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才子,推荐一些有趣的趣味化学实验,越多越好(不要太危险的)

请各位才子,推荐一些有趣的趣味化学实验,越多越好(不要太危险的),第1张

“可乐”变“雪碧”

可口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可口可乐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下面介绍一则将“可口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口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碘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口”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原来,硫化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自然,这种“可口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NaNO2与食盐的简易鉴别法

NaNO2有多种用途,可用作热处理剂,发泡剂,金属表面处理剂、漂白染色剂等。在建筑工地上,利用无机盐水溶液凝固点降低的性质作为水泥施工的抗冻剂。由于NaNO2是一种强氧化剂,误食NaNO2能使正常含+2价铁离子的血红蛋白氧化成+3铁离子的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血红蛋白载O2交换CO2的能力。由于NaNO2具有像食盐一样的咸昧,所以在建筑工地的炊事人员将工业用盐NaNO2误作食用盐而导致民工中毒的事件多次发生。如何鉴别NaNO2和普通食用盐呢

(l)加热法如果是在建筑工地上可待检盐放在铁锅里加热(干烧),由于NaCl的熔点80l℃远高于NaNO2的熔点(27l℃),如果出现熔化并伴有臭味气体生成成现象的定是NaNO2。

(2)加酸法

试管里加入少量待检盐,加几滴盐酸或稀硫酸或食醋,如果出现红棕色NO2气体的定是NaNO2。

2 NaNO2 + 2H2SO4 = 2NaHS04 + NO2+ N0 + H2O

白色固体的鉴定

现在有一种白色固体,当它和浓NaOH溶液共热时,产生一种“白色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当和浓硫酸共热时,也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如果使先后产生的两种气体相混合,立刻发生浓厚的白烟。请大家想想看,原来的这种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答案

这种白色固体是氯化铵,因为氯化铵加浓NaOH时,反应生成NH3·H2O, NH3·H2O分解出氨气,氨气能使润湿的石蕊试纸变成蓝色。这种白色固体和浓硫酸共热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该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小颗粒,形成白烟

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 + 2H2SO4 = 2H2O + 2SO2 + 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还有更多>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去除热水瓶水垢。

      操作步骤:

      第一步:在热水瓶中留些热水,然后倒入一些白醋。

      第二步:盖上盖反复摇几次,然后再放置一段时间,水垢就可以去除了。

       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揭秘:醋酸能与水垢中的不溶性的钙、镁盐和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盐,从而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

      2、牵牛花变色。

      实验材料:牵牛花、小苏打、白醋、水、玻璃杯

     实验步骤::

      第一步:往一个玻璃杯里倒入一些白醋。

      第二步:往另一个玻璃杯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加水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牵牛花分别进入这两个杯子中,会发现牵牛花变成了不同的颜色。

      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揭秘:

      牵牛花里含有一种色素(花青素),这种色素会随着外界酸碱度的变化而变色。白醋呈酸性,花变成红色;苏打水呈碱性,花变成蓝色。

1、魔棒点灯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2、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

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

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

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3、喷雾作画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

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

(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

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

(2)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

(3)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

4、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应原理:稀硫酸在加热时成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使纤维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现黑色或褐色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实验步骤:用毛笔蘸取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画花或写

字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或字迹

5、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6、自动长毛的鸭子:

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接着就可以看见铝鸭子自动长出白毛出来!

实验原理:铝为活泼金属,但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空气的反应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坏了致密氧化膜,同时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Al可以持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项:HgNO3为剧毒化合物,实验时注意防护措施!

