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区别

牛乳是什么2023-04-25  14

1、主要特点: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看上去更加行文简单、说理浅显,即便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也可以阅读;

但萨氏《经济学》全书结构宏伟,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可谓在经济学中蕴涵着哲学气息,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

2、内容: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

萨氏《经济学》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不仅教会了读者怎样理解新经济现象,怎样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还告诉了读者怎样评价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怎样看待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轨。

3、难度: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阅读起来比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使人更能懂,因为它里面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而保罗的经济学相对来说较深一些。

扩展资料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

2、萨氏《经济学》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该书第一章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在全书中,曼昆尽可能地经常回到应用与政策方面的问题上,大多数的章节也包括了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的案例研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经济学原理》 (曼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经济学》 (萨缪尔森)

您好,萨缪尔森提出的计量经济学定义是指将经济理论与数学、统计学等工具相结合,通过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来揭示经济规律和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这个定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计量分析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的经济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这个定义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经济研究方法,使经济学从理论层面上走向实证层面,使经济学成为一门更加严谨、科学的学科。此外,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也为经济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使经济学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理解萨缪尔森提出的计量经济学定义,对于深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方法论,以及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6章开头,萨就介绍了美联储的架构和职能,并为之大大吹嘘了一番。

然而我们仍旧可以在他的吹嘘中找到问题。例如“一但它以盈利为目标并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它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众利益”,接着又说“然而首要的是,联储是个独立的机构……联储的决定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左右。”既然如此,它又是如何保证FED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公众利益呢?在异常强调制衡和监督的美国,又为什么允许一个权力如此巨大,还“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左右”的机构独立存在呢?

还不是因为,美国是金融财团的帝国,对这完全由金融家组成和控制的关键机构,有着绝对的信心不会违背财团的利益嘛!即便短期作出财团让步,或对某些财团不利的决策,也是为了财团们长远可持续剥削做打算,或是内斗倾轧的舞台,比如美元的贬值,又比如雷曼兄弟被分尸吞食……但在大方向上,他们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谁会跟自己过不去呢?

萨又继续吹嘘说,独立中央银行在降低通货膨胀上比国家控制的中央银行更加有效。当然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基本利益的原因,金融财团害怕手中的流动资金贬值,一直有抵制通货膨胀的倾向,自然会选择压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而政府可能会为开支等各种因素较难控制通货膨胀。但同样有个问题是:如果政府是为民服务,或标榜为民服务的,那么通过通货膨胀,发行货币所获得的财富,不还是应该通过二次分配和转移支付,回到人民手中吗?既然美国政府号称是民选,最能体现民意的政府,又为什么如此害怕它会通过通货膨胀来掠夺人民财富呢?

瞧瞧这自相矛盾的。

再话说回来,独立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可以是吧,很好,那么对付经济萧条和私有银行缩紧银根呢?

还不是放水放水再放水。

而且也只有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放水掠夺全世界,来抑制本身通胀,又通过膨胀成怪胎的金融市场,来吸纳回流的美元。损全世界而肥一小撮金融贵族。

而且事实上,FED向市场注入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其实这和美国政府直接印钱收铸币税有什么表面区别呢?很好玩的是FED还会变着马甲,比如注册个什么加勒比海的小公司,出头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从而在信用上力挺美国政府,好使那些不知内情的广大不明真相群众不至于嘀嘀咕咕,说你丫老是左手出右手进,从而影响美国政府的信用………呵呵,美国政府的信用………

继续说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来影响利率,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来影响总货币量。

