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各自完成了什么地理大发现

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各自完成了什么地理大发现,第1张

1、迪亚士:葡萄牙——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古巴——海地(美洲地区)——里斯本——巴罗斯。

麦哲伦:从西班牙的圣罗卡港——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穿越美洲大陆南端的海峡(即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这是从美洲人的立场出发的,因为16世纪前印第安人以创造了高度文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欧殖民者的入侵,摧毁了印第安人的古达文明,中断了印第安社会的发展。因为带来的战争,屠杀,疫病等,使人口急剧下降,幸存者被围圈或被迫入山林。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3、其实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所剩无几,当时作为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被杀的很多,美国现在有‘哥伦布纪念日’,哥伦布日是美国于1792年首先发起纪念的。当时正是哥伦布到达美洲300周年纪念日,纽约市坦慕尼协会发起举办了纪念活动。

1893年,芝加哥举办哥伦布展览会,再次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庆祝游行,教堂礼拜和学校活动以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但也有说美国人对哥伦布态度很不好,10月12日是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纪念日。近几年在美国学校,哥伦布的地位有所下降,许多老师开始尝试用更平衡的角度介绍他的“另一面”,即哥伦布抵达加勒比海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包括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的苦难。所以辩证的看吧,有好有坏,哥伦布虽然带去了灾难、屠杀、殖民掠夺,却也破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扩展资料:

麦哲伦的航海事迹:

公元 1480 年,麦哲伦诞生在葡萄牙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里,小麦哲伦在 8 岁时被送进王宫,做了一名侍童,在那里,他开始接受一些教育。麦哲伦在宫中生活了将近 5 年,他曾经做过王后的侍童,深受王后的喜爱。

从宫中出来以后,麦哲伦继续学习,他很快对航海发生了兴趣。18 岁那年,麦哲伦进入航海事务厅工作。在那里,他了解到了哥伦布和达·迦马的伟大航行,并开始研究当时最为先进的地理学说和航海技术。不久,他的研究被中断了。

1505 年,麦哲伦应征入伍,参加了葡萄牙对东印度和马六甲的军事征服,直到 1511 年战争结束。几年的航海和战争使麦哲伦获得了大量航海知识和经验,这为他伟大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11 年,从马六甲返回不久的麦哲伦被派往北非战场,回国后他继续在航海事务厅工作。这时候,麦哲伦的脑海中已经在构思一次宏伟的探险历程。他坚信,从葡萄牙出发,向西航行,绕过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的南端,一定可以到达摩鹿加群岛。

他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参考了许多别的航海家的经历,提出了一份完整的计划,他渴望这个计划能为国王所接受,然而葡萄牙国王把麦哲伦的计划视为一种幻想。麦哲伦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愤然离开了祖国,前往西班牙,他要为自己的计划找一个支持者和赞助者。

麦哲伦到达西班牙不久,遇到了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天文学家路易·法莱鲁。路易·法莱鲁也是葡萄牙人,他找到了准确测定经度的方法,但在葡萄牙却无人理睬。麦哲伦和路易·法莱鲁一见如故,麦哲伦向法莱鲁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法莱鲁表示赞同并愿意帮助麦哲伦实现自己的理想。

麦哲伦和法莱鲁来到塞维利亚的印度委员会,他们宣称:葡萄牙财富最重要的源泉,“香料之国”摩鹿加群岛应当归属于西班牙,因为这个群岛位于西部的西班牙一边的半球上(根据 1494 年的世界分界线)。

麦哲伦雄辩地论述道:在大西洋和巴尔菩亚发现的南海(太平洋)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海峡,这个海峡位于圣十字架地区以南的地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穿过这个海峡,便可进入南海,继续向前便可到达摩鹿加群岛。

