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繁体字怎么写

知足常乐繁体字怎么写,第1张

知足常乐”的繁体字如图。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在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和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中都有提及。

“知足常乐”最早起源于《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是“天下有道,大家就退马还田一起耕种。天下无道,就驰骋兵马保家卫国。最大的祸患就是不懂用兵之道,最大的过失就是中了敌人的利诱之计。所以只有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永远的充足”。

本意:知识足够了,就会获得长久的快乐。

现意:知道满足,就会快乐。

繁体乐:乐。两幺夹个白字,下边一个木字。

乐,汉语一级字,读作lào或liáo、lè、luò、yào、yuè,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引申指愉悦、使……愉悦等。《说文解字》认为是"五声八音总名"

甲骨文中的"乐"字(图A,见《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3728片)是个象形兼会意字,下面是弦乐本身的木结构(图A1),上面是以丝做成的弦(图A2),表示其本义是一种弦乐器,因为音乐使人愉悦和高兴,故"乐(yuè)"字后来转声为喜悦欢乐的"乐(lè)"。图B(见《乐鼎》)是东周时代金文中的"乐"字,乐架的结构从图A1的形状变成了图B1的形状。东周以后,"乐"字发展为图C,在两条丝弦之间多加了一面鼓(图C1),把打击乐和弦乐揉合在一起。图C1是"白(bò)",作"乐"字的声符用,使得"乐"字变成形声字。小篆中的"乐"字(图D,见《说文解字》)、隶书中的"乐"字(图E,见《好太王碑》)和楷书中的"乐"字(图F)都是由"乐"字的东周金文(图C)递演过来的。到了东晋时代,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草书的"乐"字(图G),于是,六朝以后,便出现了草书楷化的民间俗字"乐"(图H),最终成为如今使用的简化"乐"字。

说文解字

第六上木部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玉角切。

折叠说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乐,五声八音总名。

注:《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下》曰: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之引伸为"哀乐"之乐。

象鼓鞞。

注:鞞,当作倷,俗人所改也。象鼓倷,谓也。鼓大倷小,中象鼓,两旁象倷也。乐器多矣,独像此者,鼓者,春分之音。《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是其意也。

木。

注:谓从木。

燽也。

注:虍部曰:"燽,钟鼓之柎也。"

五角切。

注:古音在二部。

(说明:"谓也"中的""是一个图形,如"《说文解字注》书影"所示。)

以上就是关于知足常乐繁体字怎么写全部的内容,包括:知足常乐繁体字怎么写、繁体乐字怎么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34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