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
Duling Mausoleum
中国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乡三兆村南。始筑于元康元年 (公元前65),初元元年(公元前 48)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1982~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陵园、寝园遗址和陪葬坑进行了钻探和发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30米。墙夯筑,基宽8米。四面正中各辟一门,门址通宽85米,进深20米,由门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组成。门道宽132米,底铺素面方砖,正对陵墓羡道。门道两边为左塾和右塾。左右塾外侧,分别与左右配廊相连。王皇后陵的陵园及其门址形制与杜陵陵园基本相同,唯其规模较小,边长 330米。
寝园位于陵园东南,四周筑墙,北墙利用陵园南墙东段(即陵园南门以东的南墙)。平面长方形,东西1738米,南北120米。辟有南门3座,东门和西门各 1座。寝园里有寝殿和便殿两大组建筑。寝殿是寝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寝园西部,东西1078米,南北1106米,面阔十三间,进深五间。周施回廊,地铺素面方砖,廊外有卵石散水。便殿在寝园东部,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的房间组成,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设施。寝园南部有大面积的房屋建筑,当为守陵者住所。王皇后陵寝园在王皇后陵园西南,形制与杜陵寝园相近,规模较小,东西 129米,南北92米。
陵墓居陵园中央,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 175米与50米,高29米。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羡道通向地宫,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宽 8米,底部在封土边处深达20米。与宣帝合葬的王皇后陵墓在杜陵东南 575米,又称东园,陵墓封土亦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 145米和45米,高24米。
陪葬墓现有封土者62座,分布在杜陵东南、东北和北部 3处,其中以东南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根据文献记载,陪葬的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丙吉、建章卫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刘竟等。
陵邑位于杜陵西北25公里,平面长方形,东西2100米,南北 500米,是西汉诸陵邑中人口较多的一座城邑,居民中有不少“随帝陟陵”而居的达官显贵。
出土遗物主要为砖瓦建筑材料。砖有方砖、长条砖,纹饰有素面、几何纹和小方块纹。瓦当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还有铁刀、铁臿、铁钎、鎏金铜构件、铁镞和五铢钱、大泉五十等。
没有区别,只是位于两个地方。
1、杜陵与杜邑没有区别,杜邑就是杜陵。杜邑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新区踏青路与金华南路交汇处,曲江新区管委会东南角,原名杜陵绿地公园。土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围绕汉代皇帝刘询与妻子的合葬墓群改建而成。2、杜邑遗址公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汉宣帝刘询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民间有一个结婚的妻子。即使刘询成为皇帝后,当大臣们想要霍光的女儿做皇后时,刘询态度坚决,册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为皇后,这样一个忠诚的爱情故事为杜邑遗址公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3、在杜邑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遗址展区,瓦当、陶俑、竹简都记录了杜陵的前世。经过这些千年的历史文物,是醉人的杜邑新八景,吸引游客拍照打卡。西安的大部分风景都能在古诗中找到线索。开园山的名字来自李商隐的诗《渭水天开园》。历史上,这里是文人登高远望的绝佳场所。冬天,这里的风景依旧,是亲近自然的好地方。如果你喜欢奇石古树,杜东苑一定不能错过。在古代,花园是指皇家狩猎、宴会或圈养珍稀动物、种植奇花异草的地方。如今,杜东苑有一片高耸入云的松林,姿态各异。