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历史

兰陵王历史,第1张

科名片

高长恭(约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齐文襄帝 高澄 第四子, 东魏 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 丞相 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高长恭雕像

中文名: 高长恭

别名: 高孝瓘、高肃

国籍: 中国(北齐)

出生日期: 约公元541年

逝世日期: 公元573年

职业: 兰陵王

主要成就: 邙山大捷

相关曲乐: 《兰陵王入阵曲》

人物生平

金墉解围

据《 北齐书 》,《 北史 》等史书记载, 兰陵王 名为高长恭,一名 高孝瓘 ,但据兰陵王墓所出土的碑文《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志》记载,兰陵王名为 高肃 ,字长恭,与史书记载有异。

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 高澄 第四子,生母不详。

累迁 并州 刺史。

当 突厥 攻入 晋阳 时,他尽力击退敌人。

河清 三年(564年)十二月 洛阳之战 时, 北周 攻击 洛阳 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

段韶 、 斛律光 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

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 金墉 (现今 河南 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兰陵王,之后高长恭成功替 金墉 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

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

根据《 北齐书 》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 兰陵王入阵曲 》。

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 尚书令 。

历封郡公

他后来历任 司州 、青州 与 瀛州 的地方首长。

武平 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为为 录尚书事 。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担任 太尉 。

同年三月,与 太宰段韶 、右 丞相斛律光 联合进攻跷谷,抵御北周 宇文宪 的攻击。

五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 汾州刺史杨敷 坚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

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的利用伏兵击败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为 大司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担任 太保 。

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

巨鹿郡 、长乐郡 、乐平郡 、高阳郡 等郡公。

遭帝猜忌

在洛阳之战后,北齐后主 高纬 曾问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忌他会谋反。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累积财富,属下 尉相愿 问他:“您既然受到国家的委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愿继续问:“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说是的。

尉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对您有所妒忌,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不能避祸反而更快招来祸害。”高长恭流泪屈膝问尉相愿解决的方法,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装病在家,别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同意他的说法,可惜没有办法成功退出。

被毒身亡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 徐之范 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 郑氏 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死 。

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

追赠太尉, 谥号 武王。

性格特点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 兼美 。

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

尝击 周师 金墉城下,勇冠 三军 ,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 兰陵王入阵曲 》。

说起“兰陵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那个以武力与美貌著称的高长恭,但是看到这个题目,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些懵,还能有几个兰陵王事实上,“兰陵王”只是一个封号,就像并不是特定指代某一个人,除非加上他的年代和名字,才能准确指向一个人。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历史上那些兰陵王们都是谁。

第一个要说的,当然就是最为出名的北齐徐州兰陵王,本名高孝瓘,又叫高肃,字长恭,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因为征战之功先后被封为各郡的郡公,后来才被封为兰陵王。这样一个军事能力出众的人物,却有着不符合身份的长相,历史上的高长恭也是因为长相太美而出名,是一个有名的美男子。但是这样根本不足以震慑敌人,于是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会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否则在战场之上别人根本瞧不起他。

至于高长恭的母亲,却一直是一个谜,他的其他兄弟的母亲都有记载,偏偏没有记他的母亲。他为人宽厚,自己得到美味的水果,也一定会与士兵共同分享,这样的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实属难得,就算是政敌他也很宽厚,这是优点,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却也是一个缺点。然而,毕竟生活在那样一个动荡的世界,木秀于林,必定会遭到祸端,高长恭最终也是如此,因为说错了话,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三十出头的时候饮鸩自杀。

第二个是唐朝时期的兰陵王张仲武。自幼熟读《左氏春秋》,后来投笔从戎,平定战乱,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卢龙治下焕然一新,不仅士气高涨,战斗力也随之提升,成为唐朝末期有名的军队。而且张仲武守卫边疆,威名远扬北狄,成为一代拥有赫赫战功的名将。

第三个兰陵王,是在高长恭之前的东魏时期的萧正表。他是梁武帝萧衍弟弟临川王的儿子,虽然也是外表俊美,但是战绩却远远不及高长恭,而且拥兵自重,在人品这方面也不及后来的北齐兰陵王。

剩余的还有十七个兰陵王,辽国时十五人,金国时两人,只不过都没有能够与高长恭相提并论的人物出现,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单独拎出来详细介绍了。这样看来,兰陵王虽然是一个封号,但是最为出名而且最能配得上这个封号的,也只有高肃高长恭一个人了。

答:兰陵王他是一个历史人物,个人理解其实算是历史上的悲观人物,历史上记载有美貌,有能力,有实力,但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大家脑海里面记得他是貌美俊朗,文武兼备,有勇有谋,重情重义基本上就可以了。

兰陵王本名叫高肃,字长恭族名叫高孝瓘(541年-573年)享年33,大家也可以通过《中国通史》去了解他,出生字渤海(今河北景县)文囊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四大美男之一,(563)成功解围金墉城之后威名大震随着权位扩大和威望上升受到北齐后主嫉妒和猜忌。

