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生母究竟是谁

高阳公主生母究竟是谁,第1张

没有记载

高阳公主的身平,《新唐书》有“合浦(始封高阳)公主传”,但是记载颇位简略,没有载明生母,可能是到宋时,资料已经散失故。但,上载:“下嫁房玄龄子遗爱,主,帝所爱,故礼异他婿。主负所爱而骄。”另《旧唐书》房遗爱传:“初,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从太宗对女儿们的礼遇来看,有五个公主太宗最重视最宠爱,一是襄城公主,非常贤德,太宗命所有公主作为表率学习,死后高宗也十分悲痛,可能她在公主中年纪最长,但是没有载明生母。二是长乐公主,长孙皇后生。三是晋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生。四是新城公主,长孙皇后生。五就是高阳公主了。很可能,高阳公主也是太宗最宠爱的妃子所生,所以和以上公主一样,倍受宠爱,而且往往在礼遇上要超越一般制度。

高阳公主骄横而且品性很不好,在房家,她一直怂恿遗爱和哥哥遗直相争,以至遗直宁愿放弃自己的爵禄让给遗爱,但是太宗没有应允,并且责备了高阳公主,有所疏远。公主与遗爱去打猎,来到了辨机之处,公主很喜欢辨机,于是“具帐其庐,与之乱”。并且赐给了辨机金宝神枕呵大量银钱,又拿两个女子给遗爱享用。后来御史劾盗,发现了辨机的神枕,辨机被杀,公主怨望日增,太宗死了,公主也不伤心。

公主又和和尚智勖、惠弘,道士李晃私通。后来公主诬告房遗直有罪,高宗命长孙无忌查案,结果发现了高阳公主和遗爱的谋反证据(有可能是因为对宫内施用巫蛊之术),结果遗爱被诛,高阳公主赐自尽。高阳公主谋反的时候辨机已经死了,吴王恪似乎不是因为参与谋反而被杀的。

《新唐书·郁林王恪传》上说,李恪有文武才,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地亲位高,中外所向。”太宗立李治为太子,但是李治懦弱,又想立李恪,长孙无忌因为李治是自己的外甥,因而极力反对立恪,太宗也就放弃了。然而长孙无忌却因此相当的敌视李恪。高阳公主谋反,极可能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高宗一并诛杀了李恪,原因很明显:“以绝天下望”,然而“海内冤之”。李恪临刑时大呼:“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可见李恪是因为他太得人心而被杀的,并非参与谋反。史书在提及高阳公主谋反事时,从来不提吴王恪。所以到了六年后的显庆五年,高宗又追封他为郁林王,并且立庙。

唐太宗的后宫,有立传的就是文德皇后长孙氏,贤妃徐惠,但是,能够找到的,隋朝公主杨妃肯定是有的,就是吴王恪的生母,按吴王与高阳公主相牵连,很有可能,高阳公主也是这个隋裔杨妃所生。还有一个赵王李福的母亲也称“杨妃”,不知是谁。另有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本是太宗的弟媳,被太宗所夺来,十分宠爱,差点立为皇后,后生下曹王李明。很奇怪的是,太宗把李元吉的杨妃所生的李明,作为元吉爵位的继承人,“以曹王明嗣”。同时,也让赵王李福去为李建成嗣,难道李福的母亲杨氏是建成之妻?其他的还有阴妃、王氏、燕妃、韦贵妃,皆无传。至于《大唐情史》里面太宗娶嫂嫂玳姬并生女实在与史无征了。

说到吴王李恪,很多人会立马联想到电视剧中文韬武略的身姿,然而翻遍史书,能够找到的关于李恪的“政绩”唯有四条:

1、李恪改封吴王之前被罢官斥责——

《大唐故恪墓志铭并序》:(贞观)七年,还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居鲁卫之亲,任侯伯之重,春秋鼎盛,血气渐刚,傅相怀赐罢之忧,宰司申切责之旨。……天爵弥厚,逸情转纵,逞骛豊淩践稼穑,扼青兕於云泽,褫文豹於平林。大马悠悠,掩旬弥晦。主相之奏,屡闲於丹陛;士师之请,频造於青蒲。