7、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8、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9、白花变蓝花

器具: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

药品:锌粉、碘片、浆糊

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

一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

原理: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少量水作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成紫烟,水受热汽化,空中冷凝成白雾,碘和白纸花上的面粉接触显兰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

10、自燃——糖与氯酸钾的反应

实验原理

浓硫酸与糖反应时放热,放出的热量能促进氯酸钾的分解,释放出氧气氧气又进一步氧化糖,糖的氧化放出大量热,大到足以使糖燃烧产生火焰

实验步骤及现象

将糖粉与等量氯酸钾混合均匀放进蒸发皿内,在混合物顶部轻轻地挖一凹痕,向凹痕中滴一滴浓硫酸,即发生自燃

注:这个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1、火山爆发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激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重铬酸铵分解生成的固体残渣随生成的气体喷出

〔实验操作〕

在木板中央堆一方泥土,上面放一坩埚,坩埚周围用泥围堆成一小“山丘”,丘顶坩埚上方为“火山口”向埋在山丘内的坩埚中央堆放5 g高锰酸钾和1g硝酸锶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周围堆放10g研细了的重铬酸铵粉末用长滴管滴加数滴甘油在高锰酸钾上,人离远点,片刻后可见有紫红色火焰喷出,紧接着就有绿色的“火山灰”喷出

12、水火相容

在一个玻璃杯中盛大半杯水,把十几颗氯酸钾晶体放到水底,再用镊子夹取几小粒黄磷放到氯酸钾晶体中接着用玻璃移液管吸取浓硫酸少许,移注到氯酸钾和黄磷的混合物中,这时水中就有火光发生水中有火,岂不是“水火相容”吗

秘密在哪里呢

在水中放进氯酸钾,氯酸钾是含氧的化合物;再放进黄磷,黄磷是极易燃烧的东西,在水里因为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了,所以没有自燃但是,加进了浓硫酸,浓硫酸与氯酸钾起作用生成氯酸,氯酸不稳定,放出氧来氧又与黄磷起反应而燃烧,这种反应特别猛烈,因此在水里也能进行,使得水火同处在一个杯中磷被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与水起作用,生成磷酸

13、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15、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化学实验都很有趣,关键是体验者是否乐在其中,例如:

1、滴水生火(过氧化钠、水)2、滴水生烟(铝粉、碘、水)3、铝粉与空气(抛向酒精灯火焰)4、焰色反应5、银镜反应6、铝热反应7、氢氧化钡点8水与氯化铵结冰很多呢,教材中的实验都很好玩的,学生都比较喜欢。

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

5、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答案

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6、不安定的卫生球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这时,爱动脑筋的甲同学一本正经地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

答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9、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简单易做的化学小实验:①用筷子沾点食盐,放到煤气上烧,观察火焰颜色。②将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白)醋装进饮料瓶,拧上瓶盖,产生的气体熄灭燃烧着的蜡烛。③铜丝在煤气(或天燃气)灶上烧,观察火焰颜色。④用脱脂棉包裹些 “过氧化钠”,对着它 吹气或滴加少量的水,会自燃。⑤饮料瓶内装上双氧水,把高锰酸钾在煤气(或天燃气)灶上烧后的残留物加入其中,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厨房里找到下列物品:

食醋(含有3—5%的醋酸

,最好是无色透明的白醋,这样便于观察现象,白醋含有6%醋酸)

苏打(主要成分是na2co3,做发面馒头要用的)或小苏打(主要成分是nahco3)

将苏打慢慢加入到事先倒入食醋的玻璃杯中,会有大量气体放出,产生大量泡沫,像啤酒倒出时的样子(加快了,泡沫可能会溢出)。

我上中学时经常在家做这个实验玩哦。反应方程式如下:

2hoac

na2co3

==

2naac

h2o

co2(气体)

hoac

nahco3

==

naac

h2o

co2(气体)

呵呵,哥再教你一招:

到药房里买一瓶外用消毒的双氧水,找个小药瓶,例如用完的眼药水瓶,装入半瓶双氧水,然后将少许香烟灰粉末加入小药瓶里;擦燃一根火柴,将火焰熄灭,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小药瓶里,可以看到火柴梗又复燃了!这是因为香烟灰可以起到催化剂作用,加速双氧水的分解,而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可使带火星的火柴梗(或者点燃的卫生香、蚊帐)燃起明亮的火焰。反应式如下:

2h2o2==香烟灰催化==2h2o+o2(气体)

(至于香烟灰,你可以向抽烟的家人或邻居弄一点,实在找不到香烟灰,加点随处可见的尘土也可以作为催化剂哦,可别为了做这个小实验而去学抽烟啊!)

