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植物的活化石是谁

动物和植物的活化石是谁,第1张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2/5

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

3/5

大熊猫,已经在我国生存了八百万年以上,被称为“活化石”。

4/5

扬子鳄,科学家发现其有类似于恐龙的特征,是一种很古老的爬行动物,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5/5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最早出现在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

活化石”是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绝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的结果。并须仍是现生的种类。 在生境不变,成种率极低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在几百万年时间内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于是相应的就形成了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的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绝灭,只有它们独自保留下来,生活在一个极狭小的区域,被称为“活化石”。 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 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 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二、植物“活化石”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果实,一般称为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O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 三、动物“活化石”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四、新的“活化石”物种不断地在被发现 有些物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但通过科技工作者不发懈的努力,或是偶然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现,仍在存活的,但数量很少的,可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如近期新疆发现比恐龙早两亿年的传奇动物——“活化石”新疆北鲵。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3亿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地理变化、物种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银杉、中华鲟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活化石”意义的进一步了解和努力,许多长期还没有被发现的“活化石”物种,将会重新被人们发现。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 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果实,一般称为白果。 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O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不但已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世界很多国家也争相引种栽培,使这珍贵的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生生不息。 三、动物“活化石”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四、新的“活化石”物种不断地在被发现 有些物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但通过科技工作者不发懈的努力,或是偶然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现,仍在存活的,但数量很少的,可称为“活化石”的物种。 如近期新疆发现比恐龙早两亿年的传奇动物——“活化石”新疆北鲵。新疆北鲵是一种有着近3亿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活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地理变化、物种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活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银杉、中华鲟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活化石”意义的进一步了解和努力,许多长期还没有被发现的“活化石”物种,将会重新被人们发现。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如裸子植物水杉,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又如总鳍鱼类,始见于泥盆纪,很长时间认为它在白垩纪末已绝灭,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 “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如裸子植物水杉,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又如总鳍鱼类,始见于泥盆纪,很长时间认为它在白垩纪末已绝灭,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3.鲎

鲎(音读“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它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人们曾发现了距今5亿年前的鲎化后,它与早已灭绝的三叶虫可是亲戚呢。有人也称它为马蹄蟹,其实它与蟹没有关系,倒是跟蝎、蜘蛛有亲缘。鲎是节肢动物肢口纲剑尾目动物,现存有3属4种,分布在美洲和亚洲部分沿海中。中国长江口以南东、南海沿岸、广西沿海等地有它们的身影。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最大的部分是头胸部,然后是分节的腹部,再下边是一根长长的尖尾刺。它的头胸部侧面有一对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另外还有一对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它们也有一对钳子,称为螯肢,是专门捕食蠕虫、薄壳软体动物用的。它们可以背朝下游泳,但一般喜欢钻进泥沙中并在泥里爬行。鲎生长得不算快,它们须要脱16次皮,经过9到12年的时间才达到成熟。人类一直就将鲎当作食物,它们的肉、生殖腺和卵都可食用。但是它们的血液中含铜量过高,所以多食会中毒。鲎的血液可用作医用试剂。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4 鸭嘴兽

鸭嘴兽是卵生哺乳类动物,鸭嘴兽科。嘴扁平突出,状似鸭嘴,身披兽毛,故名。脚五趾有蹼。象鸟一样生蛋,又象哺乳类动物一样给幼子喂奶,但母体没有乳头,只有分泌乳腺的小孔,幼仔从母体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鸭嘴兽能潜泳,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取食时潜入水底,用嘴探索泥里的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栖息于半水半陆环境。由于澳大利亚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鸭嘴兽是至今还保存着古老低级特征的一种动物,成为澳大利亚独有的珍奇动物。这对研究动物进化及地理分布有重要意义。

鸭嘴兽是现存的而又古老的哺乳动物。它虽不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但在动物进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鸭嘴兽体表有毛,用乳汁哺育后代,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鸭嘴兽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又像爬行动物。因此,它可以作为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之一,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5 鹦鹉螺

古老的头足类动物——鹦鹉螺(图)