2、李恪改封吴王后而权万纪到任其长史之前被谴责——

《册府元龟◎宫臣部·正直》:权万纪为西韩州刺史。会吴王恪以骄纵被谴,拜万纪为长史。万纪厉其抗直,恪遂折节从之。

3、权万纪到任李恪长史之后的安州——

《唐会要卷第六十一御史台中弹劾》:贞观十一年。吴王恪好畋猎。损居人田苗。侍御史柳范奏弹之。

《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柳)范,贞观中为侍御史,时吴王恪好田猎,范弹治之。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

4、权万纪到任李恪长史之后的安州——

《新唐书·李恪列传》:“坐与乳媪子博簺,罢都督,削封户三百。”

这几件可都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李恪因为表现不好被唐太宗斥责,就是因为打猎踩坏了老百姓的庄稼而被朝官弹劾,并被罢免了都督的头衔,还削去食邑300户;或者是与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免都督的官职以及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

仅仅因为一点小错就导致都督的头衔几次被摘,李恪这样的遭遇在当时的诸皇子中堪称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就连后来被赐死的李佑,在贞观十七年谋反前还保住了都督的头衔;而李恪的同胞弟弟李愔在封地胡作非为成那样,即使是被唐太宗痛骂为“不如禽兽铁石”,好歹也是在贞观十三年才被降为刺史的。而李恪原本身为都督的时候,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但被贬为刺史后,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么一块地方了。

从贞观十二年起,李恪在安州刺史一职上一待就是十一年,即便是唐太宗去世后,李恪也只是被唐高宗任命为了梁州刺史。别的皇子都是风风光光地管理着好几州的封地,唯独李恪只能守着安州这一块封地度日如年,这样的惩罚对于李恪来说,不可谓是不重。

如此一来就很令人费解了:为什么身为大唐的一介吴王,李恪的所作所为不仅根本无法体现他的“英果”之处,反而如此的令人失望?

其实要追根究底,原因很简单。如果大家了解了李恪的第一任王妃杨氏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对李恪的这些行为自然就很能理解了。

根据《大唐吴国妃杨氏之志》上的志文,杨妃于贞观五年嫁于蜀王李恪,其父是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静公杨誉,祖父为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

这么说来这位杨妃的出身也是不错的。然而根据《贞观政要》的记载,贞观七年的时候,杨妃的父亲杨誉居然干出了“在省竞婢”——在皇宫禁地追逐婢女这等极为失仪的事,被都官郎中薛仁方拘留审问后,杨誉之子竟然趁机诬陷薛仁方,一口咬定他是故意和皇亲国戚过不去。好在魏征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薛仁方这才免于了被解职的危险。

正所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女,亲父兄的品行都如此了,可想而知杨妃的品性又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李恪贞观五年便成婚了,却一直等到杨妃过世了,贞观二十年的时候才迎来了自己的头一个儿子,女儿信安县主也是贞观二十二年才出生。想来杨妃不仅自己无法生育,还不让府中的妾室生。所以“英果”的吴王也只能等到杨妃过世了,续弦了萧妃,这才得以传承自己的香火。

再看李恪的继室萧妃,虽然没有史料说明这位萧氏的出身如何,但即便萧妃的家世再寻常至极,也要比杨妃强上太多了。

毕竟人家贤良淑德总是有的,萧妃进门后,李恪一举得了至少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就是最大的铁证。而且比起杨妃的父兄整天只知道打着蜀王妃的名号胡作非为,萧妃的家人至少没有因为恶劣行径而被史官记上一笔——不给吴王抹黑就已经是最大的争光了。

由此可见娶妻当娶贤是多么的重要!不然李恪作为堂堂一介吴王,怎么整天只能干出些打猎踩庄稼、和乳母的儿子赌博这些显然有失皇子身份的事呢?所以李恪屡屡在自己的封地上犯错,也着实怨不得是他自己不争气,因为归根究底都是拜其妻杨妃及妻族的胡作非为所赐。