此外,我还摘抄到另外一个适合在家做的化学实验。

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实验原理

淀粉(用面粉也可)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有氧化性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实验步骤及现象

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高中书上都是呀,还有“高中小朋友”听上去怪怪的

这些是除了书上另外的:

(一)鸣炮庆祝

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5

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

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

2Mn2O7=4MnO2+3O2↑

C2H5OH+3O2→2CO2+3H2O

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

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可再盖灭,再点燃。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手指点火

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因而硫燃烧得更旺,余烬便着火了。

操作:取1克氯酸钾和05克硫,分别放在研钵里研成很细的粉末,然后把它们混和均匀。或者用十根火柴,把头药刮下研细也行。

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蜡烛,并将它点燃。事先用手指头蘸些混和好的药粉。表演时,将烛火吹灭,趁着尚有余烬,把蘸有药粉的手指头,轻轻地向烛芯碰一下,蜡烛便可复燃。可以再吹灭,再点燃。

注意事项:蜡烛的烛芯长约15厘米。这样在吹熄后才有余烬。如果用研细的火柴头药,只能在手指头上粘上薄薄的一层。多了,手指上的头药也会着火,可能灼伤手指。

(五)氯气点火

用品:250毫升广口瓶、分液漏斗、导管、玻璃水槽、集气瓶、毛玻片、试管、滴管。

电石、水、浓盐酸、高锰酸钾。

原理:电石和水反应产生乙炔。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氯气和乙炔反应放出的热使乙炔着火,然后乙炔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CaC2+2H2O→Ca(OH)2+C2H2↑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C2H2+Cl2→2C+2HCl

2C2H2+5O2→4CO2+2H2O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5-1所示。在广口瓶里放入10克小块电图15-1制取乙炔石。轻轻旋开分液漏斗的活栓,使水慢慢地滴下。等广口瓶内的空气排净后,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乙炔。瓶口用毛玻片盖住,直立放在桌上。另取一支试管放入05克高锰酸钾晶体滴入2滴浓盐酸就有氯气产生并充满试管。这时,左手拿开乙炔瓶上的毛玻片,右手把试管里的氯气倒入乙炔瓶里。当乙炔和氯气相遇,便立即着火发出光亮而带浓烟的火焰。

(六)杯中大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坩埚、镊子。

乙醚、钾、细砂。

原理:钾和乙醚在常温时不发生反应。当把它们倒入水时,钾和水相遇立即产生氢气并着火,从而引起剧烈的燃烧现象。

2K+2H2O=2KOH+H2↑

2H2+O2 2H2O

C2H5OC2H5+6O2 4CO2+5H2O

操作:在烧杯底部放一厚层细砂,砂上放盛有5毫升水的蒸发皿。向坩埚里注入2毫升乙醚,再放入绿豆大的一块钾。将乙醚和钾的混和物倒入蒸发皿时,杯内立即发生大火。

(七)滴水生火

用品:600毫升烧杯、蒸发皿、镊子、滴管。

滤纸、细砂、过氧化钠、白磷。

原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白磷着火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的底部铺一层细砂,砂上放一个蒸发皿。取2克过氧化钠放在蒸发皿内,再用镊子夹取2块黄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后放在过氧化钠上。用滴管向过氧化钠滴1~2滴水,白磷便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浓浓的白烟

(八)液中星火

用品:大试管、铁架台、铁夹。

98%浓硫酸、酒精、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会产生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同时放出热量。七氧化二锰分解出氧气,使液中的酒精燃烧。但由于氧气的量较少,只能发出点点火花,而不能使酒精连续燃烧。

