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的根基是什么

瑜伽中的根基是什么,第1张

瑜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唯一的经典是根源自公元前200年的著名瑜伽行者(YOGI)帕坛伽利(音译)所著的《瑜伽经》(瑜伽的重要理论著作)。严格来说,瑜伽是一种身心锻鍊的统称,好比中国讲返本归源、导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个身心修练的通泛名词。有一段时期进行各种身心修练的人不管任何派别,都被尊称为瑜伽士(Yogi,女性为Yogini)。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派别林立,不过有两本著作被大多数印度人尊为经典,一是「奥义书」,二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罗门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论,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师同时也是印度教祖师商卡拉的影响,这两本书也被往後大多数的瑜伽士奉为经典。瑜伽术本是一种身心修持术,与宗教无关,也可以说古印度任何宗教都采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一切可能,从精神(小我)与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识)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说的最高目的,瑜伽术都是被认可的途径之一。印度古语有云:世上有两种超越太阳轨道(获得永恒)的方式,一是在瑜伽中离弃世间;二是在战场上委弃身体。这其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说,与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有时,练习瑜伽的人们会以自己能够自如地弯曲、扭转身体来完成更高级的瑜伽姿势而自豪。他们常喜欢炫耀自己的技巧或在练习中与人比试。但是这样寻求他人赞赏的想法反而暴露他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妄自尊大的骄傲 – 并非真正瑜伽士的表现。

真正的瑜伽士是谦卑的。他们可能并不能做到极端的弓背或高级的平衡姿势;事实上,他们也许根本不练习瑜伽姿势。因为他们已经通过瑜伽冥想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他们由此到达了瑜伽的更高境界。

不可以。瑜伽士不属于出家众,不能参与出家众的活动,佛学院只有出家众才能就读,在结夏安居时,瑜伽士就必须离开出家法师修行的地方,其它时候是平等的。藏族人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是上师的意思。有的喇嘛可以结婚,有的喇嘛不可以结婚;或是这个大修行者有家室,那个大修行者是出家众,这光从外表是无法分别的。

你对于瑜伽到底了解多少?有人说我练习 瑜伽是为了强身,练习内观则是为了静 心。难道说瑜伽只是锻炼身体而没有其他 的内容吗?瑜伽也包括静心,瑜伽就是静 心。

所有的这些静心都是进阶式的设计,比 如说yama,niyama,asana, pranayama,pratyahara是什么——那是 一种内收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当你无论在 做什么都会渗透进些静心的品质,哪怕是 在喧闹的市中心行走。这些静心的品质将 会越来越多地浸润到你的头脑之中。

你要做的pratyahara,是与世间的流动完 全相反的流动。这样一步一步的实践,才 是静心的根。

流动发生了以后,慢慢地你才能够触碰到 dhyana。所以瑜伽八支的前六支都是引 导——引导你进入到一种静心的品质。

你怎么可以说“练习asana是为了锻炼身 体,练习vipasana才是静心”这样的话 呢。要知道asana和vipasana源自两种不 同的传承方式,你正在排列组合不同的传 承,并且把他们组合拼凑在一起。

对我而言,这些胡乱的拼凑组合毫无意 义。瑜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 她不但包括了瑜伽哲学、瑜伽技术也包括 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一些方法。

请去探索。如果你去如实地了解,你会 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瑜伽体系的传承比 世界上很多宗教传承都要古老得多。在瑜 伽体系的这个传承之中是没有时间限制 的。在瑜伽之路上,很多圣人都因此获得 最终的解脱。

现在的瑜伽士在做些什么呢?他们将各 种不同传承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于是你越 来越像一只“灵性的花蝴蝶”。

你对于某一种传承的传统学习越少,将 越不能深入的理解。请不要用你浅显的理 解去窄化瑜伽的内涵。

瑜伽不止是垫子上的练习,它并仅仅只 是让你感觉良好的一个世间的工具——瑜 伽是完整的一套体系。

当你真正地走在瑜伽之路上,不要胡乱 地去排列组合这些不同传承的古老概念, 要去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些古老概念 的源头是什么?题材是什么?出自何处的 经典?那么就像Yog-asana这种概念,到 底是什么呢?要去思考和行动。

就像Purshan(Iyengar的儿子)所说: 大多数人将瑜伽当成垫上的肢体运动而 已,瑜伽垫已经成为瑜伽的代言了。

瑜伽到底是什么意思?asana到底是什 么——asana是静心之椅,seat for meditation。它是让你的身体得到一定的 净化和进化之后,如此才能为接下来的静 心做准备。