正所谓是妻贤夫祸少,家中缺乏贤内助帮衬的情况下,吴王就是再“英果”,也是有力无处使啊。

李恪自小便聪明机敏,被长孙无忌陷害谋反,最后被谋杀致死。只能说生在皇室便有生在皇室的悲哀,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杨广的女儿,按理说也是出身显贵。说来这也是位传奇的皇子,两岁,便被封为郡王,十岁,便晋升为蜀王,可见李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唐太宗也非常偏爱这个儿子,对他的管教十分严格。李恪还因为与乳母的儿子赌钱被免去了官职。李世民专门写了《劝子书》教导李恪做人的道理,告诫他要有治国的胸怀。李恪也都一滴滴记在心里,自此之后也从未犯过大错。

但是即便这样,他最后让落得个惨死的下场。皇室之争,本就是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亲情在皇室一族本就薄弱,虽然李世民对李恪赏识有嘉,有心立他为太子。但怎奈他的对手太强大,当时能够有能力与李恪争太子之位的正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治。而李治的舅舅正是大唐朝的重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但是开国功臣,而且身居朝廷多年,早就培养了一大批自己的势力。而对于李恪来说,势力相对单薄。为了将皇位留在长孙家,长孙无忌一方面极力反对李恪成为太子,另一方面,寻找各种办法来陷害他。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恰好有把柄送来。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了和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争夺家产,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直接给了长孙无忌调查房家的理由。而房家恰巧是李恪一党,高阳公主这一闹,不但给自己和夫君扣上了谋反的罪名,与房家交好的李恪也被带进了坑,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如果没有长孙无忌的陷害,也许大唐的格局也会修改。

85集9分47秒字幕:永徽四年,高阳公主谋反,与其同党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一同被诛杀,吴王李恪被此案牵连,于神龙元年平反昭雪。被此案牵连:说明李恪已被杀。平反昭雪:说明是冤死的。

《武媚娘传奇》剧中的李恪其实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文韬武略最为出众的一个,他的母亲就是前朝公主杨淑妃,亲生父亲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杨淑妃后来才告诉李恪的),而李恪其实也算是隋炀帝的后裔。李恪本性并非看淡名利不争不抢,实则是心机深沉稳重的一个人,时刻等待着机会准备厚积薄发,在设坛祭奠李承乾与李治喝酒畅谈的时候去,我以为他要犹豫了,实则没有。李恪的心中一直就有一个非常远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造反称帝,一直没有实施只是因为自己庶出,而且母亲又是前朝公主的。在目睹了太子李承乾逼宫造反未果,魏王李泰密谋造反失败,经历了李世民驾崩和李治登基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计划,后来联合高阳公主等人试图夺权篡位,无奈最终高阳事情败露被杀,自己也受到了牵连。

在李恪的计划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便是淑妃娘娘的长史杨青玄,淑妃娘娘逝世后,杨青玄就跟随吴王李恪,为了能更好的实施自己的计划,还一起远离了长安往安州驻守。在此期间,李恪费尽心思得到李治的信任,离开长安就是为了麻痹李治,使李治降低对自己的注意和防范,为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长安。而有勇有谋的杨青玄此时就成为了吴王的得力助手,不仅出谋划策,还武功高强,又尽心尽力的效忠杨家,也正是杨青玄在关键时刻为吴王挡箭,为吴王笼络朝野上的文臣武将。此等女子真是世间难得。

吴王李恪其实最后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有满腹诗书经纶,文韬武略却无处发挥,英雄又怎敢居于人下,只是还未来得及造反 ,便被长孙无忌诬陷,定以谋反的罪名给陷害至死。而长孙无忌之所以陷害吴王,是因为当初李世民有意定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强烈反对,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为稳定朝纲,以防李恪造反夺位,先发制人,害死了吴王李恪。