操作:取一个大试管,向试管里注入5毫升酒精,再沿着试管壁慢慢地加入5毫升浓硫酸,不要振荡试管。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时,试管里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酒精,下层为浓硫酸。用药匙取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入试管,晶体渐渐落到两液交界处。不久,在交界处就会发出闪闪的火花。如果在黑暗的地方进行,火花就显得格外明亮。

注意事项:高锰酸钾的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反应太剧烈,试管里的液体会冲出来。

(九)冰块着火

用品:大瓷盘、滴管。

电石、钾、冰块。

原理:水和钾反应剧烈,使生成的氢气燃烧。氢气的燃烧使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着火。燃烧所产生的热进一步使冰熔化成水,水和电石作用不断地产生乙炔,因此火焰就越烧越旺,直到电石消耗完,火焰才渐渐熄灭。

操作:取一大块冰放在大瓷盘里,在冰上挖一个浅坑,放入一小块电石和一小块钾。然后向浅坑里滴几滴水,立即冒出一团烈火和浓烟,好象冰块着火似的。

(十)星光飞舞

用品:20毫升塑料瓶、针、酒精灯。

胆矾粉末、镁粉、还原铁粉。

原理:当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上时,胆矾的铜离子使火焰呈现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体积很小,与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热,所以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

2Mg+O2 2MgO

3Fe+2O2 Fe3O4反应所产生的热使四氧化三铁发红,使氧化镁达到白炽状态,于是便出现细小的红光和耀眼的白光。因为金属粉末不是同一时间落在火焰上燃烧的,加上在氧化时被热气流冲开,所以红光和白光四射,一闪一闪好象星光在飞舞。

操作:取胆矾粉末、镁粉和还原铁粉各1克。把它们混和均匀后,放入小塑料瓶里。瓶底用针打一些小孔。然后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轻轻拍打塑料瓶。瓶里的粉末落在火焰上时,火焰呈绿色。在绿色火焰的上方,飞舞着红色和白色的星光,景色十分美丽。

(十一)水中燃烧

用品:研钵、玻璃水槽、直径约4厘米的塑料瓶,铁棒,引火线。

硝酸钾、硫粉、木炭粉、细砂。

原理:黑火药在水中燃烧时,所喷出的大量烟尘和气体足以把水冲开而不影响其反应的继续进行。黑火药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S+2KNO3+3C 点燃K2S+N2↑+3CO2↑

操作:取硝酸钾5份、硫粉1份、木炭粉1份、分别研细后放在纸上反复拌匀,配成黑火药,备用。

取一直径约4厘米的塑料瓶,把它截成高约6厘米、有底的圆筒。向筒内先装入约2厘米厚的细砂,再填入黑火药。每装入少许,用铁棒捣结实,填满到筒口后,插入引火线(它是用棉绳浸透30%硝酸钾溶液晒干而成的。)再把黑火药压紧。把装好火药的塑料筒,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水槽,筒口要高出水面约1厘米。

点燃引火线,不久有大量烟尘和火焰从塑料筒里喷出来。燃烧逐渐蔓延到水下,直到黑火药烧完为止。由于有少量没有烧完的炭粉分散在水中,使水变成棕黑色。

(十二)水中火光

1

用品:200毫升烧杯、2毫升移液管、镊子、药匙。

水、98%浓硫酸、氯酸钾、白磷。

原理:氯酸钾和浓硫酸作用,生成易分解的氯酸,产生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很容易分解生成氯气和氧气,同时放热使白磷达到着火点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

KClO3+H2SO4=HClO3+KHSO4

4HClO3=4ClO2↑+O2↑+2H2O

2ClO2=Cl2+2O2

4P+5O2=2P2O5

P2O5+3H2O=2H3PO4

操作:在烧杯中放入10克氯酸钾晶体,慢慢注入100毫升水,再用镊子夹取2~3块绿豆大的白磷放在氯酸钾晶体中间。然后用移液管吸取浓硫酸2毫升注到氯酸钾和白磷的交界处。这时白磷燃烧,发出火光。

