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什么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第1张

希克斯动态一般均衡理论 /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ling) == 希克斯动态一般均衡理论的产生吴忠观主编经济说史[M] ISBN:7-81017-083-X/F091 西南财经学院出版社,2001 ==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所以说所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才是最稳定的,也是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益,若不处于均衡状态,作为“经济人”就是最求最大效益,所以均衡状态会在能力范围内不断控制市场,出现“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新的均衡状态”的现象,这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被西方学者认为具有一系列“优点”只有社会上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处于一般均衡,这些“优点”才能实现,从而,一般均衡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领域的一项一般均衡理论,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1、一般均衡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相对。由法国瓦尔拉提出的,被现代西方经济学广泛使用。

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角度出发,来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种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经济系统中任何一种变化都会产生三种效应。冲击效应、扩散效应、反馈效应。由相关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调整导致的某一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调整。

发展过程:

1、均衡论的开端,古典学派的经济均衡思想。一般均衡理论创建于问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时期。但作为经济均衡思想却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甚至还早一些。

2、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一般均衡论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是有其理论背景和深刻的的社会原因的。从理论背景看,“边际革命”将边际概念引人经济理论。它表明以边际分析为基础的均衡的经济理论。

3、一般均衡论和反一般均衡论的“非均衡论”的新发展。50年代后,一般均衡论经阿罗,德布鲁严密的数学证明后而更为完善精巧。

20世纪40年代,巴黎高师毕业的年轻数学家德布鲁偶然读到当时最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的书。书中特别提到了“洛桑学派”创始人瓦尔拉在上世纪末的工作,这是不同于马歇尔局部均衡的“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认识到,我们必须全面地研究经济,思考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工作深深打动了德布鲁。德布鲁决定改投阿莱门下从头学习经济学。差不多同一时候,在斯坦福任教的阿罗也开始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和德布鲁一样,他差不多已经把问题想清楚了,只是需要一个精通数学的专家协助。他向阿莱求救,于是找到了最佳拍档德布鲁。上世纪50年代初,德布鲁到了美国,逐渐开始在《计量经济学》等英美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崭露头角。他的“原子式”(或者说“公理式”)研究方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54年,经济学史上重要的日子到来了。德布鲁和阿罗合作,在当年第三期《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竞争经济的存在性均衡”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很惊人,他们宣布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也就是说,这篇26页的文章从逻辑上验证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猜想,这是整套新古典经济学的根基。从此,经济学理论可以堂堂正正地被视为科学,而“一般均衡理论”也被称做阿罗-德布鲁体系,今天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仍然在这个体系内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堪称德布鲁的黄金10年,他的每一篇文章都给出与经济学核心相关的公理证明,轻松地证明了一个又一个均衡定理。1959年,德布鲁决定写本《价格理论》来总结这十余年的研究。他只用了114页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这本小册子用一般均衡理论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不仅讨论了商品、价格、消费等概念的实质意义,还把阿罗刚拓展的不确定环境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纳入书中。至此,一般均衡理论尘埃落定。

不久,德布鲁又发现另一个重要问题——讨价还价。其实纳什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证明,两人之间还可以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资源配置,根据谈判能力的差异,最终也会有一个均衡解。表面上看,在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中,每个人根据市场统一的价格进行交易和各人各自讨价还价形成价格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价格不同,资源配置的效率自然也就不同。

可德布鲁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和一般均衡是等价的。大规模讨价还价最终形成的价格之“核”,恰好应该是他过去一直研究的不动点。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邀请数学家斯卡夫合作。1963年,两人一起在《国际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经济之核的极限理论”,证明了这个困扰经济学家多年的猜想。德布鲁就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几种不同的思路殊途而同归,斯密的预言被完美地证明了。

1962年,德布鲁去了加州柏克利大学,以后的几十年都安心地留在那里教书。除了象征性地发表几篇讨论“原子式”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短文以外,德布鲁几乎再也没有发表论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问题都在40岁前后解决了。20年以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又过了20余年,他悄然去世。虽然他没有研究什么具体的经济学问题,却真正地改变了我们思考经济学问题的方式

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所以说所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才是最稳定的,也是可以达到最大的效益,若不处于均衡状态,作为“经济人”就是最求最大效益,所以均衡状态会在能力范围内不断控制市场,出现“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新的均衡状态”的现象,这就是市场“看不见的手。”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被西方学者认为具有一系列“优点”只有社会上所有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处于一般均衡,这些“优点”才能实现,从而,一般均衡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希望能够给你有所帮助。

一般均衡理论与供需平衡的区别是概念不同。

1、一般均衡理论是“局部均衡论”的对称。着眼于整个经济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及供求量决定的一种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

2、供需平衡就是提供的和需求的量基本持平,属于平等状态。

1、概念不同

均衡是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比如需求和供给相等的时候,达到一个均衡。而平衡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概念,只是一些政治,社会提法。均衡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如两个力达到均衡,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平衡,则是一个数学的概念,仅仅是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而已。

2、运用不同

均衡”概念要求承认主观价值论,而“平衡”概念则需要承认客观价值论。一旦承认主观价值论,则对商品的价值的估量只在于市场主体的内心体验,无法测量,“均衡”这一概念就是必要的了,它和“平衡”的区别也就十分明显。

扩展资料:

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的、五维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

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由于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是与西方现代经济学不同的新的经济学范式。

现代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方法,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对象,以附加值为核心概念,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智慧经济、知识经济、知识运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幸福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企业成长性、大健康等为基本概念,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现代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 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

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慨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范式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

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用价格来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状态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与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必然要求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因此价格经济学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的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市场供求均衡理论还可以解释其他什么经济现象吗、什么是一般均衡分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54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