当你在做一个Yog-asana之时,要有敏 感度的去做,要有觉察,要细致,应该保 持着一种深入的理解状态,带着最终解脱 的目的去做,带着自省的态度而做。在每 一个体式中都能获得一种静心的状态,这 些都是asana的不同的层面。

不能只是为了asana(外在)而做asana(外 在),也不能只是为了静心(内在)而做 静心(内在)。

Asana就是seat for meditation(静心之 椅)。asana不止是asana,她是Yog-Asana,它是为了一种超越的状态而存在 的。

你要理解瑜伽的整个哲学系统是怎样 的,不能只是看到很片面的某几点,并且 将你关于瑜伽是什么的这些片面的理解和 概念,与你所熟知的其他传承的某些片面 的理解搅和在一起。

有一个西方的练习者曾说——“我练的不 是艾杨格瑜伽,我练的只是阳瑜伽的阴的 方面”——这是概念的混淆。瑜伽是源自印 度的,而阴和阳则是在中国的概念。这是 对古老的传承术语胡乱使用的结果。

真正的瑜伽士应是掌控了头脑,掌控了 所有的紧绷,掌控了他自己的感觉感官, 进入三摩地的状态,而不是说我能头倒立 多少时间,能够用手支撑整个身体之类的 事情。

现在的很多人将瑜伽看做是一种极限挑 战,比如说:我能进行这个体式多少多少 分钟。现在的状况是:大家都想进入这个 挑战,然后又无法坚持,所以一进入这个 体式我们的头脑就开始念咒语:我什么时 候才能从这个体式出来呀——所以我们做 的都是咒语瑜伽(mantra yogahaha)。

要去真的理解瑜伽到底是关于什么的。 不是你人跑到印度来镀金,然后回去就可 以开一个教这个教那个的地方,所以艾杨 格大师才建立了一个非常精确精准的系 统,要去检测这个系统,必须要进入这个 系统,才可以是教习艾杨格的老师。

这镀一点金,那镀一点金,那是灵性的 蝴蝶——捡起来扔掉,捡起来扔掉……没有 一个学得有深度。你要知道,瑜伽的系统 本身就是完整的,他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 西,它是从最表面最外在的一种状况,直 到最内在的探索。

而现在我们所作的是什么?前面的 yama,niyama都没有做好就一下跳到了 asana。这些yama,niyama是很多现在 声称教习瑜伽的人都没有做到的。

Ahimsa(非暴力)、

人类基本的良善品德是习练瑜伽最基本的 前提。

我说了半天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在这里挖 一点,那里挖一点。我要说的是:瑜伽本 身就是一个关于人的蜕变的完整的系统, 这些跟所谓的市场推广没有任何的关系。 你需要把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开,然后真的 将自己深深地沉入到这个课题之中。

很多人打着瑜伽的旗子却不做瑜伽的行 为。比如开个某某大会,与会者都声称自 己是大师,但看看他们的行为——那些行 为都不是一个真正的瑜伽行者所能够做出 来的,他们都在相互挤压猜忌,用的都是 政治手腕。

所以要真诚地问自己,要开始这条瑜伽 之路,要真正地勇敢地面对你自己,你有 没有真正承担起这个角色——关于自我蜕 变的这个角色,要经常去审视、省察自 己。

有些同学说我们的瑜伽课程怎么还不开 始呢?这个课在20分钟以前就已经开始 了。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 你不能说你是在学习瑜伽。

比如你说自己练习了十几年的瑜伽,我 现在给你两分钟去解释瑜伽到底是什么, 我可以给你们一个讲台,让你们在艾杨格 大师面前解释什么是瑜伽。你的练习和你 的理解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很多人只 是净化最外在的身体层面,他们对于瑜伽 的理解,对于瑜伽清楚地表达与明晰地觉 察,还有对练习和哲学之间的相互关联都 不甚清楚,如此模糊。

为什么让你们做那么多次的手倒立。就 是给你一个让你能够经历这种起伏的状 态,让你能够得到锤炼。

下锻炼你,才能应对生活中的起伏,才能 让你无论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都能保持一颗 平衡安静的心。所以瑜伽的asana是一种 锤炼。不断地锤炼稳定和满足的生活的状 态。

学习的时候要去了解意图,否则上上下 下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就是这 个二元的存在,所以体式中也有二元的特 质,软硬推拉上下这些都是二元的发生。