4、西安杜邑遗址公园和杜陵遗址公园不是一个地方,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15公里。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_、_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杜陵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杜陵占地120多亩,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考古工作者对杜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周围的遗址进行了一些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杜陵 地理位置 :西安市三兆村南 占地面积 :120多亩 陵寝主人 :汉宣帝刘询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省西安市 门票价格 :35元 开放时间 :6:00-22:00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天与秋天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陵寝规模,文物考古,遗址保护,人文历史,文学记述,所居名人,所葬帝王, 陵寝规模 杜陵陵园平面呈方形,每边垣长430米、墙基宽8~10米,四面垣墙正中各辟一门,门址宽约85米。已发掘的东门遗址位于陵冢以东110米处,由门道、左塾、右塾和左、右配廊组成。 杜陵 封土居陵园正中,夯筑,呈覆斗状,底边长175米、顶边长50米、存高29米。其四面正中各有一条斜坡墓道,正对陵园垣墙的四门。四条墓道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梯形。封土四周有边长400多米的方形陵墙,四面各开一门。 封土陵园东南187米处建有祭祀活动的寝园,四面有围墙,寝园之内有寝殿和便殿两大建筑群。 寝殿是一座大型宫殿,面阔13间,进深5间,夯土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12米、南北宽296米;四周有廊,地面有方砖铺砌;廊外有卵石散水,散水外沿线以外又铺设一排方砖。遗址南、北各有三门,亦可称东阶、中阶和西阶;东、西各有一门,每门又分为左、右门道。 杜陵 便殿位于寝殿东侧,由殿堂、众多的房屋和庭院、用于储藏的小房子和窖穴组成,并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设施,如地漏和长方形、五角形排水管道等。 王皇后陵 位于宣帝陵冢东南575米处。汉宣帝王皇后,卒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合葬杜陵,史称“东园”。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330~335米,墙基宽34~37米,四面各开一门。各门形制与宣帝陵园相同,只是稍小而已。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145~150米、顶边长45米、现高24米。陵园西南亦有寝殿、便殿建筑遗址,形制与宣帝陵园寝、便殿大同小异。 王皇后陵 许皇后陵 史称“小陵”,俗称“少陵”。位于杜陵南七八公里处长安县大兆乡司马村。因规模小于杜陵,故后人称之为少陵,少陵原之名应当与此有关。少陵墓封土规模略小于王皇后陵,亦呈覆斗形,存封土呈三层台,象征著仙人居住的昆仑山。通高22米,底部东西长134米、南北长139米。许皇后,宣帝第一个皇后,卒于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 陵庙遗址 位于宣帝陵冢东北400米处。仍存夯土台基高出地面约2米,东西长63米、南北长66米。台基东、西侧各有一条南北大道,宽6~7米,分别通往宣帝和王皇后的陵寝。遗址内出土大量汉代砖瓦,有素面、几何纹、回纹和乳钉纹铺地砖,朱雀、青龙等纹饰的空心砖及“长生无极”、“长乐未央”文字瓦当等。 陪葬坑 位于杜陵以北。可以确定位置的共四座,其形制各异。其中一、四号坑已被发掘。一号坑在杜陵北637米处。斜坡状坑道位于坑东部。墓坑为不规则、近似方形的竖穴,最宽处东西长127米、南北长112米,坑底距地表深554米(从坑口至坑底深约8米),由主室和车室组成。主室居中,可分中厢和东、西、南、北四个边厢。四号坑在一号坑西130米处。斜坡状坑道在坑室东部。坑室平面呈长方形,上口宽42米、南壁长85米、北壁长87米,坑口至坑底深44米,坑室上下和四壁砌置木板。 杜陵 陪葬墓 宣帝杜陵的陪葬墓数量众多,有封土者60多座,但实际数量还要远远多于这些。陵东南的陪葬墓数量多、规模大、等级高,应是皇族或高级官吏的陪葬区,陵北侧和东北侧的陪葬墓数量较少、规模也较小,其身份、地位相对较低。据文献记载,陪葬的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丙吉、建章卫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刘竟等。