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会被大风大浪掀翻吗

在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会被大风大浪掀翻吗,第1张

不会的。

航母是有气向监控系统的,可以规避恶略气候。如遇到恶劣天气只是飞机不能正常起飞。

航空母舰(简称:航舰/航母,被称为“海上霸主”)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最大舰种。

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艇、潜艇和运输舰船,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战略目标,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

扩展资料:

起飞方式

1、垂直起飞

垂直/短距滑跑起飞方式是利用舰载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实现起飞,其主要应用于轻型航母上,如英国“无敌级”轻型航母的“海鸥”舰载机。

2、滑跃起飞

滑跃起飞方式是采用航母舰舷部十多度的上翘甲板结合舰载机发动机的推力实现起飞,如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中型航母的米格-29,苏-27K舰载机的起飞方式。

3、弹射起飞

弹射起飞方式是利用飞行甲板上布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推力来达到舰载机的离舰起飞速度,其主要应用于大型/中型的攻击或多用途航母上,如美国和法国现役航母。弹射起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适宜于短程发射大载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母舰

海啸袭击的是海岸,不是海洋。

海啸的产生呢,比较特殊,其根源产生主要是海洋水体产生巨量的竖立方向的上下移动引发出来的。

比较特殊在哪里呢,就是海啸的传导过程,是以能量的周围、左右,总之横向的传播为主方式进行。

而海啸到达破坏区,又是以横向为主,纵向为辅表现出来,而破坏性是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特性表现出来。

注意,我说的教科书里面没有,西直接往中学课本里面放没问题,放百科全书里面也没问题。上图别看什么波长波幅,那是当代科学家不会解释在哪里胡天。

海啸复杂在产生机理,传导机理,近岸机理,破坏机理是各不相同,又特别容易混为一谈,当代科学家这么个简单的分层道理折腾不明白,就在哪里试图用单一的简单的公式解释复杂原理(对我来说也极其没难度,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专业的就迷糊),颇有幼儿园小朋友用棒棒糖解释世界的欢乐。

从海啸的产生开始说:

巨量水体的上下波动,什么能产生呢?台风、地震、地外天体坠落,地内物体坠落,月食、日食、特殊的类似五星交汇之类的近地卫星、行星、恒星的特殊排列。

这些里面最直接,能量最强烈的,当然是地震,但这个地震有特殊要求,首先是大洋地震,其次必须是纵向位移地震,而地震绝大部分是横向的位移,这个版块哪个板块犬牙交错,某个时间突然板块A向板块B错了10厘米,地震发生了。但这个情况一般都是地层内部的错动,并不影响,或者很少影响纵向的高度变化。

什么能影响纵向高度变化呢?看图吧

左侧的海底板块交错地方,和右侧的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交错地方,还有海沟地方都容易发生。

珠穆朗玛峰怎么起来的,2个大型板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一块,印度板块往亚欧板块下面扎,扎着扎着,地震一次,然后珠穆朗玛峰抬几个厘米,几千万年下来,就8000多米高了。

这种活动如果发生在海洋底部,就引起海洋的部分水体的抬升,一旦板块错动量大,足够长度,足够宽度,足够高度,当然也就是地震量级足够大,但不仅仅足够大呀,还有地质上某个板块错动时候,恰巧抬升巨大,产生了足够大的水体抬升,这海啸的本源就产生了。

还有海啸本源的产生模式就是海沟,一侧板块往海沟挤压,这种横向运动会造成海沟容量的瞬间下降,产生大量水体上抬。

还有台风,低气压导致海洋水体上升,气压越低,也就是台风越强,海洋水体上升越厉害。一旦台风迅速减弱,水哗啦又下来了,几百平方公里海面下去一块,边缘产生多大的水流力量。当然这和地震的瞬间能力释放比,强度还是有量级的不同,原理相仿。

爆炸和嘴吹气的破坏原理相仿,量级差太大了后果就不同。

当海啸产生了之后,进入海啸的传播阶段,就是军舰遇到海啸的问题了。

海啸传播是以横向四面传播为主,从某个方向上看,就是一股连续的能量波从海面一定厚度内通过,横向通过。

这个横向通过时候,后水推前水,移动几米,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前水又推动其四周水体,以前进方向为主方向,四下推进,但不是这个水一直往某个方向形成固定的江河水流。只是传递海啸的能量,而不是真正的海啸起源的水流几千公里过来。

其类似水体在水里在小范围内转个圈,力量传走了,水基本回来了。看划桨的图,可以体会到这种水体流动。

好了,军舰遇海啸答案就来了。

这个横向传递的能量波,在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水的不可压缩性而四周推动,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向上,引起涌浪。看下图,注意,这是个次方向上的力产生的,是伴随横向传导能量的颤抖波,就仿佛列车飞速前进,车体前后左右抖动一样,你能说上下抖动的高度,速度快过前进的速度和距离吗?

