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是如何形成的?(信息部分,不是物质部分)
核苷酸A、T、C、G好比英文字母abcd本身是遗传信息的物质部分,单独存在时没有遗传意义的,就好像b这个字母不能构成单词一样。所谓的信息部分,必须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正如face代表脸一样,几个字母的排列就有了新的意义,同样单词的排列就构成了句子和文章。同样的遗传信息(DNA)这部天书就是由A、T、C、G排列成的。从生命角度考虑,DNA决定了你的形状,比如物种(人、猫、树、草等)、性别、个头、体型、肤色模样等。也就是说,相同的基因,外观很可能是一样的。但记忆是不能遗传的,正因如此,咱们老祖宗做过的事情,咱们只能通过有限的记录去猜测。你我之间的DNA差异不超过千分之一,也就是基因的大部分功能是记录物种共性的东西,只留下了很少的空间去记录个性差异,更没有空间去记录个人的经历了。这也正是人类基因组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生命的根本原因。
那经历信息是怎样记录的呢不是靠大家都相似的DNA,而是靠丰富多彩的蛋白质,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尤其是记忆上的区别,是靠大脑里的蛋白质等物质来记录的,这些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与后天因素有很大关系,是无法传递给基因并往后遗传的。
这么大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信息(后天获得的)再如数传送给小小的基因(只能在放大几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隐约看到),他也记载不了。
所以科幻小说里的情景是做不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在几十年以内,即使能克隆出人类,他也会记录一些母体信息,那就是年龄。换句话说,那个克隆儿一生下来就已经8岁了。他怎么可能再过8年才记起该死了呢,那时他都已经16岁了。这个信息也不单独取决于基因,跟整个细胞都有关系,现在科学家正努力把细胞年龄拨零。
二:遗传信息受不受母体记忆的影响?比如进化变异的影响?
每个细胞的基因都是一样的(记录了全部遗传信息),是先天的,不会虽后天因素而同步修改。即使是变异,也是个别细胞在变,边的方式和结果也不可能全部相同,所以记忆不可能通过变异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细胞。
当然也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传达给下一个个体。
三:遗传基因的进化变异是否等同于其遗传基因中部分记忆了母体的生活记忆?母体死亡记忆可能成为其中一部分吗?
遗传基因可以进化,但不是内因的进化,也就是说不是母体记忆所能影响得了的。那是随机的,也与外界干扰有关,比如放射治疗(化疗),紫外线、病毒、转基因等,进化的结果是形体的改变,而不会是记忆的保留。同时进化也是个别细胞中基因的变化,不可能是所有细胞中基因的同步变化。打个比方,大脑里的记忆,怎么能影响脚上细胞的遗传信息呢?
四:母体的生活记忆,是否会通过克隆过程中的基因遗传而再次在克隆体的身上以潜意识的形式出现?
记忆力差原因有好几种,一是父母遗传,二是在记忆周期没有按时复习巩固,三是当你努力记住一样东西或者一个公式或者一个单词或者一样事情的时候,你没有让你的记忆情景再现,要一遍一遍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你就会记得非常清楚准确。一句话,你的时间花费不够,你的努力程度不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所谓记忆,其实就是不断的重复的过程。
记忆生物学上讲是人脑内部神经突触的一些结构。当然非常复杂。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物质,主要指导蛋白质和多肽的合成。从逻辑上讲,很难认为基因能够携带记忆。然而有三个事实让我倾向于认为:生物的一些本能,也就是与生而来的一些认知和能力,很可能确实是被基因携带的。
第一,毛毛虫自己会结茧,而其没有后天学习的可能。人类婴儿也有一系列的本能反射。
第二,现代dna解码的技术已经能让我们了解基因如何指导生物体内各种蛋白质的形成。然而这些蛋白质为何能够精确地堆砌成复杂且一致的器官及生物体。并没有彻底解决。比如说正常人的人脑的宏观沟回造型是完全一致的(弯曲度和深度因人稍有差异)。这个构型怎么被基因携带的呢?