后来在武平四年(573年)因为言论不当国事即家事,饮毒酒致死,享年33岁他早年经历和晚年真是大大的不符合,虽然他骁勇善战,但仍放松了皇帝的警惕和猜测,真是可悲可叹。一代战神,一代英雄落幕。

1、兰陵王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

2、兰陵王简介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3、人物评价

高长恭相貌柔和内心豪壮,声音姿容很不错。高长恭担任将领时,亲自辛勤处理琐细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个瓜几个果子,也一定和将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他的贪赃之事,被免除官职。等到讨伐定阳,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高长恭听说此事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于是求小的过失,用棍棒打了阳士深二十下来使他安心。高长恭曾经入朝而随从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长恭独自回来后,没有责罚他们。武成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令贾护买妾二十人送给他,高长恭只接受其中的一个。有一千金的债券,临死那天,把它们全部烧掉。

问题一:历史上的兰陵王是什么朝代的 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在5个兄弟中,其中一个的母亲还是 。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 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 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这个人很聪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没面子;要是全盘接收,人家会当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着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他也被称作是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贰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嘿嘿,什么理由?这位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见有台阶下了,才开口:“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这就是乱世的悲哀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北周皇帝宇文觉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有兰亭序的潇洒,有敕勒歌的豪迈,种种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换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换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换去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不用说了,面对历史,改了过程,改不了结尾。

问题二:兰陵王是哪个朝代的,兰陵王是历史上那个时期 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高肃,祖籍渤海调(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问题三:兰陵王是哪个朝代的人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

问题四:历史上的兰陵王是什么朝代的 历史上的兰陵王是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高肃,祖籍渤海调(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问题五:兰陵王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 南北朝时期

问题六:兰陵王是哪个朝代大的人?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叮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被迫撤走

问题七:《兰陵王》讲的是哪个朝代 南北朝时期。兰陵王本名: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高肃,祖籍渤海调(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郡王。

问题八:刘邦和兰陵王哪个朝代早 兰陵王高肃,名孝,字长恭(541年573年),渤海调(今河北景县)人,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北齐大将,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骁勇善战。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1]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所以刘邦比兰陵王高肃早了大约800年

问题九:潘安 宋玉 兰陵王 卫 分别是什么朝代的 潘安 ,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

宋玉 ,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楚国人兰陵王 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

卫 :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问题十:历史上的兰陵王是什么朝代的 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在5个兄弟中,其中一个的母亲还是 。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 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 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品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这个人很聪明,要是一概不收,皇帝没面子;要是全盘接收,人家会当他是好色之徒,所以他有着洁身自好的高洁品性。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他也被称作是面具后的悲情王子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贰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嘿嘿,什么理由?这位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见有台阶下了,才开口:“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这就是乱世的悲哀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北周皇帝宇文觉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有兰亭序的潇洒,有敕勒歌的豪迈,种种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换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换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换去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不用说了,面对历史,改了过程,改不了结尾。

据《北齐书》所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这里的“文襄”,指的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兰陵王高长恭为其第四子。奇怪的是,高澄六个儿子中,唯独兰陵王的母亲语焉不详,甚至连姓氏都没有,其身世扑朔迷离。据推测,史书不载的原因应是其母地位卑贱。由此,在最讲究血统门弟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兰陵王虽贵为帝胄皇孙,但其“莫名”的身份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除身世外,兰陵王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长得太漂亮。《北齐书》、《北史》中都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后人猜想,兰陵王的俊美或许是源于他那位出身卑微的母亲———如果不是其母容貌异常惊艳,又如何能引来地位相差悬殊而贵为帝胄的皇帝垂幸呢?

不过,在兵戈四起的南北朝时期,像兰陵王这样既不魁伟又不雄毅的“小白脸”,在他们这个崇军尚武的皇族家庭里肯定不受欢迎。毕竟,兰陵王所处的时代及他所在的位置都不允许他柔弱,否则人生苦难,前途堪忧。以当时的北齐政权而论,除在中原与南陈、北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外,西部、北部还有突厥、契丹、柔然等强悍的游牧民族不时骚扰边界。因此,在这样一个崇尚武力、以军功起家的家族集团中,身为高氏皇族的兰陵王要想脱颖而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

连年战乱的岁月里当然不难找到征战的机会,看似柔弱的兰陵王同样拥有一颗“奔腾”的心。或许因为其长相缺乏一种必要的“英武之气”,兰陵王每逢出征时都命人制作一些面目狰狞的面具,沙场厮杀时全军戴上,以在心理上威慑敌手。在其指挥的大大小小战役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联合突厥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在即将破城的危急时刻,兰陵王率援军及时赶到。冲开敌军外围后,兰陵王亲率五百精骑,只见他头戴狰狞“大面”,身穿耀目铠甲,手握利刃,奋勇杀入重围,令敌军阵脚大乱。待冲到洛阳城下,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守军大声欢呼,之后立即打开城门,城内外齐军合兵一处,将北周军队彻底击溃。这次大捷之后,兰陵王威名远扬,并被加封为尚书令。