2006-3-28 阅读次数:1317次

鹦鹉螺的身体左右对称,背上生有一个与冠螺、蜗牛等腹足类动物相似的,可以把身体完全保护起来的石灰质贝壳。贝壳很大,直径可达20厘米,壳口长8厘米左右,不过不是左右卷曲,而是沿一个平面从背面向腹面卷曲,略呈螺旋形,没有螺顶。贝壳的色彩也很美丽,外表较光滑,呈灰白色或淡黄褐色,间杂有15—30条橙红色、褐红色或褐**的波状横纹,银白色的珍珠层很厚,内面有极为美丽的珍珠光泽,真是一件天然的艺术品。

鹦鹉螺的脐孔或开或闭。壳内从壳中心到壳口,由一道道的弧形隔膜分隔成很多个壳室,其数目随鹦鹉螺的生长而增加。最后的一个壳室体积最大,它的躯体居于其中,所以叫做“住室”,其他空着的壳室共有30多个,体积较小,可贮存空气,叫做“气室”。每个隔膜中央有小孔,由串管将各壳室联系在一起。气室中空气的调节,能使它在海中漂浮,其作用同乌贼的“海螵蛸”极为相似。最新的研究则认为鹦鹉螺是通过串管的局部渗透作用,缓慢地排出壳室中的液体,使身体的重量减轻而上浮,随后,周围的压力又将海水压回壳室,使身体的重量增加而下沉,就像一个小型的潜水艇。

鹦鹉螺的分布范围较窄,仅生活在热带海洋中,主要分布于东起萨摩亚群岛,西至加里曼丹岛,北从菲律宾群岛的仁牙因湾,南达澳大利亚的悉尼之间的西南太平洋之中。我国仅在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海域发现过随流飘荡的空壳,尚未采到活体。

鹦鹉螺是现存最古老、最低等的头足类动物,头足类在古生代志留纪地层中种类特别繁荣,多达3500余种,它们都有着不同形状的贝壳,但绝大多数种类都已经绝灭了,生存至今的只有鹦鹉螺、大脐鹦鹉螺和阔脐鹦鹉螺等3种,所以称之为“活化石”,是研究动物进化和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的重要材料。因此,我国将鹦鹉螺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1938年12月1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的一条渔船上,一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拣着海洋生物标本,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上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

让拉蒂迈**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其肉质肢体状的鱼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请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客座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大约15米长的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大鱼的冷藏设备。拉蒂迈请求帮助都遭到了婉言拒绝,无奈之下找到了少许福尔马林用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之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中。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空棘鱼,它们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仅限于留在岩石上的片断记录。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但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还是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与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倒到印度洋中去了。

拉蒂迈**绘制的第一条拉蒂迈鱼草图。凭借这张图,史密斯判定空棘鱼“起死回生”了。

这条鱼后来被命名为拉蒂迈鱼。空棘鱼“起死回生”的故事很快在全世界掀起波澜,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发现时,开篇用了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的一句话“非洲总是可以发现新东西”。

第一条拉蒂迈鱼是在南非查郎那河河口外捕获的,当地水深约70米。为了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史密斯夫妇花费了整整14年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并四处悬赏。1952年,又是一个圣诞节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南非总理,动用军用直升飞机,最后还差点引起南非与法国间的纠纷,因为科摩罗当时是法国殖民地。以后在科摩罗海域又有近两百条被捕获。1997年在距科摩罗有半个地球远的印度尼西亚,拉蒂迈鱼再一次被蜜月旅行中的美国青年尔德曼偶然发现,拉蒂迈鱼的地理分布也成为新的需要解答的谜团。

拉帝迈鱼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大约41-38亿年前,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是在水中漫游的肉鳍鱼类。包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就是从这类鱼中演化而来的。肉鳍鱼类跟形态各异、种属繁多的辐鳍鱼类同属于硬骨鱼纲中两个独立的亚纲。肉鳍鱼类虽然直接关系到四足动物的起源,然而现生种类却非常有限。在拉蒂迈鱼被发现之前,我们只知道3种生活在南半球的肺鱼,其他资料都来自化石记录。空棘鱼是肉鳍鱼类中非常保守的一个支系,在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的体形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史密斯根据一张草图就能辨认出拉蒂迈鱼是空棘鱼,并称它为“活化石”的原因。