第84集 李恪与高阳公主即将谋反:

长孙无忌伏案阅卷,陈大人送了一封书信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看完书信心中不由一紧,陈大人在信中提醒长孙无忌提防吴王李恪造反。雉奴喝醉了酒苏醒过来,武媚娘坐在床边照顾雉奴,雉奴一觉睡醒猛然记起还有许多奏折没有批阅。皇后劝说萧妃一起喝下毒药自杀,只要两人愿意自杀其它亲人方能逃过一劫,皇后已经不想再活在世上只想尽快结婚自己的生命,萧妃在皇后劝说下同意喝毒酒自杀,两个女人拿出毒酒喝下肚中死在冷宫中。太监王德来到雉奴身边宣布皇后与萧妃已经自杀,雉奴听完王德的话面色平静没有露出过多的悲痛,皇后与萧妃挖苦心思想除掉武媚娘,雉奴早就对两人产生了杀念,两人识趣的喝下毒酒自杀,雉奴仅是怔了一下没有露出过多的悲痛。长孙无忌多年以来一直干涉雉奴的权力,雉奴决定与李恪联手逼长孙无忌辞官不再参政,长孙无忌猜到了雉奴的心思主动辞官,雉奴与李恪见面将长孙无忌辞官的事情说了出来。本来雉奴打算与李恪联手逼迫长孙无忌退位,结果长孙无忌主动退位省下了雉奴与李恪联手的时间。李恪秘密与高阳公主见面,高阳公主叮嘱李恪寻找机会造反,李恪在高阳公主的叮嘱下做好造反准备。武媚娘得知长孙无忌已经辞官,心中升起不安找到雉奴谈起李恪,李恪表面上对雉奴非常尊敬,其实暗中已经计划在造反,高阳公主很有可能是李恪造反的帮手,武媚娘提醒雉奴不能掉以轻心,长孙无忌多年以来一直怀疑李恪造反,武媚娘希望雉奴能找长孙无忌帮忙,长孙无忌在朝中权力盖天完全有能力帮助雉奴镇压李恪。雉奴在武媚娘的劝说下找长孙无忌秘谈,长孙无忌其实是想引诱李恪露出真实面目所以才辞官,如果李恪真的以为长孙无忌已经辞官,一定会露出真实面目举兵造反。雉奴与长孙无忌在房中秘谈之时,武媚娘站在门外倾听。

第85集 高阳公主被武媚娘处决

雉奴与长孙无忌在房中秘谈之时,武媚娘站在门外倾听。高阳公主来到辩机坟前做好造反准备,多年以来高阳公主为了替辩机复仇不惜杀害武媚娘的两个孩子,武媚娘已经知道高阳公主是杀子凶手,高阳公主扑到辩机的墓碑前内心非常矛盾心知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狠毒之人。在辩机的坟墓面前哭述完毕,高阳公主骑马带兵造反,房遗爱跟着高阳公主一起杀向雉奴,保护雉奴的禁军与高阳公主为首的反军血战。长孙无忌找到一个老将军想说服老将军支援雉奴,武媚娘拿着老将军夫人随身携带的玉佩找到老将军,老将军见武媚娘手中有夫人的玉佩,吃了一惊拔剑对准武媚娘,武媚娘面对老将军手中的宝剑面不改色,长孙无忌脸上升起焦急提醒老将军不要胡来。武媚娘面色平静提醒老将军必须出兵支援雉奴,雉奴情况危急随时有可能被高阳公主劫持,如果老将军不出手支援雉奴,武媚娘的手下就会杀掉老将军的夫人以及所有相关之人。老将军在武媚娘的威胁下出兵支援雉奴,雉奴在老将军及时支援下擒获房遗爱。

(字幕:永徽四年,高阳公主谋反,与其同党房遗爱、薛万彻等人一同被诛杀,吴王李恪被此案牵连,于神龙元年平反昭雪)

