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第1张

1、钱三强

钱三强 (1913—1992),原名钱秉穹,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合理解释,深化了对裂变反应的认识。

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为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和发展,特别是建立和健全学术领导,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和协调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杰出科学家

2、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

中国***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1935年8月,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回国前,曾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中秋节,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边赏月,一边倾诉衷肠。在这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美好时光,钱学森萌发早日回国报效祖国的念头。

就在钱学森积极筹备回国事宜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国内掀起一股疯狂的反共逆流。钱学森涉嫌学院马列主义书记威因鲍姆的案件,美国政府决定取消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同时指控他是美国***员,非法入境。

钱学森一边据理驳斥美国联邦的指控,一边正式申请回国。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移民局突然勒令他不准离开美国,海关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4、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5、赵九章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著名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东方红1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0月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

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

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如气球探空、臭氧观测、海浪观测、云雾物理观测、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对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九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三强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的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爱迪生,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列举要体现出科学家百折不挠刻苦钻尔·海斯行举例。

事迹如下: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

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永不放弃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

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却依旧不放弃为人类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扩展资料:

勤奋科学家事例欧拉

1920年,在约翰教授的保举下,13岁的欧拉有幸进入巴赛尔大学少年班学习,从而莫定了欧拉驰骋数学王国的坚实基础。

在约翰个别指导和严格训练之下,年仅17岁的欧拉,以其在数学方面的卓越才能,成为巴赛尔城有史以来的最年轻的硕士生。

聪颖而勤奋的欧拉不满足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总是利用周末时间,让约粉教授单独授课。老约翰爱才如命,便将全部看家本领合盘托出,使欧拉的数学才能丰存厚积,日益增长。

欧拉从18岁起,开始将研究成果汇集成论文发表。每一次新作的出现,都在数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特别是他发表在《数学论坛》上的论船桅的论文,荣获了巴黎科学院的奖金。望着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站在数学界最高的领奖台上,人们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欧拉并没有沉醉于祝捷的花海中,而是铭记恩师约翰“永远向前”的座右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麦克斯韦是英国著名的 物理 学家以及科学家,下面是我为你搜集麦克斯韦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麦克斯韦简介

对于麦克斯韦简介,并不是大多数的人都了解,麦克斯韦作为英国著名的 物理学 家, 数学 家以及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其一生的成就,可以说是为世界的物理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直接奠定了麦克斯韦在电磁场领域的奠基人地位。

然而关于麦克斯韦简介不单单只是如此而已,以上介绍的只是关于麦克斯韦一生极少数的一部分成就而已,其实在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麦克斯韦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以及科学家了,后人把麦克斯韦和牛顿齐名,统称为是实现光,电,磁的第二次大综合,而牛顿是第一个实现大综合的人,所以麦克斯韦成就完全可以和牛顿媲美。

还有在了解了麦克斯韦的科学成就之外,我们还应该关心一下他的生活状况,因为,他的家庭状况以及生活情况都是我们了解麦克斯韦简介的一部分,在1831年的时候麦克斯韦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数学方面异于常人的天赋,之后 毕业 于英国的剑桥大学,成为了当时学校里最负盛誉的教授。

后来,麦克斯韦和一名叫凯瑟琳的女子结婚,婚后的日子平平淡淡,夫妻俩也一直相敬如宾,但是可惜他们始终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更让人觉得惋惜的是,麦克斯韦在48岁的时候,就因为患病与世长辞了,整个物理界都感到相当遗憾,而这也就是麦克斯韦一生的简介。

麦克斯韦生平 事迹

麦克斯韦出生在英国爱丁堡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他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之后一直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科学,麦克斯韦在16岁时就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在1850年也就是他19岁的时候继续到剑桥 大学学习 数学,1854年的时候,从数学系毕业开始留校任职直到去世。这就是早年间麦克斯韦的生平经历。

麦克斯韦的生平经历中还着重提到了麦克斯韦的成就,他15岁时就独立发表过数学 论文 ,他在物理学中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统一的光和电磁理论,他也曾经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预言在100多年后变成了现实,得到了世人的充分认可,麦克斯还曾经写出科学巨著《电磁学通论》,这本书中讲述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还独自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导出了分子运动规律,并且发明了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麦克斯韦还曾经创立了定量色度学,这是他研究过土星的光环和视觉理论后创立的一门 学科 ,他生前也一直在着手建立卡文迪许实验室,后来这个实验室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学术中心之一。

麦克斯韦的生平经历很精彩,虽然他只活了49岁,但却是物理学界最著名的一颗明珠。麦克斯韦这一生中做过很多预言,他曾经预言过电磁波的存在,也曾经预言过手机的出现,不过,可惜在他生前人们并没有对他的预言太过当真,直到他死后很多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位天才科学家的预言有多么准确。

麦克斯韦的评价

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理论,在物理学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斯韦本人却没有时间证实自己理论的准确性,而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方面,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在当时的科学研究环境下,麦克斯韦是无法更加精细的从事电磁研究的,然而,即便是他的理论不是很完善,也无法影响人们对麦克斯韦的评价。

当时大多数的科学家,对麦克斯韦的评价都是相当高的,他们一致认为麦克斯韦是相当具有发展潜力的物理学家,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于电,光,磁的研究上面,以至于他无心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最终48岁的时候,因为患病与世长辞了。

据说,当年艾克斯韦在做实验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他所有的科学实验都是在自己租住的寓所里面进行的,那是一间狭长的阁楼,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只能通过生炉火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了,好在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在他做实验的时候妻子常常给他充当助手,环境艰苦的难以想象,但是正是那一段艰苦的科学研究,导致麦克斯韦电磁学这一著作问世,并且受到了一致好评,这样一位视科学研究如生命的科学家,怎能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所以,对于麦克斯韦的评价,说他是一代伟人都不为过。

1 关于麦克斯韦的介绍

2 法拉第生平简介

3 历史上麦克斯韦是谁

4 麦克斯韦的一生是怎样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土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邓稼先(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13年,被追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全部的内容,包括: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事迹、著名科学家的事迹200字的、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事例请写一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18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