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语的起源

洋泾浜语的起源,第1张

洋泾浜”一词的来源可能与老上海的苏州河的一条支流——洋泾浜有关。1845年英租界在上海建立以后,洋泾浜成为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沿岸也成了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也是英语和汉语接触最频繁的地方。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洋泾浜英语”英语称为pidgin English。而英语pidgin 与 pigeon 读音和拼法都相近,又被误为pigeon English,译成中文,就变成“鸽子英语”。

补充介绍:洋泾浜

洋泾浜原是旧上海的一处地名。上海人将那种能通舟楫的小河称之为“浜”。洋泾浜是一条通黄浦江,与苏州河平行的小河,位置即在今天的延安东路处。

1843年上海开埠后,来上海的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者,欲在上海占有辟设租界,于是威逼当时的清朝官员,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签订了卖国的《土地章程》,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的土地批租给英国商人,而洋泾浜以南的土地则约法国人霸占,分别设立了英租界和法租界。于是乎洋泾浜不仅成了英、法租界的分界线,亦成为沪上租界、洋场的代名词。

1926年的上海洋经浜章程的宣传教育广告!!

洋泾浜也叫皮钦语,是临时混合语,常常只是用于在不同的族群之间的临时交际,如经商所需要的彼此之间的沟通,只使用于有限的范围,使用时间通常也不长。语汇比较贫乏,语音和语法都不太规范,如旧上海的洋泾浜语把“我不能”说成My no can,用英语的词和汉语的语法;将number one说得像“拿摩温”。由于“先天不足”,它通常的存活时间都不长,有的可能只存在几年。

克里奥尔语(Creoles)是正式混合语,一般是从洋泾浜发展而来的。如果洋泾浜因为种种原因得到了发展,语言混合的程度较深,时间较长,语汇不断增加,语法规则不断完善,被有的族群作为母语来学习和使用,或者获得官方语言的地位,就成为克里奥尔语。如使用于新几内亚的Tok Pisin,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就获得了官方语言的地位,可以在无线电广播和出版物中使用,还被用来翻译《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清代西北回乱之后移居中亚的回民(东干人)所使用的东干语也是一种克里奥尔语,以汉语为基础,加入了大量周边突厥语及俄语的成分。

洋泾滨英语也叫皮钦语,为英文“pidgin”的音译,俗称“洋泾浜”(读yáng jīng bāng ,源于上海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属于“混合语”,是华人、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在中国从事贸易的联系语言。从纯粹语言学的观点看,只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指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进行交流的人群中间产生的一种混合语言,属于不同语言人群的联系语言。皮钦语一旦作为母语传递,成为一个社会交际语,它就开始逐步扩大词汇,严密语法,迅速发展丰富起来成为共同交际语言或独立语言。Pidgin English 而这个词指的是洋泾浜英语 是解放前在上海洋泾浜地区流传的一种中式英语,也泛指所有中式英语。例如, 上海话中的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是原上海县城(今人民路中华路内)北郊的黄浦江支河,在江东(今浦东)的叫“东洋泾浜”,于上世纪20年代被填平,今天已很难找到它的遗址了;在浦西的叫“西洋泾浜”或“洋泾浜”,它也在1915年被填平改为马路,最初取名“爱多亚路”,1945年后一度易名“中正东路”,即现在的延安东路。

洋泾话的解释

指洋泾浜外语。多指 英语 。 《 文明 小史》 第五五回:“ 云绅 打着洋泾话说了三个字,是‘康密兴’, 楚涛 不等他说完,接着说了‘也斯’两字,头也不回的去了。”

词语分解

洋的解释 洋 á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 广大,众多, 丰盛 : 洋溢 。 洋洋 。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洋人。洋货。洋为中用。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洋结合。 银元:大洋。洋钱。 土中 笔画数:; 部首 :氵;

以上就是关于洋泾浜语的起源全部的内容,包括:洋泾浜语的起源、语(“洋泾浜”)和混合语(克里奥耳语)有何不同、"洋泾滨"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707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