在瑜伽的舞台上,你是一个演员,同时 你也是一个观众,一切合一在你的身体之 中,合一在你的存在之中。所以,要像一 个目击者看这些的发生,就像在看戏一

啊,坏了,或许就会有人发明一种新

样。

的瑜伽——百老汇瑜:因为大家都很着急 给瑜伽带上一个新的标签,一个新的专 利。

如果你真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你 将很清楚的看到变化,而且这种观察和敏 感将会随着练习而不断增强,所以 Patanjali才说要做的少但要做得有效果。

你不能过度的使用身体让他们去做这样 或那样的体式,没有觉知的净化去做的 话,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不理 解什么地方在哪里提升在哪里下降,在哪 里宽在哪里窄,在哪里凹陷在哪里突出, 这些如果不理解的话,那么这个努力到底 为了什么?

有一首古老的灵魂之歌(商羯罗的涅槃六

,它唱道:我不是身体,我不是感

颂)

官,我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我是超 越一切的。

Om Namah Shiva——这五个音节。大 神Shiva有个三叉戟,我们都被这个三叉 戟所控制,这个三叉戟就是时间:其中一 个是过去,我们都被过去的火所灼烧,去 后悔所做之事;另外一个是未来,我们都 被未来之火所灼烧,因为我们总是对未来 的事情困扰忧虑,担心未来,没有工作, 没有钱会怎么办……我们一直在被这些忧 虑所掌控牵制着。

瑜伽是一种向内的,甚至有些神秘学特 质的科学。真正的瑜伽修习是一种很内敛 和神秘学的科学,但你要知道,真正的瑜 伽士是相当成就但却又不外显的——他不 是你脸上画的妆。

下面是一个关于瑜伽士的故事。大神 Shiva是非常内敛的、替所有的人着想的 瑜伽士。有一次,魔和神在一起想制造一 种长生不老的美露,他们用一条蛇来搅拌 整个海洋以期制造出美露,但是搅啊搅啊 想制造一些美好的东西出来,却没有想到 蛇牙上的毒液一不小心跑到了海洋里,于 是整个海洋都变成了剧毒的。后来魔和神 找到了一个很老实的瑜伽士让他喝光海洋 里的毒液,Shiva什么也没有说便将整个 海洋的毒液都喝进了自己的身体,但是他 的老婆突然跑出来掐住他的脖子,所以他 变成了蓝喉者。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女瑜伽士 的。她是一个公主,但因为她非常崇敬 神,时时刻刻思念着神,就连在路上走路 也在不停地赞颂神,她的行为在其他人的 眼里太不像一个公主所做之事了,皇室的 人都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好,于是她的 老公给了她一杯毒药,这位虔诚的公主接 受了这个毒药,但却看到Krisha在这杯中 的毒药里跳舞,于是她喝下去了……结果 她什么事情都没有。

瑜伽士有很多成就,但并不外显,只在 某些个别的时刻有所显现。瑜伽就是这么 一个很完整的系统,否则的话,你就是在 做泰坦尼克瑜伽——让自己不断地堕落和 下沉,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

要去看到各种二元的对立,像一个旁观 者一样去观察、去记录、去表达。我从来 没有这么清楚地表达瑜伽是什么,如果你 不喜欢的话,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并不 是说你爱听,我就多说,你不爱听我就不 讲。昨天有个记者问我:你是艾杨格大师 的弟子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还要去崇 敬猴神Hanuman啊,Shiva这样的神?我 说:万事万物都对我有所帮助的,他们都 是我的Guru。不能说我是哪个传承的, 就认定那个人,这样就变成了sekt——那 是非常教条的。对我来说,万事万物中的 很多都会对我有所教导,比如太阳、月 亮、星星很多很多这样的神。

关于瑜伽学生跟神圣的连接。你可以将 自己与神所创造幻化出来的背景相连接, 可以是这样或那样的名称,有形或无形的 形态,但是你要和它建立一个联系。就像 每天我们在上课之后的放松呼吸,想象自 己在吸气的时候去感恩,充满着感恩的 心,呼气的时候就是臣服,臣服这个造物 界。

关于静心是什么。对我而言,静心就 是:在一个房间,就像瑜伽教室中,没有 风,有一盏油灯,这个油灯每一刻都在燃 烧,每一刻都在放出火焰,但你在外面 看,这个灯始终保持着静止、均衡和安静 的状态。不是说这个灯是一成不变的,每 一刻都是新的,但是在每一刻新的发生 中,它仍然能保持稳定。而不是像歌中唱 的那样——风中的蜡烛,因为外在的变化 而摇摆不定,随波逐流。静心是让我们在 一切的起伏动荡之中保持这种宁静的状 态,但并非是静止不动的。

