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西汉、 文学家 史学家 思想家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是“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众说纷纭,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张守节、王国维等主张的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其二是司马贞、桑原骘藏、郭沫若等主张的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对本朝(汉朝)多有负面描述,即所谓“述汉非”的问题,因此许多人认为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故在《史记》中诽谤汉朝来泄愤,故有“谤书”的争议。如东汉末王允言:“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此外王肃、李贤、刘知几、李几、王夫之等均有类似批评。有学者认为《史记》“贬天子”并没有背离《春秋》之义,而是明显存在着思想上的内在继承与演进,并非私人泄愤所作的“谤书”。司马迁通过“直书”的变式——“曲笔”的方式,以秦为鉴,暗针时弊,从而承《春秋》“讥天王”之义而至于“贬天子”之法,以规正汉武帝之失,进而达到 “反王道之本”为后世立训的目的。
司马迁十岁时随父亲到长安,开始学习古代文献,包括当时的古典学大师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和孔安国的《古文尚书》。20岁时,他从京城长安南下,在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他研究风俗习惯,参观历史遗迹,收集传说,了解当地情况,接触各方人士。
此后,司马迁作为汉武帝的侍从,到过更多的地方,参观过佛教寺庙。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开阔了他的思想和视野,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些观察和见闻为他后来的作品《史记》做了充分准备。
他根据自己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历史知识,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传记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它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年的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 "二十六史 "之首,被鲁迅赞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前87年?)
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字比较小。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年间元封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自我修养的学者。他在《论六家之要》中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百家争鸣",归纳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大重要流派。他分别对阴阳五家进行了评论,既肯定了阴阳五家,又指出了阴阳五家的缺点,并充分肯定了道家。这说明司马谈接受了在西汉初年占主导地位的黄老思想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按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司马谈非常重视自己的传统和作为一个历史官员的职责。他曾感慨道:"自霍林以来,我已四百余年,诸侯相持,无不如是。
1、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人物。
2、司马迁、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
3、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简介
(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和散文家。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迁是什么人 司马迁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司马迁是什么人 司马迁简介、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是什么家、司马迁是什么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