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向储备银行贷款的利率,这个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会影响到其他诸多利率,从而对整个经济运行作出影响。很显然,高利率意味着贷款成本增加,将会限制扩大生产规模,低利率则有助于降低贷款成本。不过,当初美国在次贷后一再降息,实际利率接近为零,而日本经济陷入停顿后已经长期实行零利率,实际利率为负,对盘活经济影响效果仍旧不大,利率政策也是有局限性的。相对来说,一个高速发展且伴随较高通货膨胀率的经济体,哪怕相对较高的名义利率水平也不影响扩大生产的动力,一方面总需求(包括外贸需求)仍旧大于总供给,一方面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利率没有名义利率那么高,5%-8%的利率都能够被生产者接受,这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现象。问题是在外贸需求下降或停滞的时候,内需尚未拉动,总需求和总供给接近平衡,就会让 社会 资金难以投入生产,成为游资、热钱,到处寻找投机机会,投机活动又会对正常经济造成各种破坏。游资所造成的表面经济过热现象绝不可使用提高利率来冷却!这样会导致生产投入成本增加,从而更加减少生产投资,甚至使更多资金从生产中剥离出来成为游资。

过热的金融市场也起着同样的效果。

FED的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对银行大额票据强制性的准备金要求。准备金的意义前面说过,提高一倍的比率将会导致市面流通货币总量下降一半。因此通常准备金都是进行微调,0X个百分点影响就很大了。而货币总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显然是非常直接的。最简单的模型,封闭经济体系中,国际资金不能自由出入环境下,排除金融领域的那部分货币量,实际流通货币总价值若大于物质供应总价值,货币将贬值,反之则升值。因此可想而知,当货币总量大大减少的时候,贷款和其他各种渠道获得资金的困难将大大增加,经济会进入紧缩状态,通货紧缩,“钱更值钱”了,储备货币比扩大生产和储备物资更加划算,将减少流动,加剧紧缩。反之,经济就会过热。

通过调整银行准备金,来控制国家货币总量,进而控制经济状况,是有着相当效果的手段。但是FED的法定准备金主要是针对大额票据,没有对个人和企业等存款有要求。也就是说,它可以保证最低的储备金率,但当经济萧条到来的时候,它不能阻止私人银行调高准备金率(储备冬粮)应对经济紧缩,例如09年美国几大银行的准备金量就在几个月内飙升了3、4倍。而显然这种调高储备金、收紧银根的行为会加剧经济紧缩。

至于准备金的另一方面功能:保持银行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日常业务需求,为了防止挤兑功能则基本上消失了——事实上现代银行几乎没有一家可以顶的住大规模挤兑的,但是美国通过的联邦储备法,包括其他国家类似的法律政策,都从国家层面,对银行提供担保,运行状况良好的银行完全可以得到国家资金担保来防止挤兑状况的发生,哪怕是破产的银行,其存款也由国家承诺一定额度的保证(我国法定是每人50万的储蓄额度),使挤兑意义基本为0,所以金融管理较为健全的国家已经基本不会发生挤兑现象。说到这个,港独分子曾经有经济白痴喊出把大陆银行的存款都取出来,产生挤兑效应制造麻烦的可笑举动,且不说大陆银行的资金实力,就这帮被煽动起来的港独能有几块钱存款?投资人和机构的大规模撤资,以及过高杠杆投资失败才是银行资金崩溃的主要原因,就如巴林银行。

对于那些外资不控制,可以自由出入,如东欧的很多国家来说,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不灵了,因为可以自由出入的资金使其很难自行调整货币总量,而他们可怜的经济总量在国外庞大资金面前又是那么微不足道。包括东南亚90年代对热钱不加控制,从而导致97年金融危机,一夜倒退20年!这是非常危险的。号称金融最开放的美国,其监管其实是最为严格的,它采取分流的方式,把国际准备金流和国内货币供给隔断并进行严格审查。

货币总量的巨大波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或调整准备金引起的。西方屡屡发生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都不是这个原因。