用品:400毫升烧杯、镊子、铁架台、铁夹、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氯酸钾、二氧化锰、白磷、40℃的热水。

原理: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又有氧气存在,所以白磷在水中燃烧。

操作:把5小块绿豆大的白磷投入一个盛有半杯40℃热水的烧杯里。

把6克氯酸钾和2克二氧化锰混和均匀后放在试管里。用带有导管的塞子紧塞管口。给试管加热。将放出氧气的管口靠近白磷时,白磷便立即燃烧,发出闪烁的火光。

(十三)木炭化妆跳舞

用品: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镊子。

木炭、硝酸钾。

原理:硝酸钾受热先熔化而后分解为亚硝酸钾和氧气。熔化的硝酸钾和木炭接触,反应所放出的热将木炭灼红,生成的二氧化碳把木炭推上去。木炭和硝酸钾脱离接触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落下。木炭就是这样上下跳跃不停,直到它作用完为止。

2KNO3 2KNO2+O2↑

C+O2=CO2

操作:取5克硝酸钾放入大试管里。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底部,使硝酸钾熔化。等有气体放出时,投入黄豆大的木炭并继续加热。一会儿,木炭由黑变红在试管里不断上下跳动,发出明亮的火光。移去酒精灯,木炭还可以跳跃片刻。

(十四)化学灯

用品:铁架台、铁夹、镊子、硬质大试管、酒精灯。

硝酸钾、硫块。

原理:硫和熔化的硝酸钾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中生成的亚硝酸钾被炽热发出耀眼的白光。

2KNO3 2KNO2+O2↑

S+O2=SO2

操作:把装有5克硝酸钾的大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试管底部,使硝酸钾熔化。这时拿开酒精灯,向试管里每隔半分钟投入黄豆大的硫块,试管便持续地发出耀眼的白光。

(十五)焰火

用品:研钵、纸筒、引火线(用棉绳浸透30%硝酸钾溶液,晒干而成)。

氯酸钾、硫、木炭粉、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锶、蔗糖、镁粉、三硫化二锑。

原理:焰火呈现红、绿、紫、蓝、黄各种颜色是药品中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焰色:K,K+(紫色),Na,Na+(**),Sr,Sr2+(深红色),Ba,Ba2+(黄绿色)。

操作:按下面的配方(质量比)来配制各色焰火。

红色:氯酸钾4,硫粉11,木炭粉2,硝酸锶33。

绿色:氯酸钾9,硫粉10,硝酸钡31。

白色:硫粉3,硝酸钾12,镁粉1,木炭粉2。

紫色:氯酸钾7,硫粉5,硝酸钾7,蔗糖2。

**:硫粉12,木炭粉2,硝酸钾30,硝酸钠5。

蓝色:硝酸钾9,硫粉2,三硫化二锑2。

将所需药品按数量称好,分别研细再混和均匀,装入纸筒,边装边压紧,装好后插入引火线。点燃引火线,火药便燃烧(或用滴入浓H2SO4引燃),发出各色火焰,非常好看。

注意事项:配制火药时,各个成分必须分别研细千万不能混研,以防燃烧或爆炸。反应时将会有较多的烟生成,因此该实验适合在室外进行。

(十六)蜡烛自明

用品:6×6平方厘米木板、30毫升试剂瓶、镊子、滴管。

二硫化碳、白磷、蜡烛。

原理:将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烛芯上,二硫化碳很快挥发掉,剩下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接触,激烈地氧化放热,使白磷燃烧起来。白磷燃烧时就把烛芯点着了。

