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第1张

老李家小李,卖猪肉开宝马。 老王家小王,硕士毕骑电马。

1、标签:每当将学历与收入联系起来时,很多人就会以小众特征作为群体标签,也就是“以偏概全”,进而自我暗示——你看,小李卖猪肉开宝马,我也卖猪肉去。。。

出门左转,楼下菜市场,卖排骨的刘大哥、卖鸡蛋的张大嫂……整个市场、方圆十公里的市场摊户又有几个开宝马的呢?

2、挨打的贼:俗话讲,“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你只看见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你可能却未见这些年小李起早贪黑忙的吃不上饭,跟工商卫生耍嘴皮,跟顾客扯皮斗心眼,跟对过肉铺乱撕逼。卖猪肉的苦,高学历不见的吃的起,而对于题主,你有问过你自己,你吃的起这种苦吗?你有那跟工商、卫生、顾客油溜的嘴皮吗?你一刀下去能砍动排骨吗?你能分清前槽后丘吗?

3、为什么开上宝马?: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不是因为他学历低,是因为小李吃的了这行的苦,怎么个卖法怎么个经营,自己摸索出来一套。所以从最开始将卖猪肉开宝马归利于低学历,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错的,后面也就无从谈起。

4、模糊的标签:“低学历”只是小李的标签之一,小李还有腰间盘突出呢,小王身体健康,难道腰间盘突出的比不突出更会赚钱?————真不是抬杠,一个人,一个生存在世界的个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标签,只是当一个人赚了钱,太多人习惯看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标签,什么值得借鉴的经历,这本身没错,取长补短利于己。但成功不是0和1组成的电子数据,不是copy过来就可以update的。

每当看到卖猪肉开宝马、比尔盖茨退学、乔布斯退学等励志鸡汤,一些低学历者就会如打了鸡血振奋无比,“我也退学我也能行”,“我也不考大学了我也能行”————行你妹~!你不是盖茨乔布斯,你只是你自己。

5、三辆车:也不说什么人生价值、精神价值云云,咱们就说财富。每个人都以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手段奔向财富城堡,低学历是自行车,非名校本毕是奇瑞QQ,名校硕博是英菲尼迪。

骑自行车的没遮没挡,一路风雨可能被后面过来的英菲尼迪撞飞而不知道怎么死的,也可能半途发现林荫近路“曲线救国”,还可能被开直升机的远方表亲悬索带着一起装逼一起飞。。。奇瑞知道自己不如英菲快,稳步前行走哪算哪,可能也会被英菲撞但不至于死,也可能仗着体积小巧穿行街巷,还可能通过半路拉顺风客赚点外快换成别克。。。英菲尼迪内置导航,车载冰箱里要啥有啥,可能最快到达城堡,也可能荒郊野岭找不到加油站,还可能被卡宴车友分了点油继续前行。

6、破逼自行车:不否认有部分人骑着破逼自行车比汽车们更早抵达城堡,但你知道他们这一路上付出多少你未曾想到的努力,克服多少困难,或者说遇到你未曾遇到的机遇。。。无论你用的哪种交具,你都可能抵达城堡,也可能遥遥无期,“可能”有大有小,但至少努力给自己造个带壳的车子,无论奇瑞还是英菲,好歹是个车子,能遮风挡雨,剩下的路你自己走。在未知的旅程中,这难道不是一种相对更稳妥的选择吗?

最后真诚的建议站在学历岔路口的宝宝们,无论你是出于城市权贵、工薪,还是生自黄土乡村,能读好学校就读好学校,能啃下高学历就去啃,至于说,你是学渣、你不是那块读书料、你上不去、你家实在供不起,那另当别论,到时候再卖猪肉也不晚,至少你为之努力过。

幸存者偏差效应,百度上搜索这个概念,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通俗一点的说,就是那些没有幸存的人,因为已经无法发声了,所以,那个过程就被忽略了,而人们只能听到幸存下来的人所说的话。

这种被筛选后得到的结果,难免有所偏颇,一些关键的信息也可能遗失掉了。而事实上,看不见的,才是最致命的。

幸存者偏差理论,其实就是一个点与面关注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幸存者偏差思维方式的人,会习惯性的关注某一个点,而不会想着从点开始,辐射开去,扩大到面的范围去看待问题。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狐狸为了吃到鸡,在悬崖边上立了一个牌子:不展翅高飞,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雄鹰?

