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家人是

李白的家人是,第1张

唐代大诗人李白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篇。然而,这位大诗人的身世到底怎样,至今还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许多学者在李白出生地问题上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陇西成纪,有的认为是蜀,有的认为是山东。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说李白生于碎叶,现在教科书中就采用此说。从史料来看,李白本人,对于他自己的身世历来含糊其辞,无明确交待。于是有人考证说李白是汉将李陵的后代。李陵兵败投降,这是极不光彩的事,所以李白才不愿说出有关自己出身的真实情况。但是李白在《赠张相镐》一诗中却自称是陇西汉将李光之后,凉武昭王的九世孙。隋末时,其先世因故迁往西域,故隐易姓名。谁是谁非,目前尚无定论。1# 大中小 发表于 2007-11-30 13:57 只看该作者 李白的婚姻和子女之谜 《说李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黄玉峰,在演讲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补充、修改而成的。作者以一种“还原”李白的立意,清理了以前被人忽略的史料,加以必要的阐释,全面地描绘出李白的原貌。 入赘两次 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追求,甚至性格特点。 李白的婚姻情况到底如何?他结过婚吗?结过几次婚?他的妻子是谁?夫妻关系怎么样?生了几个孩子?孩子的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了解李白思想性格的重要方面。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实在太少,除了李白诗歌,见诸文字的很少。还好,李白有个追星族,一位叫魏颢的人写的《李翰林集序》中有记载。魏颢又名魏万,曾到处追踪李白几个月,相遇后李白就赞他前途无量,说他将来必得大名,还对他说,你得大名后你大发后,不要忘了我和我的儿子。后来此人果然中进士。他在为李白编的集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魏万是李白同时代人,李白又托他编集子,对李白的了解应该比其他人更真实,它的这段话是关于李白婚姻和子女权威性的记录。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李白结过四次婚,二次是正式的,用一个“娶”字,二次是一般的同居,用一个“合”字。 不过魏万的话也有误导,从他的话中,我们只看到李白是“娶”了老婆,而事实并非如此。李白的两次正式婚姻都不是“娶”,而是“赘”,“入赘”。魏万故意避讳了这个“赘”字,笼统地说“娶”,这是因为敬重李白之故,为尊者讳。可是,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却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入赘,他在给安州裴长史的信中,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曰移三霜焉。”他用的是“见招”两字,“见招”就是“入赘”。这个招字说得很明白,说明李白对“见招”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不以为羞耻。 那么,李白为什么会不在乎做招女婿,而且大大方方地讲出来呢? 这与他的观念有关,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又与他的出身和文化背景有关,李白从小生活在胡人中,对中原文化中这样的习俗没有切身的感受。在男女婚姻关系上,李白是很开放很现代很平等的。而且,李白从偏远的四川来到中原地区,举目无亲,要升迁、发达,在李白看来只要有机会让他一展才华,实现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招女婿又有什么关系。有时,李白也是很灵活,很庸俗的。 李白与许氏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在安陆成亲的。成亲以后,李白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中,他基本上生活在湖北安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仍在“名山游”,但还算是“常回家看看”的。许家**倒是一个有才有貌、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好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门**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同寻常。由此也可见,他们的夫妇关系,还是颇恩爱的。 他与许氏生了一女一男。女的叫平阳,出嫁后不久便死了。男的叫“明月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这个名字怪,不像男孩名,应该是平阳的小名,于是认为这句话有漏字,应该是:“娶于许,生一女,一男,女曰明月奴”。这是主观臆断的,解释不通就说漏字。其实,要知道西域人取名与汉人不同,李白是“华侨”,受西域文化影响,取名自然不同。明月奴意思是像月亮一样明亮的小家伙(奴是妮称),明月奴,名伯禽,他姐姐叫平阳,平阳是汉武帝姐姐的名,嫁后寡,后嫁大将军卫青,能歌善舞。李白也不在乎她是个寡妇,同样用这个名。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像平阳公主那么漂亮,能歌善舞。这也与中原汉人不同。对寡妇名字也不忌。他小儿子名字颇黎也是怪怪的,其实就是“玻璃”,就是要孩子像水晶那么明亮,从起名也可知李白受西域影响之大。 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 李白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个女子大约是李白五十岁左右结合的,也跟了李白好多年,后来跟李白上庐山,李白入狱流放时,她与家人还极力营救。李白被赦后,可能又见过一面,后来李白又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从此再没见面。 纳妾两个 另外,李白的两个妾,那个姓刘的女人,据说是不守妇道,“不贤”,把李白给蹬了,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李白离异,因为李白长年不回家。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骂这个女人,说:“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这样斥骂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赠内》,嫁给这个又没钱又整年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已经很委屈了,还要挨这样的毒骂,这实在不公平了。 不过,李白有时似乎也会换位思考,对她的行为也有所理解,他想象她“落花寂寂入青苔”,生活很寂寞,难怪她有怨言。 他用“去妇”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他站在女方的立场说话:你不回家,我也有权利走。从这里倒也可以看出李白有男女关系较为平等的观念。看到女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不是一味指责谩骂。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白还进行自我反省,他在诗的最后写道: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去妇的口吻对小姑说,“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 如果说那位挨骂的“去妇”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李白儿女:

李伯禽(?—792),小名明月奴,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唐代大诗人李白长子。其母许氏于公元738年去世。其父李白死在安徽当涂后,伯禽定居于当涂,过着布衣的生活,于唐德宗的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去世。有一子两女,其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终,两女嫁于当地农民。

李颇黎,本名天然,李白的次子,李白在东鲁时和他的第三个妻子所生,后来不知所踪。

李平阳,李白长女,李伯禽同母妹。

李氏,李白与宗氏女所生(没有明确资料记载证实)

有。《李氏族谱》有记载。

看李白家谱,李白后有二子,长曰李伯禽,次曰李平阳。次子无后,长子李伯禽有二女,悉嫁。李白至此三代中落。反观李白故里的风水,有山而无水、东高而西低,巍峨有余、灵性不足,实在说不上好字。不过人若有李白一成的成就,也该知足了。

李白一生两次正式结婚都是入赘豪门。第一次是“嫁”给了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后许氏病故。第二次是“嫁”给了宗楚客的孙女。尽管宗楚客口碑甚差,李白却称其家“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显示出这个“谪仙人”很没劲的一面。

即便“嫁入豪门”,李白也并不留恋家庭生活,同样长年游历在外。“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通“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在他仅有的几首写及妻子的诗中,男权意识十足。

不是李恒胜

26岁那年,李白仗剑走出巴山蜀水,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在湖北安陆,他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此后8年,他对出仕为官满怀自信,四处求仙访道,结交各方人士,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后来,他又举家迁往山东济宁,仍然奔走于各地,向官员锐身自荐,苦苦寻求出仕的时机。不久,妻子许氏病故,李白又与一刘姓女子结婚,并迁居安徽南陵。但这次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二人分手后,李白与一山东女子再次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所以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伯禽,另一个叫李颇黎。

李白的儿子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以上就是关于李白的家人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李白的家人是、李白有后代吗、李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有后代吗有家谱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19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