肯定有很多人认为,包括以前我自己,会觉得,股票、期货等金融债券,既然有人买有人卖,有资金进有资金出,债券股票的资金怎么会缩水呢?为什么会有XX亿的资金从股市蒸发呢?实实在在的钱怎么就变没了呢?肯定会到谁的手里去呀。其实不然,得换个角度看,就是前面所说的货币总量问题。拿次贷来说,由于次贷的崩溃,造成连锁反映,巨额资金被套在金融市场上,无法流通,变成死钱,这些资金在实际效果上,变成和准备金极其类似的东西,也就相当于整个经济体凭空多出了巨额的准备金,效果大家都知道了,整个国家的货币总量急剧下降,引起经济紧缩。这也是为什么说,某某债券/股指下跌,蒸发了XX亿的资金的原因。因为这些钱无法流通了,当它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的时候,按准备金公式计算,相应的货币量就“凭空”蒸发掉了……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总量变动往往会很灵敏的引发实体经济货币总量的相应变动,所以这个时候如何及时介入、干预,对相关金融债券进行资金注入、重组、打包出售等各种手段,把套在其中的资金盘活出来,是非常紧要的,动作稍微慢一点,等它逐渐爆掉,冲击到实体经济,导致总需求和总供给双双下跌,投资和消费信心受挫,再要盘活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作为硬币的另一面,通过金融手段促使金融市场下跌,主动,可控的给金融市场降温,提前戳破泡沫,而不是等泡沫自己爆掉,以保证经济和金融长期 健康 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其实最好能做到,但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事前对风险的控制和预防。不受监管的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导致风险控制的缺失,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导致投资者理性和风险评级职业道德的丧失,资本主义金融帝国疯狂的逐利本性导致对实体工业的轻视,沉迷于金融来钱快的 游戏 之中,主动创造、寻找各种手段规避监控也就理所当然。

所以最关键的是,你这个国家,还有没有人能站出来,和金融资本的贪婪本性对抗,去约束、监管它,又或者是让金融资本拥有了大部分权力,对逐利本能进行脆弱的自我监督和自主规则。

是的,概要如下: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版为2005年修订的最新版,在经历了前17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经济学》(第18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全书共7编34章:包括基本概念,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应用国际贸易、政府和环境,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以及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等内容。囊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大部分知识。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金融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对国际化外包、股息税改革、品牌价值以及行为经济学等也给出了最新的介绍。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MPA、MBA、MBA、EMBA学员及教师,理论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者及一般读者学习和研究之用。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基本上所有理论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观易懂。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就是知识覆盖面很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像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在这本书中都被浓缩成为一到两章的内容。因此,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

这是经典!虽然难度要略高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经济学教材。这本书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此外它也是国外累计销量最高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

这本书特别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不仅教会了读者怎样理解新经济现象,怎样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还告诉了读者怎样评价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怎样看待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轨。

《牛奶可乐经济学》,弗兰克著,闾佳译

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畅销书,就是说看了这本书还需要看看大师们写经济学教科书。

《吴敬琏专集》,吴敬琏著

收录了吴敬琏从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该书也因此客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变化,它将告诉你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经济的不同之处。

此外,一些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的科班们所熟知,而且图书馆一般都会有的书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还有宋鸿兵《货币战争》不过这个还是要有点经济学基础的

还有我觉得我们看的一些经济金融书籍的 学的东西大多是与西方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 好多理论与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程度的背离 不适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经济评论家的文章 这个你可以看看他们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宪容 叶檀 张五常(他的行文风格本人不太喜好)陈功(安邦咨询的老总)等等 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针对经济热点产生的 很有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现实的经济现象有帮助

………………………………………………………………………………

话费充值,网游QQ充值可以到我店里看看哦 便宜快捷

搜索“酷娃select”就是了

这两本书我都读过,不过我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因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个书中还包括 经济的十大原理 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只是单纯的讲了他理解经济学 所以我隆重的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以上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 如还有什么不懂可以加我QQ QQ——604819308 希望您能采纳我的回答 谢谢

《图解萨缪尔森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ipvd  

书名:图解萨缪尔森经济学

豆瓣评分:57

作者: 保罗·萨缪尔森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

页数: 317

内容简介:

萨缪尔森曾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对于我们来讲,能够得到经济学大师的指点,我们的工作、生活、投资、理财都将受益无穷。本书就是了解大师智慧的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美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他被誉为最后一位经济学通才。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40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1000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萨缪尔森于2009年12月13日去世。

以上就是关于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曼昆《经济学原理》与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区别、如何理解萨缪尔森提出的计量经济学定义、萨谬尔森《经济学》18版杂评(二十、货币金融其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69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