第三,既然沟回构型人都一样,那么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如果大脑是一个神经网络,其初始状态可以被遗传。
当然这个问题远超目前人类认知,故而还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但我强烈倾向于我们大脑终有一些信息是可以遗传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其机制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看来发问的朋友一定没看过刘慈欣先生的短篇小说《人生》,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在读刘慈欣先生的短篇小说《人生》之前,我也一度想过这个问题。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如果人类能够遗传父母的记忆,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人类的知识不会断代,人类的 科技 将会发展的更快。譬如说爱因斯坦如果能将自己的知识遗传给他的孩子,那么对人类来说将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这样做的代价同样非常惨烈!
刘慈欣先生的短篇《人生》就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科学家抱着同样的思路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她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让一个女清洁工怀了孕,使孩子在出生之前具有了母亲的记忆,刚开始孩子是快乐的,他看到了母亲刚出生时的小村庄,看到了母亲快乐的记忆。 但随着他越来越多的解锁母亲的记忆,他得知了母亲生活的艰辛,得知了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辛苦的劳动……于是,这个孩子最终选择在母亲的子宫中扯断了自己的脐带,他不愿意出生,他不愿意面对艰辛的人生,这就是记忆遗传的代价!
刘慈欣先生的额《人生》只是站在一个极小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很多层面的原因:
第一、记忆遗传从生物层面来说不可实现: 人体掌管记忆的大脑皮层细胞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如果人类能够继承父母的记忆,那么经过一代一代的累积,这些细胞只会越来越多,所需的养分供给也将越来越庞大,直到人体不可负载。事实上,即便是现实中人类的大脑,也会主动抛弃一些不重要的记忆,以减少大脑的负荷。
第二、记忆遗传会给人类这个物种带来严重后果: 我想不仅是刘慈欣先生在《人生》中的描述,即便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生活都是一件苦差事。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永远不会满足,所以人生充满艰辛、挫折、悲观和无奈。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哀叹下辈子不做人,如果可能不从事自己的职业,不选择自己的配偶等等。如果人类的记忆可以遗传,一个新生儿为什么要去迎接这样的命运呢?所以记忆遗传对人类这个物种而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人类大规模的减少,甚至灭亡。
第三、记忆遗传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从阶段上来说记忆遗传确实能给人类 科技 带来快速进步,但一旦将时间阶段放大到人类的文明史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充满偶然性,不断犯错误又不断创新造成的结果。如果人类的记忆能够遗传,那么权威将变得不可挑战,强权也将变得不可颠覆,人生来就分为三六九等……这样做的结果是整个人类世界变得极端的僵化、枯燥,使整个人类文明都将停滞不前。
所以就像刘慈欣先生在《人生》中所言:“ 一个物种,为什么要在进化中丢弃自己的一项巨大的优势呢?但大自然做的事总是有它的道理,它肯定是意识到了某种危险,才在后来的进化中关闭了人类的记忆遗传。” 所以人类在进化中之所以关闭自己的记忆遗传功能,实际是对人类最大的保护啊。
致力科学、科幻,专注深度,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又是个荒唐的问题,婴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只有成人大脑的四分之一,如此小的大脑要装其父母的爱恨情仇家长里短的记忆肯定装不进,要想装进就得有其父母一般大的头这样势必难产,人类如今由于婴儿头颅直径已经大于其它灵长类动物,所以孕妇生育时都比较困难需要助产,假如又要弄出个要人类婴儿进化成代有其父母的记忆势必要增加婴儿的大脑体积这就会增加孕妇的难产率,婴儿来到人间的意识如同白纸在其母爱的呼唤声中感觉这个世界,假如让其生下就带着其父母的琐碎杂乱的记忆生下来就知好坏岂不令人毛骨悚然,人们还想要孩子吗?因此这是个荒唐的和不存在问题。
