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姜戎(笔名),吕嘉民 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正文: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有关狼的故事正在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骨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离,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下面让我介绍一下这本书。
狼,在人的心目中,几乎是多疑、狡滑、残忍、凶暴的代名词。成语中只要与狼字搭边的,什么“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鬼哭狼嚎”……没一个词是说狼是好的。
身在草原,就会置身于这个巨大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摆脱不了吃或被吃的命运,要想占据食物链上端的有利位置,就必须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练自己的神经,造就较好的品质。草原残酷的生存状态就是“你死我亡”,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
几千年过去了,草原狼顽强的生活了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性
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有点像壮士断腕的壮烈。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让人感慨训老虎易,训小狼难。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动物,之所以只有狼独存,原因就在于此吧!
社会如战场,危机四伏,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体会与公司共成长的快乐。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自我性格的开放。草原是个大环境,社会也是个大舞台。人,就要多一些狼性,多点竞争力、多和别人交流,推掉心中的围墙,开放一些,这样我们的进步也才会快一些。
要有团队精神
读《狼图腾》,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毕立格老人说:狼群杀那么多的黄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抖威风,它们是为了给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我们也要像狼这样团结一致,社会如一家,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
所以,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外,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跟狼学的。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大西洋海底的潜艇绞杀战,解放军出奇制胜的穿插分隔包围战术都是狼群战术的一种。中华民族就是缺少一点点的狼性,当年几个日本鬼子就能扫荡一个县城,赶着几千名老百姓满山跑。有了狼性的民族才不会有羊性的百姓,有了狼性的民族才会有千千万万个黄继光,才会有千千万万个董存瑞。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毕立格老人说:狼群杀那么多的黄羊,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抖威风,它们是为了给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我们也要像狼这样团结一致,公司如一家,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
只有像狼一样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狼能借白毛风的势全歼军马群,狼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
毕利格老人指挥的对狼的反击战更是经典的利用环境的战例。老人说:“光凭耳朵还不成,还得靠记性,要听马蹄踩的是什么地,雪底下是草是沙还是碎石头,我就知道马走到哪块地界了。……有时啥味也没有,就凭耳朵和记性,再黑的天,你阿爸也认识。”试想如果没有对环境的绝对熟悉,他怎么可能在黑夜将队伍带到准确的地点设伏,也就不可能取得平时“十围五空”胜算极少的打围战的胜利。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纵横捭阖,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精致的表现了出来。
另一个经典的战例就是草原狼全歼军马群了,狼群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胜利在握了。天时,借白毛风肆虐的恶劣气候,发动闪电战;地利,将马群往大泡子里赶,与泡子地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人和,人们频繁的掏狼崽激怒了母狼、将狼群的黄羊偷走更是断了狼的退路,狼带着一腔的仇恨和怨气作战,自然格外的凶狠和残暴。哀兵必胜,古来有证。
毕立格老人是草原的又一个狼王,敬狼爱狼又打狼,是草原的智者,是与狼共舞的翩翩舞者!或许我们说学习狼,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学习毕立格老人吧!
