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下“可证伪性”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说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

请解释一下“可证伪性”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说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第1张

falsifiability 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能为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范畴为自然科学。

这应该是指科学的本身是不断发展、完善和进化的。其发展、完善、进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其缺陷性。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在于其可检验自身。一旦在某一理论范畴内,无法提出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则意味则该理论是“完善的”、是“无法进化的”,是无法检验自身的,可视为非科学。总之,科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其科学本身是有缺陷的,而该缺陷是可证明得的。

至于你提出的这个命题应该说不算是“理论”,因此不适用“可证伪性”。

至于在客观条件下确实可行的理论,理论上是可以判定它具有可证伪性,毕竟“凡事总有例外”。

我们先来弄明白什么是可证实和可证伪。

可证实比较好理解,比如,某位专家说:“北京的房价一定会下跌的”,那么只要北京的房价在某个时候下跌了,这个结论就被证实了。

可证伪在维基百科的解释是: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反例的存在。举个例子:“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这就是可证伪。因为你只要找到一只乌鸦不是黑的,就能够证明我的结论是错的。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可证伪不代表一定会被证伪。也就是说一个理论,如果是可证伪的,并不等于要有过一次违背他的经验。只要在逻辑上有反例的存在就是可证伪的。拿“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这个结论来看,即使你找不到白色的乌鸦,这个结论也是可证伪的。因为在逻辑上这个反例确实存在。我确实可以通过找到一只白色的乌鸦,来证明你是错的(在逻辑上是说的通的,跟白色乌鸦存不存在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可证伪是逻辑属性,跟对错没有关系。)。

以之对应的是不可证伪。举个例子:“人总是要死的。”这个结论可以被证实,但是却不能被证伪。因为你即使活了200岁,也不能够说明,你在201岁还活着。但是如果你说:“你在200岁之后会死”那么这就可以证伪了。只要你在200岁之后,还活着,便可以证明它是错的。虽然你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是在逻辑上确实可以证伪。(虽然这个结论是可证伪的,是符合科学性的,但是符合科学性不一定是正确的结论。比如亚里士多德讲,重的物体下降的速度比轻的快,这个结论显然不正确,但是却是可以证伪的,是具有科学性的。)

算命先生经常会说:“你即将有大难,但是只要过了这一关就没事。”这就是典型的可证实,但是不可证伪的言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算命先生式”的言论。这些言论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却不可证伪。比如,曾经有媒体说:马云如果没有找到蔡崇信,阿里巴巴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这句话就是不可证伪。因为没有办法让马云没有蔡崇信的情况下再来一次。好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证伪比证实更重要。所以在生活中,面对那些不可证伪的推论,我们要小心。

“可证伪性”这个原则在科学中十分重要。那什么是可证伪性?

例:你看到10000只乌鸦都是黑色的,你便定下结论,说乌鸦就是黑色的。这就是可证伪性,因为只要你能找出一只乌鸦不是黑色的,你就能说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世界上没有鬼:这也是可证伪。但世界上有鬼,便是不可证伪了。

所以,可证伪性也可以说是“ 可以被证实是错误的 ”。

接下来我会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详细说明。。(接下来的说明也是可证伪的)

科学家们所说的“可解的问题”通常是指“可检验的理论”,而要确认问题是否可检验,就要运用到可证伪性标准,看它是否是可证伪的。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

而 科学理论的发展 也离不开可证伪性,当一个现存的科学理论被证明是错的之后,那这个原有的理论便被推翻,并且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可证伪性理论,这也就是科学发展的过程。

举个物理学的例子:阿基米德曾经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理论在我们现在看来肯定是错的,但新的理论也是在这错误理论基础上发展得出的。阿基米德肯定没有溜过冰,因为如果他溜过冰,他便会发现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有些原来 无法检验的东西变得可检验了 ,这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条件。

关于理论这个词的讨论:

有一部分对这概念了解不深的人会认为:理论就是猜想。

然而并不是,理论不同于任何猜想,不是一个猜测,理论是有依据的。 理论是由一系列庞大而又多样的数据支持的结论。

关于不可证伪性:

不可证伪性也就是永远不能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也就是说,这个理论已经没有进步空间了。但是,这个地方也是最诱人的一块土地,因为没有人能反驳你,你得出的这个不可证伪理论是安全的,不能被证明是错的。

但是, 这样的不可证伪的理论却是无用的。 因为它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进行的,以期望得到最接近事实的理论。

。。查了点资料,越查头越大,问题越多:

公理是否可证伪?不可证伪的难道都是伪科学?

