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范进中举的情节

有关范进中举的情节,第1张

范进中举》是作者吴敬梓从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景象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情节。吴敬梓用一种夸张而又艺术的笔调,将他所批判的人物的种种可笑、可鄙、可憎或可悲的言行真实地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不仅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而且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贫富差异、地位高低的悬殊、个人的荣辱得失、人情冷暖的变化、悲喜交加的哀乐之感,从而使读者深入地了解到人世间的冷漠。

一、生活贫富变化

范进热衷于功名利禄,希望能够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中举前他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每日小菜饭”,“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衣服,靠着胡屠户的救济才能生活。虽然家中断粮,他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艳羡功名富贵的急切心情。那么,“中举”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中举”就意味着自己再也不会在亲戚朋友和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中举”就意味着到了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了,用阿Q的话来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举”就意味着天上也可以掉下馅饼来。换句话说,就像买**中了头奖一样,中举就意味着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可以发财,房子、田产、金钱、奴仆就会不招自来。中举后,范进还是范进,可是中举给他带来了整个身份地位的变化,像有神附身一样,他的生活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的社会现象。

二、地位高低变化

范进中举前见到平民百姓时,还和他们拱手作揖,和他们平起平坐,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平民百姓。他称胡屠户是“岳丈”,是尊称;可他中举后,就称他的岳父为“老爹”了。胡屠户虽是长辈,但范进的地位已高于他,他对范进也就改了称呼。张乡绅还和范进称兄道弟,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自己将来仕途的发展作铺垫。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正所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的写照。

三、个人荣辱变化

范进的荣辱变化就如同“鲤鱼跃龙门”一般。科举考试就像龙门一样,跃过了它,就会荣华富贵一生;跃不过它,就会穷困潦倒一生。正是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引诱和挤压下,范进才那样舍身忘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举业的成功,穷尽几十年的精力,直到须发斑白也不肯罢手。在某种意义上说,范进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和行动都是不由自主的,是受恶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习所支配的。在这里,由科举考试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中传布扩散,毒化人们的灵魂。不仅出入科场的士子,而且就连操刀宰猪的屠户,也都中毒很深。

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喜和怒、冷和热的根本变化。范进中了秀才时,胡屠户一边来祝贺,一边又挖苦、讽刺、责骂,肆意侮辱范进。胡屠户先“一口啐在脸上”,接着骂了个“狗血喷头”,什么“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什么“尖嘴猴腮”,什么“不三不四”“癞虾蟆”“想天鹅屁吃”,什么借给盘缠是把银子“丢在水里”,连范进的娘也成了“老不死的”,“一顿夹七夹八,骂得范进摸门不着”。此时的胡屠户,认定范进不会中举,成不了“文曲星”(因为他到底不是“方面大耳”)。胡屠户的一顿好骂,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恶毒的词语都用上了,充分地表现了他那种尖酸刻薄的市侩本性和乡井流氓的无赖品行。范进依然是屁也不敢放一个,显现了他人穷志短、屈辱懦弱的性格。然而当范进一旦真的中了举人时,在胡屠户眼里他马上就变成了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对他的称呼也立即从“现世宝穷鬼”改成了“贤婿老爷”,连说他的相貌也由从前的“尖嘴猴腮”变得品貌非凡了。胡屠户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他说的一句话:“姑老爷今非昔比”了!这“今非昔比”四个字,写出了功名富贵在他心中的分量,一下子就挖掘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

四、人情冷暖变化

众邻里在这段故事中是一些连姓名也没有的人物。在范进中举以前,一家人穷得快要饿死时,没有一个人来关心帮助;而范进中举的消息一传开,他们竟争先蜂拥而入,贺喜、帮忙、送钱送米,献尽了殷勤。通过这些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作者写尽了科举考试制度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外还写到了有钱有势的乡绅张静斋,也主动来登门“攀谈”,并送来银子和房子。作者就是通过范进周围的人物在他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十分真实地表现了整个社会艳羡、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倾向。文中人物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变化简直可以和《变色龙》中善变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相媲美,真是人情冷暖逐高低啊!整个社会的病态心理和病态表现,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

五、人物哀乐变化

在亲戚和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之下,范进已经没有了自信。当经过几番的考试都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时,范进早已被亲戚与邻居长期的冷嘲热讽和自己的自卑与自贱打倒了,从而处于一种极度的自卑当中。那么,这时的范进,作为一个曾经对功名热衷、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的读书人来说,早已死了。活着的,是一个没有信心、极度自卑的范进,一个大家心目中那样的范进。因而,当邻居告诉他“中举”时,他认为邻居“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因为他早已没有信心,根本就不会认为自己会中举,他之所以去参加“乡试”,主要是不“甘心”罢了。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经常遭到邻居们的奚落和嘲讽,所以他不再相信邻居们所说的话了,只认为这又是邻居们在戏耍和捉弄他。同时也可以看出,范进早已习惯了邻居们对他的冷嘲和热讽。以科举成败论英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社会悲哀。