海洋中的“活化石”动物

自从海洋诞生以来,在烟波浩渺的海洋里就栖息着千万 种海洋动物。有许多海洋动物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或经海陆 变迁而绝灭成为了“化石” 也有一类海洋动物在古海洋里 出现过,后来失踪了,长期没被人们发现,人们误以为他们 已经在地球上绝灭了,但后来又被人们发现了,人们把这些 动物称为“活化石”动物。另有一类动物,他们适应环境能 力很强,在古海洋里就有了,时至今日却没有多大变化,仍 保持原样,故人们也把该类动物称之为“活化石”动物。

如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大约在6亿年以前的寒武纪,在 海洋中大量繁衍了大约16亿年,此后,从古至今地球上从来 就没有找到其踪迹这是人所皆知的已绝灭的“化石”动物。

一种隶属棘皮动物们的身体像花一样的海百合,在34亿 年以前的古海洋里摇曳生姿,后来不见了,人们以为这种动 物已绝灭了,然而在1873年人们发现了一个活标本,之后相 继发现,因此海百合被称之为“活化石”动物。

又如丹麦人的"铠甲虾"号海洋调查船在哥斯达黎加3450 米深处捕到10个与古代蜗牛或帽贝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定名 为“铠甲虾亲帽贝”亦被称为“活化石动物。该调查船还在 非洲东岸肯尼亚大陆坡捕到期一条钩虾(节肢动物门端足类) 也是一类“活化石”动物。

也有一类动物如古老的腕足动物门的海豆芽和节肢动物 门肢口纲的中国鲎,它们早在4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已问世至今 模样没变,人们亦称它们为“活化石”动物。

在脊雄动物方面有一种生活在 3亿多年前的硬骨鱼类— 矛尾鱼,被认为在数千万年前已经绝灭,然而在1938年,在 南非的东南海岸,从150-400米的深海首次捕到一条活的,当 即轰动世界,继后在南非的科摩罗群岛海域又相继被捕到许 多条,这种世界上罕见的史前鱼类——总鳍鱼类的再现,称 其为“活化石”动物确为名不虚传。

再如,白垩纪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大地在恐龙的足下振 动,海中有76米长的节龙,空中也有展开两翼宽达82米的 翼手龙。白垩纪结束,这些庞然大物纷纷绝灭, 然而以“海 蛇”出名的尼斯湖怪,在70年代人们又声称见到它的尊容, 它可能是某种恐龙的后代。

1976年4月,一条日本渔船在新西兰海域305米深的网中 捕到一条2000千克、9米长的动物,其颈有15米长、尾巴有 18米长,还有4个鳍足。这种动物尸体随后被扔掉了,但据 当时拍的照片和画的轮廓,古生物学家认为,那条神秘的动 物尸体,可能是在一亿多年前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蛇颈 龙。这说明这种“活化石”动物仍然时隐时现地生活在海洋 的深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深海世界的 不断探索,必将会有更多的“活化石”动物在世界海洋上被 发现。

活化石动植物:

1、紫蛙

紫蛙5年前在西印度被发现,专家认为,紫蛙之所以迟迟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它们生活于地下,只会在雨季的时候现身两周,其它时间一直过着隐身的生活。紫蛙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尖尖的口鼻部,它属于一个仅存于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塞舌尔群岛大约在一亿年前同印度分离。

2、皱鳃鲨

这种鲨鱼究竟在地球上存在了38亿年,还是9500万年,科学家仍存在分歧。迄今,人类只发现过两条皱鳃鲨,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发现的,分别是19世纪末期和2007年。这两条史前鲨鱼都是由深海渔网在无意中捕到的。