光有面具是远远不够的。兰陵王对手下兵卒爱护有加,与将士同甘共苦,《北齐书》中说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另外,《北齐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说他某次上朝时,“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兰陵王不以为意,“无所谴罚”。在北齐那样动辄滥杀滥罚的疯狂时代,兰陵王宽厚仁和的风范应该算是难得的异数了。

兰陵王无端遭鸠杀

古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震主,祸必随之。就在“邙山之战”的第二年,北齐后主高纬某次与兰陵王谈起这场战事时,颇有人情味地说了句:“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皇弟如此关心自己的安危,激动之余便回了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意思是,都是自家兄弟,为了家族大业,奋不顾身也是应该。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北齐皇帝们是出了奇的荒*狠毒。兰陵王的话原本是表亲近、表忠心,孰料因言获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原来,在心胸狭窄的后主看来,家事即国事,北齐是我高纬的,兰陵王手握兵权,建有大功,对“家事”过于热心,是否有“取我而代之”的意图?由此,史书上记了这么一笔:“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事后,兰陵王也感到了后主高纬的不快,在逃无可逃的情况下,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贪财去祸,以此显示自己并无大志。据《北齐书》记载:兰陵王为官定阳时大肆收取贿赂,部属相愿问他:“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兰陵王避而不答。相愿说:“难道是因为邙山大捷,害怕自己功高盖主而被皇上猜忌,想以此自污吗?”兰陵王郝然答道:“然。”相愿大笑:“朝廷若忌王,贪污受贿岂能坐视不管,这不但避不了祸,反而是速祸之道。”兰陵王听后大恐,毕恭毕敬地请教有何办法。相愿说:“王之前建有功勋,如今又有大捷,威名远扬,要想避祸,只能称病在家,不再参预国事。”

听了相愿的话后,兰陵王称病不出,有时甚至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数年后,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说:“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言外之意,恨不能打肿脸去冒充病人。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人前来看望皇兄,同时送来一瓶毒酒。兰陵王见后悲愤已极,他对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亦大恐慌,说:“会不会是一场误会,能不能去求见皇上一次?”兰陵王叹息一声,自知无用:一年前,曾与自己一道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同样无辜被诱入宫,后被弓弦残忍勒死。万念俱灰之下,兰陵王将鸩酒一饮而尽,并对郑妃惨笑道:“天颜何由可见!”

兰陵王死前,命烧掉所有债券,这似乎说明他并非真正贪财,而不过以此去祸。作为北齐末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兰陵王的遇害也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结束。4年后,北周灭齐,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入阵曲》流传至今

据《旧唐书》记载:“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作为新剧《兰陵王》的一个亮点,其片头曲即五月天乐团演唱的《入阵曲》。不过,此《入阵曲》非兰陵王时的《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诞生于“邙山大捷”之后,作为军队武乐,此曲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并伴有吟唱和简单戏剧表演,是中古文艺代表性作品之一。《兰陵王入阵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被列入宫庭舞曲。入唐后,唐玄宗李隆基以为“非正声”,下诏禁演。之后,《兰陵王入阵曲》渐褪去武曲本色而演变为“软舞”,南宋时又变为乐府曲牌名,称《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中称其“至末段,声犹激越”,尚有“遗声”可寻;大石调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中的说法,已“殊非旧曲”矣。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土日渐失传。所幸的是,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此曲传入日本,日人将其视为正统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日本举行赛马节会、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甚至宫中重大活动包括天皇即位在内,都会表演此曲。日本奈良“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即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1992年9月,在邯郸市文管人员的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演出此曲,这也是《兰陵王入阵曲》问世1428年后首度回归故里。千年之后,中国民众有幸再度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这无疑是一件文化幸事。

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是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高长恭(541—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刺史,受封乐陵县公。废帝高殷即位后,晋封兰陵王,历任尚书令、大司马、太保、太尉等。

高长恭在军事上的成就在于他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并数次击退北周进攻。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将杨忠联合突厥自恒州而下攻打北齐,突入晋阳(今山西太原),晋阳为北齐北方军事重镇,高长恭亲自参与了击退北周和突厥军队的作战,奋力将北周大将杨忠击退。

轶事典故

不计私怨:起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高长恭的贪赃之事,导致他被免除官职。讨伐定阳的时候,高长恭为帅,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高长恭听说此事说:“我本来就没有报复的意思。”于是找了个小小的过失,仅对阳士深处以杖二十的薄惩使他安心。

以上就是关于兰陵王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兰陵王历史、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个兰陵王、兰陵王一生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16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