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悬梁锥刺股是谁的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是谁的故事,第1张

孙 敬 悬 梁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凿 壁 借 光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借着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只要我们发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闻 鸡 起 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代,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为了使自己能够早起练习武艺,就以雄鸡报晓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习武。后人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奋苦练。

孔子谈谦虚,在《论语》中是屡见不鲜的。他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作人的道理。”孔子听了以“哂之”(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qì)器,据说这是一种盛酒的祭器。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举动谨慎稳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学生们听了这含义深刻的话语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大家都知道一句形容刻苦学习的话,那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这句话来自于《战国策》当中,许多人认为这讲的是一个人,其实这讲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为了晚上看书学习防止打瞌睡,就用绳子将头发与房梁拴在一起的办法来读书;而锥刺股讲的是另一个朝代,战国时代的苏秦为了读书避免打瞌睡用锥子往大腿上刺的故事。

一、孙敬头悬梁的故事

汉朝时期的孙敬是一个十分爱好读书的年青人,他视书如命,晚上经常通宵的看书,以至于大家都称他为“闭户先生”。但是经常熬夜看书,精神终究是受不了,所以经常会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为此孙敬十分的苦恼,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面,另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只要一打瞌睡,头发就会被扯起十分的疼痛,只要一疼就会将所有的睡意给赶走。于是他每天晚上都采取这个方法读书。经过他刻苦努力的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

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

锥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一位叫苏秦的人是个从小就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求见周天子,想有所作为,但是没有人为之引见。于是他变卖了家中的田产到各国去寻找出路,但是没有混出什么名堂,还将所有的钱财全部都花光了。被逼无奈之下,他只有回家,但是受尽了家人的白眼。至此之后他立誓一定要争一口气。从此他努力的研究兵法和读书,每次到打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猛扎,一疼精神就来了,于是他用这种方法学业有成,成为了当时最有名的显赫人物。

孙敬和苏秦用了极为偏激的读书方法,来起到赶走瞌睡,继续读书的目的。也因为采取了这些方法,让他们最后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后世人们将这种方法形容成读书十分努力刻苦的表现,古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十分令人钦佩。它教育人们面对困难要有着持之以恒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头悬梁的主人公是西汉的孙敬,锥刺骨的主人公是战国的苏秦。

具体故事情节如下:

“头悬梁”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刚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解释为专心、刻苦、勤奋。

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厂互班就直脚绊协豹茅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传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这消息传到了苏秦的家乡,他的父母兄嫂都后悔以前对苏秦的态度不好。听说苏秦要去赵国经过洛阳,全家人特地赶到洛阳城外30里的地方,把路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了丰盛的酒宴,跪着迎接他。苏秦看到这情景,前后对比,百感交集。

可是“合纵”很快就被苏秦的同学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了,苏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纵”宣告彻底破产了。

”头悬梁,锥刺股”,给人们的启示是: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惧困难的决心。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令人钦佩。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

一、出处

宋朝王应麟的《三字经》

二、原文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三、翻译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扩展资料

头悬梁锥刺股其实是两个故事。

1、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他读书时,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有时时间长了,就会打起瞌睡。等到醒来,却又懊悔不已。某日,他抬头苦思时,目光停留在房梁上,然后灵光一闪就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在想打瞌睡时,只要一低头,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疼痛就会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晚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最终,他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2、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最终只能回家。

到家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悬梁刺股》主要内容概括:主人公用绳子吊住头发,用剪刀刺大腿,保持清醒来学习。

悬梁刺股是一则成语,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语。

“悬梁”,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刺股”,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悬梁刺股》这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孙敬、苏秦好学勤读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造句:

1、空有一颗学习的心却没有悬梁刺股的精神。

2、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3、我们要发扬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努力学习。

以上就是关于头悬梁锥刺股是谁的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头悬梁锥刺股是谁的故事、苏秦锥刺股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分别说的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95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