防守队员和同伴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突破方向。

2)要掌握好突破时机,篮下没有空档时不要盲目向篮下突破。

3)加强突破速度和突然性。

4)要和投篮、传球及假动作等紧密结合。

5)中枢脚离地以前,球必需离手,否则带球跑违例。

比赛中,当队员得球之后,要根据临场情况和进攻战术要求,把投、传、突有机地结合起来。

安代

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场地中间几十人、上百人不等,同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解放后广大舞蹈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新,使古老的安代发展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基本有两种: 一种是在广场上自娱性的集体舞,一种是在舞台上表演陛的。

萨吾尔登

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节日庆典、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及人数-限, 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裁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动作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在喜庆佳节的聚会上一人或两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顺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问舞蹈形式之一。 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罔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布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 慢舞稳重深沉、快舞则潇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地位一场而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盅子舞

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州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蛊子击打出各种节奏。动作有双手横绕八字,上身随左右八字(阿拉伯文字)亦左摆动;双手上、下、左、右十字击蛊,身体随手上下起伏;双手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划圈;双手向舞台位置的二点或八点抖盅,身体随手起落,脸和视线与手呈反方向,蛊伸向那一侧,哪一侧的耳朵随身探过去听蛊声:绕圆动作——手在头上方,另一手在身前侧由里向外绕圈;双手从身后向一旁慢慢摆出,动作范围在胯旁为小,在身体的正旁为中,一手至头上,一手在腰后为大,依次左一右做即谓横摆扭动律。在一些动作的末尾或两个动作衔接之际常有漂亮的华彩动作出现,可谓精彩,下身动作有双腿跪着,也有迂回步等各种舞步伴之。头可顶碗,也可顶灯、舞得端庄质朴,韵味持稳雄浑,刚柔桐济。

托普修尔乐舞

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称跳民间舞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冶区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准格尔、土尔扈特、杜尔别特、和硕特,每一个部落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他们有一种古老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名叫托普修尔,按巴拉特蒙古的习俗,托普修尔一响必随之贝,贝佚勒,贝贝伊勒必在托普修尔的乐声中进行,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问舞蹈又称托普修尔乐舞托普修尔乐曲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2-17支曲,按内容分,每一支曲都有各自的名称及不同的动作和跳法,如黑吉马、育老人,慢撤布尔登等巴特拉蒙古族民间舞反映的生活内容有表现劳动的,如剪羊毛、赶毡、挤奶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如梳头、照镜、戴头饰等;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鹰展翅、山羊跑跳、走马、骆驼步等;有模拟自然景物的,如水波、水浪、草浪等,形式上分徒手与带道具两种,带道具的有顶碗的和双手各拿一双筷子跳的手拿托普修尔边弹边跳,其动作中除硬肩、耸肩、转身之外有反弹托普修尔的舞姿和动作。跳法有达勒勒思贝伊勒(招手式,指提压腕动作)、放德勒恩贝尹勒(缠绕式跳,指绕臂动作)、阿查贝伊勒(托重而跳,指甲用双腿抱住乙的腰部,乙托着甲, 二人面对面跳),整个舞蹈贯穿绕围动律,双膝微微颤动,典型动作由硬肩、耸肩、压提腕、抖手、绕臂,在二人、三人和多人的对舞中,动作即兴随意可干变万化。

华尔兹基本节奏是:蓬(强)嚓(弱)嚓(弱)|蓬(强)嚓(弱)嚓(弱)|。

华尔兹的步法:

基本步法练习:

1前进后退步 2右左横拉步 3方形步

旋转系列步:

1右转 2外侧右转 3连续右转 4右疾转 5开式推转

6跑步右转 7右旋转 8撇脚右转 9连续左转 10左转四连步

11双左疾转 12左转并退 13倒步滑轴转 14后退左转

组 合 一:

1前进横拉步 2右转90° 3后退右转180° 4双左疾转270° 5叉行步

6侧进追步 7前后摆荡步 8外侧换步 9外侧右转90° 10开式推转

11纺织步 12前后摆荡步 13外侧换步 14外侧右转90° 15右旋转270°

16后退锁步 17外侧右转90° 18犹豫步 19左转90° 20左转180°

21左转90° 22后退横拉步 23双左疾转270° 24左转90° 25反截步

26迂回步 27外侧右转90° 28犹豫步 29止步扭身

组 合 二:

1右转90° 2右旋转270° 3后退左转90° 4后退横拉步 5左转90°

6左转180° 7前进横拉步 8右转90° 9前进横拉步 10后退右转180°

11前进横拉步 12右转90° 13后退转体 14右转90° 15右旋转270°

16后退左转90° 17叉行步 18侧进追步 19外侧右转90° 20犹豫步

21左转90° 22左转180° 23再左转180° 24反截步 25迂回步

26外侧右转90° 27犹豫步 28左转90° 29左转180° 30后退叉行步

31侧进追步 32外侧右转90°

图1——图3 左旋转前进舞步图4——图6 右旋转前进舞步1.左旋辏前进步     只要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跳法一说就会,因此不再使用图解    第一拍   男进左,女退右。当重心移至脚掌时,开始左旋转。    第二柏在基本完成180度左转时,男退右,女进左。    第三拍男左脚并向右脚,女右脚并向左脚。     第四五六拍。男照上述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坏迸行。在练习中,应注意重心的集中,并稍带倾斜,尽量在微贴状态下旋转。2.右旋转前进步     右旋转是左旋特的反向表现。只要作一个左脚的前进基本步,把脚换述来,就可以从出右脚的状态下开始。     第一拍男进右,女退左。在重心移至前掌时开始右旋转。    第二拍基本完成180度右转时,男遇左,女进右。    第三拍双方同时并脚。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族的习俗全部的内容,包括:蒙古族的习俗、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篮球技术升高、蒙古民族特色的舞蹈都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741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