有些鸡被高飞的梦想所蛊惑,从悬崖上跳了下去。终于有一天,有一只鸡成功的飞了起来,狐狸立马到处宣传,于是,有很多鸡都来尝试,想要成为一只会飞的鸡,狐狸因此吃到了更多的鸡。

而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事实上,那一只成功起飞的鸡,本身就是一只隐藏的雄鹰。

那一只飞起来的雄鹰,就是这里面的“幸存者”,而后来那些为了飞起来的梦想而死去的鸡,就是被“幸存者偏差效应”所蛊惑了。

现实当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做生意开店,很多人都只看到现在还在营业的门店,但却不会去统计在这一个过程中,被关掉的门店有多少?也不会统计存活下来的门店有些什么资源或优势,再对比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一点淘宝网店和微商就是最为突出的代表。

还有,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读书无用论”。说这种话的人,就是以其中一小部分,没读什么书,最后却成为了“大老板”,看上去混得比较好的人为例子,却不会提及,比这部分人多了无数倍的是书读得少,做着最辛苦的事,拿着最少的钱的那些人。

再比如说,昨天所说的“庞氏骗局”,其实也是“幸存者偏差效应”的一种体现,每个被骗的人,都只看到在这个骗局中赚取了收益的人,而自动忽略了更为庞大的,被骗得血本无归的人群。设立骗局的人,利用的也就是人们的贪婪,和“幸存者偏差”的心理效应。

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候幸存者偏差的心理效应我们也是可以去运用的,比如当我们想要去鼓励他人或说服他人时,也可以运用此心理学效应,有意识的只引用对所说的论点,有益的数据和事实做论据。

包括很多的“心灵鸡汤”,其实也隐含了“幸存者偏差效应”的原理在内。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效应,本身其实是没有好与坏的区别的,区别在于我们怎么联系到实际,去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很多时候,当我们学习的知识,理论是理论、生活是生活,根本无法联系到一块去。

因此,一定要让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知识才能变成智慧,产生有效的价值。

不是心理效应,幸存者偏差,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

简单来说,人们往往只看到存活者,而忽略了阵亡的,由此导致的偏差叫做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 又叫做“死人不说话”。

人们往往给成功者戴上光环,以为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其实也有可能他们的做法是错的,只是幸存下来了而已。因为没有幸存下来的人可能做法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机会出来讲(哪怕讲了也不会有人听)。

为啥叫“死人不说话”呢?这个比喻来自医疗领域,只有活下来的人有机会出来鼓吹治疗是多么的有效,死去的人没有机会出来争辩。 此规律也适用于金融和商业领域。

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被视为“传奇”,它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而其实有些也许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幸存下来了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或者“我一个朋友去昭找了这个老中医”等等。不管你的亲戚和朋友和你关系如何好,如何值得信任和尊重,在客观规律面前他们都是等同的。疾病和医药不会因为你的喜好而照顾或者偏袒你的亲朋。 如何应对呢?最明显的办法当然是让“死人”说话。双盲实验设计和详细全面客观的数据纪录都是应对“幸存者偏差”的良方。所谓“兼听则明”也是这个道理,抛掉对个案的迷信,全面系统di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几天时间,读完了曹德旺先生的《心若菩提》,读来酣畅淋漓,十分过瘾。

从成功者的成功经验中体会他面对的挫折和困难,感悟他成功的品格,学习他工作和生活中过人之处的细节,这就是提升和进步的好方法。

首先,曹先生平时一定有记日记的习惯,至少对于重要的事件发生过程,能保持这么多细节的呈现,平时的记录,反思,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从曹先生的自传里,表面是朴实客观精简的语言,但处处透露着事业的艰辛考验,生意场的惊险刺激,也展现着曹先生过人的卓识,智慧和幽默。

曹先生从小胆大,直率,有主张,面对冤枉欺负他的老师会撒尿在老师头上。面对出尔反尔的政府官员,居然在国际赛事中当着媒体把奖杯扔进水库里。这是曹先生鲜明的性格特点。但是在面对需要帮助的员工,自传里一个肝癌,一个白血病员工,曹先生的处理让人感动。有原则,乐善好施却又嫉恶如仇,相信因果并信奉佛学,好学博学,这些都是曹先生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