一年后,雉奴决定处决房遗爱,高阳公主主动向雉奴认错,雉奴没有怪罪高阳公主只想处决房遗爱。三日过后,房遗爱被押往刑场,行刑之前房遗爱左看右看像是在等人,行刑官员提醒房遗爱有遗言赶紧写下,房遗爱无心写遗书非常希望高阳公主出现,高阳公主没有来刑场送房遗爱最后一程,房遗爱被行刑官处决。高阳公主捧着辩机的骨灰准备逃离王宫,武媚娘来到树林里面拦住高阳公主,高阳公主虽然心中已经产生惧意,但依然扮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提醒武媚娘不能杀她,雉奴的兄弟姐妹死的死走的走,高阳公主已经是雉奴唯一的妹妹,如果武媚娘杀害了高阳公主自然无法向雉奴交待。武媚娘没有被高阳公主吓倒,而是面色悲愤指责高阳公主的所作所为,高阳公主求生心切又哭又闹,武媚娘指责高阳公主为了一已私欲杀害她的两个孩子,高阳公主穷途末路掏出匕首企图偷袭武媚娘,站在旁边的几个太监合力拿出布匹勒住高阳公主的脖子,高阳公主被几个太监吊死在树上

历史中的李恪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新唐书》。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佑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赞曰:子弟作籓,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冲、撰愤发,视死如生。承乾、齐佑,愚弟庸兄。《旧唐书·李恪传》

书评:历史中许多名人都称赞李恪文韬武略,毛泽东更称他为“英物”,并为他感到惋惜,可鉴李恪在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是个正面励志的人物。

《大唐情史》

唐国强饰李世民

沈傲君饰高阳公主

聂远饰辩机

一代王朝的恩怨情史,一位公主的婚恋演变。李渊父子建立的大唐帝国到了第九个年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建成,元吉两大派为争夺皇位继承权,终于引发玄武门之变,太子建成等被诛,李渊退位被尊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成唐太宗,由此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玄武门之变留下浓重的阴影,使李世民在做一个好皇帝的同时,更想做一个好父亲。他对大臣们知人善任,造就了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代贤臣,但对儿女们他却知之甚少。太子承乾放荡不羁,骄奢*逸,且野心勃勃;魏王泰表面知礼好学、颇富才气,却险恶狡诈;晋王治生性懦弱,对争权无兴趣,与父皇的宠妃武媚娘(原王妃)不仅藕断丝连,且爱恋之火越烧越旺。长孙皇后,带着对三个儿子的失望先撒手人寰。

唐太宗李世民有心让文武双全的吴王恪取代太子之位,却因为吴王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而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吴王恪在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失利,从而彻底远离了大唐权力的中心。

李世民宠妃玳姬所生十七公主高阳从小为太宗所钟爱,娇宠至极。她天生丽质又天性活泼,给身心疲惫的李世民的宫中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高阳渴望自由的爱情,并被炽热的爱情之火灼伤。令她心仪的男子只有吴王恪和净土寺的辨机和尚。可是,这两男人谁也不能做她的驸马。最让她困惑的还是长孙皇后和玳姬,这两个女人究竟谁是自己生身之母?高贵美丽的公主,常常黯然神伤。

李世民最终把高阳公主许配给丞相房玄龄之子做儿媳,婚姻本来就是皇权巩固固的工具,高阳再受宠,仍成了父皇笼络权臣的筹码。高阳对皇宫和王宫贵族的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礼教的条条框框深恶痛绝。她在极度痛苦中异常艰难地冲破了世俗礼教的重重束缚,在大自然中与辨机和尚毅然走到了一起。辨机的血是对她灵魂最后的洗礼。她摒弃公主的头衔,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繁华富庶、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

开创了贞观之制伟业的一代明君李世民,虽然殚精竭虑,却始终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这是任何一个帝王之家的必然悲剧?历史一再重演,从汉唐到清王朝,大唐盛世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关于高阳公主生母究竟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高阳公主生母究竟是谁、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子吴王李恪好打猎,损害当地田苗,御史柳范奏弹其非法、唐太宗的儿子李恪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62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