因为大自然向来是非常克制与吝啬的,它只会给予生物它们最为必需的技能与特长。
大自然从来不会集诸般爱意于一物,也不会给予它们可有可无的东西。
如果人类的婴儿必须要带着父母祖辈的记忆才能够生存,那么大自然才会赋予他们这个功能。否则的话,无论你怎样痴人说梦,它自是充耳不闻的。
俗话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绿 ”(郭德纲语),婴儿刚出生时之所以大脑一片空白,是因为他虽然没有遗传父母的记忆,但是在后天的发育和成长经历中,他才更有可能突破父母的基因与局限,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一个婴儿遗传了父母的所有经验与教训,的确,错误是少犯了,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他也几乎没有了可以成长、成为他自己的空间和余地了。
因为在自然长期的演化中,分化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殖策略,即 早成与晚成 。
越是早成的动物,其刚出生的时候,就越像个“小大人”,比如早成鸟刚孵化就全身绒羽、一两天就会到处跑自己捉虫子吃了,可是其生活史也就几乎仅仅限定于此了,后期大脑几乎停止发育(成鸟与雏鸟的大脑差不多大)——即后天努力不再变得重要,基本上就只靠先天发育的那些功能聊此一生了(生活技能较为简单,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精进的空间)。
而晚成的动物,虽然刚出生的时候比较脆弱,并且极需父母的精心照顾才能得以生存,但是在随后的发育期,其大脑也在不断地生长增大,从而达到比早成的动物更加完善、更加高级的一种状态。 这是晚成的优势。
大多数聪明的动物的幼儿期都比较漫长。
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了遗传父母的记忆,那么你的大脑就只能发育到鸡蛋那么大(做个假设),而如果你选择了一纸空白与后天努力,那么你的大脑就有拳头大。这是一道鱼与熊掌的单选题。
如果让你做个取舍,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人类的一生都是需要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长过程的,这样才能有人生的各种快乐的、痛苦的、感性的记忆来丰富。
假如婴儿一出生就有了成熟的记忆力,那是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同理,也就没有了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了。
大家伙儿一出生都是老年人…………好吗?
科学家认为,人类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更是一片空白。
因为在人类生命初期,许多记忆存储需要的大脑结构还没成熟。
这意味着生理上,人类不可能将婴儿时期发生的事保存到成年。
而我们所认为的模糊的“记忆”,其实是假的!
是我们靠家人的经历或陈述拼凑成的虚假记忆
改变体温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记忆由“环境”决定,曾经有一组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
科学家先找了一组参与者将手浸入冰水,并让他们背诵一张纸上的单词。
最后发现,考试时再次浸入冰水的参与者,比没有在考试浸冰水的人记忆力水平更高。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脑洞大开,又引发许多思考的很有意思的问题。
一、先从字面意思来说一下,记忆和犯错误之间的关系。
记忆的内容分为很多种,我想这里题主的意思,主要说的是知识。知识,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和 社会 科学类。
所有的知识在婴儿刚一出生就全部已经内置于他的大脑里,那这么多知识,首先存在能否处理得了的问题。
假设婴儿可以处理得了这么庞杂的知识库(当然这并不符合婴儿的发育规律,但是既然前提都已经这么脑洞了),那么又有一个是否能认可和接受的问题。
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对于 社会 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论前辈多么牛B闪闪,不论家长多么苦口婆心,我们都未必会接受,至少不会全盘接受。其他的大的问题不说,就说小的方面,比如,如何跟别人相处,在集体中自己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展现自己等等,恐怕都不是父母灌输给我们,我们就可以直接接受的,“你走的桥确实多,你吃的盐也确实多”,但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既然不能接受,灌输进来又有什么价值。