曹先生从第一次做买卖开始,自传的每个章节其实都是曹先生面对不同问题,不同挑战的解决方案。根据幸存者效应,最后曹先生成功了,但实际上,面对每一次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抉择,他是如何解决,高效,正确,并且高瞻远瞩,这确实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决断。不从私利出发,从最开始的修手推车做好事,顺带赚钱,到后来为地方人民,一方百姓谋福利,顺带福耀取得发展。每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抉择面前,曹先生的出发点和目标并不是绝对的赚钱或者盈利,而是解决问题,共赢,适合,这种决策的智慧非凡人之辈可有。比如东北双玻厂为什么先申请破产再重组,比如为什么要非常痛快地帮上游日本供应商,比如在俄罗斯购买犹太人的厂房和土地为什么只买一半?这些都是离不开共赢,适合,自己的获益最大化绝对不是最优解,从更宽广的时空维度里去解决问题,比如考虑到上游供应商的健康,从犹太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获益。直接地给出解决方案,除了过人的智慧,还是过人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除了娘胎带来的,就是学习和思考了。我看到曹先生的好学和思考,绝非常人。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从自传里,我也看到了在这个社会的顶层,包括省一级领导,甚至国家***团队层面的工作和沟通细节。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在不同层面,社会的不同层级,照样会遇到共性问题,那就是如何高效的解决问题,从本质去思考,从关键点去推进解决,这永远是唯一的方案。

福耀玻璃之所以能做大,曹先生功不可没,但是他做了三十几年玻璃,从深层次看,是他研究中美经济现状差异,对国运思考后做出的战略决策,但最初何尝不是误打误撞?这种机会,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更何况,考验无处不在,每一次考验都能通过,除了非凡的胆识和能力,更重要的可能在于运气。但曹先生的运气,和他初期听了先生的话,并且在得到了先生关键指点以后,就坚持干下去不再去请示菩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除了努力和能力外,相信佛学,相信因果,自信,信他和他信,心若菩提可能才是曹德旺先生心目中对于这本自传的最优注解吧。

>

期货,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爱他的人是因为在这里赚到了钱,有的人靠期货发家致富,创造了很多期货传奇故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但是更多的人在这里亏了钱,有的人甚至亏得倾家荡产,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为期货市场本来就是95%的人亏钱,不到5%的人挣钱。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投入到期货行业呢,我想这部分人可能跟买**人的心理一样,都幻想着自己能成为那剩下的5%,但真正能在市场上留下来的人真的很少。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期货交易这么难?期货交易到底难在哪?……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他总结一下了几种在期货市场里的“死法”。文章是这么说的“做趋势的人多数死在震荡里;做盘整的人多数死在趋势里;做短线的人多数死在暴拉里;没方法的人多数死在乱做里;有方法的人多数死在执行里;靠主观的人多数死在感觉里;靠消息的人多数死在新闻里;没整死的就是胜者。”可能期货交易就是这样,你也说不清道不明,期货交易到底难在哪?七禾网就此话题整理了几位投资者的看法,希望对交易中的你有所帮助。

投资者1:我觉得可以从三个词开始说:对错、好坏、道德。市场是自由的地方,而我们的人类是社会化的,社会是规范的,比方说红绿灯,大家都越好了,红灯停,绿灯停。而市场是混沌的,是非线性的,是非理性的,是复杂系统,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习惯了的规范化的思维,不起作用。在社会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基本上是清晰的。你红灯停了,就是对的,闯红灯了,就是错的。而过程的对错,跟结果的好坏,基本是对应的。闯红灯的大概率结果是死。而在交易中,我们以执行一个机械的趋势跟踪系统为例。即便你完全按照系统信号执行,那么这个是遵守了规范的,而结果却不会总是好的,还是会有亏损,甚至是很多次的亏损;反之,如果乱做,反而可能蒙对了,赚到钱,甚至是重仓下,赚到很多钱。也就是说,过程对错,跟结果好坏,好像不相关。这就造成执行上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可以看做,对道德的坚守。当我们做有道德的人,谦让、善良、慈善,往往反而会遭殃;而下流无耻卑鄙,反而可能上位。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选择道德。选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难度也在这里。虽然在单笔交易中,对错和好坏是随机的,但是,只要坚持的足够久,积累的样本数据足够多。总体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对交易非常适用,并不是说,要坚持某个特定的观点和持仓。而是坚持自己的交易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持仓可以顺应市场而变化。趋势跟踪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说简单是因为,跟高大上的高频(其实这个我真不懂)之类相比,其交易系统构建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得有点白痴。而难在于,这样简单的方法,极少有人能坚持下来。三个门槛:止损(浮亏到了限度)、回撤(浮盈后出现反弹或回调)、缩水(资产净值下滑)。先学习对付浮亏,再学会对付浮盈,最后这二者综合起来,都不利的时候,造成缩水。一个交易员我感觉要3次左右从缩水里爬出来,再创新高,才算是把这个手艺学到手。日常里的成功,是靠把事情做“好”;而交易是靠把操作做“对”。符合系统的,就是对的,止损了也是,浮盈回吐了,也是。说到底,难在自控。很多人说,我控制不了自己。这里是分裂的,我和自己,是两个东西。所以我现在的经验是,心理学会有帮助,修习一些禅定的技巧,加强自我觉察,当小我、劣根性、本能启动的时候,能发现他,识破,回归系统。推荐阅读《交易心理分析》。