当范进确定自己“中举”后却疯了,主要原因是范进把自己一贯的自卑和压抑,一下子都释放出来了,就像一个气打得太胀的气球一下子炸了。可以这样说,范进的疯是从一个极端——热衷功名,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抱负,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受尽了左右邻居、亲朋好友的讽刺和打击,处于一种极度自卑和压抑的状态。而范进的中举,又使他从一个极端——一种极度的自卑和压抑之中,被抛到了另一个极端——居然“中举”了。

范进中举后变成了疯子、傻子,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这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生活在这种制度下和氛围中的读书人——“范进”们必疯无疑。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的世态炎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构思与情节设置,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增加了一颗闪耀的明珠,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范进的典型性

清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曾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这里说的前三类人都是小说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范进大概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下人”一类。“下人者”,对人低三下四之谓也,更确切地说,就是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范进的“下人”,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夫“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人”,简直到了麻木的地步!真可谓卑怯之至,屈辱之至。对胡屠户如此,对其他人也如此。

范进这种性格是在他三十多年场屋困顿的生涯中形成的。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可是人们都认为,是宗师怜悯他,“舍与”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当邻居到集上寻他,告诉他已经中举的喜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就是这种近乎绝望的心理反映。

胡屠户形象意义

胡屠户

胡屠户是个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形象,虽然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却也颇为圆滑机智,而且本性还是比较纯朴的。这样的形象在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要知道像范进这样的书呆子在那种社会里是混不开的,除非考取了功名当上官,否则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而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够在那样的社会里,凭借屠宰的手艺挣钱养家,而且能混得如鱼得水,得到张乡绅那样的老主顾。所以,范进没中举之前,他看不起范进也是情理之中。他在家里以岳父的身份教训范进,虽然言辞辛辣,极尽讽刺之能事,却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封建家庭观念,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因为范进老是考不中。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比如“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还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等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等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态度不同是因为之前是在家里,后面是在公开场合。试想一下,如果范进没有中举人之前,胡屠户再怎么鄙视自己女婿,也不可能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女婿,就像他在家里那样。女婿的面子就是他岳父的面子,所以后来范进中举人之后,在众人面前他肯定要尽其所能地捧自己的女婿。

作者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文中通过范进由屡试不第到一朝中举后的不同境况、际遇、表现,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同时生动地刻画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 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代表范进觉得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并且自己几十年的怨气,似乎要在这一刻中爆发。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作者运用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落魄的丑态、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范进长期遭白眼,一旦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情上承受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任封建统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范进,原是比较老实、勤学苦读、受人欺侮的穷书生。自12岁应考,连续考了20余次,还是一个童生。最后一次应考,他实际年龄已经54岁,名册上写的却是30岁。考试那天,范进第一个交卷。主考官周进也是苦读出身,见范进面黄肌瘦,胡须花白,寒冬天气还穿件麻布大褂,冻得瑟瑟发抖,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用意看他的试卷。可是连看两遍,还不解其意,直到看了3遍,才知是“天地间最好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不等各卷汇齐,便取范进第一名。

范进中了秀才,还要去参加乡试,找丈人胡屠户借钱,却被骂得狗血喷头。胡屠户骂他:“你中了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趁早收了这份心!”范进只好向乡邻同案借了盘费,瞒着人去城里应试。回来时,家里已断粮3天。胡屠户知道后,又将他骂了一顿。

发榜那天,范进家里没米下锅,抱着母亲那只生蛋条鸡上集去卖。刚走不久,报喜的人来了。邻居飞奔到集上去找范进,只见他抱着母鸡,一步一踱地四下张望,在寻人买。邻居赶忙上前说:“范相公,你中了举人,赶快回去!”范进以为是哄他,只装没听见,低着头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追上去要夺他的鸡。范进挣脱说:“高邻,不要开玩笑,我要卖它买米救命啊!”邻居见范进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扔在地上,拖着范进就往回跑。

范进回到家门口,见到报喜的和邻居们挤了一屋,他三步并作两步往屋里走。屋里已挂起报帖:“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每念一遍,就拍手笑道:“噫!好了!我中了!”范进念着,笑着,突然一跤跌倒在地,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他母亲慌忙拿开水来灌救。灌弄了一阵,范进一骨碌爬起来,又拍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不由分说,往门外飞跑,边拍边笑。大伙都说这位新贵人喜疯了!

范进的母亲和妻子急得大哭。有人出主意说:“范老爷因欢喜过度,痰迷心窍,只要他平日最惧怕的人打他一下,说‘你不曾中’,他一吓,把痰吐出来,就明白了!”众人要胡屠户打他女婿。胡屠户为难地说:“如今中了老爷便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啊!”邻居见他如此,便挖苦他,催促他。胡屠户违拗不过,喝了酒,壮壮胆,拿出平日的凶恶样子,对着正在发疯的范进,大骂一声:“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巴掌过去,把范进打倒在地。众人一齐上前,替范进抹胸口,捶背心,忙了半晌,范进才渐渐喘过气来,睁开眼,不疯了。胡屠户连忙向女婿赔礼道歉,扶他回家。

范进中举之后,结交官绅,变成一个虚伪庸俗的官吏。

后用“范进中举”比喻喜出望外,欢喜若狂。

以上就是关于有关范进中举的情节全部的内容,包括:有关范进中举的情节、关于《范中进举》、每日典故:范进中举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608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