最后附上令我头疼的交流链接:>

1、波普尔及其主要观点。

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猜想和反驳”的过程,科学家根据问题,大胆进行猜想,努力按照可证伪度高的要求提出假说。尝试性的理论(假说),在提出后就进入了反驳阶段。这时科学家要根据经验,按确认度高的要求排除错误,从而保证所接受的理论假性内容减少或不增加。

2、 波普尔认为现代自然科学革命表明,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做出新发现。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无需新的经验参加。也就是说科学就是理性不断做出的假说,而这些假说不但遭到批判,即被证伪。

他用“可证伪性”,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画出了一条界限。不具备可证伪性的理论,看似绝对正确,但实际上是一种无用的伪科学。只有可证伪的陈述才是科学的陈述,内容包含越多,就越可能被证伪,该陈述的可证伪度就越高。

3、因为局限于认知水平,我们对事实的认识本身可能会存在偏差。例如“日心说”之前,人们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央,且静止不动。按哥白尼的观点,地球绕太阳运动,且绕地轴运动,根本不是静止的。

按波普尔的要求,哥白尼的理论是符合可证伪要求的,如果被证伪的证据没有出现,我们就应当暂时接受它。

4、但当时有人拿出证据反对哥白尼的观点:“一个人跑在高塔上往下扔一块石头,如果地球会自转的话,石头落地时,这个塔已经随地球转动了一点,所以石头肯定不会落在塔的地基上”,但实际上,石头当然是落在地基上的,这个事实明显证伪了哥白尼地球是运动的观点。

受限于观测条件和理论的水平,当时的人们既没有惯性这样的概念,也无法从外太空来观测地球的运动情况,只能从传统的视觉经验上进行直观感知,“石头还是落在塔的地基上”的事实,给出地球是静止的结论。这样的事实,根据当时的直观经验,看上去的确构成对理论的否定。当然今天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并不构成对哥白尼理论的证伪。

5、修正理论而不是抛弃理论,科学理论不会因为被观察直接证伪。?

6、要想证伪,先要证实。波普尔强调可证伪原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而非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

7、科学家有时并不诚实,《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回顾了科研领域行为不当的经典事件,揭示了相当惊人的学术界造假的历史。事实上这种不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行为,在科学界仍然相对普遍,远比我们误以为科学家是一片净土要复杂得多。

如物种起源的达尔文、巴氏灭菌法的发明人巴斯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法国生物学家黑克尔、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伊德,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柏特对孪生子的研究论文,不仅数据是假的,连柏特的助手也是不存在的…

8、 波普尔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对科学哲学的影响,但他对经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理论的证伪性要求本身,自然科学领域遇到的局限性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尤为突出。如两个典型的实际问题,一是最低工资,二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无论芝派或者奥派,都有着鲜明一致的态度。弗里德曼反对最低工资的态度非常坚定,他认为最低工资制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几十年论战,不同的观点方仍无法说服对方。同样,在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的问题之中,经济学家也是各持己见,直至苏联解体才打破人们对计划经济模式的迷信,看出其中的问题。

9、所以波普尔不是划分科学理论和伪科学理论的标准,而是划分科学态度和非科学态度的一个标准。

20210629

以上就是关于请解释一下“可证伪性”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说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全部的内容,包括:请解释一下“可证伪性”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说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浅谈科学的“可证伪性”、可证伪性以及相关延伸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87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