操作:取一支点燃过的蜡烛固定在木板上。烛芯要长而松散。在试剂瓶中注入5毫升二硫化碳,再用镊子夹取一块蚕豆大小的白磷放入二硫化碳中,塞上瓶盖,轻轻摇晃,使白磷溶解成溶液。用滴管吸取少量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到烛芯上。不久,烛芯就自燃起来。

(十七)火山爆发

用品:滴管。

烧石膏、高锰酸钾、重铬酸铵、甘油。

原理:高锰酸钾和甘油发生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使甘油着火。重铬酸铵受热迅速分解产生氮气,使三氧化二铬粉末向上飞,迸发出火星。

操作:将烧石膏加水捏成小山,山顶留一坩埚大小的坑,晾干备用。

在石膏山顶的坑中间,堆放高锰酸钾粉末,顶上压一小槽。在高锰酸钾的周围,堆放研细的重铬酸铵粉末。用滴管吸取甘油,滴1~2滴于高锰酸钾的小槽里。一会儿,就可看到有紫红色火焰喷出,跟着又喷出许多绿色的“火山灰”,布满在小山坡上,景象逼真,婉如火山爆发。

(十八)海底火山爆发

1

用品:玻璃水槽、20毫升广口药瓶、塑料薄膜、牛皮筋、滴管。

烧石膏,蔗糖、氯酸钾、98%浓硫酸。

原理:浓硫酸和氯酸钾反应生成奇臭的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氧化力极强,能使蔗糖猛烈燃烧。

操作:用烧石膏加水捏成小山,山顶上嵌入广口药瓶,晾干备用。

将10克氯酸钾和10克蔗糖混和均匀,装入石膏山顶的小瓶内。用塑料薄膜封瓶口,牛皮筋扎紧,然后将小山没入水槽的水里。用滴管吸取浓硫酸,刺破塑料薄膜,滴入几滴浓硫酸。火山立即在水中爆发,十分壮观。

2

用品:玻璃水槽、墨水瓶。

沸水、红墨水。

原理:沸水和冷水发生对流,沸水上升,冷水下降。

操作:在空墨水瓶里滴入10滴红墨水,再注入沸水,扭紧瓶盖,把它放入水槽里。向水槽里倒入冷水,浸过瓶口约5厘米。然后轻轻地旋开瓶盖,瓶内的红水慢慢上升喷向水面,好象海底火山爆发一样。

(十九)节奏的爆炸

用品:研钵、60毫升锥形瓶、玻棒。

碘片、30%浓氨水。

原理:碘和浓氨水反应生成六氨合三碘化氮。它不溶于水,干燥后,性质极不稳定,轻微的触动,即引起爆炸。

3I2+7NH3=NI3•6NH3+3HI

2NI3•6NH3=N2↑+3I2+12NH3↑

分布均匀细小的六氨合三碘化氮爆炸时没有危险。

操作:取1克碘片放在研钵里,加入5毫升浓氨水。小心研磨3分钟,便得到黑色六氨合三碘化氮的细小固体。加水50毫升,经搅动后倒入锥形瓶中。振荡锥形瓶,使黑色粉末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然后洒在舞台上,让它干燥。干燥后,这时在上面跳舞,随着舞步可发出有节奏的爆炸。

(二十)一触就炸

用品:试管2个、带导管的橡皮塞、漏斗、滤纸、药匙、石棉网、三角铁架、酒精灯。

棉花、2%硝酸银溶液、2%稀氨水、电石。

原理:电石和水反应产生乙炔。乙炔和银氨溶液作用生成乙炔银。

CaC2+2H2O→Ca(OH)2+C2H2↑

C2H2+2Ag(NH3)2OH→C2Ag2↓+4NH3+2H2O乙炔银受撞击或受热即发生爆炸分解出银和碳。

C2Ag2→2Ag+2C

操作:

