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三族和夷三族的区别有区别吗

灭三族和夷三族的区别有区别吗,第1张

差别很大

灭三族

汉语大词典对三族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

(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若是说法二,那么夷三族好像重一些。

三族

历史上的解释有几种:

1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子族;

2三族指的是父、兄、子三族

史上最早出现在商代,而后出现了五族、七族、九族,明成祖时代曾有过登峰造极的十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叫做:“诛三族”,即族诛。

秦代的诛三族主要步骤有:

1在额头上刺字;

2剜掉鼻子;

3割掉手指脚趾;

4乱棍打死;

5将死尸的头割掉;

6剁成肉酱。

灭九族

“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例子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九族”指亲属。“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之子(姨姨的子女);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扩展资料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还没有“诛九族”这一说。虽然秦始皇也实行残暴统治,但最为残酷的刑罚也只是“夷三族”。战国末期,秦国实力最为强盛,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实现大一统的局面。

统一了天下之后,秦始皇表面上是天下之主,但并非所有的子民都是诚心归附。例如,楚地曾有这样一句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由此可见,楚人对亡秦的决心。

正是如此,秦始皇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巩固王朝的稳定,便首次推出了夷三族。后来,这灭三族越来越残忍,变为了灭四族,到灭九族,最终是灭十族。

“夷其三族”是诛灭三族之极刑的刑罚。对于三族的说法,亦有不同。有说,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说,则以父、母、妻为三族;亦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夷三族”是秦汉时期的刑名,通常是对非常严重的犯罪而施行的一套刑法。关于汉代的“夷三族”刑法,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诸如陈乃华的《秦刑考》、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都对这一时期的“夷三族”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夷三族、诛九族、诛三族、诛九族最重,夷三族和诛三族基本一个意思。古代封建王朝最重的刑罚是“株连九族”,这是一种极其严苛的连坐制度,只要有一人被判处诛九族的极刑,基本上他所属的家族都会被牵扯进来。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

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来越来越残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姥三族。

诛九族就是光诛九族以内的亲戚、姻亲戚。

1、父族四是指:株连父族上下4代(老太奶爷、太奶爷、奶爷、爸爸)。姑母一家、姊妹一家、女儿一家。

2、母族三是指:株连母族上下4代(老太姥姥、太姥姥、姥姥、妈妈)。姥爷一家、从母一家。

3、姥族二是指:株连姥族上下4代(老太姥岳母、太姥岳母、姥丈母娘、丈母)。岳父一家。

历史上的诛十族:

史上发生了一次,在于明朝明成祖登位之时。被处以者为当时威望甚高的方孝孺。靖难之变后,燕帝登基,但方孝孺认为朱棣篡位,所以朱棣命其起草即位诏书,他宁死不从,更予以辱骂,于诏书上写上“燕贼篡位”。

屡命不从,朱棣终以诛九族相胁,然而他仍义无反顾地说:“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终朱棣把其学生归入第十族,连同九族一并诛杀。最终共诛杀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狱及被流放充军者亦数以千计。

百度百科-诛九族

诛九族应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

九族”也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诛九族

n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n 说法二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n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汉语大词典对三族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

(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若是说法二,那么夷三族好像重一些。

三族

历史上的解释有几种:

1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子族;

2三族指的是父、兄、子三族

史上最早出现在商代,而后出现了五族、七族、九族,明成祖时代曾有过登峰造极的十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叫做:“诛三族”,即族诛。

秦代的诛三族主要步骤有:

1在额头上刺字;

2剜掉鼻子;

3割掉手指脚趾;

4乱棍打死;

5将死尸的头割掉;

6剁成肉酱。

诛九族和夷三族的区别:

1、出现年代不同:诛九族起源于秦朝变法后,约公元前350年左右,夷三族最早可追溯至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65年间。

2、诛杀范围不同:诛九族的“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另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夷三族的“三族”谓父、子、孙。另一说是父族、母族、妻族。

3、伤害程度不同:诛九族显然牵连的人员众多,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可以说整个一家都被诛灭。夷三族若按“父、子、孙”的说法,那么曾孙以下,祖父以上可以免于受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诛九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夷三族

以上就是关于灭三族和夷三族的区别有区别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灭三族和夷三族的区别有区别吗、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夷其三族是什么刑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86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