估计杜陵陪葬墓的数量远大于《汉杜陵陵园遗址》一书所记载的107座。 文物 《太平寰宇记》记丙吉墓在三兆村;《咸宁县志》记其在大兆社新庄北二里。今新庄村北二里确有一封土墓,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汉丞相丙吉墓”碑一通。但该墓出土唐代墓志,应是记载有误。 文物考古 杜陵出土的文物有花岗岩础石、几何纹或素面方砖、绳纹筒瓦、图案的空心砖、龙、涂朱铺地方砖、凤纹空心砖残块、板瓦,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瓦当、云纹板瓦、绳纹筒、瓦当、灰陶绳纹罐,杜陵东园铜壶、杜陵东园铜钟、铜泡、铜镦、鎏金铜环、五铢钱等、小五铢钱、大仓半方铜印,金饼,裸体男俑(原身上有帛衣),漆盒及木车和车马器,铁环、钉、刀、钎和、铁戟、矛、剑、斧、鼎、锛、凿、剪、带钩、镞、弩机、量器、铜镦、环、印章、带钩、小五铢钱和铁戟等。 杜陵 至2007年,杜陵陪葬坑可以确定其位置、大小和形制者有4座,均在陵墓以北,其中一、四号坑进行了考古发掘。一号坑平面像汉字的“甲”字,坑内有主室、四个边厢和一个车厢,该坑早期被盗,坑内残余的主要是陶俑,均为男性裸体俑,其身份可能是守卫陪葬器的侍卫,边厢内陪葬有大量的漆器。四号坑内出土的陪葬品与一号坑基本相同,有“太仓”铜印章,其性质与京师太仓有关。 其中一号坑中厢出土了高约56厘米的无双臂裸体男立俑、铁戟、铁矛、铁剑、铜带钩、小五铢、铜镞、铜量器、小陶洗和陶器等。四个边厢内有漆盒遗迹,并出土了漆器上的鎏金小铜环;东边厢南部还出土四枚同样的金饼,每枚重83克。车室在主室东南,内有二明器木车,均为单辕髹漆彩绘车,车厢上有伞盖,出土了铁剑、斧、铜镞、弩机、承弓器等兵器和铁车车义、方策、伞柄饰、盖弓帽、铜泡、铁镳等车马器。四号坑坑内出土陶俑、铜带钩、铜环、铜镦、小五铢、铁戟残块及有“大仓”印文的残铜印章一枚。 杜陵 2011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中确定了杜陵大陵园南墙、西墙和北墙遗址位置,各段墙址夯土结构紧密;帝陵封土的四周发现有外葬坑38座,平面大小、形制各有差异,有长方形土圹竖穴结构、梯形斜坡道结构、“甲”字形结构、“凸”字形结构;在帝陵封土南部,南距大陵园南墙约177米处发现新的建筑基址一处,长度为165米;王皇后陵西墓道与西门址之间发现外葬坑3座,平面均呈“甲”字形,坑道相向分布于墓道南北两侧,北侧2座东西并列,外葬坑长21米-334米,深度在8米以上。 遗址保护 1956年,杜陵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2001年,《杜陵文物保护规划》正式立项。2009年7月,国家文物局批覆同意《规划》。2013年5月6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省 第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杜陵文物保护规划》。 《杜陵文物保护规划》的公布实施将遵照文物保护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依据《杜陵保护利用规划》分工协作进行文物保护与展示、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以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进而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杜陵 人文历史 文学记述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男性裸体俑 所居名人 汉朝时期,居住在杜陵邑的人口约在30万以上,汉书中有传者,家居杜陵的名人就有:御史大夫张汤、大司马张安世、历位九卿的张延寿、右将军苏建、典属国苏武、丞相朱博、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丞相韦贤、韦玄成,后将军赵允国,太守韩延寿,御史大夫萧望之,执金吾肖育,大司农肖咸,太守肖由,右将军冯奉世,大鸿胪冯野王,太守冯逡,右将军史丹,丞相王商等。 所葬帝王 刘询,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 汉宣帝刘询 元平元年(前74),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黄龙元年(前49)冬,刘询得病,12月病重,不久,因病死于长安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諡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是西汉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杜陵怎样建成的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杜陵怎样建成的历史、杜陵与杜邑有啥区别、杜陵详细资料大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