投资者2:说白了很简单,期货是一个不能容忍错误的地方,这就是期货多明星(其实相对基数而言并不多)少寿星的原因。补充说一下,亏钱并不算是错误,偏离自己的交易习惯和性格才算是。更具迷惑性的是:错误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导致亏损。幸运的人在死掉之前醒悟,更多的人就死了。

投资者3: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这个市场里,你必须把自己看成整体,而不是一个个体我来以我的认知角度来诠释下,提问: 为什么人类会天生对毛绒绒的昆虫,火,高处感到畏惧?你作为一个存在的个体是承泽了上百代先祖的经验,他们把这些趋利避害的本能刻在你的基因里。难道没有天生不怕的?有的,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死掉了,基因没法延续下来。事实上你的每个本能选择都是有之前的千百次错误来筛选出的大概率正确的选择。然而你选择来到了期货市场,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市场里,你是第一代人类,你血脉里的经验在这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里根本派不上用场,你如果仍然延续原来的经验来活,你是个体的方式活着,你无所畏惧,你自由潇洒,你做出了选择,然后你死掉了,就像某个胆大的尝试和黑寡妇蜘蛛亲吻的祖先一样。要活下去,你得把自己当一个族群那样活下去,你的一部分个体可以消失,你的族群数量可以增减,但你本身得活下去。作为个体肆意潇洒的活了这么多年,忽然要把自己思维方式改变,真的挺难,其实和军事一样,把自己当统帅,钱就是兵,对每个兵是不可能的负责,就像总有亏钱的时候,你只要战争胜利就好了。

投资者4:生活中,能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一定能做好期货。知道自己的原则,但是却不坚定,容易妥协的人,是绝对不能做期货的。

投资者5:第一难:使用杠杠,杠杠放大的其实是你性格、天赋和技能上的弱点,同时相应缩小你这三个方面的优点;第二难:双向交易。如果只能做多,理论上你每次交易将有50%的概率盈利。现在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只剩25%。(外行不要质疑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有在某一个品种上反复做多做空被连续止损的经历);第三难:永远矛盾。有时候你要相信自己直到最后,有时候你要立即认错服输。没有经验是不行的,经验太多是有害的。第四难:一直进化。过去盈利的方法,未来必然失效,而且从有效到失效,时间越来越短。过去亏损的方法,却一直有效。

投资者6:杠杆把人性和风险压缩到了一个很短的时间框架内。即使你是对、小波动都能极大的影响一笔交易的资金情况、再加上人性的抉择、很难。

投资者7:贪婪和恐惧。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炒期货有5年了,如果算上股票的经历,投机生涯已经超过10年。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期货难点在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长期有效的。任何策略都有适用阶段,比如低波动率环境,高波动率环境,单边行情,震荡行情。甚至于一种策略,对于不同年份的最适合的参数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参数太敏感,有时候太迟钝。寿星就是暴利,但是这个市场很难有寿星,也就是这个市场几乎不可能有暴利。你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人和买**中奖的人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幸存者效应。

投资者8:第一难:把期货交易想得太容易。没有几个人会在交易前先去学习一定的金融证券知识,对商品的供应需求链条更是毫不了解。而在网络上的所谓勤奋学习(包括浏览所有期论坛的精货贴),都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很多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对手是一些具备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第二难:杠杆效应放大了交易错误。在现实生活中想借钱做生意,把市价100万的房子抵压,能在银行贷100万就很不错了。但是在期货交易市场,有100万就可以做1000万的交易。

投资者9:了解市场了解自己学习如何和市场相处这些都是需要勤奋和智慧并逐渐改善的过程。肯承认自己笨并踏实努力的人太少,每天被市场罚错又能契而不舍的人更少。不光是期货,其他行业这样的人也少。不过是期货市场高杠杆、高效率,奖罚比其他行业更快更分明而已。

投资者10:以前做不好交易一直觉得是自己书看得少,功力不够,但十几年后在你学习研读了大量书籍后,你仍然还是做不好,那你就该退出了。

投资者11:期货投机悟道难,要做到知行合一更难。就好比人都会出现莫名的烦躁或火气,交易中的人犯迷糊、非理性地冲动交易也是难免的,而一旦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交易顺手的时候,也难免因得意忘形、自以为是而犯错。