麦哲伦的计划和论述让在座的人感到信服,西班牙国王派代表召见了他们。最后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答应动用国库资金装备五艘船,并提供探险队两年的粮食和给养。由于法莱鲁在启航前夕拒绝参加这次探险,麦哲伦便成了这只探险队的惟一的领导。船队的全部乘员包括雇佣的225 名船员、26 名志愿者以及西班牙国王任命的四名船长和麦哲伦本人,共计 256 人。

哥伦布航海之旅:

哥伦布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

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一次航行始于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员87人,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10月12日他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到达古巴岛,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随后他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在岛的北岸进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于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从西班牙加的斯港出发。目的是要到他所谓的亚洲大陆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统治。参加航海的达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员、技师、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粮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只和人员返回西班牙。

他率船3艘在古巴岛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南水域继续进行探索“印度大陆”的航行。在这次航行中,他的船队先后到达了多米尼加岛、背风群岛的安提瓜岛和维尔京群岛,以及波多黎各岛。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开始的。他率船6艘、船员约200人,由西班牙塞维利亚出发。航行目的是要证实在前两次航行中发现的诸岛之南有一块大陆(即南美洲大陆)的传说。7月31日船队到达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达岛以及委内瑞拉的帕里亚湾。这是欧洲人首次发现南美洲。此后,哥伦布由于被控告,于1500年10月被国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后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对,哥伦布不久获释。

第四次航行始于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员150人,从加的斯港出发。哥伦布第三次航行的发现已经震动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许多人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欧洲人未曾到过的“新世界”。

于是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命令哥伦布再次出航查明,并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后,穿过古巴岛和牙买加岛之间的海域驶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后向南折向东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约1500公里,寻找两大洋之间的通道。

他并从印第安人处得知,他正沿着一条隔开两大洋的地峡行驶。由于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冲突中被毁,另3艘也先后损坏,哥伦布于1503年6月在牙买加弃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说过:那些能在别人认为的不毛之地里挖出黄金和甘泉的人被称为天才。

迪亚士的航海路线: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一只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亚士率船队离开里斯本后,沿着已被他的前几任船长探查过的路线南下。过了南纬22度后,他开始探索欧洲航海家还从未到过的海区。大约在1488年1月初,迪亚士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1488年2月3日,他到达了今天南非的伊丽莎白港。

迪亚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让船队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们来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后来被葡萄牙国王改名为"好望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迪南·麦哲伦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很多国家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以及贸易对象。地理大发现时,欧洲人发现了很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及地区,例如马德拉群岛、好望角、美洲大陆、澳洲大陆等。

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

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例如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和哥伦布等,同时还造就了欧洲多个海上列强及遍及全球的殖民地。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与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在这个时期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其世界生产力分布有着重大影响。不仅是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更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与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国家通过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发现了新大陆、新海洋和新航路,从而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欧洲列强的崛起:地理大发现结束了中世纪欧洲的封闭状态,推动了欧洲列强的崛起。欧洲各国通过探险和贸易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进而发展了工业和军事力量,最终成为全球霸主。

2、文化交流与传播:地理大发现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欧洲人通过探险和贸易活动与其他地区的人交流,并将欧洲的文化、科技、宗教等带到了其他地区,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新世界的开发与殖民化:地理大发现发现了新大陆,欧洲列强开始在新大陆上建立殖民地。殖民地为欧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推动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对殖民地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推动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欧洲列强通过探险和贸易活动打通了世界各地的贸易网络,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直到世界两次大战之后才逐渐瓦解。

总之,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欧洲列强的崛起、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新世界的开发与殖民化、以及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应该说,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英国等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16世纪,荷兰的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洋流、风系等的科学考察以及岛屿和陆地的实测工作。到了18世纪,库克的海洋探险已属于科学考察的范畴。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1627年的一幅世界地图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后,争议又起,再次订立条约,西班牙独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则将亚洲、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 由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黄金流入西班牙) 同时,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和英国南部

‍‍

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

以上就是关于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各自完成了什么地理大发现全部的内容,包括: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各自完成了什么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有什么影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10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