3、侏罗纪虾

在史密森学会科学家1975年发现侏罗纪虾(Jurassic shrimp)之前,人们认为有10条腿、状似龙虾的史前虾类早在5000万年前就已灭绝了。在此之后,活侏罗纪虾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4、三眼甲虫

西伯利亚Sikhotealinia甲虫以其独特性填补了一个空缺已久的命名法的空白:它是一种三眼甲虫。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几乎所有的有翼昆虫的祖先。

5、天鹅绒虫

天鹅绒虫(Velvet Worm)多是在南半球雨林地区发现的,它们有腿,但与其他蠕虫不同,天鹅绒虫还担负着养活幼虫的重任。天鹅绒虫是缓步动物门(tardigrade)的近亲,腿是中空的,由液体压力支撑。在适应了陆地生活之后,天鹅绒虫在36亿年几乎就没有改变过这种生活习性。

世界上有哪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八大活化石有哪些?

一、蜥蜴

蜥蜴是地球上所知的恐龙时代唯一存活下来的一种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大。但由于全球持续变暖,这种被称为新西兰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后可能因为缺少雌性无法繁衍而灭绝。

二、加布林鲨鱼

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凶猛的噬人鲨鱼,它常常在深海里活动。灰色的鱼皮闪著金属的光泽,长得非常丑陋凶狠,唇吻比凶猛残忍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锐利的牙齿,就像一把直立的三角刀,寒光闪烁,样子十分狰狞可怕,让人不寒而栗。

加布林鲨鱼有种宁死不屈的骨气,它不愿被人活捉,宁肯粉身碎骨。当它陷入渔网不能脱身时,会通过自身鱼鳔的肌体压强变化而膨胀,最后自行爆炸成大大小小的碎块,所以直到2000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因此也就无法对加布林鲨鱼的研究有突破的性的进展。人们通常见到的不过是魔鬼鲨的碎块而已,断口都参差不齐,极像砖块或瓷器破碎后的样子。它们厚厚的皮肉很少有韧性和弹性,特别是鱼皮就像陶瓷制品一样硬。爆炸后的魔鬼鲨鱼片就像我们平时打碎了一件瓷器,断口完全可以拼接在一起,分毫不差。

三、海百合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象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象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海百合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在几亿年前,海洋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

四、腔棘鱼

腔棘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活化石。曾经被认为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但是1938年开始被人类陆续发现踪影,从此腔棘鱼便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五、马蹄蟹(Horseshoe Crab)

其实并非真正的螃蟹,而是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状尾巴。它们的祖先可追溯回寒武纪时期,但一直要到侏罗纪时期,才发展出马蹄的外型。虽然现今仍存有五种马蹄蟹,但从后白垩纪时期开始,它们就较不常见。

六、鸭嘴兽

鸭嘴兽是世界驰名的珍稀动物,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的尾巴扁而阔,前、后肢有蹼和爪,适于游泳和掘土。鸭嘴兽穴居在水边,以蠕虫、水生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溼的毛上舐食乳汁。

七、鹦鹉螺

鹦鹉螺,拉丁学名:Nautilus Pompiplius,英文名称:Ammonite,科属分类:头足纲、四鳃亚纲、鹦鹉螺目、属于软体动物及贝类动物。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着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们能够靠充气的壳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喷水的方式“急流勇退”。在暴风雨过后,海上风平浪静的夜晚,鹦鹉螺惬意地浮游在海面止,贝壳向上,壳口向下,头及腕完全舒展。这类动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为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八、麝雉,生活在南美洲热带地区,长有羽冠。成鸟体长约22英寸(56厘米)。上体羽毛呈咖啡色,稍杂有白斑。 和羽冠均呈淡红褐色。脸部裸出的皮肤呈蓝色。麝雉的每个翅膀上生来都长有两只爪子,用于攀登,三周后,这两只爪子消失。麝雉嗉囊极大,分为两部分,用于贮存和消化海芋属植物有弹性的叶子,那是它主要的食物来源。由于麝雉身体里散发出一种浓烈的霉味,因此才称作麝雉(stinkbird)。