在图15-4左面的试管里加入3毫升水,再放入2小块电石,试管口放些棉花,再把连着导管的塞子塞好。让生成的乙炔不断通入银氨溶液中,即有灰白色的乙炔银沉淀产生。等反应停止后,用滤纸过滤,冲洗,取出沉淀物,放在干净的石棉网上并分成若干绿豆大的小堆。俟其干燥后,一触即可爆炸。也可以把石棉网放在三脚铁架上,下面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片刻,水分蒸发后乙炔银就发出猛烈的爆炸,同时有火光出现。

(二十一)烧不坏的手帕

1

用品:手帕、100毫升烧杯、酒精灯、竹夹子。

酒精。

原理: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这样火焰的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操作: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用品:手帕、玻棒、酒精灯。

酒精、磷酸钠饱和溶液、明矾饱和溶液。

原理:浸过磷酸钠和明矾溶液的手帕在晾干后,磷酸钠和明矾所形成的氢氧化铝会把布和空气隔开。因此酒精燃烧产生的热,不能使手帕达到燃点。

2KAl(SO4)2+3Na3PO4+6H2O=3NaH2PO4+3Na2SO4+K2SO4+2Al(OH)3↓

操作:把手帕放在磷酸钠饱和溶液中浸透,取出晾干。再把这块手帕在明矾饱和溶液中浸几分钟,取出晾干。

表演时,把酒精倒一些在手帕上,再用一根玻棒把手帕挑起,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火焰熄灭后,手帕一点没有烧坏。

(二十二)烈火中的花布

用品:花布、细铁丝、镊子、酒精灯。

樟脑丸

原理:樟脑丸的化学成分为萘,很容易燃烧。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于使萘升华,所以和樟脑丸紧贴的花布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布的着火点,布就不会燃烧。

操作:用一块小花布紧紧地包住一颗樟脑丸,再用细铁丝扎紧,然后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转眼功夫,小花布被熊熊烈火包围,烈火中还散发出浓浓的黑烟。将火吹灭后,打开布包一看,樟脑丸变小了,但花布却和原来一样一点没有烧坏。

(二十三)奇异的脱脂棉

用品:脱脂棉、100毫升烧杯、玻棒、铁丝、铁夹四个。

磷酸钠饱和溶液、明矾饱和溶液、30%硝酸钾溶液、浓硝酸(密度14克/毫升)、浓硫酸(密度184克/毫升)。

原理:用磷酸钠和明矾溶液浸过的脱脂棉,由于在棉纤维上有一层不能燃烧的保护膜,所以不易燃烧。

用硝酸钾溶液浸过的脱脂棉,由于硝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的助燃,所以很容易燃烧。

2KNO3 2KNO2+O2↑

用1体积浓硝酸和2体积浓硫酸的混和液浸泡15分钟的脱脂棉,由于棉纤维和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极易燃烧的纤维素三硝酸酯,取出,洗净、晾干后,火药棉在外表上跟原脱脂棉相似,但遇火即迅速燃烧。

操作:将脱脂棉分为四等份:第一份是原来的脱脂棉;第二份是先放入磷酸钠溶液中浸透,取出,干后再浸入明矾溶液,取出,晾干后的脱脂棉;第三份是浸入硝酸钾溶液,取出,干燥后的脱脂棉;第四份是浸入10毫升浓硝酸和20毫升浓硫酸的冷混和液中,约10分钟后取出,洗净,晾干后的脱脂棉。

将上面四份脱脂棉夹在铁丝上,彼此留5厘米的距离,然后依次点燃。第一份可以燃烧,但速度不快;第二份不易燃烧;第三份容易燃烧;第四份极易燃烧。

(二十四)口吐“仙气”

用品:尖嘴玻璃管、酒精灯、有色塑料管、药棉。

汽油、肥皂液、甘油。

原理:汽油蒸气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和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

操作:在长20厘米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段吸饱汽油的棉花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燃烧起来。离开火焰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管吹气力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好看。

这时把玻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燃着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声和火球,非常有趣。

