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额本金计算方法和公式很简单:
每月还款额=每月还款本金+每月还款利息。
每月还款本金=贷款总额/贷款月数 。
每月还款利息=贷款本金余额贷款月利率( 贷款月利率=年利率/12)。
贷款本金余额=贷款总额-已还款月数每月还款本金。
举个例子:
比如贷款50万;贷款20年;当前利率59%计算:
每月还款本金=500000/240=208333元。
第一个月还利息=50000059%/12=245833元。
第一个月还款总额=208333+245833=454167元。
第二个月还利息减少:20833359%/12=10 24元。
第二个月还款总额=454167-10 24=453143元。
以后每月递减1024元。
总还款额为79622917元。
等额本息计算方法稍复杂,里面有个开方。具体公式:
每月应还款额=借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总还款额=每期还款额还款月数。
扩展资料等额本息,是指一种贷款的还款方式。等额本息是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它和等额本金是不一样的概念,虽然刚开始还款时每月还款额可能会低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额度,但是最终所还利息会高于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该方式经常被银行使用。
还款法
即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这种方法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是大部分银行长期推荐的方式。
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
等额本金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贷款金额/贷款月数)偿还贷款本金,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两者合计即为每月的还款额。
等额本息贷款采用的是复合利率计算。在每期还款的结算时刻,剩余本金所产生的利息要和剩余的本金(贷款余额)一起被计息,也就是说未付的利息也要计息,这好像比“利滚利”还要厉害。在国外,它是公认的适合放贷人利益的贷款方式。
每月的还款额相同,从本质上来说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递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递减,月还款数不变,即在月供“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
等额本金贷款采用的是简单利率方式计算利息。在每期还款的结算时刻,它只对剩余的本金(贷款余额)计息,也就是说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不与未支付的贷款余额一起作利息计算,而只有本金才作利息计算。
每月的还款额减少,呈现逐月递减的状态;它是将贷款本金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这样就形成月还款额,所以等额本金法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最多 ,然后逐月减少,越还越少。
二者相比,在贷款期限、金额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在还款初期,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每月归还的金额要大于等额本息。但按照整个还款期计算,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会节省贷款利息的支出。
等额本息的优点是每月还款额相同,方便安排收支,适合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还款投入过大,收入处于较稳定状态的借款人。缺点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不过前期所还的金额大部分为利息,还款年限过半后本金的比例才增加,不合适提前还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等额本金
1、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2、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还款月数。
3、每月应还利息=剩余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4、每月月供递减额=每月应还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月利率。
5、总利息=〔(总贷款额÷还款月数+总贷款额×月利率)+总贷款额÷还款月数×(1+月利率)〕÷2×还款月数-总贷款额。
1、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2、每月应还本金=贷款本金÷还款月数。
3、每月应还利息=剩余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4、每月月供递减额=每月应还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月利率。
5、总利息=〔(总贷款额÷还款月数+总贷款额×月利率)+总贷款额÷还款月数×(1+月利率)〕÷2×还款月数-总贷款额。
以上就是关于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怎样进行具体的计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怎样进行具体的计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本金所有计算公式 本金的计算公式有哪些、本金所有计算公式本金的计算公式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