希望能够帮到您,若满意就给个采纳吧谢谢!>>

世界上12 种‘活化石’分别是什么

1、鸭嘴兽

2、负鼠

3、鳄鱼

4大蜥蜴

5、霍加狓

6、七鳃鳗

7、鲎(马蹄蟹)

8、腔棘鱼

9、银杏

10、鹦鹉螺

11、吸血鬼鱿鱼

12、皱鳃鲨

中国的活化石有哪些

中国的“活化石”植物 “活化石”植物又称孑遗植物,是指那些经历了新生代几次大的冰川活动后幸存下来的植物种类。 中国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拥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区早已灭绝却只在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植物。这其中有许多种类被誉之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它们对于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地质学以及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活化石”植物约有近百种,分属于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1.原绿藻 属于藻类植物。 1975年,美国藻类学家柳文,在一种海鞘的泄殖腔沟纹处发现了一种具有叶绿素a和b的单细胞原核绿藻。其后我国科学家曾呈奎等人也在西沙群岛产的一种海鞘体内发现了此种植物。经中美学者共同研究后将其正式定名为原绿藻。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真核绿藻是由原核绿藻演化而来的,也即原绿藻是现存绿藻的祖先。原绿藻的发现被看作是藻类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桫椤2.桫椤 又名树蕨,属于蕨类植物桫椤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之一。桫椤为乔木,最高可达8米。其外形似椰子树,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著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叶的背面长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桫椤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和台湾等地,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旁阴溼之地。桫椤体态秀美,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其茎富含淀粉,可以食用,并可人药,人称“龙骨风”,可驱风溼、强筋骨、清热止咳。 水杉 3.水杉 属于裸子植物杉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43年,我国植物学家王战在四川万县境内首次发现了它,经植物分类学家胡先和郑万钧共同研究后于1948年公开发表,立刻轰动了世界生物界。水杉为落叶乔木,最高可达40多米,胸径近3米。其树干通直挺拔,枝叶繁茂,树形秀丽。水杉自然分布于我国湖北、四川、湖南局部地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栽培。其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生命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优秀的速生用材和园林观赏树种。 4.银杉 又名杉公子,属于裸子植物松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是继水杉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活化石”植物。 1955年夏,我国植物学家钟济新于广西桂林附近首次采到了完整标本,后经植物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鉴定认为是地球上大多数地方早已灭绝,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定名为银杉。美名传天下,身价贵如金。世界植物学家们在衡量国内外标本室的标本价值时,首先看是否有银杉的标本,足见它的珍贵程度。银杉为常绿乔木,主干高20多米,胸径可达1米。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故名银杉。银杉自然分布于我国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局部地区,数量很少。由于其结实很少,育苗十分困难,多年采一直匿藏于深山之中。为了能使银杉在首都北京安家落户,我国科学工作者经多年努力,于70年代终于育成了5株银杉,现栽培在北京植物园内。银杉材质坚硬、极耐腐,为建筑、造船、家俱良材。 5.银杏 又名白果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科。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银杏是地球上残存的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约两亿年前还分布在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但经第四纪冰川之后,仅在我国浙江西天目山等地幸存若干野生银杏。现为世界各地所栽培。 银杏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多米,胸径近4米。树姿秀美,叶形似扇。种子成熟时橙黄如杏,外被白粉,故名银杏。因其生长缓慢,人称“公孙树”,意思是说一个人年>>

现存活化石有哪些

熊猫、银杏树、中华鲟、鹦鹉螺、秦岭冷杉、铠甲虾亲帽贝、禾雀花、银杉、三眼楔齿蜥、红豆杉、伊犁河裸腹鲟、白鳍豚、珙桐、龙虾花、鸭嘴兽

符合“活化石”定义标准的有银杏,水杉,银杉、大熊猫、中华鲟等。

相关介绍: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曾是仅遗存于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

2、水杉:

水杉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过去认为早已绝灭,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湖北利川谋道镇(当时四川万县磨刀溪)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

3、银杉:

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

4、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

5、中华鲟: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化石

以上就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活化石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活化石是谁、活化石有哪些动物和植物、活化石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6545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