另外, 社会 学方面的很多知识,也本就没有统一定论,没有对错,所以是不是还要选择到底灌输什么样的回忆内容?--这简直比给孩子选什么学校、上什么培训班都还要难太多了。
也许等孩子长大以后,过了叛逆期,二三十岁成家立业以后,他会发现父母及其他前辈说的很多话是正确的,那也是经过了他自己学习和思考的结果,不能把功劳归功于提前的大量灌输。
其实自然科学也有它的问题,且不论每个家长的知识水平不同,智商也不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有对有错的。就算大家都是同一个知识模板,在家长和老师教我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哪一个不是都说了无数个“为什么”或者“我不是这样想的”以后,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呢。
所以,有了事先内置的知识,更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处理过程,形成自己的东西以后才有可能不犯错误。 社会 学方面的东西,更是很多都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总之,从逻辑的角度,一出生就自带知识,并不能保证不犯错。
二,来谈谈携带着父母的记忆这个事情,有可能会引起什么问题。可选的角度应该比较多,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1 、伦理学或者说道德和人性的角度:
父母的记忆具体指哪些记忆,他们人生中所有事的全部回忆,还是只是知识类的?知识类的弊端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是全部回忆,那就牵扯到两个问题:
首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希望别人知道的。人人都有隐私。如何选择性的灌输记忆,这不是一个单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是人性方面的复杂问题。
再者,人不会记住全部的事情,而有遗忘的功能,不管是时间的原因,还是年龄的原因,正常的遗忘都是有好处的,不论是对大脑或者是心理。自己都希望遗忘的东西,为何还要添到别人的脑子里?
孟婆汤,其实是一碗好汤~该忘的就是要适时的遗忘~~
2、脑容量的问题
婴儿带着父母的回忆,父母婴儿时又带着他自己父母的回忆……感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呀,一个小小的婴儿,出生时把祖宗十八代的记忆都带着了,这个脑容量还够用吗,汗~我读书少别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呀~
第三,再多说几句进化学角度的理解:
人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物,他出生的时候只有一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他从娘胎里带来的,比如简单的吸吮反射之类的,我想这个倒是可以称之为事先就内置好的回忆或者功能。
因为大脑功能太复杂,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后天慢慢学的,大脑也随之慢慢发育,直到二十几岁时大脑才完全发育完成,这就是人类的养育过程。没有父母长辈的养育,人的智商等方面跟动物没有太大区别。
而动物就不一样了,他们天生就带有很多技能,比如出生以后短短几天内或者几个小时之内就会战立跑跳等动作,甚至已经掌握了一生所需的全部技能,但是他们的大脑容量和功能和人类相比却少的可怜,智商也无法匹敌。
我想人类之所以智商高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刚出生时并没有携带太多的回忆和技能,,绝大部分东西要靠后天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才得以更好的发育,所以这就是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所以婴儿不需要携带那么多记忆,人类轻装上阵,奔跑的更快更好。
和动物相比,我们也许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赢在了终点。
族祖两家男女婚;
父母精卵世袭新;
改日换月地生命;
头身肢数大同雷;
除非胞在一胞内;
皆属微观新个体;
孕育出生经纬地;
只能学古今记忆。
你希望买一个电脑,保存很多别人的文件吗?
雨林木风,番茄花园,深度,都是克隆别人的记忆,很好用吗?那还只是操作系统,没有很多数据文件。
人生下来带来的本能也就是呼吸,心跳,吃奶,哭喊。
就像新电脑的bios一样,至于操作系统,那是装了18年才能出厂使用的。
你这样的想法,多可怕,相当于两个人的结合生出一个有无数个人的脑袋记忆的人,你想有多少垃圾,脑袋能存储得了吗?
从伦理方面来想,你觉得这样好吗?你祖祖辈辈的好坏事情记忆都在你的脑袋里,你不觉得害怕和害羞吗?