而且这种高度的变化,会迅速被重力作用而塌陷,水迅速向四周塌散开,形成波浪。而海中本身就有波浪,于是浑然殒灭在芸芸众浪当中。

不是力量的主方向,被重力随时抵销,被水体溃散而形体消弭,于是在海啸传导过程中,显不出来浪高。当然一点没有不可能,但可能还不如基础的大洋无风三尺浪。

那么军舰在海啸波上通行,不过就是海浪和普通的海浪稍有变化,从杂乱无章的海浪,变成另外一种叠加了点异样力量的杂乱无章,可能稍高稍低一点波浪,对军舰是没太大影响的。

而航母是大型军舰,抗浪能力更强,这种叠加浪也许就增加了半级,甚至没有的浪高,更是极难产生影响。

这就是比较完整的航母在大洋中遇到海啸的状态和道理解释。海啸到海边了嘬祸那是另外的道理,不涉及大洋传播,就不去解释了。

一般来说,在卫星的指引下,对恶劣的自然气象是可以提前预测的。在卫星的帮助下,航母都会事先避开台风的路线。

如果真遇到台风,或海啸。像美国尼米兹这样级别排水量达到10万吨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在12级台风中也是能够安全航行的。但是,但这时,航母不能放飞或者回收战机,而且所有的非固定设备都需要收回到船舱内。

航母大部分时间在远洋,海啸在深海区波浪一般不大,只会在浅水沿岸形成巨大水强。所以,远洋的航母,海啸对其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在岸边休整的航母遇到海啸,那情况就可能很糟糕了。对于小吨位航母,遇到超级台风,还是很危险的。

那是因为现在的航母设计水平比以前高很多,可以抵抗12级台风。但是在以前,航母可是经常给风暴肆虐得惨不忍睹。虽然没有直接给大风吹翻,但也惨不忍睹。

1、1944年12月,美国第三舰队在绰号“蛮牛”的哈尔西中将的率领下,集结在菲律宾中部的民都洛岛附近,准备向日军占领的菲律宾吕宋岛发起进攻。舰队包括“新泽西”号战列舰、CVE-74“奈汉塔湾”号和CVL-26“蒙特利”号航空母舰、驱逐舰和其他舰只组成。

12月18日,舰队遭遇“眼镜蛇”台风袭击,结果两艘航母遭受重创,三艘驱逐舰葬身海底,800多官兵死亡,146架战机被毁坏:

2、无独有偶,还是倒霉的哈尔西中将,1945年6月5日,他率领的太平洋第三舰队第1特混大队,在九州-冲绳海域期间,又一次碰上了强大的台风。舰队所属的3艘战列舰、2艘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护航航空母舰都遭到损坏,损失飞机142架

3、日本航母也遭受过台风袭击,造成巨大损失:

1935 年 9 月 26 日,为了海上演习而临时编成的“第四舰队”由海军中将松下元指挥,在岩手县以东 250 海里处进行训练。演习期间,舰队遭遇强台风,导致全舰队损失巨大,航空母舰“龙骧”桅杆被刮倒,舰桥损毁严重,航空母舰“凤翔”前甲板被巨浪击垮,重巡“最上”舰首钢板开裂,“妙高”舰首铆钉松动,驱逐舰“菊月”,“睦月”,“三日月”,“朝风”是连舰桥都倒了,最惨的是驱逐舰“初雪”和“夕雾”,从舰桥再往前就没有了,舰首被台风不知道刮到什么地方去了,这就是死亡 54 人的所谓“第四舰队事件”。

以上就是关于在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会被大风大浪掀翻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在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舰会被大风大浪掀翻吗、如果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海啸,会怎么样呢、航空母舰遇到台风会有危险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30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