投资者12:没有几个投机者面对自己的失败交易不痛苦,我常想,期货交易者要对自己宽容些。以宽容之心对待自己的投机生活,宽容自己的失误,宽容自己一段时间的失败。对于损失,不必过于自责,期货投机这么难,你不是神仙,又没有水晶球,亏钱是正常的,连续亏钱也是正常的。我们必须接受:亏钱是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投机者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忘掉过去,努力把握下一个机会,时常以一张白纸的心态去看待行情。

投资者13:因为正确的方法也至少有20%的交易是亏损的。如果你想避开那20%的亏损交易,那么你就离开了正确的方法。因为错误的方法也至少有20%的交易是盈利的。如果你不离开这20%的盈利交易,那么你必将继续亏损。追求完美是人类有史以来,难于割舍的本性,任何人都想更好,更美,更有成就。总想画一个很圆的圈。却不知大成若缺。

投资者14:期货听起来并不复杂,可是做起来要难得多。比如说时机的问题,将一根上涨的斜线划分为前中末三端,这只是事后的说法,谈的是过去。而期市真正要解决的都是未来的问题。在行情演进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这一根我们认为的上涨斜线是未知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会不会有前中末三端的划分你并不知道,如果都知道了尽管放心建仓好了,初端建仓,末端平仓,稳赚。可你想想,都这样想,你想建仓,都想建仓,那对手盘又在哪里,没有对手盘又哪来的成交呢?期市之难,恰恰就在这里。盘后说起来个个头头是道,其实在盘中,在运行式中你并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投资者15:记得刚刚入市的时候一个老鸟对我说:“来吧,小伙子,这里(期市)是男人的春药,一旦你享用过它,你会感觉自己是地球上最牛B的人,但你将永远无法摆脱它了。直到你会腐烂在这里”。

投资者16:有人说散户是孤独的,我看搞期货的全体都是孤独的,买了股票可以到处去问,会不会涨,会不会涨?直到有个人对自己说:会涨的!这样回家才能睡着。我想,做期货的人没有有这样症状的家伙吧。股版里大批的人在猜,今天下午,明天,后天,下星期,下周,下个月,甚至还有猜明年大盘高低的,股指期货一出来,这样的发言就太可笑了吧?但我想这样的人还是会有的,动不动就满仓,动不动就空仓,幼稚可笑,对这样的人,我往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来和他们解释无论涨跌都是不重要的。只要你站对了方向,金钱会滚滚而来,若你不幸站错了方向,赶紧换过来就好了。还有人总是问,看什么好书能学习做期货。这样的人我通常会说,这个家伙有时间写一本这样厚的书,期货做的一定很失败,哈——放进去一手麦子钱,再留出10%的风险金,3000块,让我们去搏一把,好象角斗士,赢了,有数不尽的荣耀,输了,放心,不会拿你去喂狮子的,这个经验就是做期货的过程。

投资者17:期货里任何因素都很重要,因为它们都很金钱挂钩,但是无论常态还是异态,都只有两个结果,盈利或损失,所以说结果最重要,若是损失了,就是再重要的东西都变得不重要了。震荡后必然突破价格均值,均值出现偏离的时候必然出现震荡,这个就是重要的。你刚刚说的乱买高低不分,若是这样的人来做期货,我认为他很快就会消失,这就像裸体站在火线上,是愚蠢的。还有轻仓对重仓错的问题,那是明确仓位和停损可以解决的,这都属于基本交易原则范畴,属于首先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突破买进,轻仓试探,反转停损,偏离加仓,变盘平仓,这在期货里属于和吃饭要用嘴的一样的原则,都不是主要问题。我的意思是首先要做对,如果做错了必须马上停下来,不要继续往错的方向跑下去,这个是一切问题的最高原则,只有这个最重要,剩下的就是亏多少或赚多少的问题了,都好解决。

投资者18:只要我们活的够久,我们会犯遍一切错误,只要我们一直做下去,我们早晚会输掉一切。

投资者19:中国的股指期货是博士后计划,太困难了,我用一个朋友的账户感受过几天,他给了我5%的限度,说实话,我以为自己手艺还行,挣扎了4个交易日,损失37000块,虽然远没到限度,但实在不好意思继续了,老脸发烫,放弃后反思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全部的内容,包括: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幸存者偏差效应、幸存者偏差是心理效应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75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