这种现象才是人类得以进化的核心,因为空白所以会去 探索 ,质疑,思考。因为空白所以才能摆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发现新的事物。拥有无数的选择和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变成提问者所说,估计人类会停流在拜火层次和奴隶制无法寸进。
欢迎你们的要请,我科学的回答你这个问题。人类只有进步,没有进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个伪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侮辱人类的一个论述。婴儿出生都是选择双方大人的优秀基因,所有都代有父母的基因记忆来到这个世界。
遗传的意义记忆口诀:
遗(姨)生理(鲤)熟,差塑(粟)(4个)小姨的生鲤鱼已经煮熟了,就差杂粮粥还没煮好。(粟:五谷杂粮)。
遗(姨):遗传素质。
生理(鲤):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熟: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差: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塑(粟):塑造。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造性。
遗传的作用:
1、提供可能(内部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格赛尔提出
3、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伴性遗传的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在伴X显性遗传系谱中,一个男性患伴X显性遗传病,他的母亲和他的女儿都应该是患者。且在伴X显性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是女性多于男性。
第一,记忆力不能脱离开智力单独来看,这样不好评价。
第二,智力的遗传手父母双方影响,但是母方对智力的影响明显,父方对性格的影响更明显。所以有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之类的说法,因为男性的思维偏向理性,所以主要体现智力倾向,而女性则更感性,所以偏向性格倾向。
第三,这种智力上的遗传被认为与细胞质中线粒体的工作效率和细胞膜的结构差异有关,这两者主要都是从卵细胞继承的,所以与母亲关系更大,但是智力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先天的优秀遗传和后天的全面开发都非常重要,所以过多的关注于遗传,并没有什么好处。
第四,相对的,遗传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从父母那里继承基因的时候有基因重组,也可能刚好继承了父母双方最不好的基因,只能说这种情况比较遗憾,但是也无可奈何。
第五,目前遗传已经证明跟人的绝大多数特征都相关,不仅是长相,智力和行为方式也有关,吸烟成瘾或者酗酒成性本身说明这类人的脑组织自控功能较差,所以他们的子女可能也是比较容易成瘾的人群,所以要格外注意——但是注意到了,认识到了,可能也就拜托了这种可能性,所以绝对不要忽视后天的教育,这个不单是有作用,而且很重要,更是唯一能够改变的,毕竟人无法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父母给那一部分基因。
新浪科技讯消息,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力有50%由遗传因素决定。该大学的科学家们从负责增强记忆力的一百种基因中分离出来了一种基因,它负责5-羟色胺的积累,而5-羟色胺则是大脑神经细胞信息传递本体的特殊“载体”。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细胞中的含量各不相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就依赖于其携带5-HT2a基因二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接受实验的是具有相同年龄的办公室职员和学习德语的大学生。科学家们先对他们进行血液化验,以区别其体内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含有哪种类型的5-HT2a基因。结果发现,那些能够记忆更多生词的志愿者体内含有同一种类型的5-HT2a基因。
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这种基因能够影响到大脑信息储存能力的强弱。我们的实验结果清楚地显示,当我们要求两组携带不同类型的5-HT2a基因的志愿者在背诵词汇表后立即进行默写时,他们的默写成绩没有很大差别。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遗忘后,情况则大有差异:那些带有特定类型的5-HT2a基因的人所记住的词汇则远远超过另外一组”。
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从事记忆障碍治疗的药理学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们还强调:“目前我们只发现了这一种基因,如果我们还能够发现其它与记忆力相关的基因的话,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研制出增强记忆力的特效药物来。因而,那些体内欠缺‘理想’的5-HT2a基因的人们经过药物治疗后同样也会具备良好的记忆力”。(陈永辉编译)
>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有没有遗传上一代原始的记忆基因那全部的内容,包括:人类有没有遗传上一代原始的记忆基因那、记忆力差是父母遗传的吗、人类的记忆是否有可能从生下来就遗传我们祖先的记忆或者有可能遗传父辈祖父辈的记忆呢用的来说,人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