要与狼共舞,就得积极的接受狼、接近狼、熟悉狼,满怀信心而又不自傲,热情主动而又不自卑。社会是平等的,机会只给予强者,拿出狼的血性,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工作吧。
《狼图腾》的结局颇有些感伤,美丽的草原消失了,草原的精灵-狼群远去了,草原的人们落寞了。把我们的市场比作草原的话,我真诚的希望我们都能尊重市场规律,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这样我们才能像狼群一样在草原上自由的驰骋。
感受:狼图腾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狼的听觉嗅觉和精神让人倾佩,还有狼的战略战法,像上文所说的三十六计除了美人计,其他三十五计都是跟人学的,如果狼要不是比人玩三千年进化,现在引领社会的就该是狼了。
1、内容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大陆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将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叫陈阵的北京青年带进了草原。很快,陈阵发现草原并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他亲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像豹子一样大的狼――徒手搏斗。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但是,人却抢了狼储存的食物。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人又被激怒了。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陈阵。陈阵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通过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比如,第一次面对食物或者面对大批食物的时候,会举行跑圈,类似现代宗教的感恩仪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离开大地就会颤抖无力,又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进而,陈阵又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语: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带着狼的精神征服了差不多半个地球,开通了东西方商业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陈阵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也就小说的尾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失去的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这是《狼图腾》的主题和作家悲怆的呼唤。
2、基本信息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截至2014年4月,在中国大陆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近500万册,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获得各种奖项几十余种。海内外报刊和网络新媒体对《狼图腾》的研究论文和论著有上千篇、种。
3、作者简介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笔名),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阵一样,姜戎在草原上与狼共舞达十一年之久。他掏过狼窝、养过小狼、亲眼目睹过狼与黄羊、狼与人、狼与马群的大小无数次战役。正是狼的品质和草原人对狼的图腾崇拜,以及13世纪蒙古骑兵的征战之谜,使姜戎沉迷其中达30年之久,最后用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创作了小说《狼图腾》。独特的经历和痴迷的思考,使作品故事,特别是狼的种种细节,呈现出纷呈多彩、准确有力的迷人魅力。
姜戎出生于干部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深受俄罗斯文学、**和油画的影响。青年时期经历过文化革命。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运动和思潮,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铸锭了他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叙事宏大、细节丰富、主题多意,有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人类化意义。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大陆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将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叫陈阵的北京青年带进了草原。很快,陈阵发现草原并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他亲眼目睹蒙古的女人和小孩与偷袭羊群的狼(像豹子一样大的狼)徒手搏斗。也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但是,人却抢了狼储存的食物。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人又被激怒了。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陈阵。陈阵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通过一系列的令人陶醉的有趣的故事,陈阵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比如,第一次面对食物或者面对大批食物的时候,会举行跑圈,类似现代宗教的感恩仪式或者祭祀;比如,狼一旦离开大地就会颤抖无力,又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进而,陈阵又发现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语:天)。狼是蒙古人敬畏的敌人,也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正是蒙古人带着狼的精神征服了差不多半个地球,开通了东西方商业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陈阵和他的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因为狼的缘故和牧民融为一片。但是,他们无法阻挡来自于农耕文化和文革时期的错误政策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作品的最后,也就小说的尾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失去的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这是《狼图腾》的主题和作家悲怆的呼唤。
《狼图腾》(姜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i5qz
书名:狼图腾
作者:姜戎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4
页数:408
内容简介: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
作者简介:
姜戎,生于1946年,北京人。北京某大学研究人员。主业为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
作者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其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姜戎
58岁。北京人。北京某大学研究人员。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
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狼图腾》是一篇记实体长篇小说,是唯一一部研究草原狼的奇作。 狄戎各族以狼为图腾,高车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头人,蒙古族以苍狼白鹿为图腾这是一部关于狼的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的小说。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对狼的一种崇尚?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的一部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更遑论为狼写一部书,与狼为伍探微求真了。
1、来历
作者于1967年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
2、原著简介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3、作品简析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狼图腾》中的狼,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它强悍、智慧、温情以及为了自由尊严以命相拼。《狼图腾》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图腾》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文化学术价值。在所有的狼故事或者与狼有关的故事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优劣比较。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以“狼图腾“为精神线索,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进行了全新的梳理,提出中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有可能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的惊世骇俗之说,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的狼精神,不断为汉民族输血,中华文明才得以发展且从未中断。
4、作者简介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笔名),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阵一样,姜戎在草原上与狼共舞达十一年之久。他掏过狼窝、养过小狼、亲眼目睹过狼与黄羊、狼与人、狼与马群的大小无数次战役。正是狼的品质和草原人对狼的图腾崇拜,以及13世纪蒙古骑兵的征战之谜,使姜戎沉迷其中达30年之久,最后用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创作了小说《狼图腾》。独特的经历和痴迷的思考,使作品故事,特别是狼的种种细节,呈现出纷呈多彩、准确有力的迷人魅力。
以上就是关于狼图腾读书报告!!!2000字以上!!跪求啊!!!全部的内容,包括:狼图腾读书报告!!!2000字以上!!跪求啊!!!、狼图腾讲的啥意思、《狼图腾》的主要内容是啥(100字左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