(二十五)火灭画现

用品:100毫升烧杯、毛笔、刷子、玻棒、玻璃板、彩色画片。

硼砂浓溶液、明矾饱和溶液、火药棉、丙酮、铝粉。

原理:画片经过硼砂和明矾溶液先后处理过后,在画面上就有一层不易燃烧的保护层。火药棉燃烧迅速,所以画片不会烧坏。

操作:取一张彩色画片,用毛笔在画片上涂一层硼砂溶液,晾干后涂一层明矾溶液,再晾干后备用。

将火药棉放在小烧杯里加入丙酮和铝粉,调匀。然后把火药棉的丙酮浓稠的液体,刷在玻璃板上,刷的面积比画片略大一些。重复刷3~4遍,干后揭下贴在画片上。这时用火柴点燃火药棉。当火药棉迅速烧完时,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

(二十六)烧不着纸的火

用品:蒸发皿、玻棒、镊子、纸。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原理:二硫化碳是容易燃烧的液体,但四氯化碳却不能燃烧。二硫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同时放热。

因有四氯化碳在里面,四氯化碳大量挥发时带走了不少热量,因此火焰的温度被降低而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操作:在蒸发皿中倒入6毫升二硫化碳和16毫升四氯化碳,搅拌均匀。用火点燃后,可以看到淡蓝色的火焰。这时用镊子夹一张普通的纸放在火焰上,纸却烧不着。

(二十七)火能写字作画

用品:白纸两张、毛笔、大头针、香、酒精灯。

30%硝酸钾溶液、3摩/升硫酸。

原理:硝酸钾受热时分解出氧气,使纸燃烧。但由于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大,所以没有涂硝酸钾的纸不会烧着。

3摩/升稀硫酸在烘烤时由于水分蒸发而变成浓硫酸。浓硫酸有脱水性,使纸碳化,现出画来。

操作:

1用毛笔蘸30%硝酸钾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字要大,笔画要简单些,笔迹要连结在一起,在起笔处用大头针戳个小孔作记号,然后晾干。

表演时,用香火在每个字的针孔处点燃,于是火就顺着笔画写出空心字来。

2用洗净的毛笔蘸硫酸在白纸上作画,阴干后看不出画迹。表演时,把白纸小心地放在火上烘烤,于是逐渐现出墨笔画来。

(二十八)滴水生烟

用品:研钵、坩埚、滴管。

碘片、铝粉。

原理:碘和铝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加水催化剂后,反应便立即发生。反应放出的热使水变为水蒸气,它和碘蒸气和白色的碘化铝在一起形成大量的橙色烟雾。烟雾中混杂着碘升华美丽的紫色蒸气。

操作:取3克碘片放在干燥的研钵内研细,再加入02克铝粉。把它们混和均匀后,移入坩埚并堆成小丘,在丘顶上压一小坑。用滴管往小坑内滴1~2滴水。碘和铝立即发生剧烈反应,发光发热,同时产生浓厚的棕色烟雾,烟雾中夹杂着美丽的紫色碘蒸气。

(二十九)杯中烈烟

用品:600毫升烧杯、小量筒、滴管、蒸发皿。

砂、浓硫酸(密度184克/毫升)、浓硝酸(密度14克/毫升)、松节油。

原理: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和液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松节油为易燃物,跟混和酸一接触就被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松节油燃烧,但燃烧不完全析出大量的碳形成黑烟。

操作:在600毫升烧杯底部放1厘米厚细砂。取一个蒸发皿,向蒸发皿内注入5毫升浓硝酸和5毫升浓硫酸,轻摇使混和均匀,然后把蒸发皿放在烧杯里的砂上。用滴管吸取少量松节油逐滴滴入混和酸中,一滴一蓬火,一股烈烟。

以上就是关于请各位才子,推荐一些有趣的趣味化学实验,越多越好(不要太危险的)全部的内容,包括:请各位才子,推荐一些有趣的趣味化学实验,越多越好(不要太危险的)、在家里能做的小化学实验有哪些、介绍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当节目表演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94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