      2021年随着深入练习瑜伽机缘的到来,我在今日头条上偶然间看到一位博主的视频,其中讲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大师在喜马拉雅山》,此书成为打开我潘多拉宝盒的钥匙。于是,如饥似渴般将大师的其他作品一并全部进行学习。仅仅3个月的时间,便能感觉到自身得到巨大提升,因此写下本文,总结并分享学习经验,一起感受瑜伽的内在智慧。

      由橡实文化出版的斯瓦米拉玛大师的六部作品,《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冥想》、《调息》、《王道瑜伽》、《业力》、《神圣旅途》,其中《调息》是斯瓦米拉玛大师与其他两位作者共同著作。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主要讲述的是斯瓦米拉玛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修行的所见所闻,该书不仅揭开了喜马拉雅山修行人的神秘生活,更主要的是客观纵向的对各个宗教的核心思想进行比对。可以让没有接触过宗教著作的普通人,读完该书对现行流行的主流宗教能有更客观深入的了解,同时该书从文字间传播出的能量涤荡身心,让人获得平静,这或许就是上师能量的加持。

    《冥想》这本书是我接触斯瓦米拉玛大师的第一本著作,2021年底的时候初读结束,对书中讲述的内容很是认同,不过更多的是无从下手的茫然。但在读完《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之后,再回味《冥想》这本书,我对该书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该书主要讲述怎么进行冥想。什么是冥想、冥想的准备工作需要哪些、冥想的姿势、呼吸练习、意念、曼陀罗等在冥想实修中需要学习的内容都进行了逐一详细的讲述。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冥想练习,让我不敢轻易进行。现在回首初读该书时的内心想法,真的青涩又可爱。

      《调息》这本书由三位作者共同编著,由艾伦海姆斯医师从呼吸与胸腔的角度揭秘呼吸的运作机制,由鲁道夫巴伦坦医师从鼻子的角度揭秘鼻子的功能与能量的关系,最后由斯瓦米拉玛大师从实修角度揭秘呼吸的科学。通过从医学角度的客观机制讲述,到如何进行呼吸训练,该书完整的揭示了呼吸的科学,让呼吸进阶变得有法可循。

      《王道瑜伽》主要讲述的是王道瑜伽的八个步骤的修行途径,夜摩、尼夜摩、体式、调息、内摄、专注、禅那、三摩地。通过该书系统的讲述,可以对瑜伽修行者选择适合的途径提供很好的参考。

      《业力》这本书通过对“业”的详细阐述,纠正现实生活中对“业”的错误理解,从而能够让人更加客观的去看待业力,督促世人在当下做出更恰当的行为。什么是“业”、业力法则是什么、解脱业力之道的方法是什么,在该书的讲述中都可以了解到。

      《神圣旅途》主要是以《卡陀奥义书》的内容为大背景,讲述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死亡”。该书引用《卡陀奥义书》中的故事以纳奇凯达的思考为线索,引申出对“死亡”的论述。如何对待“死亡”这个人生课题,从这本书的讲述中或许内心会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是有心想要探索瑜伽科学,或者说是想要探寻内心世界,那么我强烈建议去读斯瓦米拉玛大师的这六部作品。通过自己的阅读历程,我给出合理的阅读顺序建议。首先阅读《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了解大师的苦修经历及各宗教学派所传播的本源内容,其次阅读《王道瑜伽》,了解瑜伽八分支,再读《调息》,了解呼吸练习法,再读《冥想》,理顺流程,便可以进行实修练习,再读《业力》,帮助了解自己此生境况,助益冥想练习,最后再读《神圣旅途》,通过前期的实修与书中内容所述知识,让自己对“死亡”人生课题可以更有体悟。

        通过对大师书籍的阅读,内心不断洋溢的喜悦感促使我写下该篇内容,以此对有心提升的人们,给与阅读大师书籍的一个小小经验指导。当然,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多有不周之处,还望多多指导。

                                          2022年4月14日

                                          阅读随喜执笔留念

以上就是关于瑜伽中的根基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瑜伽中的根基是什么、在藏传佛教里,瑜伽士指的是什么身份、瑜伽士可以当佛学院老师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94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